當你老了,和孩子一起生活、單獨住和進養老院三者,你會選擇哪一個?

漠陽孤煙

當我老了,我不會選擇其中任何一個,我會聽從內心,把老年生活過得自由自在,不給孩子添負擔,也不給自己的老年生活添堵。

當我還在,另一半也還在,我們倆不和孩子一起住,省得幾代人在一起不好相處。自己都和上代人有代溝,更何況以後的00後。我們倆個相攜相伴,相濡以沫,少年夫妻老來伴,為孩子為家庭為事業奮鬥了一輩子,也該享享清福。我們倆可以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去海邊度度假,想想那種生活就很美好!

在家的日子,發展發展兩個人的興趣愛好,可以相敬如賓的對弈,也可以相陪相伴做做美食,一起牽手去市場買菜一起牽手去看日出日落,還可以養花種草。偶爾去看看子女孫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我是一個愛安靜的人,我喜歡做修修剪剪的工作,也喜歡碼碼字,拍拍照,想想沒有壓力的生活不知道有多瀟灑。

到我老了,真的走不動了,或是另一半先我而去了,我也不去敬老院。我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住,不僅可以相互照顧,又可以一起談笑與歡樂。和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生活,活出老年人的新生活,新態度:

“晚年”成“玩年”

日落西山人未老,

抓緊時間到處跑。

可別等到腿不好,

讓人扶著走不了。

外面世界真美好,

健康快樂少煩惱。


二胎全職媽媽親子

當我老了,我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實際需要三者都選到。

在女兒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就跟她說,等以後她到哪個城市工作生活,我就在她家附近(步行五分鐘以內)買或租個小房子住,如果能在同一棟樓的對面或上下樓層,那就最好了。當時她反問我:為什麼不和我一起住呢?我說你到時就不想和我一起住了。女兒還很肯定的說:怎麼會?

過了幾年,女兒讀大學談戀愛後,再聊這個問題,她說:嗯,還是分開住比較好。所以方便的話,老倆口和小倆口分開住更現實。孩子願意的話,可以一起吃飯,但分開住。

這樣生活習慣、作息習慣不同才不會互相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住一起你在家裡可以隨便穿睡衣,公公和兒媳、丈母孃和女婿住一起就沒有這麼方便吧?子女有了孫輩需要幫助,分開住在附近也很方便照顧。

人老了總有一個先去世,剩下一個人會很孤單,適應期可能要和兒女住在一起一段時間。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還可以獨立生活,老人們在接受愛人已離去的現實後,還是願意自己一個人住。像我婆婆身體很好,80歲了,還不願意和我們住一起。過年一起住幾天就急著回老家,說和我們住一起很不習慣,像坐牢一樣。人老了大概都喜歡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人吧。

當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做家務有困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會考慮去敬老院,特別是另一半已走以後。畢竟孩子是獨生子女,生病住院就夠困擾他們了,平常就少讓她們操點心吧。

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們一致同意:同學集資選個好地方,自己蓋養老院,抱團養老!因為有個同學生意做得好,有這個經濟能力。在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一群聊的來的同學在一起,可以讓老年生活過的很快樂,身體有些小問題了還可以互相照應。

這應該是最理想的養老選擇吧?希望能實現。


有書共讀

如果兩口子都健在,肯定是單獨住。

那些選擇跟孩子住的,或者一段時間跟孩子住,一段時間自己住的,很不現實。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老人格格不入,你現在節假日回父母家臨時住個1-2天還可以,時間長了受不了,所以當你老了也是一樣,你老了跟孩子住也許你覺得沒什麼,那是因為長者為大,孩子不方便但也不好說什麼。

大部分老人都會和孩子住一段時間 ,那是因為孫子孫女的出生方便照顧。

養老院的花費一般人玩不起,而且多數也是孩子掏一部分,孩子本來就有工作壓力,孩子還有自己的孩子要養,所以為了不給孩子添麻煩,自己或者孩子手裡資金不是特別充足的話,養老院也不是好的選擇,而且養老院不適合長時間住,很無聊,就像租房住一樣沒有家的感覺,總得來說就是不幸福。

老人是最重習慣的,寧可住老房子,寧可傢俱家電都是舊的,也想在習慣的地方住,有著已經習慣的環境,已經習慣的鄰居,也習慣附近遛彎聊天的老頭老太太,習慣家裡的陳設,沒事還可以勾起以前的回憶。

現在跟孩子住的,多為喪偶老太太,很多都是把老房子一賣,在孩子附近買一套一居,或者如果孩子住的房子也不大,那就孩子房子也一起賣了然後用這些錢買個大的和孩子一起住,手裡還有結餘存款,幫著孩子打理家務,做飯做菜,帶孫子孫女,簡單的說一句,就是當老媽子,但是可以有一家其樂融融的狀態,這些老人會覺得累也值了,這也是幸福的晚年。


當我老了,我不會去養老院,也不會完全和孩子一起生活或者自己單獨住,我會選擇一段時間和孩子住,一段時間自己獨住。


我沒有兄弟姐妹,如今我的孩子也是獨苗,可想而知,我家的人口應該算是最精簡的了。人少不熱鬧、人少孤獨寂寞、人少許多事都要自己扛,所以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大家庭,小時候一起玩耍,大了互幫互助抱團過日子,過年過節的,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熱鬧非凡。基於此,我是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當然,和孩子一起住,不會自私的只考慮自己,只要我能動,也要在這個家裡發揮發揮餘熱,為孩子們分擔些,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給孩子帶孩子、為他們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很是辛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長此以往,我這老骨頭是會散架的。於是我和老伴會離開孩子一段時間,出去旅旅遊、回到老家的小院種種菜、找找老姐妹老兄弟們聊聊天,過過屬於我們老倆的二人世界,享受享受生活。


萌媽愛學習

十里桃花有兩個兒子,如果將來他們都娶妻生子了,而自己也續漸老了,當然是選擇與兒媳一起住,畢竟都是一家人!為何要分開的?!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如果是娶到好的媳婦的話,與他們住或許會沒什麼矛盾產生!然而十里桃花始終都是很欣賞這一句話:好仔不如好新婦(媳婦)!

的確!畢竟兒子將來結了婚之後,大多數都是聽老婆話的了,正所謂的:老婆奴!當然,這也並非是絕對的,只不過是有少數這種現象罷了!

但兒子孝順的話,他們也不會讓父母分開住或送去養老院的!即使是媳婦不願意與父母住都好,主要作為兒子的堅持與強勢的話,媳婦的話根本就起不了作用!除非兒子找的是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十里桃花身邊就有幾個聽老婆話不養父母的不肖子),所以十里桃花現在便開始灌輸了兒子將來娶老婆一定要娶一個有孝心同善良的女孩!至於美醜根本沒關係,因為一個人的脾氣乃是關係到一輩子的事!如果兒子將來娶了一個只得外在美,而脾氣與及性格都不好的女孩,這起不是以後家無寧日了?!

所以,在十里桃花的心目中,未來的媳婦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脾氣好!這樣將來才不會出現婆媳關係不好的事情發生!

至於講到十里桃花的以後做了婆婆,主要是媳婦明事理的,值得疼愛的,十里桃花一定會將她們當親生女般對待!而十里桃花本來就沒生有女兒,真的也非常希望有個女兒!如果將來媳婦是好相處的話,十里桃花也絕對是一個好婆婆!

至於別人怎樣想,十里桃花不知道,但在十里桃花心目中,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謂:家和萬事興!是絕對錯不了的!


十里桃花萬里香

我會選擇後兩個。不是兒女們不孝順,這和孝順無關。我認為生兒育女不是為養老,而是自己人生的一種體驗。如果把這種體驗非說成是一個偉大的事,而讓兒女們來承擔後果,太有失公平。恩養兒女是我們的自願,沒有人逼,所以養老也應該是自我體驗。一個人呆一呆,養老院裡蹭一蹭,何嘗不是一種人生體驗?一種快樂呢?別還沒老呢就想著該孩子們孝順了,倚老賣老真的是很討厭人的。所以,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給孩子們添麻煩,是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再說了別用傳統觀念,把養老院看成是老人收養所,試想孩子們3歲不就到幼兒園了嗎?哭也不行,也得去,能說父母不愛他們嗎?為什麼到了老人這裡就成了孩子們不孝順了呢?


福婆婆74172117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即使因為工作家庭各種原因照顧不好老人,也不考慮送老人去養老院,怕被人戳脊梁骨,說是不養父母,不孝順!老人更認為我養兒女大半輩子,付出了那麼多,為的就是養兒防老,老了老了嫌棄我了,把我送進養老院,這種兒女就該萬人所指!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當我瞭解這一行業的時候,我才發現,孝順的兒女,才會把你送到養老院,當然不包括那些把老人送去就不管的,不聞不問的人了!

第一,現在中國已經開始逐漸將政府部門開辦的敬老院逐漸關閉,然後招標給專業的養老機構,這樣既提高了服務質量,政府又有監督職能,而想競標成功的養老機構,就必須要做到專業,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才可以中標,達到真正的敬老,養老的目的,而不是單純的讓老人到那裡去打發剩下的日子!

第二,現在中國面臨老齡化日益上漲的問題,而且現在醫療日漸發達,人的壽命也在逐漸增長,從開始六七十年的的64點多歲,增加到2010年的74.83歲,再到2015年的76.34歲,從而出現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就是養老問題!從80後,90後,甚至是00後,都是獨生子女的狀態,我們是一對夫妻,要面對雙方父母四位,雙方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八位,再生一個孩子甚至兩個,可以想象一下,這是一個什麼場面,先不說財力方面,但從時間上來說,如何分配,我們還要工作,還要養家,老人還要陪伴,讓我們如何做的到?老人住的分散,即使時間都給了他們,時間也都耽誤在路上,還不要說有生病住院需要長期護理的!

那麼現在就有這樣的養老機構,可以專業的對老人的吃穿住行來做出正確的照顧,合理的飲食起居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同齡人的互動,把還能自理的老人從繁雜的家務勞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能更好的去享受一下屬於自己的生活!面對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更是不二的選擇,在養老機構裡,老人能得到專業的護理和醫療,還有各種康復訓練,這不是子女有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更不是顧一個保姆可以做到的,保姆再好,只能照顧吃喝拉撒,卻沒有專業的護理知識醫療知識,更不用提老人娛樂方面的問題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養老機構還是很有異議的,各種養老機構魚龍混雜,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擔心老人在養老機構裡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失智老人,他們不會表達,即使得到虐待,家屬也不知道!大家在選擇養老機構的時候,可以多次去考察,可以在養老院裡多逗留,觀察已入住老人的精神狀態,包括穿著,身上是否有異味,可以在養老機構裡試吃,甚至試住,一個好的養老院,是隨時接受社會的各種監督和考察的!還有就是選擇公建民營性質的,政府的監督力度會更大一些!保障也就更多一些!

在我們養老院裡,老人們每天做各種手工,讀書看報,寫字作畫,談琴唱歌,有位89歲的老爺爺還組織大家討論一下“宇宙裡是否還有別的生物”,老人們用他們多年的生活積累告訴我們,每個老人都是一個活辭典,記錄著這個世界的各種信息!有一位和我一樣的80後小夥子,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送了過來,住對門,今天說你的兒子配不上我閨女,明天說你閨女對我兒子不好,後天又坐在一起回想孫子小時候的趣事,小夥子和他父母也經常來看望,其樂融融,小夥子和我們說,現在這樣真好,都是從小帶我長大的人,我都愛,可是我的時間有限,照顧了這頭,冷落了那頭,我父母也跟著受埋怨,都說我們照顧不周,我們也是分身乏術啊,現在好了,他們住在一起,我可以一下子都看到,節省了我的時間不說,他們還互相陪伴有共同話題,也把我父母從照顧老人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去旅旅遊,過一過他們難得的二人世界!

新時代的孝順,已經不完全停留在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層面上了,我們更想看到的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用!我們每天嚷著要社會歸屬感,同樣,為我們打下江山,創造出美好生活的這些老人們更需要社會歸屬感!當老人們在養老院裡,還能發揮餘熱,讓同齡人讚許,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


枷鎖221

實話實說我也是近六十的人了,上有老孃下有小孫女都需要我幫忙照顧。這樣的生活還需要十年吧,到她們不需要我們了,也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情況呢。以跟老人相處的經驗來說,不能跟孩子在一起住,各自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是相互干擾的,1、比如耳朵聽力不好了聽收音機、看電視聲音很大,孩子們真心的受不了;2、吃飯脆糯不一樣,老人的飯孩子真心的吃不下去;3、睡覺時間不一樣,人老了睡覺很少在家裡來來回回走動,真心的是不會考慮別人感受的;4、年紀大的老人思維緩慢、老年痴呆症、臆想症等等,一家多個老人真心的會給孩子困惑的。現在我們是一兩個老人,六~十幾個人在忙乎,那我們以後呢……。現在看來抱團養老是可以提倡的,以及提倡不插管子不做無謂的搶救,讓人自然的死亡和安樂死我們都要有心理接受能力,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都是不對的,我想要的是有質量有尊嚴的活著。


漂泊600

誰都不會長生不老,年輕時一般不會想這個問題,可過了五十,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了。

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老了時,一個孩子至少要面對四個老人。像我這樣父母年齡小的,再帶上父母,一個孩子恐怕就要面對更多的老人。你想叫孩子陪著你,侍候你,現實嗎?孩子有孩子的事業,孩子有孩子的孩子,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你怎麼能叫他們把全部精力用在照顧咱們這些老人身上?他們就是有這個心,也沒這個精力啊!

每一次跟幾個最好的哥們聚會,我都慫恿他們到老了就一起,找一個有山有水有醫療保障生活費又不太高的小城,在一起頤養天年,報團取暖。不是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那樣天長日久,必生矛盾。而是各買各的房,沒事了,輪班聚會,今天到他家喝點,明天到你家喝點,後天到我家喝點,趁著能動彈,一起出去旅遊。誰有病了,輪班照看。

有的動了心,有的在猶豫,有的非要住在兒女身邊。

我覺得現在交通這麼發達了,根本就不需要住在兒女附近,離個幾百上千公里,也就是節假日孩子有時間,老了我們有的是時間,想去陪他們,等他們放假過去幾天也就行了。平時,人家也沒時間搭理我們啊!

只要還能動彈,輕易也不想去養老院,等到都不能動彈了,那就只能去養老院了。

好在,徹底不能動彈時,剩下的時日也就不多了。

想想還有點悽悽慘慘呢,不想了。


跟孩子在一起住、自己單獨住和住養老院,三種方式各有各的弊端,最終要看你看重的是什麼。

跟孩子在一起住,雖然可以每天享受兒孫滿堂的樂趣,但是也要承擔很多壓力。畢竟孩子有孩子的小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時間久了肯定會產生矛盾,再說了,現在的年輕人本來壓力就大,房子一般都不會買太大的,三居室、四居室的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一家老小在一個兩居室裡蝸居著,年輕人沒有隱私,老人沒有尊嚴,更別提什麼生活質量了。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單獨住,雖然可能有時候會生活不便,有時候會孤單想有親人陪伴,有時候會不安全,但是在自己家裡可以想怎樣就怎樣,圖個安然自在。

住養老院大概是最迫不得已的養老方式了吧,要麼是兒女太忙,無人照料,要麼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殊照顧。但是大家都知道,養老院這種機構以安全為首要原則,只要你不出事,按時給我交錢就好了,處處限制你的行為自由,日常作息都是規劃好的,娛樂活動幾乎每天都一樣,而且就那麼幾個。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沒有自我,沒有自由,是很憋屈的。而且隨著現在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果養老醫療體系跟不上的話,你甚至沒有錢進養老院。

所以,如果是我的話,只要我生活還能自理,一定會選擇自己單獨住。想孩子的時候可以打電話叫他們回來,孤獨的時候可以約上三五個老朋友聊聊天,想吃冰淇淋就吃冰淇淋,想自己開車出去耍就自己開車,想熬夜看電視劇就熬夜,逃掉那些來自兒女和醫生們過分的焦慮和擔憂,拒絕小心翼翼的活著。我們年輕的時候丟掉了太多的面子和尊嚴,老了老了,還能總是讓別人管著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