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請值班大臣喝酒,擺上兩道精美小吃,今天我們還能吃到

有一次,周必大夜間在宮城值宿,宋孝宗把他叫過去閒聊,內侍為他們擺設酒饌,用具頗為精美,盛酒用的是金盃,佐酒的小菜也很精緻:甜脆的小棗擺放在玉質的小碟之中,玳瑁托子上放著金綠青窯器,裡面盛著羊胘,也就是羊肚兒,晶瑩爽潔。

宋孝宗請值班大臣喝酒,擺上兩道精美小吃,今天我們還能吃到

不知道這份羊肚兒是怎麼烹製的。羊肚兒是一道美味,但製作方法一定要恰當。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記有一道炒羊肚兒,引來做為參考:

洗淨的羊肚細切條子,一口鍋中燒開水,同時旁邊一口鍋中熬油。把切好的羊肚兒絲放入笊籬,到開水鍋中一焯,立刻倒入一塊粗布中,扭幹湯水,隨即放入熱油鍋內翻炒,加蔥花、蒜片、花椒、醬油、酒、醋等適量,一烹即起。

這道菜的關鍵是火候要把握得好,動作一定要快,如此做出的羊肚兒絲吃起來香脆可口。如果火候不當,羊肚兒絲吃到嘴裡會像皮條一樣,堅韌不斷。

宋孝宗請值班大臣喝酒,擺上兩道精美小吃,今天我們還能吃到

宋孝宗和周必大君臣二人,一碟小棗,一碟羊肚兒,不可不謂節儉。這樣的夜晚,這樣的酒饌,其實只宜淺飲小酌,所以君臣二人只喝了兩杯。而第二天上朝,宋孝宗就委周必大以重任。

周必大長得清瘦,宋孝宗用精緻的酒菜款待他,也算適宜。

周必大吃得雖然不多,實際上很懂得享受。文獻中說他有一隻鶴飛盞,十分神奇。當盞中注滿酒之後,鶴即飛起,盞中的酒乾了以後,鶴便消失,和宋孝宗獻給宋高宗的那隻玉製的船杯異曲同工,不知道里面藏著什麼機關。

宋孝宗請值班大臣喝酒,擺上兩道精美小吃,今天我們還能吃到

周必大有一個同鄉好友,名叫楊萬里。楊萬里字廷秀,江西吉水人,南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宰相張浚早年曾經勉勵楊萬里正心誠意,楊萬里一直感念在心,後來就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誠齋”。

周必大的地位高,收入多,對朋友並不吝嗇,每到冬至或者臘月,周必大常常有食物贈送楊萬里,其中包括鳩、獐、兔、羊面、驢肉、糟蟹等。楊萬里的習慣,往往在接受饋贈、品嚐美味之後,寫文酬謝。

楊萬里和周必大之間的書信往來中,有不少與食物有關。《誠齋集》中有一篇《送周丞相蒸蟹》,是附在二十隻蒸螃蟹後面的一封書信。

在信中,楊萬里說明自己把蟹蒸熟,再送給周必大,是怕他不肯殺生,或者拿去放生,讀來頗為有趣:

“某惶恐,彭蠡郭索二十輩,用四明法蒸之以獻。極知戒殺,故不敢生致,免使校人畜之池,亦不須送與江夏黃祖也,一笑。既微且瀆,不勝主臣。”

宋孝宗請值班大臣喝酒,擺上兩道精美小吃,今天我們還能吃到

《宋史·楊萬里傳》稱,宋孝宗最早很賞識楊萬里的才幹,曾經向周必大提起楊萬里,“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認為周必大沒有替楊萬里說好話,妨礙了他的仕進。

不過,周必大為人純篤忠厚,似乎不至於此。

於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