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性可以為王,那王室血統豈不是不純了?

胖腦斧

這個問題的言外之意是,只有父子相傳才是血統純正,呵呵,很多人已經從遺傳學和男女平等的角度回答過了,我就不再重複,我只說一下英國女性為王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國王沒有兒子怎麼辦?有人會說,可以傳給兄弟、侄子!那如果國王連兄弟也沒有呢?不傳給姐妹還能傳給誰?第二,從第三個女王開始,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此王位繼承由議會決定,而非國王本人,假如國王一意孤行,與議會針鋒相對,那麼議會就會罷黜國王,另立新君,例如國王的女兒!議會維護的是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利益,至於王室血統純正與否,根本不在議會考慮範圍之內!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英國的歷史,看看那些女王們都是怎樣戴上王冠的。

都鐸王朝的宮闈傾軋——簡·格雷(有爭議)、瑪麗一世、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的女王始於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為了生兒子,一共結了6次婚。和第一個王后離婚時,羅馬教皇不同意,當時英國是信仰天主教的,王室成員的婚姻需要教皇批准,亨利八世一怒之下脫離了羅馬教廷,成立了新教聖公會,自己擔任宗教領袖,這才達到了離婚、再婚的目的。第二個王后也沒生兒子,亨利八世殺了王后。第三個王后總算生了一個兒子愛德華,王后生下兒子就死了。此後亨利八世又陸續結了3次婚,但沒再生過孩子。忘了說一點,前兩次婚姻各有一個女兒,第一個王后生了長女瑪麗,第二個王后生了次女伊麗莎白。

1547年,亨利八世臨終前,規定3個孩子的繼承順序是愛德華、瑪麗、伊麗莎白。瑪麗仍然信仰天主教,伊麗莎白和愛德華則信仰新教,因為沒有新教就沒有這姐弟倆的出生。10歲的愛德華即位,史稱愛德華六世,馬克·吐溫的兒童小說《王子與貧兒》就是以愛德華六世為原型的。

1553年,少年國王病危,未婚無後,在權臣的轄制之下,以避免王權落入天主教徒之手為理由,頒佈英王制誥,越過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將王位傳給遠房表侄女簡·格雷,她的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瑪麗·都鐸。

16歲的女孩簡·格雷被推上王位才9天,瑪麗就在議會的支持下奪回了王位,史稱瑪麗一世,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女王。由於簡·格雷的即位違反了議會意願,歷史上對這個“九日女王”有很大爭議,一般觀點不承認她的女王身份。瑪麗一世也知道表侄女是被人利用的,提出只要皈依天主教就可活命,但簡·格雷不肯放棄新教信仰,第二年被處決。瑪麗一世為了復辟天主教,殺了300個新教徒,被稱為“血腥瑪麗”。下圖是處決簡·格雷的油畫。


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沒有後代,將王位傳給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史稱伊麗莎白一世,新教聖公會得以恢復。伊麗莎白一世為了讓英國保持外交中立,決定不和任何國家的王子聯姻,把一生都獻給英國,她終身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下列兩張圖片分別是是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將王位傳給遠房表侄孫詹姆斯,史稱詹姆斯一世,他的母親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亨利八世的姐姐瑪格麗特·都鐸的孫女,都鐸王朝到此結束,斯圖亞特王朝登上了歷史舞臺。

斯圖亞特王朝的《王位繼承法》——瑪麗二世、安妮

1649年,詹姆斯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被資產階級革命以叛國罪押上斷頭臺,英國實現了共和制,克倫威爾建立軍事獨裁。1660年,查理一世的長子、信仰新教的查理二世復辟,吸取父親的教訓,和議會、新教聖公會和平共處。但由於他沒有合法子女,私生子沒有繼承權,所以他必需將王位傳給弟弟、信仰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可是議會對以前瑪麗一世大開殺戒的暴力行為心有餘悸,十分排斥天主教。查理二世改變不了弟弟的信仰,於是親自教育弟弟的長女瑪麗和次女安妮,把兩個侄女培養成新教徒,也是用心良苦。

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大力扶植天主教勢力,議會鑑於兩個公主都是新教徒,暫時容忍了詹姆斯二世,對未來的女王充滿期待。瑪麗和安妮的母親已經死了,詹姆斯二世再婚,沒想到老來得子,瑪麗失去了女王儲身份,而新生的王子肯定信仰天主教。

1688年,為了避免天主教徒繼承王位,倫敦主教康普頓、兩位託利黨領袖、四位輝格黨領袖,七人聯名寫信給詹姆斯二世的女婿、瑪麗的丈夫、信仰新教的奧蘭治親王、荷蘭執政威廉,請他來英國主持大局,保護宗教和自由,史稱“光榮革命”。威廉率領荷蘭軍隊登陸英國,發佈宣言要求恢復妻子瑪麗的繼承權,詹姆斯二世眾叛親離、倉惶逃逸,威廉兵不血刃地進入倫敦。

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安妮登基為女王,在位期間完成了英格蘭與蘇格蘭的議會合並,真正實現了議會選舉和政黨競爭,安妮女王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大不列顛君主。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所有子女全部夭折,索菲亞的長子、漢諾威選帝侯喬治即位,史稱喬治一世,斯圖亞特王朝從此結束,漢諾威王朝拉開了序幕。

漢諾威王朝和溫莎王朝

簡單說一下最後兩個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是漢諾威王朝喬治三世的孫女,喬治四世、威廉四世的侄女,肯特公爵的女兒。喬治三世的兒子們分別是:長子喬治四世、次子約克公爵、三子威廉四世、四子肯特公爵,等等。喬治四世唯一的女兒夏洛特死於難產,嬰兒也沒有活下來,約克公爵早死且無後,威廉四世的兩個婚生女兒夭折,私生子沒有繼承權,肯特公爵早死,所以威廉四世去世之後,由肯特公爵的獨生女維多利亞繼承王位。


當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溫莎王朝喬治六世的長女,喬治六世沒有兒子,所以伊麗莎白繼承王位。


大聖西

看了很多回復,好像都不太同意你的說法。。。。我感覺你說的有道理。。。比如說老皇帝姓於,自己的女兒當了皇帝,找個老公姓李,生個兒子也姓李啊,那皇宮以後成姓李的天下了。。。再生個女兒,女兒當了皇帝,找個老公姓劉。。。再生個兒子當了皇帝,又成了姓劉的天下了。。。。人家皇宮的事咱老百姓不懂啊,就是學問淺不太明白。。。。


假行僧152551729

看到答案中有人用Y染色體的父系傳遞來給父權血統論張目,那就來摻合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代生物學的某些知識成為血統論者最後的避難所,即決定男性性別的Y染色體。因為Y染色體從父親傳向兒子,絕不傳向女兒,這在遺傳學分析上,是一個很好用的確定父系祖先的道標,而這個遺傳學分析用道標,就成為現代封建分子給自己狹隘的父權思想尋找到的“科學證據”,所實話對於父權體系而言,哪怕你直接說男人肌肉大暴力強,所以男權有理,也比去找這個所謂的Y染色體要靠譜得多。

為什麼?

因為,構造一個完整的人需要數萬基因,以及整整23對染色體(至少現在的人還是23對染色體,未來如何暫且不論),而Y染色體上僅僅數十個基因,並且主要功能就是將胚胎髮育方向轉往形成雄性的方向去而已。事實上,從一個人生存的角度而言,是不需要Y染色體的,想一想是不是這樣?這世界上大約一半的人沒有Y染色體活得也很好,但沒有X染色體的人呢?一個都沒有!

而一個人值得驕傲的所有品行相關的基因,如果存在的話,也不是存在於Y染色體上,它還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和期望。而今天的頑固分子,將Y染色體推上神壇的舉動,並不比幾千年前搞出陽具崇拜的父系祖先們更加高明。

最後說明一下,在母親和女兒世襲中傳遞的是線粒體DNA,而人可以沒有Y染色體,但每個人都需要X染色體和線粒體才能活下去呢。要從生物學和遺傳學上給父權尋找所謂的“科學證據”,註定了是一件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的事情。

在私有產權制度下,是女兒還是兒子來繼承家業,關鍵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後天的培養模式。而即便只說生物學,你的女兒生的娃,只要女兒是你的,那她的娃就肯定是你的外孫或者外孫女呢,而兒子是你的,也不能保證孫子或孫女是你的種。這個簡單的事實能夠說明,為啥父系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自由會極端的仇視。但相反母系女權社會並不在乎給以男性自由,比如瀘沽湖的走婚制度就是明證。


三思逍遙

當然,女性為王麼,王室血統肯定會受到影響的。

其實不要說什麼染色體的問題,英國在都鐸王朝之前就從來沒有女王這種東西,王位都是男性繼承,之所以後來有女王,完全是英國人自己沒事找事,起因就是英法百年戰爭。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按照法國傳統的法蘭克法,只有男性有繼承權,女性沒有繼承權,而查理四世和其父腓力四世的男性後裔都已經死絕了,因此由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但這個時候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查理四世的外甥)跳出來,說按照基督教的聖經,女子也有繼承權,法蘭克法這種異教徒的傳統法不算數,因此他的繼承權是在腓力六世之前,所以應該由他來繼承法國王位。於是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本來英國國王是想以聖經為理由搶法國王位的,最後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等到他們的沒有男性後裔的時候就傻了眼,按照傳統的諾曼法和撒克遜法都是由男性旁系來繼承王位,但天主教會蹦出來說你英國王室自己說了要按聖經辦的啊,沒有兒子當然要由女兒繼承王位,總不成你英國讓法國人遵守聖經,自己還遵守異教徒的傳統法?

最後英國王室沒轍,只能立了女王。

所以第一位英國女王出現在1553年,正好是百年戰爭結束整整100年後。

而法國就一直沒有女王出現過。

另外,這裡說的英國僅指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不包括在內。蘇格蘭王國是有女王的,因為根據凱爾特人的傳統法,女性也有繼承權。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當然不會不純了,英國人的觀念和我們很不同。

記不記得小時候英語課,有個單詞叫grandfather,翻譯成中文,可以是爺爺,也可以是外公。我們分得很清楚,對英國人來說不是很要緊。兒子女兒,一樣繼承了父母的血統,也一樣都把父母的血統,再傳給自己的小孩。

現在英王的基本繼承製度,可以上溯到1066年的諾曼底征服。說到那個時候,貴族其實都還沒有自己的姓氏。我們說征服者威廉,或者諾曼底的威廉,我們不說威廉·什麼什麼。那就是因為那時候時候的貴族並沒有姓氏。這對於生兒生女的觀念就很有意義了。現在很多人千方百計要兒子,為什麼呢?兒子的兒子跟自己的姓,連姓都沒有,兒女都是自己的血脈,這就很明顯了。

所以,英格蘭的政治傳統中,女人生出娃以後,娃可以主張繼承外公的王位。但女人自己可不可以做王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世紀的王,他們的基本任務其實就是率兵打仗、保衛家園、維持和平,諸如此類的。總之就是打仗。因為打仗需要錢,所以徵稅、管理國家,都是為了軍事目的服務的。在中世紀的西歐,統兵打仗不是佘老太君那種,可以坐鎮軍中,讓手下去打。是要真的騎上馬,和大家並肩作戰的。所以國王要有相當的武力,要和騎士們並肩作戰。這樣一來,女性就很難勝任了。倒不是說女性武力一定不行,而是說,整天和騎士們肩並肩打仗……這似乎……

所以英國女性為王,大家主要的擔心是她不具備男子氣概,怎麼騎馬出征,帶領我們保衛家園。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她嫁一個別國的王子就可以了,這樣王子成了我們的國王。他們生的小孩,自然也就繼承了媽媽-外公一系的血統。這樣就兩全其美了。

反正相當長的時間裡,大家其實也沒有姓;反正從頭到尾,爺爺外公其實都叫grandfather。父系母系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這種觀念是不是也挺好的?


在野武將

女性為王,血統不純?那是否可以理解為題主在思想上有些歧視女性呢!不論男女,只要是你的親生子女,他們的血液都是繼承你們夫妻的,即使血型不同,那也是你們的後代。

英國女性可以為王,證明的是男女平等,和中國不一樣,中國現在還有些人在思想上覺得男尊女卑或者說女尊男卑的。英國經歷資產階級革命,讓人們的思想解放,也就是所謂孟德斯鳩所說的人生而平等。


情感陰雨表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判斷你本身對生物學沒有多少概念,同時也可以看出你思想固化。

從生物的角度看,男女雙方在繁育下一代時,自身的生殖細胞中各有23條染色體,理論上,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因是相等,但實際上,卵細胞的細胞質裡的線粒體本身存在基因物質,再者Y染色體比X染色體短小很多,所以不管生男生女,來自母親的基因多於來自父親的基因。

從社會進步而言,對於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男女趨於平等的現代社會,不要讓女子三從四德,男子傳承香火的觀點拖累自己的思想進步。重男輕女的思想不能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更要不得。

人類史不是隻有父系社會,也存在母系社會,只不過是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男性可以作為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乃至發展成父系社會。但是現代社會,大部分女性的努力程度和工作能力不輸男性,所有不要用舊思想來看待女性。

有些人會以姓氏,血脈作為藉口維護父系為主的觀點,無論男女都是父母的血脈傳承,從遺傳而已,子女之間沒有差別,誰都沒有汙染血脈,除非孩子並不是夫妻雙方的傳承。姓名和姓氏不過是代名詞,它雖然是一種文化,但不會因為你就突然消亡,或者突然興旺。

最後,無論生男生女,都是父母的心血,孩子的存在是為了體驗愛,給予愛,體會過程,學習教育,而不是單純的傳宗接代。當然,如果有人依然認為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大家也阻止不了。


淺淺的梨窩

其實,只要和外族通婚都不可保持很純正的血統。但是選擇男人傳宗接代,排除基因突變的可能,即使千代萬代,子孫還能保證有始祖一條Y染色體。若其中一代選女人(假設這個女人為甲)傳承,甲找一個老公不是王族(外族和甲不是一個始祖),他們的孩子乙有一半的血統來自甲,一半來自甲夫。甲一半的血統來自甲母,即甲的遺傳物質一半是外族基因,甲和甲夫生的乙,一半來自甲,一半來自甲夫。生殖細胞只有一半染色體,甲傳給乙的一半染色體有可能全部來自她母親,即外族染色體。加上甲夫給乙的一半染色體,乙的染色體,有可能全部是外族的。即,始祖的血統在乙身上有幾率完全沒有。也就是說,若有女人傳承,在女人的下一代就有可能讓這個王族完全改變血統。若選擇男人傳承,則千世萬世,子孫都會有始祖的染色體。選擇女人傳承,只需要三代,有可能完全改變血統。所以,大家還是要佩服老祖宗的智慧。這不是大男子主義,這是生物遺傳規律。


公山引

樓上那些說y染色體是身份證明的,你們有想過線粒體基因是哪來的嗎,還有說男性能保證百分之50基因能傳下來的,麻煩你去翻一翻初中生物教科書,雖然不知道性別能給你帶來什麼優越感,但我覺得回答頭條應該是稍微需要點基本常識的


231707598

1。女性的孩子至少可以確定一定是她的,這一點其實更純;

2。和麵首生的沒有繼承權,額,雖然我不曉得她有沒有面首

3。從生物學角度講,人類來自母親的基因其實略多於父親。人類的y染色體實際上要比x染色體短小的多,基因也少得多。還有,人類線粒體上也是有基因存在的,人類的線粒體完全來自母親,我想請問一下,認為女性延續基因能力弱的人,請問你是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