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補課逼出國的孩子們

原文@羅小芙 載於中讀App

作為一個有主見的人,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向我女兒表白:爸爸媽媽是讀書人,知道學習要怎麼學,只要你在學校認真學,媽媽一定保護你的童年,絕不讓你成天奔波在補課之路上,徘徊在培優機構之間。

在這樣的君子協定下,女兒快樂地讀完了小學,沒補過課,成績卻一直領先,並順利考上了百分之一錄取率的本市最好初中。這真是補課無用的有力佐證,讓我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堅定。

那些被補課逼出國的孩子們

在女兒給我帶來的被羨慕被討教的榮耀中,我飄飄然向別人發表獲獎感言:教育要淡定,不要跟風,不要用力過猛,不要用補課毀了快樂童年,那誰,牛頓,父亡母改嫁,誰帶他補課呀?不照樣牛,不照樣頓一頓就震憾英倫?

口出狂言噴濺的唾沫尚未乾,我就開始一遍遍被打臉。初一一開學,女兒就回家哭,說上課聽不懂,說老師不講課本,因為全班同學除了她,都在補習班學過不止一遍了。而我們的六年級暑假,唯一沒有暑假作業的暑假,小學初中都管不著的暑假,女兒在我的鼓勵下,玩到忘乎所以,有慕名來拉優質生源的補課機構,讓女兒免費上銜接班,女兒弱弱地表示想上,在她的生態圈裡,她知道同學們有多拼,她有點沈不住氣。我卻一字一頓地拒絕:我們學校努力學,課外不補課。

於是,初一,女兒考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個倒數第一,我急三火四找老師,結結巴巴地陳述:高知原生家庭,小孩智商沒毛病,小學很優秀足以證明,為何一下子落後至此?老師輕蔑表示:毫無懸念,因為全班只有你女兒一人沒補課,而班上的好多同學,一門功課就同時在好幾個機構補課,同學們都己學到很深的程度,老師不可能只為照顧某一個人,而講課本講基礎,所以沒補課的自然聽不懂,高知原生小學優秀都只是歷史,千萬不可太當回事。

被老師訓斥後,女兒開始在每個完成作業都很侷促的週末,起早貪黑地補課,在痛悔暑假浪費的兩個月時間時,那些被我拒絕的補課機構招生老師的複雜眼神,我才算回味明白,我也才開始回想並咀嚼那些被我棄之腦後的忠告:小學補課是為初中,初中補課是為高中,小學可以靠天分,初中必須多補課

果然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補課作為一種頑強的存在,那麼多家庭都乖乖就範,怎麼可能獨我家逃脫?只要教育環境不變,補課就在劫難逃。

而我那不讓女兒補課的美麗承諾,被證明只是天真的夢想,完全是誤人誤己子弟,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盲目自負。

遭遇滑鐵盧後我開啟瘋狂帶女兒補課模式,可是由於起步太晚,拼命追趕也難免顧此失彼,功課是舊債沒還又欠新債,初一初二疲於奔命兩年,女兒沒再考最後一名,但也難進入優秀的行列,女兒的自信深受打擊,而我在被動挨打中試圖找到擺脫困境的新路,才發現,出國留學,是身邊同樣處境的孩子突圍的唯一選擇。

我終於放下自以為是,找很多國內學不好,出國卻考上名校的牛娃父母們討教心路歷程,畢竟低齡出國留學也是並不輕鬆的選擇。

有父母給我算經濟帳:你看,留在國內,補課費、遊學費,每年也是好幾十萬,和出國留學的費用差不多,不如干脆出國。同樣的投入,國外好學校多,機會多,不用補課就能上。

有父母用孩子出國後的狀態現身說法:你看,孩子在國內數學很渣,拼命補課也不成,可是到了國外,老師給孩子的評語是:具備卓越的數學能力!多揚眉吐氣呀。而且,再不用埋頭苦刷考完就無用的題,有時間發展終生受益的興趣愛好,生活豐富多彩,忙併快樂著,鍛鍊得自信獨立,多好,家長也解脫了,一舉兩得。

有父母用大數據來證明出國之必要:你看,國內教育家的孩子們,有幾個留在國內受教育?再看同班的孩子,有幾個沒在準備出國?初中不出去,高中也會出去,高中不出去,大學也出去,與其晚出去,不如早出去,省出補課浪費的時間,學點有用的東西。

有父母對補課機構存疑:補課機構那麼功利,刻意製造焦慮情緒,師資素質又有誰來把關?補課無止境,有如軍備競賽越演越烈,這樣下去怎麼了?不如退步抽身,省得在補課這件事上助紂為虐。

在聽完這句句有理的教誨後,再放眼周邊,驀然回首間,發現有條件家庭的孩子們,真的都在準備出國或己完成勝利大逃亡,我和女兒的糾結,也沒有太多時間了,今秋,或者明春,我們必須做一個選擇。

而一旦想到可以逃離萬惡的補課,那巨大的誘惑幾乎是無法抗拒的。也許,我家也將會有一個,被補課逼走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