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五香粉配方?

濤聲依舊1453912

不好意思,進來吐槽的。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是抱著學習的態度進來看看,可越看越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廚子從事餐飲行業20多年,主攻方向就是火鍋,對辛香料不說了如指掌,但至少對比例,對藥性,對味道還是略懂一二。耐著性子看了一個又一個的配方,我真想罵人。什麼亂七八遭,壓根就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說下面這一個配方:

桂皮25克,山柰90克,丁香45克,豆蔻、砂仁各22克;

我別的不說,在桂皮和山柰這種比例情況下,你丁香加到45克,這是想要幹什麼?連我們在火鍋中都只敢配上那麼幾克或十幾克,你一下配到了近一兩的份量,好吧,我服了!!用這種配方配出來的香料,我估計連豬都吃不去。

再來看看這個配方:

八角、花椒、桂皮、白豆蔻各500克,陳皮1500克,草果750克,砂仁1000克;

這得要多傻的人才會拿這配方出來蒙人,稍稍瞭解點藥性的人都知道,八角、桂皮、豆蔻是不可能同一個比例的,再加個陳皮1500克,我只能說你要不是天才也是走在天才的路上。

......

算了,就此打住,免得被人罵。順便提一下,五香粉只是一種叫法,它並不是只有五種香料,我們常用的五香粉實際上是由八角、桂皮、山奈、良姜、小茴、丁香、砂仁等幾種辛香料組成,別問我配方,我也沒有。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試驗一下,或許能找自己中意的配方。

個人觀點,如有更多更好建議,歡迎留言交流。


廚子說菜

五香粉是五種或五種以上的香辛料按一定的配比炒幹研磨成粉狀混合在一起的香辛料,其名稱來自於中國文化對酸、甜、苦、辣、鹹五味要求的平衡而取名。適合用於烘烤或炒的肉類燉、燜、煨、蒸、煮菜餚作調味。



五香粉可配成(1)用於紅燒、滷肉的,(2)用於烤肉的,(3)用於去賦開胃的,(4)去腥壓腥的等類型。



分享一款去腥壓腥的五香粉。八角25克,桂皮4克,山柰5克,苗香粉4克,砂仁2克,白胡椒1.5克,乾薑粉9克。




小吃學院

說起五香粉大家第一個感覺就是把五種香料混合在一起打成粉沫,烹飪時用,其實五香粉可不是五種調料,五香粉的配方很多,大家只不過把中餐中一些香料打碎混合在一起的粉狀物都叫五香粉了。

五香粉,就是用各種香料,混合調味出來的調味料。一般都是粉末狀。不少家庭也都會選擇作為自己家餐桌上的調味之一。五香粉一般主要適用滷味食物和燒烤的時候用。或者家裡醃製醬菜泡菜之類的都會用到這種五香粉,火鍋也會用到。五香粉也是使用範圍比較廣的調味料之一了。

五香粉的名稱來自於中國文化對酸、甜、苦、辣、鹹五味要求的平衡。而因配料不同,所以它有多種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是家庭烹飪、佐餐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五味”學說在公元四世紀前後在中國建立起來,而五香調料的傳統甚至可能起源於公元前二千年的古老神秘的夏王朝。不管它究竟來自於什麼時候,“五味”已經被證明影響到醫學和烹飪之外的領域,包括文化、哲學方面。

在中國,五香粉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調料。你甚至可能會懷疑這是否就成為了一種弄個文化。但是,這種奇怪的香料不僅是中國烹飪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實也是一種平衡中國文化中五種至關重要的味道的嘗試。 混合香料本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你經常會發現五香粉,其中含有肉桂、八角、丁香、茴香和花椒等等,但具體的成分卻不同,它們不一定是隻有五種。這是因為它不只是簡單地把五種口味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而是創造了一種把酸、甜、苦、辣、辛這五中味道混合在一起的新的味覺體驗!

中國家庭為什麼要用五香粉:

在中國家庭中經常會有做餃子餡、包子餡這類食物,需要解膩去腥,但是一般家庭沒有專業的知識、設備和調料,最簡單方便的就是五香粉了(現在因為十三香超市比較多見,所以用十三香的也多了,其實功效是一樣的),幾元錢一盒,非常方便。

五香粉和十三香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在不追求某種特定滋味的狀況下,五香粉和十三香是完整能夠互相替代的。

五香粉的幾種配方:

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有些配方里還有乾薑、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主要用於燉制的肉類或者家禽菜餚,或是加在滷汁中增味,或拌餡。

配方1 :砂仁60g 丁香12g 豆蔻7g 肉桂7g 山柰12g

配方2 :大料20g 乾薑5g 小茴香8g 花椒18g 陳皮6g

配方3 :大料52g 桂皮7g 山柰10g 白胡椒3g 砂仁 4g 乾薑 17g 甘草7g

配方4: 花椒20 大料20 小茴香10 桂皮10 丁香8

五香粉一般用於醃、泡肉類。包肉粽, 炒糯米時 , 加些五香粉 ,肉粽就會味道十足。

家庭如何自制五香粉:

其實自制五香粉並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把需要的多種材料找齊。自己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口味對五香粉加以調整,而且衛生健康。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該如何自制五香粉,為菜餚增加一份美味吧!

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里還有幹黃姜、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用來代替在當地比較貨源較少的香料。在南方,普遍會用桂皮和橘皮來代替丁香及肉桂。不同的配方亦對各種香料的比例有不同的搭配。

今天我採用的是最傳統的配方,也是最基本的配方。 食材主料:八角20g、花椒20g、桂皮10g、小茴香10g、丁香6g 步驟:

1、按所需用量稱重備好材料;

2、分別把它們放入料理機,八角和花椒較多,需要單獨打碎,其它的幾種可以放一起研磨

3、用超細研磨功能機器磨成細粉;

4、磨好的每種材料都有過篩;

5、篩除較粗的再用料理機研磨一遍,並再過篩;

6、最後過濾剩下的粗末不再加進去了,但也不用扔,可以用來煮五香茶葉蛋或滷肉等。

7、過篩後的粉充分拌均勻即可。

自己做的五香粉,選料精良,味道很純正,用來做餡做菜等,是很棒的選擇。

五香粉和十三香的區別:

五香粉和十三香,大家都見過,也都曾吃過。這兩種調味品,在色澤和口感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有的時候,如果不是外包裝的不同,大家可能會把它們混淆,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十三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叫法,實際上它由20多種成份組成。所謂十三香,都是有香味的中草藥,如砂仁、陳皮、丁香、花椒、大料(八角茴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萘、乾薑、良姜、肉桂、肉寇等。其用量配比: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萘、陳皮、乾薑、白芷各2份,其他各1份,合在一起是十三香,分開用又各有千秋。

十三香是難得的調味佳品,如小茴香氣味濃烈鮮香,做素菜及豆製品最好,譽滿中外的“茴香豆”,為紹興一帶酒店的著名小菜,深受品嚐者的讚美。吃牛羊肉用白芷、大料、肉寇,可去羶增鮮,使肉味可口,燻肉用肉桂、花椒、陳皮、乾薑粉,可使香味濃郁,增香解膩。

五香粉是膳食烹調中常用的佐料,調味鮮美,可促進食慾。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於“有吃的就行了”的狀況,對吃的味道講究起來了,因而各種調味品市場正在大大地擴充著。而這之中,五香粉是列在首位的,其市場潛力還相當大。制五香粉的工藝十分簡單,它是用超過五種原料磨成粉混合就行了。很適合家庭或個人生產配製。

五香粉和十三香雖然屬於天然香料,但在使用時也要把握好用量。因為像其中的桂皮、丁香、小茴香、胡椒粉等,既屬於香料,同時也是中草藥物,所以在使用時應遵從“寧少勿多”的原則。


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我要是在這裡罵人,會不會被悟空給封號啊!

但是我不得不說,有各別人太TM壞良心了,太不講廚德了,一點職業操守都沒有,丅M的,往嘴裡吃的東西能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嗎,什麼就一千多克,是用天鍋的嗎?就是重味的四川火鍋師傅也沒有這麼下料的。

五香粉,它只是一個叫法,並不是固定的哪5種香料,就像你去買汽車,可以買寶馬,也可以買大眾。

五香粉,各地的配方有所區別,廣東的和河南的就不一樣,湖南的五香粉中就少見花椒。在不同的食物中,也有所不同。淹菜的料不能調餡,燉肉的料不能煮瓜子。打燒餅的料不能燒烤。

供選擇的香料有八角、草果,香葉,花椒,白蔻,黑蔻,白胡椒,黑胡椒,桂皮、山奈、沙姜,良姜、乾薑,小茴香、丁香、葛根,砂仁,芘菝,陳皮,芫荽籽。甘草等比較常見的。

每一個生意好的店,香料都是反覆實驗,反覆調試出來的。就是同一個香料,不是同一個產地,同一個批次,那味道也差別很大,尤其花椒和胡椒,每次新進的料都要先試一下,有經驗的一聞就知道了。

平常商超裡賣的最多的,也最被普通家庭中所用到的就是:"椒角香香皮"。

它們分別是胡椒8克,八角20克,丁香10克,小回香8克,桂皮3克(第一種)

也有的人喜歡用花椒18克,八角20克,丁香10克,小回8克,桂皮3克(第二種)

調涼皮汁,涼粉汁,許多地方就常用到三萘5克加一或二。

如果燒菜不喜歡用生薑,就在一或二中加入乾薑15克。

燉牛肉會用到草果(有些人胃寒,吃有膠質的肉食會腸胃不舒服,甚至會疼痛,開店多會用草果)

當然了,我這只是一個大概數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己本地的飲食習慣和食材試調。






最後強調一下,以上所有香料都是中藥材,既然是中藥材就不要不分季節的大量常期亂用,容易誘發舊疾。

喜望能幫到你。


我小時候就叫這名字

五香粉因配料不同,它有多種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是家庭烹飪、佐餐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配方1 : 砂仁 60g 丁香 12g 豆蔻 7g 肉桂 7g 三柰 12g

配方2 : 大料 20g 乾薑 5g 小茴香 8g 花椒 18g 陳皮 6g 花椒 18g

配方3 : 大料 52g 桂皮 7g 三柰 10g 白胡椒 3g 砂仁 4g 乾薑 17g 甘草 7g

五香粉一般用於醃、泡肉類。包肉粽 , 炒糯米時 , 加些五香粉 ,肉粽就會味道十足。所謂五香粉是將超過5種的香料研磨成粉狀混合一起,常使用在煎、炸前塗抹在雞、鴨肉類上,也可與細鹽混合做沾料之用。廣泛用於東方料理的辛辣口味的菜餚,尤其適合用於烘烤或快炒肉類、燉、燜、煨、蒸、煮菜餚作調味。其名稱來自於中國文化對酸、甜、苦、辣、鹹五味要求的平衡。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里還有乾薑、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主要用於燉制的肉類或者家禽菜餚,或是加在滷汁中增味,或拌餡


吳阿南

配方一,

砂仁60克,豆蔻7克,山奈12克,丁香12克,肉桂7克。

配方二

大料20克,小茴香8克,陳皮6克,乾薑5克,桂皮43克,花椒18克。

配方三,

大料52克,山奈10克,砂仁4克,甘草7克,桂皮7克,白胡椒3克,乾薑17克。

(以上三個配方是醬菜廠出品的老方)原先是按斤計量的。

配方四

桂皮4.3斤,陳皮0.6斤,乾薑0.5斤,花椒1.8斤,大料2.8斤。

(10斤料原配方)


歸德古城

五香粉顧名思義就是五種香料配一起,然後磨成粉狀,香料很多,有些是煮肉滷肉用的,用來祛除肉類的臭味和羶味,不可用於五香粉或者十三香。以我多年的經驗總結,五香粉用以下香料配伍即可:花椒20克,八角10克,乾薑塊15克,草果8克,桂皮3克。


羽飛揚38562560

我也來湊個熱鬧,剛才看了一大家的回答,都挺好的,一般五香粉都是用,八角,花椒,丁香,桂皮,肉蔻,茴香,胡椒,良姜,等等香料混合而成的,只是選的香料不一樣而已,配方多少都有差別的,有的人會把自己不喜歡的那種香料換成別的香料,一般都是直接磨粉混合在一起的,我上面說的基本都是廢話,現在我就說一說我在配製上的一點特別處,比別人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把這些香料放在鐵鍋裡炒一炒,是幹炒的,不能加油的,炒完了在磨粉這樣會更香味道更好,其實幾句話就說完的事情,說這麼多就是湊字數,字太少沒錢拿,這個沒辦法只能說點廢話嘍,😄😄😄😄😄😄


紅塵背影869

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里還有乾薑、豆蔻、甘草、胡椒、陳皮等。主要用於燉制的肉類或者家禽菜餚,或是加在滷汁中增味,或拌餡。

東方廚神

地域不同,一般五香粉的成份不同,從商家來講,就是把價格低的幾種常用調味料粉碎在一齊就是五香粉了,不一定是五種,就拿今年各大商場裡的各種燉,滷,炒的各種料包裡,花椒就很少,甚至沒有,就個人而言那就要看個人喜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