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這些錯誤咋避免?!

通過轉包、轉讓、入股等多種方式出讓土地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群體流轉,有利於推動農業機械化和適度規模化。

但在土地流轉熱情高漲的背後,一些地方卻出現了盲目追求流轉速度的情況。

以農民自願為前提的流轉本來是一件多贏的好事。但是個別地方政府求快求大心切,大幅提高流轉土地規模,甚至要求“一個月完成全年70%的流轉任務”。“下指標”“催進度”的做法,讓土地流轉變了味道。

對於這樣的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在推進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必須以尊重農民利益為前提。地方政府絕對不能對土地流轉的速度下指標,否則就是與國家的政策法律背道而馳。

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這些錯誤咋避免?!

進行土地流轉,政策和法律都明確,一定是農民自願、依法、有序、有償的流轉,不能強制農民流轉,更不能下指標,追求速度,快速推進。如果出現這種問題,就很可能違背政策,違背相關法律法規。中央沒有規定土地流轉必須要達到多快的速度,所以這些並不影響政績,也不影響農村的現代化水平。更何況現在中央鼓勵小農戶生產與現代農業發展相對接,這其實就給土地流轉留出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如果片面地認識土地流轉和現代農業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沒有把中央相關的文件精神吃透。

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這些錯誤咋避免?!

過快過多地流轉土地,會使得大量農地集中到經驗欠缺的個人或組織手中,一旦遭遇自然條件、市場行情、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困難,很可能會讓農地承包者和經營者兩敗俱傷。如果大面積出現實際經營困難,甚至還有可能危及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村穩定。

正是基於這一點,李國祥認為,地方在進行土地流轉的時候,絕對不能因為某些短期利益或短期成績而矇蔽雙眼,必須再三考慮,穩妥行事,才能避免陷入被動局面。

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這些錯誤咋避免?!

在推進土地流轉的時候,有一些地方為了推進進程,會推出土地流轉補貼政策。各個地方能不能得到這個補貼,還是要結合地方實際,不能因為要補貼而盲目追求進度。畢竟補貼在整個土地流轉過程中佔的份額是小的。如果土地流轉太快了,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所以這個補貼,地方要掌握好。

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這些錯誤咋避免?!

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要尊重農民的意願,否則風險也很高,要量力而行,保持穩妥的速度比較好。

地方推進土地流轉,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把現在的優惠政策和地方實際結合起來,更符合市場規律,也是避免政府到時陷入被動局面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