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村鎮故事|交斜鎮的由來

你們村的故事?想知道嗎?為了勾勒渭南人文的神韻,展現其流光溢彩的村鎮故事,即日起,渭南熱點將陸續推出《渭南村鎮故事》系列,敬請期待!

交斜鎮位於臨渭區東北部,東與大荔縣下寨鎮接壤,西與臨渭區故市鎮毗鄰。交斜村是交斜鎮的經濟、文化和行政中心。古代洛河在這裡匯入渭水,形成了南北水路和東西旱道相交織的四十里“水旱碼頭”。

渭南村鎮故事|交斜鎮的由來

清代,這裡是渭北最大的物質集散地。孝義碼頭距此不遠,船運貨物在此交卸,運進送出。由此這裡商賈雲集,交易繁忙,盛極一時,故而得“交卸”之名。雍正十年設立交卸鎮,後口口相傳,將“卸”改為“斜”。

渭南村鎮故事|交斜鎮的由來

清代,交斜村有一座氣勢宏偉的廟宇,常年香火不絕,據說是交斜堡子一位陳姓商人出資修建的。廟門兩邊各蹲坐著一隻威武的大石獅。1866年又在村裡修建了澇池,名曰秋洪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池水仍清澈見底。澇池的南岸東西各有一眼井,西岸修有一座戲樓,常上演大戲。清末東路秦腔藝人王謀兒、碗碗腔藝人謝德龍均為交斜人。

渭南村鎮故事|交斜鎮的由來

解放前,鄉紳陳施芳在上殿創建了交斜小學,聘請一些共產黨員為教員。澇池南岸的鐵匠鋪子,是地下黨的秘密聯絡站。李先念路過渭南,從南塬到延安,就是由史興順帶領的短槍隊一路護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