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班上第一名和倒數第一的同學,工作後有多大差距?

kart2011

我看了很多答友的回答,大多是講倒數第一名的同學勵志逆襲的故事,我覺得不真實。

為什麼不真實?我是從事教育職業快二十年的老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我對他們有深刻的瞭解。

班裡第一名仍然很優秀,他們大多性格內斂、按部就班,但是工作都不錯。

班裡倒數第一名的都是什麼樣子的孩子?真的不是歧視他們,倒數第一名大多是智力上有點遲鈍的孩子,他們的性格自卑、老實、愚鈍。長大後並不像你們想的那樣敢闖敢拼。

題主想要說的那些長大後逆襲成功的孩子其實上學並不笨,成績都能在中等或中上等。

不是有科學統計表明,班級裡最成功的孩子是在第13名至27名嗎?當然班裡要有40人的情況下。


生活or萬象

門當戶對,以前我認為只是一種婚假擇取觀念,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門不當戶不對的一對男女他們幾乎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以私奔這樣的現象就更有可能在古代成為傳說,併為人們所歌頌。

以前我認為門當戶對是一種刻板觀念,甚至對很多人是不公平的,但是現在我發現了他的可貴之處,那是因為門戶的財富往往決定著從這個家庭出生的孩子的認知高度,所以門當戶對於重要的不僅僅在於有財富本身,還在於觀念本身,思想本身。

現在門當戶對這個詞可以用在學習成績上,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是一種篩選,也是一次門檻設置,從初中到高中,是第二次從高中到大學是第三次,或許你還會遇到第四次,第五次…其實這些都是在建行門當戶對的篩選。

學生的成績不僅僅只是我們看到的影響將來,其實它影響著當下的每一刻,這才是更重要的。

你成績不好,老師就對你另眼相看,教學資源就不會偏向於你。

你成績越好,老師越看好你,教學資源越偏向於你,你的成績就會越更好,越穩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古老的規律,那就是幣多者恆多:馬太效應。

很多學霸和學渣是從小就慢慢拉開差距的,而將他們拉開差距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馬太效應的作用。

你每一次考試的成績影響著老師每一次對你的目光,家長對你的影響,在你的精神世界,你的三觀世界沒有完全獨立的時候,因為你的成績不好,所以你的三觀是不斷的被你周圍的環境所塑造、蹂躪的,並且是低質的。

這樣的影響不斷的在你身上積累,他們影響著你時刻的性格形成,他們在影響著你的三觀構成,他們在改變著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所以人生從當下就開始決定了,並不是等到以後。

有時候我們說,學習成績好,可能並不只是為了考一個好的學校,更重要的是學習成績好,你可能意味著更好的資源,可以減少家來自家長來這學校對你的性格上的扭曲。

有獨立意識的人,他們會主動的變得成績好一些,以至於不會受到環境的惡性壓迫。


白詩詩

99隨便語:讀者最喜歡看到兩種結果,自己學習好的,喜歡看到第一名混的非常牛,倒數第一名慘淡人生;自己學習差的反之,希望看到倒數第一名逆襲成功。

學習的好壞對一個人的影響,與時代背景,個人性格,人生際遇都有很大關係。

第一名與最後一名,可以看作兩大不同的群體。

前者的一生中,依賴於學習成績,讓自己通過學習而改變命運,假如他一直能堅持刻苦努力,並最終成功取得優秀的文憑,必將一生受益。

後者則不同,學習已經不能帶給他任何好處,要想出人頭地,他必須另闢蹊徑。

兩大群體當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哪裡有什麼定數?

回到題目裡面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階段,差異實在太大,比如說小學基本沒有太大意義,假如這個班級的學生學習都很差,或者都很好,那也沒有意義。

肯定說,依靠學習成績改變命運的人,最多不會超過同齡人中的前10%比例。

而且主要指高考時的成績。

第一,我是70後,當年小學到高中,班級第一名應當都很牛。

小學,當年那個班成績好,能稱得上第一名的,除我之外還有兩個,那兩個初中高中上的都是省重點,都是學霸,雖然不知道最後上了哪一所大學,但應當不會太差,基本名牌大學那種。在那個年代,最終不是某個行業的佼佼者,或者早就出國。

初中,記得清楚,我們是省重點的重點班,班裡第一名是個女生,最終高考應當是北大或者清華。

高中,班裡成績最好是四個男生,除我之外,分別考入清華,復旦,浙大,不用想了,那個時代上這種學校的人,後來肯定活得都很滋潤。

至於最後一名,不好意思忘記了。

第二,我兒子00年出生,談談他這一代的情況。

小學,上的是一所私立學校,班裡僅有30名左右學生,但成績不錯,目前有至少5人在四星級高中,與兒子同校的有兩人。其中第一名應當是個女生,學霸,目標應當是北大清華那種。

初中,他們班第一又是女生,考入另一所省重點的重點班,應當不錯吧,與兒子目前成績大致相當的樣子,目標是中檔以上985這種。

高中,已經沒有準確的第一名,班級裡靠前的學生,目標全都是985高校。

至於最後一名,小學和初中都不會留下什麼印象,而高中,他們這個班的最後一名,應當也能考上一本,未來什麼命運,就看各人運氣。

第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在乎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主要就看你的高考成績。

能夠在高考中拿到全省前1%的排位,就能進入全國知名大學,這輩子憑藉成績,可以混飯吃了。

進入全省前10%的排位,能夠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最終混的如何,還要看自己的機遇,恐怕僅憑學習成績混飯吃,很不牢靠,還必須加上其他的努力。

反之那些學習不好的,也不是一定混不出頭。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千千萬,學習不好還可以依靠別的本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學習是讓自己混好最容易的辦法,除了學習,其他方法想取得成功,無疑會更難。

我們很多人總喜歡說,某某上學時成績不好,但最後當了老闆,比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混得還要好,所以學習沒有用。

那肯定不對啊!

比如說10個進入名牌大學的人,裡面有9個都能混的不錯,比同齡人強很多。

但反過來,學習特別爛的人當中,100個人有90個混的很一般,還有9個混的吃不上飯,最後有那麼一個,由於特殊的本事,或者特殊的幾率,他成功了,甚至比所有人混的更好。

這就是區別!

成績好的人當中混的好的幾率,遠遠大於學習不好的人!

結束語:我們不一定非得去爭取所謂的學習第一名,但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成為“學習好”的人之一,因為,那會讓你一輩子的道路,變得更順利。


99隨便

現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身邊那些當年班上第一名和倒數第一的同學以及父輩上學時的倒數第一名及倒數第一名,他們之間差別是那麼的大,現在細想起來,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先來聊聊我的同學。在我上小學時,班上第一名考進了重點初中,後來又上了省重點高中,現在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倒數第一名是一個女孩兒,小學畢業就輟學了,沒兩年就出嫁了,嫁的是一個農村沒文化的小夥,不久就有了孩子,現在一直在農村種畜牧地帶孩子,成了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初中時的倒數第一名初中畢業就輟學了,現在一直在一家工廠當普工,月收入2600。高中同學倒數第一名現在在一所大專院校學技術。


接下來聊聊父輩們,聽父親說,他上學時的第一名高中畢業後趕上了下海潮,於是就選擇了下海,最終自己開了一家小型生產企業,生產豆製品,現在發展到全國幾百家分公司,年淨利潤近千萬,兒子高考後出了國,現在在海外讀書。倒數第一名成了農民,選擇了靠種田為生,後來農村待不下去了,就進城打工了,現在在建築工地幹大工。兒子高中畢業也就輟學了,現在跟著父親當小工。


純殤94205066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分不同時代背景來看,可以說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兩者的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七八十年代,那時候,全國高考錄取人數很少,能考上大專或者高中中專什麼的,端上當時的所謂鐵飯碗,吃上國庫糧,就很不錯,很希罕的。我記得我上高中時,我們班級裡的第一名是一位女生,家庭條件不好,那時候普遍窮,她學習特別刻苦勤奮,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學習,高考時考上了一個糧食學校,屬於高中中專吧,還有的考上了供銷學校等,當時畢業工作都是令人羨慕的,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糧食供銷的班級裡的第一名都下崗,只好到處打工,還自己交養老保險費,生活很是清貧。而我們班級裡的最後一名男生,調皮搗蛋的,腦子活,敢想敢做的,家裡條件也比較好吧,畢業後幹起了磚廠,後來搞運輸,開工廠,沒有多少年,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因為他敢想敢做,在那個年代很容易幹起來的。這是我說經歷的那個年代的班裡的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的差距。


後來,隨著中國社會的改革發展,這些年來,我作為一名老師,帶了多年班主任,送了多屆畢業班,看到現在班級裡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完全不同了,班級裡的第一名的,大都考上名牌大學,再讀研究生,後來在大城市活或者省市國家機關或者大學教書上班,工作好,待遇高。而班級裡的倒數第一名,大都到處打工,常年打工,雖然不少掙錢,生活也沒什麼困難,但在生活質量上,子女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了。

所以,我認為,不同年代不同背離下,班級裡的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境況完全不同的。過去,可以考敢想敢做,就能幹出事業,成為一個小老闆。而現在社會,真正幹出一番事業稍有名氣的,還是有知識高學歷的那些人。

以上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浩墨香書房

這個對比確實好多人回去尋求結果,我只能說一切都說不準。


第一名可能金榜題名,也可能名落孫山

高中前的第一名,就是中考或者小學的時候,那時候的第一名是說不準在高中會是什麼樣的水平,有不少名落孫山,也有不少一直學霸,最後考入理想大學。

但是普遍的結果是,學歷上的造詣都不錯,至於工作之後,有的成為一個領域的精英,有的還在尋求自己的方向。不過至少,學歷上他們是某種程度上成功的,學識會有自己的積累。

最後一名,有可能會在某個領域成為No.1

最後一名的那些同學,他們可能早早就畢了業(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厚積薄發高考題名了)早早出去社會大學拼搏。有的就默默無聞做自己的小生意,經營的說不定風生水起。有的打點零碎小工,生活也勉強夠。有一部分成為了商業精英,可能本來家境也還行,現在有可能已經是某個小領域的大佬。

普遍的結局是,缺乏學識,在需要文化水平限制的領域不好混,比較靠口才和汗水吃飯。


學習成績對今後的影響

學習成績對今後當然有影響,至於影響大不大,就看每個人的造化了。有時候學歷反而限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性,有時候學歷會帶給人更強的爆發了。

一個人要站很高,就要多讀書,多學習,要學的東西不止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更多的是自己把知識提煉成自己工作能利用上的那一部分。



喜歡“熱心哥哥宇文笑”的獨特解讀請多多支持,會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熱心哥哥宇文笑

有沒有差距,多大的差距是在於你自己的!

我覺得學習成績的對人生的影響只佔十分之一。

一個人工作後是否成功,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天分,選擇對的職業,努力,魄力,家庭(後臺),學習成績。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某個學生在學校期間堪稱學霸,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各種獎學金拿到手軟,就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工作之後單位也不錯,卻不能適應。

因為工作後看的成績已不是主要的。

天分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打好基礎的作用,就像有的人提筆畫畫就有韻味,拍照就很有美感,這樣的人要成為畫家,攝影家的道路上走的就很順。



有的人天分也有,但是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做的事情和天分沒有關係,人不可能樣樣都強,在其他方面他就很普通了。

一個家庭好的人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路上會有優勢。父母做生意的會有很多經驗,讓你少走彎路。就像王思聰,他不一定比別人聰明,但是他從王健林那得到很多經驗和資助,現在的他也算是成功的。

成績好的會有可能有個好的起點,進入一個好的公司,如果他能適應,他成功的幾率會比別人大。

當然最重要的是魄力和努力。這些都是靠自己的,有了以上的那些,但是自己不奮鬥,只是啃老而已。做事沒有魄力,也只會在一個地方徘徊。



最終大家的差距,其實就是你努不努力,和你的成績沒有多大關係!


閒侃九州


班上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的差距不在於學習成績,而在於工作能力,踏入社會工作以後,你才會明白你那些所謂的學習成績是那麼的一文不值,最主要的是為公司帶來價值,創造利潤



曾經何時,那些所謂的班級裡面的第一名,是班級裡公認的學霸,每天都成為老師嘴裡面的表揚對象,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各種獎狀拿到手軟,而那個倒數第一的孩子卻總是大家眼裡典型的學渣,每天都要成為老師嘴裡的批評對象,家長操心難過的壞孩子。


但是轉過頭來你在看,那些所謂的壞孩子踏入社會以後,他們憑藉著他們的小時候淘氣、頑皮所成長起來的聰明,圓滑,做事大膽,不拘一格反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而那些所謂的學霸,被機械的學習已經塑造成一個標準的機器人,他們只會按照模板、標準去執行。也就是所謂的書呆子!


所以不要去爭所謂的學習成績,鍛鍊自己的能力才是社會最需要的,在學校裡面你可能是通過成績來取勝,可是社會告訴你的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不一樣的遊戲規則


小銘觀世界

現在和大家說說當年我們高中一個年級,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的同學,工作後的現狀。

一班,

現在第一名同學在國企上班,工作穩定,算是奔小康了。現在倒數第一名同學在修車,收入也不錯,就是髒點累,生活過得充實。


二班,

現在第一名同學在自己家企業上班,算是子承父業吧。現在倒數第一名同學,在搞建築,施工頭那種,過得也不錯,就是有點危險,日曬雨淋。

三班,

現在第一名同學在買菜,不要小瞧買菜哦,都在大都市買房子了。現在倒數第一名同學,回了母校當體育老師,算是回報母校了吧!

四班,

現在第一名同學出國留學了,都定居國外了。現在倒數第一名同學在我家樓下賣燒烤。我常去蹭吃蹭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賣燒烤,賣燒烤,賣燒烤,燒烤賣

不說了,剩下的都過得好…

你的羊肉串好了,拿過去噢…

空了再回答問題

燒烤燒烤…

喜歡記得關注我!分享一下你的唄!

啄木鳥看社會


啄木鳥看社會

小學階段,當年班上前名的同學比後幾名的同學工作後優秀得多。

我是生活在湖北黃岡一個很貧窮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時,小學的老師都是民辦教師,那時我們班小學畢業後,也就有半數不到的同學上初中。而倒數第一或者說後幾名的同學,記得有一個女生,畢業後就嫁人了,我上初三時還遇到過,已經有小孩了。其它後幾名的同學,大多在農村,也有去城裡打過幾年工的,總之是不怎麼樣。

初中階段,當年班上前幾名的同學大多上了高中,大學。工作雖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但大多還不錯。而後幾名的同學,初中畢業了後來也沒有再上學,工作上做得好的也就是做做個體戶,當個小老闆。如果僅從收入上來說,也有收入不錯的,但不穩定沒保障,人生後期規劃不好。

高中階段,當年班上前幾名的同學大多上比較好的大學,工作上大多還不錯。後幾名的也沒上大學,不象現在,人人都能上大學,只要願意。不過,沒上大學的高中同學,工作上很優秀的不少,但他們之所以沒上大學,多數是一時沒用心去學,或者偏科,某一門考差了。至於後幾名的同學,也有不錯的,但畢竟少。

大學階段,這個班上後幾名的同學勵志逆襲的故事就正常了。當年的班長在同學聚會時不再有當年威風,而當年掛科補考的卻成的聚會時的焦點人物。

所以,在小學、初中、高中,學習成績對今後的發展還是很有影響的,不一定要爭第一,但也要過得去,否則你發展的機會都沒有。就算你在某一方面有了點成績,想突破都覺得自己基礎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