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本級艦共建造服役2艘都在二戰期間被擊沉。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本級艦共建造服役2艘都在二戰期間被擊沉。

本級艦共建造服役2艘都在二戰期間被擊沉。

俾斯麥級戰列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是二戰期間德國的一型重巡洋艦。

本級艦是1935年英德海軍協定簽訂後,德國被容許合法擺脫《凡爾賽和約》建造大型艦隻後,建造的破交作戰用的大型遠洋巡洋艦,具有艦體長、長寬比大、航速高的特點。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巡洋艦,是按照《凡爾賽和約》的條款開始建造。根據條款的要求,德國軍艦在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不做其它用途,替代艦必須在軍艦其下水時間後20年才可動工建造。因此德國有4艘巡洋艦的建造空間,為此德國決定先建造3艘6000噸級的巡洋艦,口徑不超過150毫米。1926年3艘巡洋艦正式動工建造,1927年3月首艦下水,取名為“柯尼斯堡”,因此3艘巡洋艦定為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巡洋艦

U型潛艇,是特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使用的潛艇。由於德國潛艇的編號都使用德文“Untersee-boot” 意思的首字母U加數字命名。

U型潛艇中德國於1915年建造的U-35型潛艇在一戰期間曾對協約國的艦船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向全世界表明了潛艇在現代戰爭中可能發揮的巨大軍事作用和潛力,因此被認為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

U型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