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井水源

周公靈籤第四十三做泗水亭長作天子,

解籤詩曰:

天地交泰萬物新,自形自色自怡神;
森羅萬象皆精彩,事事和諧得稱人。

本籤大吉,其本事就是曾經做過泗水亭亭長的劉邦後來做了皇帝,這且按下不表。

那麼,劉邦做過的這個泗水亭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泗水亭故址現在成為泗水亭公園,門前有“千古飛龍地”字樣的匾額)

第一,亭長是幹什麼的?

《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

《續漢書·百官志》記載:

亭有亭長,以禁盜賊。本注曰:“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通典·職官典·職官十五》記載:

亭有亭長,十里一亭,
五里一郵,郵間相去二里半,司奸盜。亭長持二尺板以劾賊,索繩以收執賊。亭大舊名亭負,後改為長,或為亭父也,主禁盜賊。

一種意見認為:縣轄鄉,鄉轄亭,亭轄裡。亭“既是統轄裡的一級政權,它的第一個任務當然也就是管理所轄各里的事務”(蔡美彪《漢代“亭”的性質及其行政系統》),另一種意見認為亭長不主民事,鄉不轄亭,亭不轄裡。所謂“十里一亭”乃步裡之裡,而“十里一鄉”才是居邑之裡。(王毓銓《漢代“亭”與“鄉”、“裡”不同性質、不同行政系統說》)。

從亭長禁盜賊、主求捕盜賊、司奸盜的職責,加上現在學者一般的共識是所謂十里一亭的裡是指距離而非鄉里組織之裡,所以上述第二種意見應當更加準確一些。

因此,亭長並不相當於居委會主任、村長或者鄉長、鎮長(裡有裡典也就是里正,鄉有三老等官員),換言之,亭長本身不是低於縣一級的行政建制長官,也並不是負責民事行政的官員。

從職責上看,鄉級行政機構有施教化、收賦稅、聽訴訟、維持治安等多項職責,包括基層民政的方方面面,亭長的職責就相對比較單一,只負責維持治安以及與治安有關的事務。

有人認為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從職責來說或許近似,但從級別來說,上述的遊徼才是派出所所長,亭長可能只相當於警務室主任等警務室的負責人。

以當時的周邊地理和治安環境、人員編制和來源,說是比較像美國西部電影中的治安官(Sheriff)也未嘗不可——秦代亭長多以本地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Sheriff通常來自本地居民,一般也是退伍戰士居多。

第二,是否要進行基於時代差異的矯正?

秦代的縣上一級行政主體是郡,秦在全國設立三十六郡,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郡相當於後世的省也未嘗不可,那麼縣、鄉、亭逐級提升一個層級咋看上去也算合理,事實上,後代的很多縣在秦代只不過是鄉或亭,但是,

如果限於秦代的人口以及工作幅度和強度,亭長本身不應當被認為相當於更加高的級別,談古論金認為無須進行基於時代差異的矯正。

(秦初三十六郡示意圖)

第二,劉邦當亭長合不合規?

史載劉邦

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有一個經過考核成為亭長的過程,《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的說法,可以推論在秦朝擔任亭長需要符合家庭小康有德行的標準,劉邦不見得滿足這一條件,但是,規定歸規定,但後世史書也有很多人家貧而出任亭長的記載,亭長的職責決定了需要能夠擺平治安事件、化解治安問題,劉邦在這方面有一套,加上朋友蕭何等縣裡官員的舉薦,所以跨過了這個門檻。

(劉邦和蕭何,蕭何當時的職位類似於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第四,任職亭長對劉邦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當亭長給劉邦帶來了更廣泛的人際網絡和施惠於他人的機會,這自不待言,同時,因為亭在秦代制度中是準軍事機構,亭長可以被認為是武職,弓弩、刀劍、甲鎧等武器是亭的日常配備。

漢代史書記載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劉邦在南山得到一柄名為赤霄、鋒利無比的鐵劍,從此佩戴在身,這也就是後來斬白蛇的那把所謂斬蛇劍,撇開故神其說的因素,這把劍或許就是劉邦當上亭長之後才按規定配發或者自己打造但可以合法擁有的武器。

鳥槍換炮,劉三變身,這無疑對劉邦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劉邦做過的這個泗水亭亭長,大致相當於現代的警務室主任,級別不高,權力不大,但對於劉邦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大轉折。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夏普洱

劉邦同志在起家鬧革命以前,也不完全是個白丁,基本可以算個基層編外公務員。而要弄明白什麼是亭長,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亭。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十里是個距離單位,也就是方圓五公里就設一個亭,亭長負責治安工作,也管點民生,一般都是退伍老兵來幹這個活,有點軍轉幹部的意思。


這個地理大小,大致也就類似於如今一個行政村或者居委會。也就是說劉邦的位置,大概就是個村長或者居委會主任的水平。由於他是編外幹部,所以居委會主任不太像,那就只能是村長啦。


青言論史

《史記》和《漢書》中都對劉邦的家長有記載,沛豐邑中陽,也就是說在沛縣豐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泗水便是當時的一個郡,沛縣屬於泗水轄區內的一個縣。



劉邦在泗水做亭長,那麼亭長到底屬於一個什麼官呢?其實,“官”和“吏”截然不同的,官是指國家認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而吏則是郡守、縣令等自己僱傭的職位,劉邦當時就是一個小吏。


泗水是一條河,古代沿河設若干亭,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續 漢書·百官志》中記載:“亭有亭長,以禁盜賊”,“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所以,亭長是一個維護治安的小隊長。

亭長只有兩個手下,一個被稱作“亭父”,負責處理轄區內的瑣事,而另一個叫“求盜”,主要負責抓捕犯人,就這樣,三個人一個亭,相當於一個治安崗亭。而早年的劉邦,作為一個底層公務員,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職位。


歷史密探

古代有些官職,在現代很難找到可以類比的職務。劉邦這個泗水亭長卻很好說,它就相當於現代的派出所長。

《漢書》記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皆秦制也。”

裡是秦朝最小的行政單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村,或者城市裡的居委會。十里一亭的意思,並非亭是裡的上一層機構,而是十里設一個亭作為治安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公安派出所。至於十亭一鄉,則鄉兼行政機構和治安機構於一體,既是亭的上級機構,也是裡的上級機構。

為什麼說亭是派出所呢?

《漢舊儀》有這樣記載:“亭長課徼循……持二尺板以劾賊,索繩以收執賊。”多地出土的秦簡亦記載,亭長、亭吏的活動,無一例外與“徼循”、“捕盜”有關,卻不見與任何民政事務有關。而《史記》中,也有“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的記錄。所謂“求盜”,自然是亭長手下的治安人員,相當於今天的警察。

但亭又不僅僅是派出所。

秦朝的亭,一般沿交通要通設立,除了維護治安,還要為來往官吏、信使等政府人員提供食宿,兼有政府招待所或驛站的功能。《史記》記載,夏侯嬰當沛縣廄司御(政府馬車班長)的時候,“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泗水亭又稱為泗上亭,可見是設於泗水之濱。泗水作為當時的主要河道,航運想必十分發達。官員來往,很有可能要經過泗水亭,從這裡的碼頭搭船,上可達大梁,下可達彭城。所以夏侯嬰送客,才會有很多機會來找劉邦聊天。由此可見,劉邦這個泗水亭長,又是泗水招待所的所長。非要給他套個現代的行政級別的話,最多也就是個科級幹部吧。


龍鎮

先亮答案:準確的來講,秦朝的亭長不屬於現在的某個固定職務,但卻從功能上相近於某些職務。



這個問題很具有學術性,長篇大論寫一本書都不為過,今天主要從秦朝亭長職責上來為大家簡述一下。

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其政體和官制皆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開創性特點,且與古代其他封建王朝在官制上有所出入,更無法與今日之官制同日而語。



秦朝地方上的郡縣制下,縣下設鄉,鄉下設遊徼(類似捕快)、三老(教化民眾)、有秩(收稅),嗇夫(搞建設)、三老下方屬亭,秦朝亭長從職責上來看,主要是清理衛生、維持治安、傳遞公文,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秦朝亭長有點類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但又並不準確,因為遊徼比亭長更權威,頂多算是鄉鎮警務室負責人。而且亭長既屬三老之下,則有教化協調糾紛的功能,這又有點像咱今天的村委會了。

所以,秦朝的亭長沒有與今日完全匹配的官職,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鄉鎮基層在編公職人員。

(感謝關注,創作不易,感覺可以就動下手指賞個贊吧)


納蘭軒若

亭長對應到今天的村長或者鎮長鄉長都不太精確。 從靜態的戶口數據看,亭長類似村長。但從動態的業務功能看,亭長類似副鎮長副鄉長



西漢制度是十里一亭,但是這裡的裡不是長度單位,而是人口單位,百家為一里,那麼一千戶為一亭。 但是這僅僅是制度。實際的亭有大有小,大的可能管理千戶人家,小的只能管幾十幾百戶。從人口來看,亭長確實和村長很類似。



但是亭長和現在的村長仍然有很大不同:

1.村長是由村民選舉產生,而不是由上級任命,亭長是由縣裡任命。這是村長和亭長的本質不同。 請注意: 中國官員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是誰任命的,因為誰任命才對誰負責,受誰監督。

2.亭長和村長的職能不同。 亭長負責當地治安(劉邦做亭長就是保安性質),可是村長不能,因為基層治安機構是鎮上的PCS。這麼看的話,亭長又像是管理治安的副鄉長或者主管PCS的副鎮長。 亭長還負責郵政業務。可是現代中國郵政只能到鄉鎮郵政所。所以從這個功能上看,亭長還是接近主管郵政的副鎮長和副鄉長。


紫叔

這個亭長,就有點像我們現如今高速公路上面,各個收費站裡面的站長。

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原因便在於很多人都把這個亭長以為是一個村長,實際上這就真的有點高看得亭長這個位置,如果說這個亭長真的是相當於一個村長的話,那麼當初劉邦去取呂后的時候就不會鬧出那麼一檔子事了。

當時秦國為了維護天下的統治選擇修建公路,當然這個公路條件不能夠跟我們現在的公路相比,但是我們得說秦國人正是依靠的公路的兵力投送能力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到他統治的六個國家裡面。

有人說這個公路需要咱修嘛,當然需要當時秦國的馬車並不是隨便在馬路上行走的,而是秦國人選擇在馬路上修建於類似於現在的鐵軌一樣的軌道,馬車的車輪是卡在這個凹槽裡面,然後一路行進的,所以我們說到秦始皇的話一般都說,車同軌軌就是指兩根橫木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車輪之間的距離。

但是這些公路,總得有人來維護吧,秦國的軍隊要忙著各種各樣的事情,自然不可能自己去駐守在這些公路上面,這是耗費兵力,秦國人決定在每個公路,每隔十里左右設置一個涼亭,這個裙子可以用來供往來的旅客進行休息,也可以隨時監視這些公路的狀況向當地政府部門彙報公路哪個地方壞掉了,趕緊派人過來修理。

所以我說劉邦擔任的這個亭長就是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的站長,這一點毫無疑問,他沒有任何行政能力,他就是一個過來吃乾飯的公務人員,所以呂后的老爸再嫁她女兒的時候也感覺自己不情願。


漩渦鳴人yy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臨睡前看了大家的回答,實在是讓人無法入眠!這個問題要說清楚,猶如作一篇博士論文,我也不可能在此引經據典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但是有幾點必須要說!不然真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讀歷史首先要弄清當時的語境,或者說叫社會政治環境。切不可以讀者自己所處的環境來衡量古人,或者人云亦云,管中窺豹。就拿秦朝來說吧,秦朝實現了大一統的國家,但時間較短,為什麼呢?因為秦是建立在統一六國的基礎之上的,國內,六國的遺老遺少們蠢蠢欲動,陳勝吳廣舉義旗以後,起兵造反的各路人馬絕大多數就是原六國的貴族,譬如項羽就是原楚國的貴族,還有齊國的魏國的等等等等,幾乎原六國的所有貴族都起兵造反,這些貴族心裡更多的是想恢復原有六國的土地。國外強敵環伺,北有胡,南有蠻,時時騷擾大秦邊境。偉大的秦始皇向北築長城以抵禦匈奴,向南派兵征討蠻夷。國內實行軍事化管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民間建立基本的管理單位,即實行裡甲制,裡相當於後世的村級單位,那麼如果劉邦是村級行政長官那就應該叫里長,那麼亭長到底是個什麼官呢?史書上明確記載是個村一級負責治保安全的官,如果非要說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那就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吧,建國初期同樣是內憂外患,毛主席在鄉級建立了民兵營,在村級建立了民兵大隊,以負責民間的安保工作,劉邦就相當於做了村民兵大隊長。

第二,我們古代的史家大都是儒生,他們往往以儒家的標準來衡量別人,開國皇帝在他們嘴裡沒幾個好的,說劉邦是混混,說朱元璋是乞丐,說趙匡胤是痞子英雄等等等等,我要說的是讀萬卷書永遠比不上行萬里路!這些開國皇帝無一例外都有在青年時期在社會底層遊歷的經驗,這樣的經歷再加上他們個人的聰明睿智使得他們有一種超過常人的能力,那就是目光如炬,一目洞穿人心。他們太懂得人性本質了,由此他們才可以制定岀一呼百應的政策,號召天下。就如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也有在年青時遊歷的經歷,他老人家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你不去生活到勞苦大眾中怎麼能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怎麼能制定岀讓人民滿意的政策?毛主席是最偉大的史學家!我們再來說說劉邦,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為漢人,要知道正因為有了劉邦建立的漢皇朝,我們才有了這個漢人的稱呼!如果當時讓項羽或者其他的什麼六國的貴族贏了,那麼很有可能中華大地又要回到戰國時代,幸好上蒼見憐,肉食者鄙!他們成不了,因為他們沒有在社會底層生活的經歷,他們看不懂人心,更看不懂人性!

大漢高祖劉邦!是我們民族的大功臣!後輩小子們切不可鼠肚雞腸,管窺蠡測!


QQ空間用戶22515526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劉邦是做過秦朝的泗水亭長,所以我們來看看秦朝官制中,亭長在什麼位置。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需要說明的是,秦朝是設置泗水郡的,至於劉邦所任的泗水亭長是泗水郡的亭長,還是泗水郡下面的同名亭長,這個還不清楚。

《漢書•表•百官公卿表》記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光祿大夫無。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大夫、博士、御史、謁者、郎無。其僕射、御史治書尚符璽者,有印綬。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綏和元年,長、相皆黑綬。哀帝建平二年,復黃綬。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三萬二百八十五人。“

上述文獻說明縣下面首先是鄉,鄉下面是亭,而且亭的管理範圍是十里左右,所以亭長大概相當今天的村長吧,劉邦以一任村長翻身做皇帝,也算是古今少有的逆襲典型。

參考文獻: 《史記》、《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