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前半段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最後打方臘卻死了70大將?

姜汝翰.avi

我們說《水滸傳》裡的故事大致發生在1112-1124之間,也就是政和二年到宣和六年之間,在這期間施公將眾好漢聚義以及徵遼徵方臘到好漢覆滅全部交代了(田虎和王慶篇章就是宋江的一個夢,不予討論)。有一點值得注意,在梁山分崩離析的第二年也就是1126年宋徽宗就讓位於宋欽宗了,北宋迎來了靖康元年,之後發生的金兵入侵二帝被擄走的靖康之恥事件也最夠勁爆,也正是出於這個歷史事件的考慮,梁山頭領們必須得儘快有個交代。

從歷史層面來看,書中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後(1122年二月)首先被派去攻打遼國(瑣碎事情以及必走的流程前後準備了一個多月吧,大致是在同年四月中旬出征),遼國篇章打了有大半年,終於在年底(書中說是1122年的冬月)打完了。我們看到宋徽宗並沒有對遼國趕盡殺絕,而是採取了你頭像就繼續該幹什麼你繼續就幹什麼的政策,同期從小說在轉到歷史中,歷史上的宣和四年遼國已基本被金打翻,宣和七年金滅遼開始逐漸反攻北宋(1125年據書中梁山故事已結束1年有餘),顯然在這期間留給梁山好漢的打方臘的時間不多了。歷史上宋江那夥人到底跟沒跟童貫打過方臘一直是個爭論的話題,但值得肯定的是就算他們參加了這場戰役,主角也不是他們(也別指望宋江那夥人跨國千山萬水去徵方臘,太扯了),而是童貫的精兵強將,與南軍的戰爭中雙方死傷都很多,最終方臘被俘。方臘和宋江起義的時間相仿,論規模人家可比宋江大多了,但也落了個被剿滅的結局,而宋江等人在方臘被滅之前(1121年)就已經“消失”,卻在小說中的1123年還能去徵南,這就說明小說中徵方臘一段可以認為是現實中童貫南征那一段,於是乎慘烈的戰役自然帶來了無盡的傷亡,那麼梁山兄弟們接連犧牲也在情理之中了,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再從小說的整體劇情來看。梁山眾人徵遼後士氣大振,人氣也漲了不少,如此一支王者之師無疑能成為大宋的核心力量,陣中既有勇猛的五虎,又有公孫勝、樊瑞等法術高手,這配置借金兵三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來吧,那北宋也不會這麼容易被推翻了。如果此時再讓朝廷內部的人去分解梁山部隊依然不現實,之後的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已經為梁山賺足了風頭,讓他們自相殘殺又不符合讀者的口味,所以方臘就出現了。此時時間軸已經到了1123年,距離金人入侵僅有兩年,於是在方臘起義後,施公讓宋江自告奮勇前去剿匪,這個做法不僅拉開了好漢死亡的序幕,也讓宋江揹負了一身的罵名。

徵南期間施公為了“趕時間”,先讓公孫勝和安道全先後退場,然後好漢們便千奇百怪的開始死亡表演了:有被淹死的、有被石頭砸死的、有莫名送人頭的、更有被毒蛇咬死的我的天,最慘烈的在倒數第三回,這一回就寫死了二十四名好漢。等到眾人回京受封,一群人又繼續被迫害,或辭官回家,或海外創業,施公也終於在金兵入侵前把梁山泊蕩平了。

還有個點很有意思,公孫勝、樊瑞、朱武等人最終也沒有效忠朝廷,而是以潛行修道不問世事做結局,也充分體現了施公對歷史的尊重。畢竟這幾個會施法會佈陣的人歸降朝廷後,金兵基本就沒能力入侵了,還讓不讓北宋滅亡了?朝廷倒是有個會做法的高廉,可惜早就死了。於是終於在第二年,金兵成功入侵…


文/車邏輯的邏輯

當然,施公著實為南軍安排了一大群超級猛將…


車邏輯的邏輯

南征方臘的戰爭中,梁山一百零八將陣亡59人,病死11人(含坐化的魯智深),總計死亡70人。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

伐田虎、徵王慶的二十回是後來插入的內容,是發生在異次元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考慮。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一月,梁山軍馬平定遼國班師回朝;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一月,梁山出兵江南攻打方臘。可見中間是沒有時間來征討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的。

其次,從根本上來說,梁山南征方臘之戰和先前歷次戰鬥的性質是不同的。

南征方臘是實力均衡、旗鼓相當、有你沒我、一山不容二虎的生死存亡大決戰,而先前的戰鬥都只是非對稱、非致命的一般戰爭。

從三打祝家莊開始,到塞北伐契丹之前,梁山經歷的重大戰爭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地方幫派之間的爭鬥:三打祝家莊,芒碭山降魔,復仇曾頭市。

第二類是進攻地方官府的戰役:鬥法破高唐,聚義打青州,華州救雙雄,智取大名府,分兵打二府。

第三類是反擊官軍圍剿的戰爭:大破連環馬,詐降擒關勝,兩贏童貫,三敗高俅。

第一類戰爭主要是利益之爭,打贏了固然好,失利了也還有充足的時間重新準備、日後再戰,沒必要和對手拼死力搏。

所以祝家莊打了三次,最後還是登州派病尉遲孫立等八人用木馬計智取的。

攻打曾頭市中間還花費大量精力賺取玉麒麟盧俊義上山,並粉碎了大刀關勝圍魏救趙的軍事行動。

另外,這些地方組織的實力都不強。祝家莊只有祝家三子、鐵棒欒廷玉和一丈青扈三娘幾個高手,曾頭市也就只有曾家五虎和史文恭、蘇定厲害,而此時梁山已經有幾十位頭領了,而且還不乏林沖、秦明、呼延灼這種一等一高手。

芒碭山道士混世魔王樊瑞雖然妖法高強,但很快就被公孫勝鬥法比下去了。

第二類戰爭都帶有一定的任務:破高唐是為了解救柴進,打青州是為了兼併三山,打華州是為了解救史進、魯智深,攻取大名府是為了解救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東昌二府是為了定下樑山老大。

這些都是主動出擊的行動,在實力上佔有明顯的優勢,自然沒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其實這些地方官府的軍事實力也都不強。北京大名府相對強大一些,但還是不及梁山泊,不然也不會要大刀關勝前來緊急救援了。東平府的雙槍將董平雖然一個照面就讓韓滔速敗,五十回合上風徐寧,威震整個梁山軍團,但很快就因為低估大意被捉了。東昌府的張清雖然飛石絕技獨步天下,但碰到了更加迅猛的董平也是隻能落荒而逃,最後也都不是梁山的對手。董平、張清雖然曾一度聒噪兩軍,但畢竟一屆寡將,掀不起來什麼大風大浪。

第三類戰爭中的官軍貌似強大,其實都是紙老虎。

呼延灼、關勝兩員虎將的威猛悍勇都被巧妙地化解了:呼延灼的連環馬被徐寧的鉤鐮槍破解了,驕傲自大的關勝中了呼延灼的詐降計。

童貫、高俅這樣的草包統帥根本不是打仗的料,十兵馬都監、十節度使的實力多數都不強,要不然也不會讓梁山五虎上將打的抱頭鼠竄,況且梁山好漢還擁有山嶺水泊的地利優勢。就算讓童貫帶二十個兵馬都監、高俅帶二十個節度使,也是被殺的血本無歸。

跟三國演義裡的劉備一樣,宋江有五虎上將的時候,狂的沒邊,他想打誰就打誰,他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北伐大遼的戰鬥過程其實還是比較輕鬆的:

澶州是用水軍伏兵攻破的,薊州是石秀、時遷放火破城的,霸州是宋江用詐降計攻克的,幽州是通過識破遼軍小學生般弱智的伏兵計而佔領的。

期間雖然張清被射傷,但被神醫安道全救治了;李逵被俘虜,但用兀顏公子換回來了;混天象陣中也有幾個好漢受傷,但很快陣法就被破解了。

雖然契丹人是勇猛的遊牧民族,但戰場是在漢人聚居地幽雲十六州,梁山有人和之利。

薊州是公孫勝的故鄉,境內的二仙山是羅真人的修行道場,楊雄、石秀、時遷也在此常住過,知己知彼因此能輕鬆攻破。

澶州、薊州、霸州、幽州等地的漢人心向大宋,盧俊義兵困青石峪就是獵戶劉二、劉三這兩個帶路黨指點解圍的。

在最後的決戰中,本來兀顏光的混天象陣還是有能力誅殺一些梁山好漢的,但奈何九天玄女給了宋江金手指,天意如此啊。

而且漢化的契丹人戰鬥力被嚴重削弱,大遼政權處於王朝晚期已是強弩之末,已經沒有軍事新秀梁山集團彪悍了。遼軍雖然一口一個南蠻地罵著宋軍,但打起仗來直來直去沒有陰謀詭計,還是比較人道文明的。

梁山的戰略目標只是要遼國屈服妥協而已,並不是消滅大遼,契丹人是不會拼死力搏了。所以說遼國也沒有想象中的強大,實力不及初生牛犢梁山軍團。


接下來看一下樑山集團與方臘政權的實力。

南征方臘之時,宋江麾下已有由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組成的五虎上將為核心,八驃騎、十六小彪將為輔,由十步軍頭領、十七步軍將校,八大水軍頭領組成的生力軍,並有軍機走報頭領、掌管錢糧頭領等強大的二三線後勤保障。梁山軍馬經過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北上抗遼的洗禮,就像剛剛遭到二戰洗禮的蘇聯紅軍和美軍一樣,戰鬥力頗為強悍,馬軍各將校無不驍勇善戰,步軍各將校不懼生死,水軍八頭領更是百戰不殆的精英。

此時的梁山集團上有了北宋朝廷強大的後勤保障,再加上自己兵強馬壯的馬步水三軍,實力不容小覷。

江南征方臘之前,方臘已經佔據八州二十五縣,都是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等江南繁華髮達地區,並對江北重鎮揚州虎視眈眈。

人才上,潤州有樞密使呂師囊和江南十二神,蘇州有八大王方貌和八驃騎,杭州有太子方天定和石寶、厲天閏、鄧元覺、司行方四大元帥以及二十四猛將,烏龍嶺有太尉鄭彪、天師包道乙和浙江四龍,昱嶺關有小養由基龐萬春,歙州有皇叔方垕和尚書王寅,清溪城有皇侄方傑、太尉杜微。

你有五虎上將,我有四大元帥,你有八驃騎,我也有八驃騎,你有二十七個步軍頭子、十六個馬軍小彪將,我有二十四猛將,你有法術高強的樊瑞,我有天師包道乙、太尉鄭彪,你有八大水軍頭領,我有浙江四龍,方臘政權的將領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絲毫不遜於梁山一百零八將。

地利上,方臘軍處於守勢,更熟悉江南風土人情,能夠以逸待勞地抵抗宋軍。

信仰上,梁山泊有“替天行道“、”順天護國"等主體思想,但方臘的摩尼教組織更嚴密、思想更有煽動性。

剛剛崛起的方臘政權實力不亞於軍閥新星宋江集團,而且二者之間沒有和平共處的可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梁山不滅了方臘就不能洗白上岸,所以不可能與之妥協來避免戰爭;也不能像以前的戰鬥一樣通過投機取巧的手段輕鬆地消滅方臘,只能打硬仗、拼血肉。所以巨大的傷亡是不可避免的。



——————————————————————————————————————————

然後,具體地分析一下南征方臘損失慘重的原因:

1.由於性質不容,南征方臘的戰爭和以前的鬥爭的規則也截然不同了。

以前梁山好漢不論是被地方社團抓住(如祝家莊抓住時遷、楊林、黃信等人),還是被官府天兵擒拿(如關押在大名府的盧俊義、石秀),都不會馬上處死,要麼是準備押解回京,要麼是迫於梁山的威脅而不敢殺害(這一點像《西遊記》中的妖怪,抓住唐僧並不立刻吃肉)。

官場有官方的程序正義,江湖有江湖的道義規矩,這些規則使得梁山好漢一個都不能少。但方臘政權才不管這一套,是不會優待俘虜的。

所以井木犴郝思文在杭州一役中被活捉進城,遭方天定凌遲處死,再梟首示眾(郝思文是死法最慘的好漢了)。

因為知道南軍的德行,所以立地太歲阮小二被困烏龍嶺時,為了避免被俘後有郝思文的遭遇,就拔刀自刎了。

一般好漢是不屑用毒箭來殺人的,但方臘集團偏好這種邪門勾當。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在宣州被毒箭射死,金槍手徐寧在杭州被毒箭射傷不治身亡。

2.兩位關鍵人物的離隊,大大加劇了梁山好漢的傷亡。

一是梁山的大殺器入雲龍公孫勝,功未成便身退,在南征之前回薊州修道了。

方臘手下也有道法高強的包道乙天師、鄭彪魔君。在烏龍嶺大戰中,包道乙用仙劍砍斷了行者武松的左臂,鄭彪利用法術殺死了矮腳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夫婦。

如果不是混世魔王樊瑞與鄭魔君鬥法獲勝,梁山好漢會有更多人死傷在法術之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公孫勝使用道法主動攻擊敵人,而非被動的防禦,也能減少自身的傷亡。

二是妙手回春的神醫安道全。在進攻杭州之前,宋徽宗得病,索取安道全回京了。

前腳剛走,後腳金槍手徐寧便脖子中毒箭,受傷身亡了(徐寧是第一個死亡的天罡星人物)。

在杭州還有六位好漢患瘟疫而死:船火兒張橫、沒遮攔穆弘、毛頭星孔明、旱地忽律朱貴、白日鼠白勝和笑面虎朱富。

此外,青面獸楊志病逝于丹徒縣,豹子頭林沖得風癱而死,病關索楊雄發背瘡而死,鼓上蚤時遷患攪腸痧而死。

催命判官李立、金錢豹子湯隆、鐵臂膊蔡福在攻取清溪城的戰役中各帶重傷,醫治不痊身死。

如果神醫安道全一直在軍中,梁山因傷病而死亡的好漢肯定會大大減少。例如,既然宋江的背瘡能夠治癒,那麼楊雄的背瘡肯定也不會致命。

3.梁山集團從山東到江南,失去了主場優勢。

梁山好漢在北方征戰所向披靡,依仗水泊梁山的地利多次挫敗官軍的圍剿。但到了地理氣候、風土人情完全不同的江南地區,肯定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水土不服。

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柱從海路駛入錢塘江時,遭遇風浪船翻,落入海中淹死。沒死在梁山泊的陰溝中,卻在杭州灣大海中沉船了,南方的水和北方的水是有區別的。

賽仁貴郭盛攻打烏龍嶺時,被山上飛下的巨石連人帶馬砸死;小溫侯呂方與敵將白欽拼鬥時,雙雙跌入嶺下同歸於盡。他們的死,不熟悉江南地理是一個重要原因。

歙州計敗龐萬春時,中箭虎丁得孫在山路草叢中被毒蛇咬傷了腳,毒氣入腹而死。

杭州因瘟疫而病死的張橫、穆弘等六條好漢,難道不也是因為水土不服嗎?

青面獸楊志、豹子頭林沖、病關索楊雄、鼓上蚤時遷也都是在江南患病而死的。



4.梁山泊由盛轉衰,氣數已盡。

氣數這個概念本來有宿命論的色彩,但也可以從唯物論的角度來分析解釋。

日有朝霞夕陽,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梁山集團起於智取生辰綱、白龍廟聚義,壯大於三打祝家莊、聚義打青州,極盛於盧俊義上山、英雄排座次,招安之後便由盛轉衰了。

從王倫佔據梁山,到英雄排座次,再到江南征方臘,跨度有十餘年,二三十歲的青年英豪已經成長為三四十歲的中年大叔了,身體素質肯定下滑,武力也隨之下降。

而且梁山好漢長年累月地走南闖北、打打殺殺,人也衰老得快。

另外,梁山好漢都不注重養生保健,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飲食習慣不科學不健康。人到中年,肯定少不了三高心腦血管等疾病。

還有矮腳虎王英、小霸王周通等好色之徒,更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

花和尚魯智深長得肥胖而且嗜好喝酒吃肉,很可能是因腦溢血發作而死。

雙鞭呼延灼雖然倖存了下來,但在抗金戰爭中陣亡了,應該是英雄遲暮了。

神行太保戴宗在泰山當了數月道士後大笑而死,大刀關勝操練軍馬下班回家時醉酒墜馬病亡,也應該和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5.梁山好漢在以前的戰爭中順風順水、戰無不勝,因此高傲自大,心態浮躁,對南方的方臘政權應該是輕敵了。

雲裡金剛宋萬、沒面目焦挺、九尾龜陶宗旺攻打潤洲時在亂軍中被箭射死、馬踏身亡(這是第一批死亡的好漢)。真是死的冤枉,又死得窩囊。

金眼彪施恩、獨火星孔亮因為不識水性,在崑山淹死了。平時在梁山泊不練練水性以致喪命,難道不是自大疏忽了嗎?

白麵郎君鄭天壽攻打宣州時被城上飛下的磨扇打死,注意力不集中啊。

在獨松關,焦躁的雙槍將董平為了給周通報仇,不顧左手受傷不能舞刀弄槍,梁山上堂堂一員馬軍五虎上將,本應坐鎮中軍、調兵遣將、獨當一面,卻棄馬步戰,不僅有失主將身份,更是急功心切。可憐董平作為水滸裡頂尖高手之一,有萬夫不當之勇,對戰十兵馬都監、十節度使、北上抗遼未曾折了風頭,卻被小小的張韜一刀剁成兩段;同行的沒羽箭張清也頭腦發熱,放棄獨步天下的飛石絕技,槍法又實在太爛不如董平、林沖犀利,被厲天閏戳死。

在歙州,菜園子張青死於城下亂軍之中;而在最後的清溪城戰役中,出林龍鄒淵、摸著天杜遷又是在馬軍中被踏殺。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立功心切而死的。

浪裡白條張順自恃水性天下第一,卻因為急於立功而被射死在西湖湧金門的水中。

赤發鬼劉唐揚短避長,棄步戰而騎馬,在杭州城候潮門外被城上放下的閘板砸死。

烏龍嶺大戰中,黑旋風李逵不熟悉地形卻急切地追殺鄭魔君,結果害得兩個保鏢八臂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被亂軍殺死。

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為了爭奪頭功,衝入歙州城時落入陷坑,被亂槍戳死。

6.江東子弟多才俊,北宋末年江南經濟發達、文風鼎盛,自然人才輩出。梁山泊彙集了以山東、河北為中心的北方地區的英雄好漢,而方臘麾下則是江南一帶的英才俊傑。

急先鋒索超、火眼狻狔鄧飛、喪門神鮑旭在杭州城北關門外為石寶所殺;鐵笛仙馬麟、錦毛虎燕順又在烏龍嶺上死於石寶之手——梁山殺手石寶元帥一共殺了五條梁山好漢,劈風刀、流星錘神出鬼沒。

攻打常州時,潤州統制張近仁刺死了好基友百勝將韓滔和天目將彭玘。

攻打蘇州時,飛豹大將軍郭世廣與醜郡馬宣贊鏖戰,雙雙死於飲馬橋下。

在獨松關,元帥厲天閏一刀斬了小霸王周通;焦躁又頭腦發熱的雙槍將董平夥同沒羽箭張清來報仇,也被張韜、厲天閏所殺。

在德清縣,插翅虎雷橫被元帥司行方殺死;同行的花項虎龔旺和敵將黃愛交戰,陷倒在溪水中,被將士們亂槍戳死。

方臘水軍總管浙江四龍——成貴、翟源、喬正和謝福設計殺死了梁山水軍頭領立地太歲阮小二和造船大師玉幡竿孟康。

武藝可媲美花和尚魯智深的國師鄧元覺與元帥石寶一起鎮守烏龍嶺,指揮軍士殺死了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兄弟。

神箭手小養由基龐萬春在昱嶺關指揮射死了石秀、史進等六人,又在歙州用連珠箭射死了摩雲金翅歐鵬。

飛刀高手杜微射死了母夜叉孫二孃和險道神鬱保四,見皇侄方傑不敵霹靂火秦明,便使暗器偷襲秦明,秦明為躲飛刀被方傑戳死。秦明作為梁山五虎上將,曾秒殺副先鋒陳翥、遼國上將李金吾,沒能死於神一樣的對手卻死於小人偷襲,可憐霹靂火,滅地竟無聲,不禁讓人潸然淚下,頗有些可憐這位沒心沒肺的梁山上將,同時秦明是戰死的排名最高、地位最高的好漢。

7.方臘集團是政教合一的政權,方臘既是皇帝又是教主。方臘政權的信仰十分堅定,全軍上下能夠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就像蘇德戰爭中的蘇聯紅軍、抗美援朝中的中國志願軍一樣。

反觀梁山泊,宋江招安當官的主體思想令很多好漢不滿,宗教領袖天閒星公孫勝又是個不愛管事的遊方道士。

尚書王寅一介文官,在戰爭尾聲以一敵四不說,還殺了青眼虎李雲和石將軍石勇。

戰爭勝利的黎明之前,跟隨李俊前去詐降的短命二郎阮小五被左丞相婁敏中殺死。

在摩尼主義、方臘思想、方天定理論的指導下,南軍將士個個都好好造反、天天砍人,連江南的文官都能如此彪悍。

8.梁山集團的作戰方針犯了一個大錯,就是宋江和盧俊義分兵行動。

梁山總共只有六萬兵力,卻分散實力來作戰,而盧俊義走的又是艱難險峻的宣州、徽州山區。不知道這是不是宋大黑的陰謀,反正這又不是他第一次坑害別人了。

而盧二傻的智商需要充值,在大名府宋江、吳用設計陷害他,使他九死一生、家破人亡,他還感激涕零呢,統帥能力可見一斑。

搞情報工作本該讓鼓上蚤時遷這樣機智靈敏的人來完成,但盧二傻竟然派史進、石秀等六條好漢帶領三千人馬大張旗鼓地前去出哨打探,結果九紋龍史進、拼命三郞石秀兩員大將,以及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四員偏將都在昱嶺關前被亂箭射死。

這六條好漢之死和這個錯誤的分兵策略大大相關,另外在盧俊義行軍的湖州、歙州等地的人員傷亡也可以大大減少。

同時,厚黑統帥宋江和狗頭軍師吳用的軍事能力也很爛。論武藝,梁山五虎上將每一個都是一等一高手,在軍事指揮能力上,每一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獨當一面,派誰去阻擊石寶都可以,在烏龍嶺,就算梁山五虎沒在身邊,沒將可調,但宋江、吳用竟然派實力平平甚至在小彪將裡算最弱的鐵笛仙馬麟和錦毛虎燕順去阻擊智勇雙全的石寶元帥,這遠比馬謖守街亭還不靠譜。


梁山好漢南征方臘路線圖,截自《圖解水滸傳》。

(注:睦州到清溪、清溪到幫源洞應是宋江的行軍路線,黃海應為東海。)

——————————————————————————————————————————

第一年(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

約正月  高俅任殿帥,王進出逃

約二月  王進遇史進【時年十八九歲】,收徒

約九月  王進告辭

第二年(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約三月  太公去世

六月中旬 史進整軍備,後與少華山三人結交

八月十五 事發,史進棄家上山

九月   史進至渭州,遇魯達、李忠

     魯達拳打鎮關西,逃走在外

約十月  魯達五臺山出家,法號智深

(此處出現第一次較大的時間錯誤:書中說出家四五個月後一鬧五臺山,當時為初冬,但實際出家之時就是初冬了。後面寫又過三四個月後二鬧五臺山被打發去東京,卻是次年二月,可見一鬧五臺山和出家之間應該很近。)



第三年(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

二月   魯智深被遣往東京

     於路,桃花村打周通,瓦罐寺重逢史進

三月   魯智深至東京,分管菜園

三月廿八 魯智深與林沖結交【時年三十四五歲】

四月   林沖被騙入白虎節堂

六月   林沖刺配滄州,

     魯智深野豬林救林沖,護送往滄州

約七月  林沖至滄州,遇柴進【時年三十四五歲】

約十一月 火燒草料場,柴進薦林沖往梁山

     林沖因投名狀與楊志相鬥,梁山入夥

     楊志往東京圖謀復官

約十二月 楊志賣刀殺牛二

第四年(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

二月初九 楊志刺配,至大名府

二月中旬 楊志與索超比武,升任提轄

五月   晁蓋、劉唐、吳用、公孫勝、阮家三兄弟、白勝七星聚義

     楊志押運生辰綱起身

六月初四 黃泥岡智取生辰綱

六月   魯智深、楊志佔據二龍山

約六月  生辰綱事發,宋江報訊,七星議投梁山,朱仝私放晁蓋

     火併王倫,晁蓋入主樑山

約九月  梁山破官軍,擒黃安

約十月  宋江納閻婆惜為外室



第五年(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約四月  閻婆惜勾搭張文遠,宋江約略知情

八月   劉唐送書信金條拜謝宋江,報訊事發,宋江殺惜

約十月  宋江至柴進處,遇武松【時年二十五歲】

     武松回鄉,景陽岡打虎逢兄

十二月  金蓮戲叔,武松往東京公幹

第六年(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正月   西門慶與潘金蓮成奸,毒殺武大

三月   武松殺奸

六月   武松刺配孟州,十字坡打店,遇孫二孃、張青【時年三十五六歲】

     遇施恩【時年二十四五歲】,

七月   武松醉打蔣門神,入張都監府

八月十五 武松遭陷害入獄

十月   武松刺配恩州,血濺鴛鴦樓,十字坡改裝出家

十一月  武松白虎山打孔亮,重逢宋江

     武松上二龍山,宋江投清風寨

十二月  宋江清風山被劫,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

     宋江放劉高夫人,下清風山見花榮



第七年(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正月十五 劉高捉宋江,花榮與之相鬥

正月   劉高二捉宋江,黃信擒花榮

     清風山劫囚車,宋江陷害秦明

     宋江等人投梁山

約二月  宋江路收呂方、郭盛,遇石勇寄書,宋江回鄉被捕,花榮等上梁山入夥

約四月  宋江刺配江州

     於路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薛永、穆春、穆弘、張橫

五月   宋江到江州,遇戴宗、李逵、張順【張順時年三十二三歲,年齡為四人之末】

六月   宋江潯陽樓題詩入獄

     戴宗入梁山,吳用騙蕭讓、金大堅上山做假書

     梁山發兵往江州

七月   黃文炳識破假書

七月十九 江州處斬宋江、戴宗,梁山劫法場

     白龍廟聚義

七月下旬 打破無為軍,眾人上梁山

     路收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約八月  宋江回家接父,受天書

     公孫勝回鄉探母

     李逵下山接母,收朱富、李雲上山

約九月  戴宗下山訪公孫勝,收楊林、鄧飛、孟康、裴宣,遇石秀

     楊雄【時年二十九歲】、石秀結拜【時年二十八歲】

(此處書中出現第二次較大的時間錯誤:宋江說公孫勝百日已過未歸,但其實此時才過了一個來月,因戴宗這次下山聽得有人議論李逵探母乃是最近的事情,水滸的事件又很緊湊,不可能平白空出將近一年來什麼事都不發生,所以不會是第二年的九月。)

約十一月 潘巧雲勾搭裴如海

十二月  楊雄、石秀殺人,帶時遷投梁山

     時遷偷雞失陷祝家莊,李應與祝家莊反目

     楊雄、石秀上梁山入夥,梁山發兵攻打祝家莊

第八年(政和八年、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約正月  三打祝家莊成功

約二月  雷橫枷打白秀英

約四月  朱仝私放雷橫上梁山

約六月  朱仝刺配滄州

七月十五 李逵殺小衙內,逼迫朱仝上山

約九月  李逵打死殷天賜,柴進失陷高唐州

約十月  梁山攻打高唐州,戴宗、李逵搬請公孫勝,路收湯隆

     梁山打破高唐州,柴進上山

約十一月 呼延灼攻打梁山

     時遷盜甲,徐寧上山

約十二月 梁山大破連環馬,呼延灼敗投青州,途中失馬,借兵攻打桃花山

第九年(重和二年、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

約正月  三山同歸水泊,梁山打破青州,呼延灼上山

約二月  魯智深招納少華山,史進、魯智深同陷華州

二月中旬 宋江結識宿太尉,梁山打破華州

約三月  梁山收降芒碭山,樊瑞拜公孫勝為師

     段景住上山,為奪馬事,梁山攻打曾頭市

     晁蓋中史文恭毒箭歸天

五月   吳用往大名府陷害盧俊義【時年三十二歲】

     盧俊義被騙入梁山

八月   盧俊義回家遭捕

約九月  刺配沙門島

     燕青【時年二十四五歲】救主,石秀跳樓劫法場

十月   梁山攻打大名府

     關勝【時年三十二歲】攻打梁山

約十一月 梁山收關勝,再打大名府,擒索超

     宋江發病,退兵,張順請安道全

第十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正月十五 梁山打破大名府,盧俊義上山

二月   梁山打破曾頭市,盧俊義活擒史文恭

三月初  梁山打破東平、東昌府,一百零八人聚齊

四月下旬 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

【——————我是七十回本與一百回本的分隔線——————】

九九重陽 菊花會,宋江露招安意思

第十一年(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正月十五 鬧東京,柴進入禁苑,宋江等結識李師師

約二月  假宋江事件

三月廿八 燕青泰安州打擂   

四月   第一次招安失敗

約五月  童貫出兵

約六月  兩贏童貫,高俅出兵

約七月  第二次招安失敗

約十一月 活捉高俅上山

第十二年(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正月   燕青入東京,見徽宗

二月   第三次招安成功

三月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約四月  攻遼

約十一月 平遼回師

十二月  出兵攻打平行世界的田虎

【一百二十回本平行世界的第十三年(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三月十六 張清成親

四月   平田虎

五月   出兵攻王慶

十二月  平王慶,回到現實世界

第十三年(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正月   出兵江南,攻打方臘

八月   平方臘

八月十五 魯智深圓寂

九月   回師受封

第十四年(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

約二月  林沖病逝

三月   盧俊義被害

四月   宋江、李逵死

約五月  吳用、花榮上吊自殺

@黑廝眼鏡娘


青衫素人

梁山好漢中大將無數,盧俊義、林沖、秦明、花榮等等皆是武林高手,而且領兵有方,無論是攻打縣城還是打攻打山莊,都是戰無不勝。

即便到了後來,宋江領頭詔安,被朝廷當槍炮使用,打遼國、田虎、王慶,均無人陣亡,而且都是大勝,勢不可擋。

按照實力分析,方臘不如王慶,但是到最後滅完方臘,也就僅剩三十六人歸來。

古代行軍打仗,將領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看三國,關羽一出場就把對面將領斬於馬下,自然對面士氣低落,很容易就攻破。梁山同樣如此,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不僅個人實力強,而且還懂得排兵佈陣,自然梁山軍隊自然百戰百勝。

可是到了水軍就沒有這麼多將領了,而且梁山平時也很少用到水軍,所以這方面就是薄弱的一項。結果打方臘時候,發現這幫旱鴨子不習水戰,結果因為不會游泳,就死傷多員大將。

頗有當年曹操官渡之戰的情況,而方臘就像孫吳,專業就是水戰,我打的過就打,打不過我就守,而且水攻不像在陸地上攻城門,結果又是死傷無數。

就這樣進退不得之際,就像當年曹操一樣,全部水土不服,各種生病,自然戰鬥力大打折扣。

再這樣的情況下,也就頗有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情景,然後方臘手下也並非沒有猛將。

方臘的五虎八將,實力在梁山中也屬於如林沖一樣厲害,尤其王寅,一人就殺掉梁山五員大將。而且方臘在江南一地也招募了不少能人異士。


其實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江上,其實到了打方臘的時候,人心早已經散了。

很多人是因為反朝廷所以被逼上梁山,結果宋江非要詔安,歸順朝廷,很多人對朝廷早已經恨之入骨,但是梁山以義為先,所以大家表面上都聽從宋江的提議了,其實心裡並不同意。

而且詔安之後,朝廷把梁山這幫人當炮灰使用,結果一看梁山百戰百勝,這肯定不行,朝廷怎麼會允許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那麼就派梁山不斷征戰,消耗實力。

但是宋江覺得好事,要聽從朝廷安排,而且這時候宋江已經不是這幫人的大哥了,如同領導一樣,命令這幫弟兄,而且有不從者軍法處置。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情義了,包括後來宋江把對他最忠心的李逵也毒死了,宋江的心裡只有朝廷,只有權利。

其實這幫人的心思宋江也很清楚,所以征討方臘的時候,死的基本上也都是不支持他的,不支持朝廷的。

最後活下來的,大多都是宋江自己的人。



只不過,宋江不該那麼拼命攻打方臘,結果鳥盡弓藏,朝廷覺得他也沒什麼用了,就被高俅給毒死了。

梁山的忠義堂,最後來看反而就是最大的諷刺。


老王說文化

獨立團長李雲龍說的很好了,我再從軍心士氣方面補充一下。

梁山招安之前,無論是打祝家莊,打高唐,打青州,打少華,打邙場山,打大名府都給人一種戰無不勝的感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好漢們戰鬥慾望極強,宋江一說要出征,就〖廳上廳下一片道:“小弟願往。”〗。到了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出謀劃策的,打探消息的,大家都爭著各顯神通。有這樣的戰鬥精神,面對那些打起來就想著腳底抹油,只想著怎麼保全自己的官軍,能不從勝利走向勝利嗎?



為什麼梁山好漢們戰鬥意志極強呢?道理有萬萬千千,但歸根結底就一句話:梁山能保證你乾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好好打仗,打贏了就能得到大量戰利品:豬羊牛馬、綾羅綢緞、金銀珠寶。還能傳揚自己的威名,像張順一樣〖縱橫天下,誰不懼我〗。更重要的是,積攢了功績能讓自己排座次的時候靠前,爭取混個天罡。而官軍呢,大宋已經開國一百五十年,腐化到一定程度了,普遍存在有功不賞,有過不罰的現象,那誰還願意給你賣力。

不信的話你就想想,如果讓你週末加班,還不給你加班費,也不會因為你加班多了就讓你升職,你是埋頭苦幹呢,還是心中一萬頭羊駝奔騰而過,然後能偷懶就偷懶呢?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給你的屬下說,你們幹多幹少都拿這些工資,乾的好了也不會給你加薪,更不會給你升職,他們是給你兢兢業業地工作呢,還是平時就琢磨怎麼磨洋工了呢?若是給他們說完成好了這次任務,處長、局長就是你的,會有多少人拼命地搶著幹?所以說,職位固化,論資排輩,大鍋飯很打消人的積極性。

石秀為了進入天罡,冒險探盤陀路,捨命跳樓劫法場,梁山好漢像他這樣拼命的很多,所以座排次前梁山的戰鬥意志是極其旺盛的。


座排次之後,大家排名已經固定,乾的再好也只能排那了。像時遷這樣盜雁翎甲、燒翠雲樓搞特種突擊工作的排名倒數第二,實在讓人寒心。如果梁山以後這樣安穩地吃大鍋飯下去,戰鬥意志會很快消磨殆盡的。但是,楊志是個官迷,降將們被勸降時都許諾招安,戴宗勸石秀也是〖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普遍都想著招安重回白道。在梁山排名低不要緊,等招安封了官,混個知府、將軍噹噹,更爽。一定要把朝廷打怕,才能把自己賣出個好價錢。所以,座排次後招安前,梁山好漢士氣仍舊很旺。

但一招安,朝廷不僅沒封他們官作,還處處防著他們。滿心期望,認為勢在必得的官職沒撈到,這讓好漢們寒了心,感覺宋大哥坑了他們。但朝廷也說了,你們還沒立功,等你們立功之後,再給官職。想想也是,以前光給朝廷對著幹了,這樣就封官確實也說不過去,那就立功去吧。所以打大遼時仍舊有不低的士氣。

打完了大遼,這下朝廷該履行諾言了吧。誰知道依舊沒有,比以前防備的更加厲害了。梁山好漢們基本明白,朝廷是不會把他們當自己人了,只想讓他們當炮灰消耗他們。公孫勝心灰意冷直接離去,李俊、張橫、三阮甚至想〖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這樣一支軍隊被宋江拉到征討方蠟的戰場上,除了宋江心腹中的心腹李逵、張順,誰都沒有太大的積極性了,面對和他們一樣強大的方蠟,怎麼可能不傷亡慘重?


待我施為地煞變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編不下去了——施耐庵


水滸傳結束的很倉促,前面收服108將的時候,無論是攻打官府,打祝家莊這樣的地方武裝,打朝廷的圍剿軍隊,都是沒有陣亡人士的。也就掛了一箇舊時代的老大晁蓋。而這是梁山時代更替的象徵。被朝廷招安之後,打遼國,打田虎,打王慶,更是貫徹了一個標準,我梁山好漢可以被打敗,被俘虜,就是不會死。


你要說方臘那邊的實力遠超於之前的敵人,那是不存在的。打田虎王慶的時候,喬道清一個人就俘虜了梁山十來個好漢。鬥法打的“送”江幾乎自刎。馬靈神行之法遠勝於神行太保戴宗,在陣前打傷了梁山多員將領。兩個人最後都被大BUG公孫勝擊敗。梁山打遼國的時候也是如此,被兀顏光一手太乙混天象陣法困住幾乎團滅了。最後被幫助宋江的九天玄女所破。

而打方臘的時候,再也沒有上天的幫助了。貫徹的標準是能死的就不讓活。首先是公孫勝離開了團隊。少了一位大神通。再就是神醫安道全被留在京都。少了醫療水平。最後病死11人。然後就是你無法想象的死法。九紋龍史進,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嗖的一箭沒了;霹靂火秦明,躲飛刀的時候,被一戟戳死了;金槍手徐寧被箭射中,不治而亡;沒羽箭張清,一槍戳樹上拔不下來,被砍死;雙槍將董平去救張清,被攔腰砍斷。還有各種淹死,甚至在路上被蛇咬中毒死的。


講道理,好漢可以死,不過前面鋪墊了這麼久,能不能給個像是張順那樣死的壯烈,不要死的這麼憋屈好吧。


簡族



這個問題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其實是作者施耐庵寫作的故意為之,可以說這種代表著梁山好漢由興盛到衰亡的一種轉折!


《水滸傳》這部書之所以成為四大名著,經久流傳,不僅是因為施耐庵刻畫了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像快意恩仇的打虎武松,路見不平的魯智深,殺人如麻的黑旋風李逵 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過讓他進入名著的深刻原因更在於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它無情深刻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為什麼梁山好漢前半段戰無不勝,是因為這一部分作者施耐庵表現得是眾多的好漢不滿當時的社會現狀,逼上梁山,從此過著兄弟聚義,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 這個時候,他們的目的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這個時候他們代表地是農民階級。


可是後來,他們又在宋江的領導下選擇接受了朝廷德招安,等於又從農民階級進入了原來的統治者的階級,這與之前的他們的初衷又是大相徑庭…… 於是乎施耐庵用這種春秋之筆來展示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由興盛到衰亡,這個系列也是彰顯這種現象最好的表達,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後期征討方臘的好漢裡面死亡的也都是一些本身出身農民階級的兄弟!那些本身來自軍官階層的好漢死亡也較少,這也是作者的一個隱筆!


其實水滸傳的好漢看起來都是兄弟同心,可是本身來自的階層不同,也導致他們最終不可能走向同一個路,裡面有來自軍官,有地主,也有農民,所謂志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後來活著得好漢參加封賞的都是原來的軍官,地主們。 草根如,燕青,武松,李俊,劉唐等本身草根的好漢還是選擇迴歸隱山林,遠走海外!


一部《水滸傳》,有說不完的故事,它所隱藏的文化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曠世奇書!所以請諸君好好品讀,你也可以得出你自己的人生感悟!


小銘觀世界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對於這個問題總叨叨認為應該從前後打仗的性質變化上分析,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1、詔安以前的打仗屬於對抗暴政的正義之戰。宋江領導的一幫梁山好漢,在沒有接受朝廷詔安以前,雖然是佔山為王的山賊草寇,但是他們大多數時候乾的都是劫富濟貧,對抗官府昏庸統治的活兒。





這在當時是得民心的。梁山弟兄打出的旗號是替天行道,就是說要替天來管理昏庸無道的世道,這樣的提法是符合老百姓反對朝廷昏庸統治的意願的,所以能夠得到百姓的支持,屬於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所以從前作戰都是旗開得勝。


2、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詔安以後去攻打方臘,戰爭的性質由原來的替天行道正義的戰爭,變成了逆天而為,幫助朝廷為虎作倀的非正義的武裝鎮壓行動。




這樣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舉動,不能得民心,梁山弟兄內部也是有牴觸情緒的。方臘一夥出戰的性質可以看作是推翻舊勢力統治的正義之戰,而宋江一夥好漢們鎮壓方臘一夥起義的行為就是非正義的。所以屬於不佔天時地利人和,損兵折將也就成了必然。




通過以上分析,總叨叨認為,梁山好漢前面戰無不勝和後面打方臘時候的損兵折將,都是由於戰鬥的性質發生了本質上改變的緣故。


總叨叨

《水滸傳》中這麼寫,實際上想表達是通過抬高方臘來達到貶低遼國的目的。這個邏輯很容易就說通,因為宋江打遼國是十分輕鬆,一個張清幾乎就可以打的遼國諸將無還手之力,再看打遼國一役,宋江手下一個沒死;可打方臘卻廢了老大勁了,這就說明遼國根本不是宋的對手。這是其一。

其二:《水滸傳》中諸位英雄好漢的數量和座次與天干地支是一一對應不可更改的,按照書中的理論,各個位置上人都已經排好了,你即使武功再強,如果不是這個系統上的,那也是進不了梁山泊的。祝家莊的教頭欒廷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宋江對其才能和武藝是佩服不已,想要拉他入夥,可是在亂軍之中說殺就殺了。所以照此推斷,方臘的手下不會去梁山也是正常的。

第三那就是方臘本來就是很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其作亂的持續時間、範圍、傷害都是大大高於宋江的。比如和宋江差不多同時代的《大宋宣和遺事》一書中就記載,“方臘反叛以來,破六州五十二縣,殺平民二百餘萬。朝廷出師討方臘,至擒臘班師,凡四百五十日。”宋徽宗為了鎮壓方臘,把自己的王牌童貫從遼國前線召集回來,臨行前“上握貫手曰:“東南事盡付汝,有不得已者,竟以御筆書之。”局勢危急都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了。

而宋江記載則是“宋江統率三十六將,往朝東嶽,賽取金爐心願。朝廷無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這裡面張叔夜不過是當時地方上的一個將領,和宋江還沒正式開打呢,宋江就主動投靠了,都沒像《水滸傳》中寫的那樣打敗了所有的朝廷精銳大軍。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這麼歷史性的問題,你卻拿來問我們這些當代人!真不好回答!更何況《水滸傳》是小說,更沒有準確的答案,我想你問施耐庵,他未必能答上!最佳答案:劇情需要!

不然施耐庵要把《水滸傳》從宋朝寫到元朝——明朝——清朝,如果70大將還不那麼能死,估計世界大戰我們中國要派 梁山好漢 去大打戰了!那麼,就沒有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可能美國佬也會被滅掉,地球就是我們 梁山好漢的了!


壹周柒娛樂

因為《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瞎了。

以農民起義軍為主人公,或者說以反派為主人公的小說,往往都難以避免這個問題。

用《倚天屠龍記》來舉例子可能會更貼切,張無忌會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太極劍、龍爪手……至少在《倚天》的世界裡,張無忌是特別無敵的人物。

在張無忌之下,還有楊逍、範瑤、韋一笑、五散人……看起來,朱元璋作為五行旗的一個小頭目,是不論如何不能成為明朝的創始人的。

於是金庸先生就特別高明的把張無忌塑造成一個宅心仁厚的高手,被朱元璋略施小計,就放棄了明教的指揮權。

於是朱元璋成功上位。

《水滸傳》也是一樣,在小說七十回以前,梁山好漢們其實就是一群土匪,好漢中的絕大多數人都缺乏基本的戰鬥力,比如石將軍石勇、青眼虎李雲;甚至燕順、鄭天壽這樣在《水滸傳》故事早期特別兇悍的土匪,武力值也不高。

但是好漢畢竟要造反。而林沖、秦明等人的武功,並不是很能說明問題。比如有一次梁山攻擊大名府,在所有好漢圍剿的情況下,朝廷還是逃跑了一名武將:天王李成。

所以《水滸傳》在前期把好漢們寫的過分強大的結果就是,在後五十回(三十回)就不得不面臨歷史的真實情景的問題,於是好漢只能夠像下餃子一樣的各種死。

但是,也有人認為,梁山好漢的戰鬥力其實是很一般的,之所以厲害的原因在於朝廷並沒有將梁山好漢當一回事。可如果一旦朝廷認真起來,我們在傳統上認為的好漢,其實基本上就不堪一擊。這部小說就是《蕩寇志》。

但作為主角,總要有點金光閃閃,牛X哄哄,但最終又不得不回到歷史事實的敘事當中。說到底,從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那一刻開始,《水滸傳》的主人公就不再是梁山好漢了,他們不過是朝廷拿著和方臘狗咬狗的一個工具,既然不重要了,那麼:

死了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