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地人喜歡買香港保險?

煙臺通

我對這一個問題是這樣看的,內地人對香港保險的熱愛,也是一個日趨成熟的過程。

最早一批去香港買保險的人,大多數是衝著“101”產品去的,衝著“高收益”去的,盲目投機心很重。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瞭解這款產品需要“長期投資”的意義,沒有真正讀過條款,或者讀懂條款,帶來很多後患,導致後來香港不允許銷售“101”,後來戰場轉移,到澳門買“105”.這個現象,很像後來“中國大媽”到海外橫掃黃金。

很來香港保險的續期繳費受到一些限制,很多人有開始抱怨,開始攻擊香港保險,一時間市場上褒貶不一.....

第二個階段,以保誠的“雋升”,友邦的“充裕”為代表的終身壽險產品再度在大陸掀起一波購買狂潮,的確,這類產品有效彌補了當時內地產品的一些空缺,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很多購買者是衝著“高收益”去買的,並沒有真正理解這類產品在家庭財富管理中的意義。

在以上兩個階段,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險優勢的確遠遠明顯於內地重大疾病保險,一時間,是否購買香港保險成了財富和身份的象徵。

那麼,究竟香港保險好不好?該不該買呢?

對於海外保險和國內保險,我認為保障類保險國內的是基礎,理財類保險在其他條件(比如:外匯額度、續期繳費便捷、中產階級以上的朋友、基本保障配置足夠......)允許的情況下是可以選擇的。

海外保險的適合人群,在現階段,適合:有移民和子女留學考慮的朋友和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朋友;

內地和香港重疾產品保障病種之間是有一些差別的,我建議從發病的大數法則來看,我們常開玩笑說保險買的最好的就是買齊所有公司的重大疾病產品,當然這對絕大多數人是不現實的,比如友邦很火的重疾產品,沒有我非常看中的“輕症豁免”,所以我更偏向於選擇國內的一線產品的重大疾病產品;另外,國內產品的輕症和重大疾病的多次賠付,這對客戶來講,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多重保障,也是我在基本保障沒有做足的情況下,不選擇海外保險的原因。


毛小單單

香港保險產品之所以在內地受追捧,和投保費率低、保障範圍廣、投資收益高這三點是分不開的。這些優點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我們下面就來說說。

01 香港保險的優點

先說說費率問題

國內平均壽命大概70歲,香港平均壽命85歲,香港人的壽命長;另外,重疾發病率也有不同,香港大概是內地的70%。所以同等年齡,香港保費會低。

除了和保障本身有關,還和投資回報水平有關。一方面,要看投資市場的整體表現,一方面,也和保險公司的可投資範圍有關,還有一方面,和具體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也有關係。整體來說,香港保險這些年的投資回報率表現都不錯,明顯高於內地。

舉個栗子,某香港儲蓄保障計劃,該產品採取英式保額分紅,早幾年年分紅收益在8%-9%,投保人年交保費10萬元,連續繳費5年,持有20年後退保可一次性領取約近140萬元退保金,內地同類產品退保僅能獲得退保金75萬元。

另外,在產品設計方面,也有不同。比如香港重疾險產品很多具有保額分紅性質,就是保額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提升,可以更好抵禦未來通貨膨脹風險。雖然內地也有類似產品,但並不主流。而且從定價看,也偏貴。其實保額增加,也可以理解為用分紅來買保險,分紅水平越高買到的保額越高,一旦保險公司的分紅假設定的就很低,那自然產品就沒有吸引力。

此外,在產品設計上,更加多樣。比如香港有一些壽險產品,可以保障長達128年,中途還可以更換被保險人。

再來說說,保障範圍

前兩年,看香港重疾保險,保100多種疾病,再看看內地的重疾險,只保30多種,對比之下,顯得特別寒酸。但現在,內地重疾保100種、輕症保50種的產品也出來了。從保障的廣度看、從疾病發病率看,內地和香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甚至可以說反超了。

從具體的疾病定義細節看,香港保險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舉兩個栗子,艾滋病,內地的重疾險一律不賠,但香港保單可以理賠因輸血感染的艾滋病。還有肝炎,內地的重疾定義是明顯比香港重疾險苛刻的。但同樣的,香港保險也有自己定義嚴苛的地方,我們後面細說。

▌除了這幾點,香港保險還有一些優勢,比如對高保額的限制,或者對免體檢保額的限制。我拿到的一份資料顯示,在香港18歲以下未成年人投保,保額25萬美元以下免體檢;40歲以下,保額45萬美元以下免體檢。但在內地,少兒免體檢重疾險保額最高是80萬,成人的大概50萬,對普通人來說,這個保額也夠了,但對一些高端人群來說,可能內地的額度是偏低的。

還有一點就是香港保單以美元來投保、賠付的,相當於擁有美元資產了,這對很多有資產配置,或者海外工作、移民等需求的人來說,也非常有用。當然,硬幣的反面就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走勢,這裡不做預判,相信有這個需求的貓友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

如果你們接觸過香港保險,估計代理人給你介紹了更多,所以優點就先說這麼多。

接下來,我想說說,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相比,有哪些劣勢,有哪些方面很重要,但被你忽視的,或者你的代理人不會給你講的。

02 香港保險的缺點

保障範圍

咱們先從大家非常關注的重疾險產品的保障範圍來看看。前面我說了,在某些方面香港保險的保障是比內地苛刻的。

比如,甲狀腺癌。香港的重疾險的重疾部分是不保T1N0M0或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的,部分公司只做輕症處理。這個T1N0M0級別就是第一期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癌這個疾病,是目前內地重疾險中理賠率最高的,高到什麼程度,一半的重疾理賠都是因為它。這個甲狀腺癌是所有重疾中最不可怕的,很多人體檢就能在最早期發現,而早期發現的治癒率很高,手術後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崗位。

為了這個甲狀腺癌,內地的保險公司也是叫苦不迭,此前曾有保險公司為了降低風險,把甲狀腺癌單獨拉出來算作輕症,結果挨批了。所以儘管保險公司很憂愁,但是在內地,甲狀腺癌現在還是屬於重疾險賠付範圍內的。

前面也說了,單單一個甲狀腺癌,如果被踢出重大疾病的隊伍,再保險公司保守估計,也能把內地重疾險保費降10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原位癌。原位癌就是早期癌症,在內地,一般來說,只要含有輕症保障的重疾險,都會寫自己能保“原位癌”,條款裡就是明明白白的寫了“原位癌”三個字。但是在香港重疾險裡,關於原位癌的說明採用了列舉法,僅限於XX部位的原位癌,才是在保障範圍內的。這裡的區別有多大大家能看出來了吧。

費率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香港的長期健康險的費率是不保證的。

我先跟大家說說什麼叫費率保證,簡單地說,就是投保長期重疾險時,保險公司會告訴你,你這個年齡,我每年收多少錢,這個錢數定下來以後,保險公司是不能再調整的。

而在香港,無論你買的是長期險還是短期險,保險公司都是可以根據情況調整費率的。而且是保險公司覺得有必要調整就調整,客戶沒有辦法阻止。

一般來說,精算的定價年回報率下降1%,保費會提高10-30%,發病率大幅提高,保費定價也會提高。影響因素還是很多的。

當然,保險公司說了,費率調整也不會是隨意的或針對個體的,一定是針對群體的,但總感覺有點不踏實。

目前,內地的長期保險都採用保證費率,最新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加入了長期健康險費率可浮動條款。未來,內地的長期健康險可能和香港一樣了,但目前還不是。

另外也要說的是,香港保險的低費率,跟區分吸菸體和非吸菸體有關,吸菸的人的保費是會加價的。之前也有保險公司推出過優選壽險,不吸菸的人的保費也比市場平均水平低不少。另外,低保費還和不保某一高發疾病有關,我們前面說了,香港重疾險不保甲狀腺癌,單單這一點保險費率就至少可以差10個點。

法律法規層面

香港和內地,適用的法律不同,保險法規也不同。

香港“最高誠信原則”和內地的“如實告知原則”

很多香港保險的宣傳,都會提到香港保險公司採取的“嚴核保,寬理賠的”經營理念,理賠更容易。

確實,香港更誠信。本著最高誠信原則,在香港買保險是你說的,保險公司都信。但日後理賠時如果保險公司發現你不誠信,那就會拒賠。

買過壽險、重疾險、醫療險的都知道,在內地買保險的時候要填一個和健康相關的告知,保險公司會問一串關於健康的問題。在內地,施行的是“如實告知”原則,保險公司問你什麼你就回答什麼,沒問你的,即便有問題,你也可以不用回答。

但是在香港買保險,也會有問詢,但問詢的問題是非常開放式的,比如,“在過去五年內,你曾否遭遇意外或疾病,而沒有在上述提及?”這問詢,就是凡是投保人已知或應當知道的重要事實均應告訴保險公司。這意味著什麼?

一內地投保人於2001年在香港投保了重疾險,在2012年確診肺癌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在進行理賠調查時,發現投保人在1990-1993年有過靜脈注射案例未向保險公司進行告知,保險公司認為上述事項對於承保有重大影響。最終拒賠並退還投保人保費4.2萬元港幣。

也許很多人覺得,不就是打個點滴嗎,有那麼嚴重嗎?在香港,有沒有不是你自己判斷,而是由保險公司判斷。

不可抗辯條款的差異

不管在香港還是內地,保險都有不可抗辯條款。但二者的差異卻是很大的。

在內地,《保險法》有明確規定,保單生效2年後,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在香港,保險公司對於投保人的欺詐或未如實告知,可進行無限期追溯,最終可能導致客戶因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而遭到拒賠。

欺詐如何界定?又回到如實告知上來了。

前面說了,即便你沒有如實告知的問題,和最終觸發你理賠的問題根本就不相干,也會被拒賠。

視網膜和卵巢,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啊,但保險公司就是可以以此為由拒賠的。在內地,還沒聽說哪家保險公司這麼幹的。

還有的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明確寫了,重疾責任不適用於不可抗辯。這種情況下,連去申訴一下不是欺詐的機會都沒有了。

講了這兩處法律層面的不同,其實也好理解為啥說香港保險嚴進寬出了。就是香港保險公司秉承的是最高誠信原則,它的費率便宜,理賠容易,也都是基於如實告知與誠信基礎的,一旦有違這個原則,你一定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司法角度

香港保險一旦發生理賠糾紛,保單適用的是香港地區法律,不受內地法律保護。當發生糾紛時,內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申請,如協調無果,必須在香港找律師打官司,香港地區的律師費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糾紛或訴訟狀態,花費可能比較驚人,需要投保人承擔經濟費用和訴訟損失。

香港律師費用標準:資淺律師800港幣/小時,資深律師3000港幣/小時;計件收費:20-50港幣/頁,酒店費用大概1000港幣/晚。另外,有些case金額低,你說我就賭這一口氣,我認了花錢去找律師,律師都未必接哦。

另外,即使是走到了法官面前,也不會像內地一樣,法院會傾向於保護弱勢群體。在香港,如果一旦理賠出現問題,就是當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的“專業理解”與被保險人的“合理期待”產生衝突的時候,香港的保險相關裁決(依據索償局案例)都會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來評判,法院也不會傾向做出有利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而在內地,各地法院普遍採用了“合理期待原則”,就是當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的“專業理解”與被保險人的“合理期待”產生衝突的時候,法院應當做出有利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在內地,保險投訴有保監會的12378維權熱線,還是很好用的。

在香港也有一些保險維權救濟渠道,比如“保險索償投訴局”可針對100萬港幣以內的理賠糾紛提供免費服務。但從其披露的數據看,每宗投訴都需要提供書面材料且平均處理流程4-6個月,從最終結果看,2016年的374宗已經審結的案件中,只有7宗是投保人獲得支持。但對於內地投保人來說,多一個維權渠道也是好的。

投資類保險的保證收益低

一般香港保險的保底收益都不會很高,即便看現在的收益高,或者演示的收益高。比如一些在內地口碑很好的保險產品,其保底收益1%,而內地普遍在2.5或者略高一點。

比如有個產品計劃,說1歲孩子,5年一共交4.1萬美元。85歲能拿回來1202萬美元,100歲可以累積到3275萬美元。仔細看,這1202萬是被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是保證現金價值,一部分是非保證現金價值。大家能理解什麼叫保證什麼叫非保證吧?保證部分我是絕對要給你的,非保證就是我可以給你畫大餅,我可以吹牛,反正不承擔法律責任。

保證現金價值只有9.3萬,而非保證現金價值是1192.8萬,可以看出,奪目的1202萬是怎麼來的了吧?

簡單算一下,保證部分的收益率是1%,非保證的投資收益率是按照7%來算的。複利的魔力,不可小看啊。如果這個複利不是7%而是6%,那非保證現金價值就從1192萬變成了510萬,如果換成5%,就只有230萬了。

內地的保險公司以前也這麼幹,現在保監會對演示利率有明確規定,保險公司不敢隨便畫大餅了。

還有,一些港險的保單貸款利率為8%,國內類似保險產品保單貸款利率在5%-6%左右。

另外,高額的佣金,也導致很多香港保險前兩年退保現金價值為零。

03 結語

這次分享,可能大家覺得是缺點說的多、優點說的少,不要被嚇到哈。只是大家想聽我講香港保險,就是想多知道些在別處聽不到的大實話吧。

如果你優點、缺點都知道了,也能做到無瑕疵投保,那願意去買也沒毛病。當然,前提還是必須符合外管局的要求哦。

如果單純是被香港代理人忽悠了一下,就覺得香港的月亮都比內地圓,那我覺得真沒必要興師動眾跑香港去買。

再對下定決心想買香港保單的貓友說幾句,如果想買,一定要找靠譜的渠道,到香港開戶、面籤,把續期繳費的事兒也要搞清楚,千萬不要留後患。飛單的太多了,我就知道有人第一次保費交完,下次保費怎麼交都沒著落,但是代理人已經聯繫不上了。


大貓財經

朋友問我要不要買香港保險?——一文讀懂香港保險優缺點!

近年來,內地人赴港買保險熱潮興起,主要緊盯三大類:重大疾病險、人壽險和儲蓄分紅險。

不過,熱鬧背後風險不容忽視。

  香港保險值得買嗎?與內地保險相比,它有哪些優劣勢?購買風險又是什麼?希望能幫大家解答這些疑惑。

  香港保險有什麼優勢?

  1。保費更低。香港的保險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諸如保誠、友邦、安聯、安盛等全球性保險集團都在香港開展業務,風險控制能力相比內地保險公司更強,再加上社會信用體系相對完善,不含內地保險公司通常核算在內的客戶騙保成本,因此,相同保額的產品,保費更低一些。

  2。保障範圍更廣。多數內地顧客看中香港重疾險的原因,就是它的承保範圍更廣。以香港某公司的“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其涵蓋了69種嚴重病況,包括原位癌在內的17項預支賠償病況。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只涵蓋30-40種病況,大多數保險產品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3。保額更寬鬆。內地的很多保險產品都會給保額設置上限,比如一些重疾險產品,它的單份保額上限大多為50萬,同一投保人限定購買份數。很多香港保險的保額可以做到百萬甚至更高。

  4。嚴進寬出的賠付政策。我們都知道,香港保險奉行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雖然前期購買保險時,各種身份信息核查、身體檢查非常嚴格,但只要客戶簽訂了保險合同後,香港保險的理賠通常會比較順暢,只要提交相關資料就可及時獲得賠付。

  5。香港保單大多有“不可爭辯”條款。“免責條款”項目比內地保單少,這讓投保人的利益更有保障。

  香港保險有哪些劣勢?

  1。投保方式。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必須要本人親自飛一趟香港辦理。內地簽署香港保險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這裡面就涉及到去香港的盤纏費、通行證辦理費和時間成本。購買國內保險則免去了這樣一個流程,我們既可以線下投保,也可以選擇互聯網等渠道投保。

  2。支付方式。多數內地客趕赴香港,不少是衝著分紅型重疾險、教育金等投資型保險去的。目前,這類型保險在香港不能刷銀聯卡支付,只支持Visa和Mastercard。沒有怎麼辦,總不能揹著現金吧,為了使未來的續期繳費更加方便,大多數香港保險代理人會建議你開立一個香港賬戶。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銀行悄悄提高了香港賬戶的開戶門檻,今年要求更“嚴格”,有股份制銀行直接將開立香港賬戶的資產門檻提高至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只要求5萬元。今後不排除其他內地銀行參照並效仿的可能。

  3。領取收益金、理賠金方式。開立香港賬戶後,保險公司的收益金和理賠金會電匯入這個香港賬戶。有一點要注意,電匯的幣種不是人民幣,而是美元或者港幣。按照監管規定,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結匯額度。萬一超出這個數,錢回到內地就比較麻煩了。按照香港保險代理人的說法,這是客戶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4。最低保證現金價值。香港保單投保的前兩年,保單現金價值極低,有的甚至為零。而內地保單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每份保單都有最低保證現金價值,這意味著一旦投保人退保,不至於血本無歸。

  購買香港保險有哪些風險?

  1。香港保險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保監局曾對購買香港保險多次發出風險提示,明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同樣具有不確定性。

  2。不要相信某些機構銷售宣傳的“在內地出售的香港保險”。香港法律規定,保險所有合約必須在香港本地簽約。一些公司營銷人員到內地銷售、簽單,並通過偽造入境記錄讓保單生效,這樣的保單屬於“地下保單”,不但代理人的銷售行為要受到嚴厲查處,所簽署的保單也是無效的。

  3。匯率風險。香港保單大多是美元保單或港幣保單,在人民幣下行的時候,保單可以起到對沖風險的目的,但金融市場風雲變化,誰也無法預估今後幾年、十幾年的金融走向,所以投保人要做好承擔匯率風險的準備。

  4。法律方面的問題。由於在香港簽訂的保險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約束,一旦發生訴訟,內地客戶必須親赴香港進行法律諮詢和訴訟。由於內地人大多對香港法律不熟悉,無疑會增加訴訟和索賠的難度。在香港,解決訴訟的成本也非常高。


aisweets

最近身邊的人說起香港保險的人越來越多,更看到有官方媒體也在說“香港保險確實好啊!”


面對“便宜很多、範圍更廣”的香港保險,大陸業界和消費者,該何去何從?


香港保險“便宜”在哪兒?


“便宜”似乎是香港港保險吃香的首要原因。先看香港保險便宜的原因,業界普遍分析有三:


  • 一是其價格計算中,人口死亡率、發病率等採用發達地區的人口數據,賠付率低;

  • 二是投資範圍廣、經驗豐富,投資類產品的收益足以補貼;

  • 三是運營成本低。


前兩點不足為奇,第三點“運營成本”有點意思、值得探討。如其中的純運營成本、營銷成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賠付成本等,分析對比如下。


說到“純運營成本”,有些內地同仁非常不服:我們有移動展業,自動核保和電子保單又快又省錢,成本肯定更低!香港有嗎?


確實,內陸保險業界首創的“移動展業”快捷高效低成本,香港——乃至全世界都鮮有耳聞。但每單節省的成本寥寥,即便量大不過千萬級,無法抵消其它如營銷、銷售、管理、賠付動輒上億的成本。



發展初期,需要多投入市場教育的成本

內陸市場首先要解決“該不該買保險”等消費者教育問題,香港對保險的接受和認知程度高,保險公司無需在市場教育方面投入太多,從而優化成本結構。內陸的職業培訓中,“保險功能與意義”等教育內容吞噬了成本,推高了保險價格。


內陸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似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那麼這塊成本咱也就認了?換句話說,如果有辦法讓消費者接受保險快一點、早一點,成本也會低一些——羊毛,終究還是要出在羊身上,用高價格買保險,等同於讓消費者為自己的“不懂”買單。


渠道能力不足,不得不消耗成本

與營銷相關的另一個成本——或者說價格黑洞,就是銷售成本,例如國內大進大出的銷售人員,職業素養跟不上消費者成長。從業者給人的印象,仍然是“大媽”。

與筆者相熟的一個香港團隊長,本人出自英國名校,手下30餘人均為香港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香港理工等亞洲知名院校,高素質的人才意味著培訓成本的低廉、穩定的高收入和低流失。


這些落差的後果,就是銷售成本中,不得不考慮人力置換增加的成本消耗。在這一點上,保監會終於開始要求“大專”學歷,不得不說是一種妥協的進步。但願保險公司的基層,不要再用發揮擅長的靈活、變通來虛與委蛇。


銷售渠道的能力不足,也帶來了另一個成本消耗的大項:管理成本


渠道管理能力侵佔了成本

據不完全統計,從內外勤人力比的角度來看,香港保險(1:15~20)優於內陸(1:5~10)。內外勤知識結構、職業技能、文化背景的反差,帶來巨大的溝通成本,在沒有更強能力的管理人才、編制受限的窘境下,國內只好通過臨時工等形式來救急。


“臨時工”心態傳染給不少代理人,現實壓垮了夢想的時候,“撈一把就走”、“賺快錢”的潛意識,加上保險公司金錢觀的強力宣傳,導致了保單品質下降、續期繳費不理想。


而保險恰恰需要長期交費才有利潤——既然賺不到未來的錢,那就提高價格、短期少賠一點吧!


道德水平也會影響保費價格

在香港保險的銷售過程中,簽約的環節則相對複雜,比如“面籤”要求一定要到保險公司談話、詢問。類似的場景可在香港電影《奪命金》中看到,要求客戶複述風險條款並有錄音。


內地保險銷售中也有品質控制環節,但明顯有漏洞可資利用。兩相比較,香港的原則是“嚴進寬出”,理賠簡單便捷,而內陸則恰恰相反,在業績指標的重壓下,變成“寬進嚴出”,前有誤導,後必糾紛,進而惡性循環。


又比如限定條件沒那麼苛刻,相當於保險公司在告訴客戶:在我眼中你是好人。而內地保險公司的條款中的種種嚴格限制,給人的感覺是在說:假設客戶都是帶有惡意目的的壞人。


好人壞人保費一樣,也就是說:多數好人得為少數壞人帶來的成本增加而買單!


買賣雙方相互忽悠的結果,就是理賠成本增加,進而被精算師們計入成本,推高保險價格同時,還互相視為壞人,承保條款中的種種限定越來越苛刻,讓人越來越不舒服。


總結下來,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



購買香港保險的時間成本並不低,得親自跑去香港。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買香港保險的多是時間比金錢還寶貴的“高端客戶”,他們並不覺得繁冗的手續、不厭其煩的風險確認是障礙!

反觀之下,我們的保險銷售培訓中卻充斥著“儘量簡單、儘快簽單,避免夜長夢多”的論調。不少營銷員擔心要體檢、怕客戶嫌煩而丟單,寧願不做高額保單。

分析以上現象,購買香港保單的多為高端人群,並非價格敏感人群。而且即便保險費便宜過內陸保險,但仍不足以替代時間和繁冗手續增加的成本。

去香港買保險至少保費支出都在2、3萬以上,數十萬上百萬也屬平常。而據國內《2014高淨值客戶心靈投資報告》顯示:600萬資產以上的高淨值人群,人均保險花銷僅為1.3萬元。看上去是人們更願意為香港保險多掏錢,即便手續繁瑣。


他們真正看重香港保險的是什麼?


上文提到的《2014高淨值客戶心靈投資報告》中還顯示:高端人群保險意識更強、購買意願更高,更傾向於國際保險公司而非中資。


據香港業界行家自己分析:監管清晰透明是重要的制度因素。香港保險業的監管給人信心,而且投訴渠道多,可以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給客戶帶來心理上的極大安全感。


答案不言而喻,是“安全感”!



香港人秉承的西方管理思維、更重視規則,一旦制定就無條件遵守,執行極為到位,甚至會被我們認為刻板、不懂變通。如果遇到例外,或修改規則,如不能修改多數情況下寧願放棄。

相比之下,目前內陸法律法規包括行業規章尚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東方思維中的靈活變通,在保險行業中被髮揮到極致,一方面促進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很多隱患。

“營銷員跟我說以前在老家得病,查不出來,投保時不講也沒事兒——這種說法讓我害怕”某高管說。保險行業在人們的心目中本該“保守”,這並不是壞事。如“破例”等“靈活變通”在人們心目中幾乎等同於“破壞規矩”,甚至是內外串通,無形中令人擔憂。

尤其是在結果導向的經營理念下,過程幾被無視,“只要有保費,我不管你怎麼來的”的說法不絕於耳。這與成熟法治社會中的“程序正義”、“尊重規則”背道而馳,也是高端客群遠離內陸的原因之一。

如“嚴進寬出”的過程嚴苛,等於是說前面的繁瑣,未來的理賠將變得簡便,這意味著取得了信任和尊嚴。

對於高端客戶而言,有時候也覺得內地的產品和服務不錯,但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卻讓人覺得不爽,“高端客戶”更需要的用戶體驗:尊重、面子、專業,內地保險公司沒有給出來,人家不跑才怪。


香港保險可以總結出來的優勢,除了便宜、保險功能多範圍廣、認定標準寬鬆之外,還有180天全額賠付、無免責、自殺免責短、不可抗辯等,總體給人的感覺是“這才是有面子的保險”。而且監管處罰比內陸更為嚴酷,鑽空子難度更高。


兩相印證:一個本該給消費者“安全感”的行業,卻偏偏在“安全感”上輸了。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助到您,更多資訊及回答請關注華創兆豐


華創兆豐

我們選擇一樣東西時,通常看重的是比另一樣東西好的部分,所以我們才會做出選擇,所以這道題可以理解為,相比較內地,香港保險有哪裡優勢,是什麼吸引大家來香港買保險?

一.保費更低,保障範圍更廣

如果時間倒退的久一點,我可以打包票說香港保費對比於內地保費要低40%左右,這其中原因取決於決定保費的三大變量:預定死亡率、預訂業務費用率和預訂利息率,而隨著內地保險的奮起直追,近年來,內地幾家保險公司的保費服務已與香港持平,香港保費低的優勢已不再明顯,但香港保費仍比內地70%的保險公司要低個15%-20%,所以選擇香港保險在保費方面仍保留小小的優勢。

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關心花出去的保費能買到什麼樣的服務,香港的重大疾病險保障的疾病種類和範圍多達100種,就我公司重疾產品來說其中包括54種危疾,39種早期危疾及7種嚴重兒童疾病賠償,加強版有癌症三次賠付功能。保的廣,保的早,讓病人可以在發現疾病初期就得到賠償以減輕經濟負擔。

二.美金配置,保額抗通脹性,投資回報高於內地

美元在近四五十年可以說依舊是最保值的貨幣,如果當下在海外配置一筆美金,將來不管出國生活讀書或者換回人民幣,都不會受到人民幣貶值的影響,這個也就是對沖貨幣風險的理念。當下內地比較好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概是4個點左右,但香港保險收益卻能達到7個點或更高,這是為什麼呢?香港保險公司資金池大,盈利能力強。資金雄厚,加上投資團隊專業,投資渠道全球化,自己賺的多,分給客戶的自然也就多。而內地保險公司受到投資渠道限制和團隊專業性的影響,短期內還無法和香港抗衡。

三.香港保險法律法規完善,市場成熟透明

香港保險歷史悠久,發展成熟,從監管層面上看,內地保險監管體系的組建相對滯後,雖然也存在和香港保聯對應的自律性組織,但發揮主要監管職責的還是保監會,所以對比於內地,香港的監管機制更加健全有效,各個環節都較正規,能夠切實滿足客戶的保障需求和理財需求。香港保險公司本著最高誠信原則經營業務,所發出的保單透明、公正,以最大限度降低與客戶發生的理解分歧,而引發訴訟可能。同時香港保險秉承“嚴進寬出”的原則。港保險在投保前對於保單審核非常的嚴格,因為客戶身體原因或違反最高誠信的理由而拒保的事件也時常發生,而一旦保單通過,只要客戶符合保單所簽署的賠償條款,香港保險公司一定會按照保單賠償客戶。

四.香港保險代理人素質高

不同於大家眼中“賣保險”的,香港保險代理人學歷之高,素質之高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就拿我們團隊來說,平均學歷研究生,不乏海歸和各行各業的大牛。對於專業素養更是精益求精,保險代理人,早已不是賣出一份保單那麼簡單,更像是客戶的私人理財管家,幫助客戶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跟進客戶的理賠,分紅,幫助客戶向保險公司申訴,處理其他大小事項。選擇一個靠譜的代理人,也是選擇一個終身的朋友。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內地人的保險意識開始覺醒,香港和海外人均保單3-5份,而大陸是0.5份,改革開放初期,咱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麼賺錢上,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穩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怎麼“守財”,如何給自己的財產加一把保護傘。不僅如此,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多,疾病和猝死猝不及防,大家慢慢體會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的含金量。最近幾年到香港買重疾險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不論是“守財”還是“守人”,大家的保障意識都在覺醒。


莫謙說


尋夢wangwei

無非是以下原因中的一些:

1. 對香港法制和香港保險招牌的信任

2. 某些險種香港保險保費低、收益高

3. 保障條款、細則的公平與人性化

4. 對國內保險公司和從業人員的信心不足

5. 境外需求的考慮包括資產、寶寶留學、移民等

6. 國內也在井噴的蓬勃的人壽類保險需求

不得不提醒,網上的發文已令大部分購買者陷入精明思考陷阱,非常用心的比較價率、公司、利益、條款,恰如慣性的大陸思考方式,完全忽略了人——無論是自己還是代理人在合同長期中的作用,這也是日前被部分媒體鼓吹“後遺症”的最大成因。香港保險是一份海外資產,政策、制度、規則、運作的不同幾乎無可能讓一個內地客戶對其駕輕就熟,即便是儲蓄分紅險,選對人至關重要。

歡迎探討,佳微:Wealth_CEO


專業保險人Eddy

對於癌症,我們去了解這位即將對抗的“敵人”反而會減少畏懼心理,能夠以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做好充足的準備。除此之外,如果說身邊的親屬得了這一場病有什麼“好處”的話,可能就是我更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了:不再只是高喊口號沒有行動,而是真正的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了。提高運動健身的頻率和堅持固定頻率的體檢,還有注射女性有條件一定要注射HPV的疫苗。

內地保險

然後就是開始做各種功課了,一開始瞭解的是內地的保險,我基本上就鎖定了兩家大公司,這樣會更安心一點。而且我發現大保險公司的投保都非常的簡單便捷,網站上提交信息就能夠投保。但是保障的疾病種類比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消費型保險。雖然說我也不希望保單真的需要理賠,但是如果真的沒有理賠的話我投的錢這麼多年加起來也是一大筆呀。

香港保險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也接觸到了香港保險,自己也對這方面再瞭解。

01

首先,我發現香港重疾險保障的疾病種類真的非常多:比如內地好一些的保險會保障50-60種疾病,但是香港的重疾險一般能保障到100種疾病以上。保障的疾病越多,當然就更加安心了。

02

其次呢,香港重疾險最吸引我的就是在保障重疾之外,還帶有儲蓄分紅。這就意味著,即使不進行理賠,這些儲蓄分紅,也讓我的重疾保障險不是“錢白扔”,效果好了沒準還能夠賺點錢。這對於我這樣的“守財奴”非常有吸引力了。

03

最後呢,就是在同等情況下,香港保險的重疾險保費也會更便宜一些。這是因為保費是按照當地人的平均壽命來計算的,香港的平均壽命是世界上最長的,平均壽命是85歲,而大陸的平均壽命是75歲,所以在同年齡情況下保費是更便宜的。

在當前這個國際趨勢下,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為自己配置一些除了人民幣以外的海外資產。對於我們來說,通貨膨脹和人民幣貶值,其實是有可能造成“資產縮水”。香港保險能夠選擇美元或者港元,就相當於配置了一部分海外資產。

當然我建議的是購買香港保險是要量力而行的,國內也是有一些保險非常方便的可以進行購買的。現在提倡養老更多的由商業險來承擔,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確實真的應該認真來考慮這些事情了。不過建議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保險是為了多一層保障,但是不是暴富的手段,在購買保險時大家一定要仔細瞭解條款而不是盲目的進行購買,這才是真正的負責。


大白的理財日記

這個問題=為什麼內地人喜歡在香港奶粉?

從業至今,這個觀點一直沒有變過。

內地難道沒有奶粉嗎?內地難道沒有保險嗎?

當然有,也當然都被重重的坑過,所以咯,無非是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

內地保險同行也很多黑香港保險的,也很正常,畢竟人家上了他們的飯碗,但是與其在那一心黑別人,不如花多點時間提高自己,多為客戶著想。

為什麼內地人喜歡買香港保險,理由就一個:我們這一代人活著時候,香港保險一定比得過內地。


用戶64643011115

保險費率肯定要便宜很多的,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只是內地購買保費的1/3,甚至1/2,尤其是保誠,AIA的重疾險,價格不僅便宜,預期收益還很高。這也是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保險是基於發達國家的標準制定的,法律保障,人身保障和利益分紅相對全面。但是風險也不小,國家沒有明確的規定香港保險在國內銷售,因為法律制度不同,理賠時候需要按照合同執行,一但出現問題需要按照香港法律執行,一但執行不順暢,很可能會被依法失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