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嗎?

克里斯埃文斯特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有能力也會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因為一個海洋和全球性大國是否擁有航空母艦由三個因素決定。一是戰略需要,二是經濟支撐能力,三是設計建造技術實力。而中國在這三個因素上都滿足。

首先說戰略需要。中國作為海洋大國和全球性貿易大國,無論是海防海疆安全保護和海上貿易通道安全保護,都需要強大的戰略海軍作後盾和支撐。中國已經擁有一艘並在建一艘6萬噸級以上航空母艦,但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實戰水平與世界第一航母大國還有很大差距。既然需要,就要建造最好的航母。

第二是經濟支撐能力。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建造和使用航母存在經濟支撐能力問題。當然,我們未來建造服役的航母數量,不會與其他大國搞競賽,而是會按照自身的需求規劃務實高效的部署方案。軍事專家稱,未來擁有三到四艘核動力航母比較適合。並與兩艘常規動力航母和四萬噸級兩棲攻擊艦形成戰略戰術搭配。

第三是設計建造能力。在自主改造瓦良格號航母和自主設計建造首艘國產常規動力航母之後,中國完全擁有了設計建造大型高技術作戰艦艇的實力。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技術的成熟,是未來直通甲板、十萬噸級超級航母的基礎。從相關的報道來看,國產海上移動核電站和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都已經進入定型期。

幾乎所有的國外海軍裝備專家都認為,中國自主建造核動力超級航母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並不著急。因為航母艦隊是個高度複雜的作戰體系,中國在這個方面還需要積累使用經驗以確保未來的核動力航母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西方航母發展歷經百年,中國要在短時間內追上甚至超越,必須做到客觀、科學和務實三個原則。


高峰軍事觀察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的國防重器,同時也是一個吸金怪獸,不是隨便什麼國家就玩得起的。這不僅表現在它的製造成本上和它的後期維護費上,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燃料花費。於是,為此軍工科學家們就研發了核動力航母。

中國是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除了第一艘“遼寧艦”,據媒體報道第二艘也已經下水了。但這些都是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那麼中國能不能製造核動力航母呢?
據我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在技術方面,中國應該已經掌握了製造核航母的技術,只是這些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測試完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船用核反應堆方面來看。中國是一個核大國,不僅能在陸地製造大型核反應堆,而且已經用於潛艇了。不過這一點也許會有很多人表示懷疑,因為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已經有好幾個,但並不是都能製造核航母。原因在哪裡呢?很簡單,就是潛艇的體量相比航母真是太小,只要幾萬馬力的發動機就可以推動了。而航母用的動力裝置要大得多,動輒要十幾萬、二十幾萬馬力。在這方面可以用核航母技術最成熟的美國來舉例,因為受核反應堆體積的影響,船用的核反應堆最初只能達到幾萬馬力,所以美國在製造它的“企業號”航母時就用了8個核反應堆,但一直就因此出現各種毛病,後來技術更成熟,研發尼米茲航母時才用兩個核反應堆。

而這對於中國就穩健得多。幾年之前,中國不僅製造了核潛艇,而且一方面用於積累技術和經驗,又製造了一艘核動力的破冰船,這些就為將來製造核動力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最重要的船用核反應堆方面,中國已經問題不大了。
其次,再從核動力航母圖紙方面來看。中國當初在競拍瓦良格號航母時,也同時獲得了瓦良格號的構造圖紙。據悉這些圖紙超過50萬張,在這些圖紙中,中國工程師們就瞭解了核動力航母的構造和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冶金材料。這樣就不僅讓中國在製造核航母時選用材料提供了借鑑,也有助於中國瞭解核動力航母的船體的結構強度特點。
最後,從中國的戰略需求來看。中國不像美國那樣是推行的全球遠洋戰略,所以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意願不是太強,因此在核動力航母的製造方面也就更保守一些。中國走的是穩健發展的道路,雖然有能夠製造核航母的技術,但為了製造降低風險,沒必要把步子邁得太大。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在世界廣闊的海洋上看到我國的核動力航母的巍巍身影。【闕興明】

大國策

核動力航母的建造難點在於其動力裝置,也就是核反應堆,許多人都人為直接把核潛艇的反應堆移植到航母不就完事了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核潛艇反應堆受艇體耐壓殼直徑的影響,功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核潛艇的反應堆單臺最大輸出僅幾萬馬力,但是大型航母需要的功率都是十萬馬力,到這很多人又要問,多用幾臺不就行了?美國人在研發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前確實這樣想過,於是先建造了一艘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測試,這艘艦直接用了兩座跟鸚鵡螺號核潛艇一樣的西屋CIW壓水式反應堆,單臺功率4萬馬力,但實際測試發現很雞肋,長灘級就只造了一艘。

美國轉而為企業級核動力航母研發了專用的A2W核反應堆,但這種反應堆單座輸出只有3.5萬馬力,排水量9.4萬噸的企業號一共裝了8臺才滿足需求,總功率28萬馬力,然而由於裝的反應堆過多,企業號也各種問題不斷,設計並不成熟,所以美國只建造了一艘就停止了,轉而研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尼米茲級採用的A4W反應堆單座功率就達到了14萬馬力,所以只裝了兩座就滿足需求了,所以美國研發核動力航母也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的。

再來看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法國人為了圖省事,直接用了兩臺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用的K-15反應堆,總功率僅8萬馬力,使得排水量4萬噸的這艘航母最大航速只有27節,而且蒸汽彈射器的使用也受到很大限制,無法持續為艦載機彈射起飛提供足夠的蒸汽,比較雞肋。

而目前中國的核潛艇噸位和耐壓殼直徑普遍比歐美的要小得多,這就意味著其反應堆的功率肯定達不到同樣的功率,以094核潛艇的反應堆為例,其功率在3萬馬力左右。如果標準排水量6萬噸左右的遼寧號航母用094核潛艇的反應堆,要跑出30節的速度至少要裝7座才能夠滿足需求,非常的不適用。所以中國造核動力航母還得研發專用的大功率反應堆,用核潛艇的肯定不行,而且還要有水面試驗艦艇前期測試。聯想到不久前媒體報道中國正建造核動力破冰船,筆者認為很有可能就是用於驗證核動力航母動力的。

所以筆者認為目前中國要造核動力航母能造出來,用094型核潛艇的反應堆功率不夠就多裝幾個嘛,但是不實用的東西造來幹嘛?要造出一型堪用的核動力航母還需要時間,還是那句話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軍車研究社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從目前的中國造船業來看。如今中國已經即將建造完成一艘國產航母,並且有著曾經改裝航母的經驗。所以從形式上看,中國對現代核動力航母等艦艇建造,基本沒問題。

但是航母的核心就是對航母整體設計水平和整個製造流程的把控,這是對於航母的製造至關重要。航母製造的越大,設計的就複雜。並且航母的設計不單單是航母大小,還包括了功能。

航母僅僅是一個載體,要設計合理才能滿足艦載機和人員的安排,特別是核動力航母。因為如果中國造出來核動力航母,那麼就需要提前規劃號,這樣減少製造誤差和提高效率。很多人往往盯著核反應堆、艦載機這樣通俗大件,往往就忘記了航母製造關鍵工藝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發展航母還是非常幸運的。曾經有媒體報道。在對瓦良格號航母的競拍中,中方獲得了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據稱中方運走的50萬張圖紙。同時有俄羅斯媒體認為,中國已經獲得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圖紙。

而如果沒有相關圖紙,瓦良格航母的改裝都難進行。咱們姑且不論俄羅斯媒體對中國是否拿走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圖紙,而如果中國得到了工程圖紙,那麼對於中國未來製造核動力航母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首先我們能通過圖紙知道核動力在建造中使用的是何種材料,這既能夠為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時選擇材料提供借鑑,其次,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核動力航母船體結構強度特點。

因此,如果俄羅斯的媒體報道屬實,那麼中國能從烏克蘭獲得航母圖紙,從客觀上極大促進了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的速度,其技術的風險性和挑戰性也會大大降低。


講武堂

首先說明一點,能不能夠建造核動力航母第一要求就是要掌握核動力技術,但是掌握核動力技術並不意味著就能夠建造核動力航母。

我國核工業儘管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特別是目前核電技術世界領先。更何況中國已有核動力在核潛艇應用,參考法國的核動力航母也是由核潛艇動力總成改裝,可以猜想中國航母採用潛艇核動力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不是專為航母設計的,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動力系統並不夠優秀,許多指標都是勉勉強強的,中國有鑑於法國航母,並不願意直接拿核潛艇的動力安放到航母上。不過,我國一項對核心武器極為保密,關於潛艇核動力並沒有真實數據披露。

不過核動力優勢巨大,航母核動力一定在完善或已具備條件,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

建造核動力航母意味著要有能力完成一個航母整個生態建設,而不僅僅建造一個核動力驅動的光桿平臺。核動力航母的生態包含以下要求:

第一是航母甲板技術。飛機起降時,從尾噴口噴出溫度1000多度的火焰,直接燒到甲板上,這樣就要求特種鋼要過關。

第二是彈射器技術。由於航母上的跑道短,就要用彈射器把飛機彈出去。彈射器象一張弓,飛機象弓上的箭,用彈射器把飛機射出去。由於彈射器技術美國高度壟斷,嚴格保密,除了美、法以外,其他國家沒見過。

第三是艦載機。航母是條船,不可能象陸地機場那樣大,要求上艦的飛機體積要小,機翼要能摺疊。要具有短距起降的性能,還要能抗海水的腐蝕,適應海洋氣候。所以,艦載機比陸地飛機難造。

第四是艦上各種雷達。航母上裝很多雷達。

第五是攔機索。飛機降落時,要用一根鋼絲繩,以減少飛機滑跑距離。這根鋼絲繩難造。

第六是中型預警機。要想搜索距離遠,(一般航母搜索距離為600公里)必須用中型預警機,這樣,航母就要造大。

以上這些要求特別是彈彈器技術以及飛機相關機型要求我國還未披露相關研究進展,這可能也是制約建造核動力航母的關鍵技術。

所以說中國有沒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其實還是未知數。但是瓦良格改良號常規航母已經在進展中,相信通過對瓦良格號的改裝過程中我國也會掌握相關核心技術,屆時核動力航母就真的不遠了。鑑於目前局面態勢平穩,還是穩紮穩打最好,就算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倉促間造成如果沒有意義那就得不償失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關於中國有沒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這個問題,軍迷朋友們一直都非常關注,其實儘管我國目前還沒有一艘裝備核動力的船舶,但不要覺得好像中國沒有艦船核動力技術似的。只不過現在我們的核動力系統暫時沒裝在自用的船舶上。虎哥這樣說,有沒有很驚喜,意不意外。

這不,前不久,俄羅斯國產的首艘4萬噸核動力破冰船就下水了。而這艘讓北極熊俄羅斯引以為傲的極地鉅艦竟然用的是中國製造的海上核動力系統。這讓俄羅斯人情何以堪。核動力破冰船最大的看點和優勢,正在於核動力,就像核動力航母與核潛艇一樣,在幾十年的服役期內,幾乎擁有無限的動力。再加上其4萬噸的巨大排水量,基本上地球上有結冰的海洋都可以去了。我國出口給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使用的核反應堆系統是由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

既然這款核反應堆能供4萬噸的破冰船使用,稍微增大一下體型和功率,只要兩臺核反應堆,就能供6萬噸以上的航母使用。我國之所以遲遲不給大型艦船裝備這款核動力系統,還是因為中國在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上還有很多彎路沒有走。出於謹慎考慮,讓俄羅斯先行“試水”,做中國艦用核動力的試驗品,還是一種非常有必要的做法。畢竟,中國的新航母要麼不上核動力,要上的話,就必須萬無一失。


迷彩虎軍事

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是否發展、何時建造核動力航母需要由國家軍事戰略所決定。但是我們可以從技術角度談一談中國是否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技術複雜、建造費用高。我國尚無建造核動力航母的經驗。但是隨著近些年我國在裝備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許多建造核動力航母的關鍵技術正在或已經突破了。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想象圖


國船用反應堆的燃料濃度在 93%以上,超過武器級的濃度,這樣才可保證使用幾十年不換料。熟悉核電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民用核電站建在地面,有多座反應堆,可以相對頻繁地交替停機檢修和更換燃料。而船用反應堆通常是使用 20 年左右才進行一次換料,換料時要將整個堆芯從船體中取出,不像民用堆那樣只更換燃料棒,必須在船塢內呆上幾年。這期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航母在壽命期內頻繁換料是海軍所不能接受的。

船用堆的核安全要求也非常苛刻,因為幾千名艦員就生活、工作在反應堆附近,一旦發生核洩漏等問題,災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其安全性、密封措施的要求都比較高。船用堆對控制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民用堆啟動後一般是平穩運行的,而艦船時而要求高速航行,時而停泊要在港內,需要對堆芯熱能精確控制。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雖然有能力建設核動力航母,但是一些相關技術還需要進行探索。

中國核動力艦艇的建造數量還偏少,而且在核動力相關先進材料的生產上一直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這也都限制了中國研製核動力航母的能力。因此中國必須做好所有技術準備才能有所作為,不能盲目跨越發展。


齊奧爾科夫

這又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以下內容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中國當然具備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條件,但是到底要不要造,如果要造,何時造的問題。中國掌握潛艇核動力技術已有45年多,但是中國從沒有在水面艦艇上安裝過核動力。

潛艇核動力技術在原理上與艦用的沒什麼區別,實際差別不小。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也是採用核動力,讓法國成為除了美國外,唯一實際掌握核動力航母技術的國家,但是其核動力系統存在不少問題。原本為了節約成本,直接採用兩座凱旋級核潛艇配用的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應堆,總輸出僅76200軸馬力,這對於4萬噸級的航母是嚴重不足的,其設計航速為27節,實際僅能跑到25節,創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造傳統起降航空母艦的最低速紀錄,也因此,法國在隨後的新航母發展計劃中,直接去除了核動力方面,英國也沒敢在自已的新航母上應用核動力。

這讓所謂“會造核潛艇就一定會造核動力航母”理論失去了事實基礎,否則中國也一樣簡單把核潛艇反應堆搬上航母,那麼接下就是頭痛了。

也因此,中國需要開發全新的艦用核動力系統,這就是一個成熟的過程了。美國也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才發展在水面艦上應用核動力系統。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艦為美國的長灘號巡洋艦,11961年9月9日服役,滿載17525噸,採用2臺CIW壓水式反應堆,搭配2臺大型蒸汽渦輪發動機,可以輸出80000馬力,由雙車雙舵推進,航速30節。

1964年,該艦與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以及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導彈護衛艦組成“第一特遣群”,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歷時65天,總航程30565海里,全程長期保持30節以上。可是也發現核動力艦艇也需要補給,彈藥、食物和淡水等依然得補給,人員也得休息,也因此美軍除航母,其它核動力艦全部退役。

只有核動力航母能達到理想的效費比,比常規動力航母更為理想,但是能達到什麼的水平,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是否常規動力也可以達到理想狀態那?

這都是需要研究的!


軍事天地

問到中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看看世界上唯一建造了核動力航母的美法的情況。


首先看美國,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是企業號,其採用了八個核反應堆的配置,其A2W反應堆的單臺功率與1969年量產的第三代核潛艇 一角鯨級的核反應堆S5G功率相當,為三萬五千馬力,而之前的二代核潛艇 鱘魚級的S5W核反應堆則為兩萬馬力,而更之前的鰩魚級功率則更小,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家核動力航母的擁有國法國的情況,戴高樂號沿用兩臺與法國新一代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應堆,但卻造成了戴高樂號性能上的重大缺憾──動力不足,總輸出僅76200軸馬力,就法國人的情況 看其K15反應堆是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採用的CA-S48一體化壓水堆的放大型,因此設計思路是一樣的。K-15型壓水堆熱功率150兆瓦,可提供軸功率約30.5兆瓦,如果將軸功率換算成英制,大約是四萬一千馬力,明顯高於企業號的A2W核反應堆的功率,但為何戴高樂只能獲得27節的航速,而企業號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33節的航速呢?關鍵在於企業號裝了八臺核反應堆,而戴高樂只有兩臺,企業號的總功率遠遠高於戴高樂號,那戴高樂號為什麼不多裝幾臺核反應堆呢?關鍵在於戴高樂的排水量在38000噸,而企業號的排水量則在94000噸,企業號碩大的排水量給予其有足夠的空間冗餘安置八臺核反應堆。就這點看,核動力航母就其需要的航速來著眼,還是要造的大點好,平臺足夠大冗餘也大,而就這點來看中型航母採用核動力顯然是不划算的 至少四萬噸左右排水量的航母採用核動力是不划算的。不能有足夠的空間安置核反應堆(當然這個前提是初次嘗試核反應堆技術,直接移植改造潛艇核反應堆上航母的國家),由於核反應堆的數量受限,無法達到理想的高航速和高總功率。

回到移植核潛艇動力上航母看,就中國而言,如果移植核潛艇動力上首艘國產核動力航母,相比較而言,必須有一定大的排水量,這對中國來說已經不是太大的難點,而就我們現有的核潛艇動力看,一代核潛艇的核反應堆的熱功率在90兆瓦,而輸出軸功率在兩萬馬力,而二代核潛艇的反應堆輸出軸功率在三萬八千馬力左右,其中一代核潛艇的輸出功率和美國的二代核潛艇 鱘魚級的S5W核反應堆相當,而二代核潛艇的輸出軸功率大致相當於美國三代核潛艇一角鯨級和法國的凱旋級核潛艇之間,這也符合企業號航母和戴高樂航母移植改造潛艇反應堆上艦的單反應堆功率,所以說造八萬噸以上的航母 移植核潛艇反應堆上艦是可行的。

但就中國的想法而言,恐怕並不那麼簡單,中國近來籌措的小型海上平臺的核反應堆的展開就可以從中窺得一斑,我們來看看去年的一則新聞:2016年,國家發改委覆函同意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申報的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標誌著中廣核的海上小型核反應堆(下稱小型堆)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當年中廣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範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今年年啟動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發電。據悉,該核反應堆的熱功率大致在450兆瓦,而比照尼米茲級所採用的兩臺A4W反應堆,其單臺熱功率達到了550兆瓦,單臺輸出軸功率則在13萬馬力,應該說以此推算,我們的450兆瓦核反應堆應該也能獲得10萬馬力左右的單臺輸出軸功率,而就近六萬噸的遼寧艦來說,其總功率大致在20萬馬力,我們如果採用兩臺ACPR50S核反應堆即能獲得與遼寧艦相當或者超出的總功率,雖然相比尼米茲26萬馬力的總功率略有不足,但其一,我們需要獲得的核動力航母很可能是7~8萬噸間排水量的航母,而尼米茲級則是十萬噸排水量的航母,我們用稍差的功率推動排水量低點的航母,應該也能獲得與尼米茲級相當或者接近的航速,這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而至於其二嘛,上述的核反應堆只是民用平臺,而軍用版的水平肯定有所高出,可以推斷,我們有可能搞定接近A4W單臺輸出功率的航母用反應堆!

以上就是基於公開資料推斷的中國有能力造核動力航母在核動力方面的回答,至於能否造超過遼寧號排水量,甚至於8萬噸以上,更甚於十萬噸的超級航母,大家拭目以待吧!End!


利刃軍事

我們知道,核動力航母具有較大威懾力,由於使用核動力,可謂具有“無限動力”,從而使航母能夠保持強大的續航能力和機動性。而核動力所生成的“無限能量”除可提供全天候舒適的空調環境外,也可進行海水淡化,保障官兵充足生活用水供應。但他同時表示,核動力航母的建造成本要比常規航母多一倍。

核動力航母對技術的要求遠比常規動力航母要複雜得多。由於船體規模有限,不僅要能設計和研製高效、緊湊的反應堆,而且需要具備製作高濃縮燃料棒的能力。目前國外航母上用的加壓水堆主要由燃料、堆芯構件、反應堆容器、蒸汽發生器、汽輪機、輔助系統等構成。燃料棒在高壓容器內裂變產生熱量,利用在蒸汽發生器內產生的蒸汽帶動蒸汽輪機發電或驅動推進裝置,部分蒸汽還可用於蒸汽彈射器,總體來說中國要想建造核動力航母,核心關鍵技術是核反應堆,而我國已經在核反應堆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突破。

2015年以來,中核集團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多用途模塊化小型反應堆ACP100成為世界首個通過IAEA安全審查的小堆技術。這也是繼ACP1000之後,中核集團又一個通過IAEA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是個創新的小型壓水堆設計,採用了非能動的安全特性,預期能夠處理極端環境條件和多重故障,保證早期或大規模放射性釋放的實際消除。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ACP100在“十二五”期間完成了所有科研攻關工作,具備工程建設條件。2015年年底,海上浮動核電站,即“多用途模塊化小型堆ACP100”的海上應用型號被納入國家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

中國核動力艦艇的建造數量還偏少,而且在核動力相關先進材料的生產上一直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這也都限制了中國研製核動力航母的能力。因此中國必須做好所有技術準備才能有所作為,不能盲目跨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