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教育投入,振興國產奶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教育投入,推進多渠道增加托幼和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採取措施加快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決定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以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繼續加大對困難地區、薄弱環節的教育投入和政策傾斜,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會議確定,一是2018—2020年中央財政新增安排70億元,重點支持“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支持貧困縣、民族自治縣等改善教育設施。二是今年中央財政新增130億元,通過轉移支付重點用於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三是新增1萬名“特崗計劃”教師名額,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四是逐步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規範教師編制管理。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強艱苦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培訓。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教育投入,振興國產奶業

會議認為,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必須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一要大力引進和繁育良種奶牛,建設國家核心育種場。加強優質飼草料生產。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優質奶源基地。二要強化質量安全監管,修訂提高生鮮乳、滅菌乳等國家標準,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力爭3年內顯著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三要強化金融保險、奶畜養殖用地等支持,為奶業振興創造條件。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奶業要實現優質發展,科技必須先行。

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競爭力。一個方面,我們要提高奶源的品質。我們現在就是要加大奶牛的規模化飼養。機械擠奶,或者規範化操作,減少奶源汙染。同時,國家也應該制定嚴格的標準,確保奶源的質量安全。必須要發揮科技的作用。像我們的很多的奶農養的奶牛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曾經有些地方大量引進國外淘汰的奶牛,它的產奶力,和奶的品質都比較差。所以品種繁育,在整個奶製品競爭力的提高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教育投入,振興國產奶業

根據統計,2017年1到11月,全國規模以上乳製品企業610家,主營業務收入3308.5億元,但同期,利潤總額卻不漲反降。可見國產乳業存在著總量大、利潤低、品牌競爭力差等問題,難以較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李國祥表示,除了依靠科技,要提高我國乳製品行業的競爭力,還需要加強養殖者的組織化程度,特別是大的龍頭企業,要適當地幫助農戶,讓利給奶農,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助推我國乳製品提高國際競爭力。

除了科技,就是怎樣提高奶農的組織化程度。給奶農提供服務。成立合作社,幫助農民銷售牛奶。或者龍頭企業,在奶源供應方面,如何去提高供應力,競爭力,來形成合理的價格。有賴於奶牛合作社,合作組織。

奶製品要進入終端市場,需要大企業通過加工進入消費者的家中。龍頭企業怎樣來享受了國家的政策之後,要讓一部分利益,利潤給奶農,給奶農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些都是未來要改進的。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教育投入,振興國產奶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