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淄博文藝青年原來這麼鍋帥法?!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誰的青春不文藝,

願以暮春酬年華。

圖 文 | 丁春林

(本文作者18歲留影)

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

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

在陽光燦爛歡樂的日子裡

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

2018年3月12日上午,原博山建築陶瓷廠文藝宣傳隊三十餘位老同事,相聚在清梅居鮮鮮牛肉湯。雖然大家下崗二十餘年,但是大家並沒有陌生,友情依舊,彷彿回到了青春時光。歲月沒有把我們的友誼阻隔,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語,訴不盡的衷腸。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建陶民樂隊1981年在排練

想當年,我們這代人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參加工作,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點點滴滴。我們既感受到了改革的優越,也感受到了改革的陣痛。所以,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舉辦此次聚會,意義非凡。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建陶民樂隊於2015年三十四年後

再相聚,兩名隊員已去世

大家聚在一起回憶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未來。回憶過去就是懷念我們在工廠的那段青春歲月,那些難忘的日子;珍惜現在,就是要感恩祖國、感恩家人、感恩身邊的每一位朋友;展望未來就是祝願祖國的未來更加燦爛輝煌,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79年歡送曹建國考上濰坊音樂師專

(第一排右一為於向德)

我們這代人可謂是八十年代新一輩。從小唱著《咱們咱們工人有力量》、《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曲長大,看著《火紅的年代》、《創業》的電影成長,學著“工業學大慶”的課本天天向上,在“工人積極領導一切的年代”裡陶冶,因此,從小就感到當一名工人的自豪,熱愛石油工人、鍊鋼工人,長大後也成為工人。可以說,我們八十年代的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芳華”。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1年說相聲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大夢方醒的年代。海外家電產品大量湧入國內,記憶最深的是盒式錄音機,清晰的聲音轟動一時,尤以鄧麗君的流行歌曲傳播最廣。在當時,我們空空蕩蕩的大腦,一下地湧進如此光怪陸離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每一天都充滿了對新事物的憧憬與渴求。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3年購買收錄機後喜悅的拍照

那時候,青年們真的是如飢似渴地學習。到處都有揹著書包的青年男女,書店、圖書館和各種夜校總是擠滿了人。人人都有“光榮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的自豪,大家都有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的勁頭,都積極要求進步,有著遠大的理想。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3年文藝愛好者參加電影

《一路順風》的拍攝與導演合影

1979年我參加工作不久,淄博市工人文化宮鄒光華老師舉辦了一個舞蹈訓練班,我報名學習,同時認識了王延廣等博山舞蹈界朋友。後來,我們還排練了民族舞蹈《搶親》。我雖然扮演的是一個配角,但是,第一次登上文化宮的舞臺還是很驕傲的事情。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4年我廠慶祝建國35週年文藝演出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八十年代用過的節目單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樂隊在八十年代使用過的樂譜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5年在文化宮影劇院演出,

自己做的架子鼓,令觀眾耳目一新

1982年3月全國第一個“全民文明禮貌月”開始了。我們廠工會、團委也聯合走上街頭進行宣傳文明禮貌月、學雷鋒活動。在博山新建一路設立宣傳站,義務為群眾修理自行車、理髮等各種便民服務項目。在廠裡也開展義務為工廠清掃垃圾,修舊利廢。有的幫助孤寡老人幹家務等活動。團支部到了清明節、青年節,就派出車輛到烈士陵園掃墓後、到風景區遊玩。工會還經常為工人提供各種免費學習機會,為他們報銷學費,鼓勵他們學技術、學業務、學習交誼舞。每到重大活動,還舉辦黑板報設計比賽等,宣傳廠裡的好人好事,使工廠充滿了勃勃生機。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6年迪斯科

我調入工會工作後,就組織了文藝宣傳隊,並組建了一個小民樂隊,排演了一臺晚會,與山頭人民公社舉辦了一次聯歡晚會,從此,得到了領導的讚賞。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7年 小品 《吃雞》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獲獎消息在建陶通訊上刊登

1983年我們組建了一支電聲樂隊,自己製作了架子鼓。聘請錢剛先生彈奏電吉他,在文化宮舞臺上威震四方,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我們廠民樂隊幾乎在在酸廠、山耐、山機、文化宮等等幾乎所有博山地區工廠的禮堂演出過。後來參加柳泉藝術節、代表淄博市建材局去濟南參加山東省行業匯演、代表淄博市建材局參加淄博市總工會全市文藝匯演的彙報演出,並頻頻獲獎,為工廠爭得了榮譽。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吳雁澤先生來博山講座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著名歌唱家曹連生先生的老師溫可錚先生來博山文化館舉辦講座

1983年,南京電影製片廠來博山拍攝《一路順風》,需要群眾演員。工人文化宮的鄒光華老師讓我召集幾個文藝骨幹。我騎著自行車到處找人,大家聽說要拍電影,非常願意參加,有幾個人寧可曠工也要去拍電影。我們站在茅草房前與導演拍了一張合影,我們大都腳穿“壓底鞋”,一派“城鎮氣”。而導演的鴨舌帽、變色太陽鏡、軍大衣、皮鞋則彰顯著大城市人的派頭。那時,我們每月工資只有30多元,拍電影每人每天卻有5元補助,幾乎是我們一個月的獎金,大家高興極了。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5年表弟蔣勝華在博山公園

1984年我花600多元買了四喇叭立體聲錄音機,就感到進入了新時代。一切真的都變了,我們小時候憧憬的美好生活正在到來。所以,“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能夠買到進口的家用電器。那時候,年青人中誰有一臺錄音機會讓人豔羨不已,帶著貼著商標的太陽鏡,穿著喇叭褲的青年男女手提錄音機放著節奏分明的音樂招搖過市,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6年獲獎後合影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7年參加淄博市建材公司匯演

在博山水泥廠禮堂演出

我們廠的年輕人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可是老工人、老幹部,卻看不慣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為。我為廣播室錄製了一些港臺輕音樂,在廠裡播放,遭到他們的嫉妒和不滿,說是靡靡之音。不久,國家就開始反對精神汙染。廠領導認為鄧麗君的歌曲就是精神汙染,而且,不讓穿“雞腿褲”、喇叭褲、高跟鞋,不讓留長髮等等。曾經有一陣廠領導每天在廠門口,拿著剪子、理髮刀和鋼鋸,只要發現喇叭褲就剪開,馬上給長髮者理成小平頭,發現高跟鞋馬上鋸下鞋跟子來。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那是多麼的可笑。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7年建陶樂隊演出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建陶舞蹈演員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7年小品 《只生一個好》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1989年獲獎證書

那個時候,博山地區的文藝活動也十分活躍,尤其是博山水泥廠的於向德,在淄博地區號稱是小李雙江。他演唱李雙江的歌曲幾乎以假亂真,其嗓音接近李雙江。是文化宮舞臺上壓軸節目的不二人選,至今仍然讓人難以忘懷。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三十四年後的2015年再相聚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2018年建陶宣傳隊38年後再次相聚。。。。。。

歲月如歌,往事歷歷。

難忘我們的青春時光,

難忘我們的純真歲月。

朋友們,願我們自豪地舉起杯,

挺胸膛,笑揚眉,期待我們再相會......

1980年代的淄博文艺青年原来这么锅帅法?!

丁春林

男,1960年2月生,網名 老國產

1986年參加中國攝影函授學院第二期攝影專修班。

收藏國產照相機300餘臺。

2008年獲山東省攝影家協會

“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2009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2012年出版《老國產相機情》圖書。

2013年獲“齊魯優秀攝影師”榮譽稱號。

現任博山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特此致謝!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