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齐国古文明的淄博大地

有一地方骨干大国营

她相伴全民大炼钢铁而生

曾先天不足,历史沉浮

曾旌旗飘飘,锣鼓喧天

曾经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她的名字叫张钢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你曾经是啥样子的

风餐露宿,战天斗地,五湖四海

水草丛生的洼地建起一座钢城

晨曦中苏醒,夜幕中忙碌

那个时代你我都蛮拼的

顶安全帽,系白围巾

披蓝布装,蹬翻皮鞋

那个时代这身打扮没谁了

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

鹰牌“元宝铁”蜚声海外

那个时代张钢真的很“拉风”

钢花艺术团,张钢小乐队

广播站,电视台,张钢报

摄影协会,美术协会,体育队

摞摞国家荣誉,项项科技成果

彰显着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你到底是啥样子的

那时华光路叫桑北路

那时周边还没有高耸的楼盘

说起张钢生活区叫福利区

有些职工是爷孙几辈住在这

俱乐部,澡堂子,开水房

张钢豆腐脑,张钢馒头卖到半个城

食堂的葱花油饼,外酥里嫩

那时老张家肉饼真干不过它

曾经的张钢你还记得多少

谁记得铃声叮当,下班大喇叭

谁胡同里捉迷藏,小煤屋爬上爬下

谁住过东平房,谁呆过十二排

谁曾是南楼“七十二家房客”

谁赶上最后一次福利分房的新楼

有部特火的央视剧《旱码头》

曾在张钢厂里取景拍摄

不记得有谁去探过班……

张钢呐,张钢……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你变成啥样子啦

时间在翻倍地闪过

企业领导走马灯地换

同期建厂的钢铁兄弟都成巨无霸

时光倒拨回2006年

踌躇进退之间的转型抉择

有铁无钢的日子要改变

张钢环境治理搬迁到桓台村郊

旧厂址里再听不到机器的轰鸣

车间、烟囱 、高炉淡出了视野

斑驳的墙面就是一页史书

透支全张钢之力换来蝶变重生

一座现代化的钢城异地拔起

铁、钢、材全线贯通,齐活了

张钢梦却并没有来到

激流改革中,引来了民营资本

那年的钢铁市场也真给力

“红利”效益筋斗云似地窜

已然成了顶呱呱的“混改”典范

只是她已经不再叫“张钢”

历史的车轮好像带走了一些什么

张钢呐,张钢……张钢呐,张钢……

当年拉铁水的火车头留在了他乡

没捂热的优质产线留给了新东家

旧址残留的5座高炉已没了着落

“72家房客”已拆掉做了景观

福利区旁的张北饭店未见过

事如云烟已成为了传说

留大辫子穿高跟鞋的大叔还好吗

商店街的拾荒老汉“二两”在哪呢

最早在幼儿园卖冰棍的李奶奶呢

指挥无数大合唱的高老师现在干啥

《张钢之歌》谁还会传唱啊

“三盯三自”理念谁还能说得清

曾熟视她,曾吐槽她

如今,你却再也找不到她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你现在变成啥样啦

在工业原址雕琢地产项目

丰沃了张钢这片热土

华丽变身“东方星城”品牌

在当地口碑也是响当当

樱花园留存着退役设备和部件

以社区小景形式定格、传承

历史与现代重叠丰满城市记忆

让印记成为心灵的栖息地

让岁月熔铸在钢铁元素里

东方实验学校“哈佛红”高大上

学区房塾香园匠心启程啦

张钢“铁色记忆”正在拭亮

张钢呐,张钢……

张钢呐,张钢

你到底要变成啥样啊

一个教会你成长的地方

一个让你魂牵梦萦的故乡

英雄无语,天真从容

钢铁无语,岁月真情

情结的归情结,凯撒的归凯撒

新旧动能转换,我们要做些什么

张钢二次创业开锣啦

张钢福利区没有停滞生长

经全力改造她变美啦

“三供一业”移交走在当地前列

张钢物业契约化管理先行一步

张钢水站有职工承包了

福利区便民洗车店开张啦

张钢“宅急修”服务站忙开了

张钢智慧物流正运筹着一盘活棋

医养结合产业目标是做区域龙头

冶金机械产业协同誓争半壁江山

张钢宾馆全面装修要干号大的

……

张钢呐,张钢……

传承积攒下的“财富”

永远不会贬值

抬头望,又一轮朝阳

你与张钢之间

还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

文图提供:

宋宪斌 赵守光 郑春来 杨宁波 李强 张金钢

转自“张钢印象”

特此致谢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