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母姓沒有必要,只會產生矛盾,尤其是在社會中”這句話有道理嗎?

羅生靈衣

孩子的姓氏以老觀念隨父姓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女姓家族對孩子的親近度。尤其年老的一代父母只以家族男子養育子女為親,為近,是同姓的家族血緣最親近之人,之外。以女子出嫁養育的子女與男子養育的子女不認為同樣親。孫子孫女為血緣最近,外孫子外孫女為次之,因為女兒出嫁,對方男氏為主。尤其認為為什麼有外呢?外婆,外孫,是外姓。理所當然在親近程度上不一樣。

對於兒子娶女方,生子有女方血緣不在乎。娶近來就是自家人,沒血緣也親。孫子也是自家人。女兒嫁與外姓,出嫁了,是對方人,外姓人。女兒也不如對待媳婦親,對待媳婦好。姓氏,隔絕了一部分親情。所以有人說出了嫁的女人對於孃家是客人,女兒為客,女兒生的孩子更為客。如果女人與婆家搞不好關係,兩頭不親。這種嫁娶方式,姓氏方式對親情有影響。對待子女的親情度不一樣。

看紅樓夢賈府賈母對待寶玉與迎春,探春,黛玉多少是相差的。寶玉屋子的裝修無人能比,探春也不行。屋內屋外的丫頭也是分大丫頭,小丫頭,小廝。對於別人是達不到的。下人對待寶玉與對待其她姑娘的態度也是不一樣。對他如對鳳凰一般。家產都得給寶玉留著,姑娘們得不到。傳統的婚姻以男性娶親為主,嫁女次之。嫁到好男人命好,嫁不到家裡也漠然置之。迎春便是例子。

婚姻的不幸,家庭的不幸在當今社會,仍有男尊女卑的現象。而姓氏也是體現這一不平等的根源。所以有的家庭以子女隨母性的也有,過去多子女家庭有,現在獨生子女時代也有。這一現象反映男性尊重女性,自由民主男女真正平等的心態。孩子隨父姓的矛盾早已有之,女人自甘順從幾千年了。隨母性男性立馬不贊同,隨男性幾千年女性怎麼忍的?自古家庭矛盾養老不一樣,男方養。自古兒媳婦也認為父母生養了女兒為何不管?女婿認為父母財產歸了兒子,孫子,兒子養老天經地儀。父母認為兒子養老,對待親疏不一,有的常事與願為。因為養老矛盾上法庭的,兄弟姐妹不合的太常見了。都習以為常了。


圃香

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性,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一個傳統風俗,社會道德的問題。因為牽扯到財產的繼承以及祖先的祭祀等很多問題,這是一件大事。

現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是孩子隨父姓,而且女士嫁入夫家以後也要改隨夫姓。在以前的中國也是這樣,只不過解放以後,倡導男女平等,中國廢除了女隨夫姓這一傳統習俗。但是,世界其他國家仍然如此。因此中國是男女最平等的國家,也是唯一的國家。

各種社會習俗的形成不僅僅是某些人的規定,而是人類在生存的過程中,與自然作鬥爭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適合於人類生存的行為準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而習俗也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所有行為準則(傳統習俗)的總和就叫社會道德。而社會道德才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強大的民間法則。也可以這樣說,道德就是人的生存法則,他是天地運行規律在某一地域的體現,也符合某一地域人類的生存規律。所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道德標準,這是這個民族若干萬年以來形成的行為法則。因此道德的根本一旦被破壞,人類社會有可能混亂,乃至於導致民族的消亡。歷史上消亡的民族都是這個原因。

法律必須為道德服務,法律只能維護道德,而不能破壞道德,這是制定法律的最根本的原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生活是個人的事情,而生存是一個民族的事情。個人的意志不能凌駕於社會之上,社會的意志不能凌駕於天道之上。天道體現在社會中就是習俗、就是社會道德。

回過頭來再說一下子隨父姓還是子隨母姓的問題。這需要從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說起。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先是以母系(女權)為主的社會。因為那個時候生產力特別低下,男人在外面要採集食物、要打獵,因此照顧孩子就有母親來完成。所以那個時候,以女性分家族的社會有利於人類的生存。

但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有限,一個人類群體要想真正的發展起來、生存下來,就不得不拓展生存空間,於是戰爭就來了。戰爭靠男人來進行,在戰爭的過程中逐漸進化成了父系(男權)社會。後來人們發現父系社會更有利於民族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這樣父系社會就逐漸固定了下來,並生成了新的,不同於母系社會的道德和習俗。

姓氏的出現,這是社會的極大進步。他把不同的家族得界限明確開來,有利於家族的發展壯大。現在的科學研究證明,男性所產生的所有後代中,男性的y染色體的結構大致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男性具有家族的特徵。而女性幾代以後家族的特徵就會消失。所以子隨父姓是有道理的。

那麼子隨母姓好不好?沒什麼好和不好之說。只不過子隨母姓,姓氏就體現不出親緣關係的遠近,導致後代姓氏雜亂。在古代,同姓是不能結婚的。即使現在子隨母姓的,很多在父母去世以後,男孩又改回了父姓,而女孩是無所謂的。不是同一個家族的人很難得到家族的認同,更不用說入族譜了,因為這是血緣的關係。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看歷史上很多家族的生生滅滅,也就是說隨父姓隨母姓,也就無所謂了。

在民間,女孩子改姓是無所謂的,但是男孩的改姓需要很多的儀式,即使同一個家族中換不同的家庭也是要舉行儀式的。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飛龍在天123013363

這個問題太絕對了,相信很多女性同胞都無法贊同。孩子隨母姓,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只要夫妻雙方溝通好,矛盾自然可以解決。現在姓母姓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上門女婿:以前由於男方家庭條件不好,或者女方只要一個女孩,不想讓女孩遠嫁,因此就會招上門女婿。招上門女婿時他們會談好條件,一般第一個孩子隨母姓,後面孩子隨父姓。由於是上門女婿,女婿會覺得在家庭裡面沒有地位,有些想法不敢說出,久而久之,導致矛盾越積越多,問題出現。但是如果女婿能放開心態,積極與家庭成員溝通存在的問題,矛盾自然可以化解。

第二: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是獨生子女,有些家庭秉承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祖訓,會有孩子姓誰的問題。現在國家放開了計劃生育政策,可以生二胎,兩個孩子可以按照家庭需要來定跟誰的姓。

其實在現今社會,孩子跟誰的姓都可以,只要多加溝通和理解,相信矛盾自然可以解決。


音寶趣事

不贊同,隨母姓如果是夫妻雙方協商好的,並不會產生矛盾,而且,一個人姓什麼,除了父母和長輩,對其他人來說完全沒有影響。


按傳統來說,子女都是隨父姓的,只有女婿入贅,所生的孩子才隨母姓,表明以女方的家庭為主。但是在現代社會,也有一些女性離婚後孩子跟著母親生活,也會隨母姓,如遇害的女留學生江歌,就是隨她媽媽江秋蓮的姓。也有個別的兩個或多個子女的,其中有人隨媽媽的姓。

隨父姓與傳統的男性主導地位有關,從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男性就因為體力上的天然優勢,成為家庭和社會的主導。但是隨著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生存早已不再依賴打獵和農耕,體力越來越不重要,女性在家庭和社會越來越具有話語權,男性主導權正在削弱。


我國婚姻法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人口學者梁建章曾撰文呼籲兒女雙全的家庭讓女兒隨母姓,2016年安徽有個縣曾退出"兒隨母姓獎勵千元"的政策,鼓勵孩子隨母姓,有30多戶申請了讓孩子隨母姓。雖然這一政策引起了爭議,但表明隨母姓已經被一些人接受,孩子一定隨父姓的傳統受到挑戰。

隨著人們觀念的開放,人們對孩子的姓什麼已經越來越包容了,2017年不是有一對父母給孩子起的四個字名字,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當然因為不符合要求被拒絕上戶口。

只要夫妻都能接受,家裡長輩理解,孩子跟父姓還是母姓,都不是問題。


嘟嘟寶貝

這問題我覺得我能回答的很完整,因為我自己家就是這樣。

我奶奶家一個女兒,當時舊社會,家裡有點小錢,曾祖父為了家產不給家族佔,就跪在祠堂幾天,跪出一個條件,那就是招贅。

我爺爺家那個時候已經很敗落,爺爺招贅到奶家後連自己姓氏都改掉。後生了兩個姑媽,我爸還有小叔(加上前面夭折的姑媽大伯),一共六個孩子,全部隨我奶姓。後面兩個姑媽嫁出去,暫且不論。我爸爸生了我哥還有我(我是女兒),小叔叔兩段婚姻各生了一個女兒,全部隨奶姓。

我奶奶去世時,爺爺家親戚來,都是按照爺爺孃家的親戚相處模式來送葬。爺爺去世時,一樣的,那邊的親戚全部隨孃家送禮送葬形式。

我們那邊沒有任何一個人看不起我爺爺,我爺爺工作也很好,解放前教書,52年土改就調到政府上班,一直到退休後。爸我奶奶這邊的親戚全部當親人,曾祖父,曾祖母去世,我爺爺是按照兒子送終的。爺爺那邊的親戚有人過世,是按照親戚送禮。

我奶奶一輩子沒有上過班,我爺爺被奶奶欺負一輩子(欺負也是甜蜜的,我奶經常說沒有我家你會怎麼樣怎麼樣……)。但爺爺從我懂事沒有和奶有過一次紅臉。因為我爺爺他知道感恩。

所以姓氏隨男隨女根本不重要,心態最重要。一般怕別人看不起,怕別人說閒話的,都是自身沒本事還心眼大的。


路米御用鏟屎官

說起孩子隨母姓,倒是想到了我們這邊這些年興起的這個二胎姓氏問題。我們80後這一輩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二胎政策一放開後,基本上都開始生二胎,隨之而來的就是姓氏的問題,兩家都希望有一個孩子能夠延續自己家的姓氏,那就只能是讓小夫妻的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有的是約定老大跟父親老二跟母親,也有的是約定女孩跟母親,男孩跟父親。不過即使約定好,還是會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這邊已經很多為了姓氏兩家打的不可開交的例子了。

其實姓氏本來就是一個符號而已,並沒有什麼必須跟誰的,但是可能中國曆來的倫理都是隨父親,所以現在突然有些孩子隨了母親,就開始言論變得激勵起來。其實這個確實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如果兩家真的是敞開心扉,覺得都能接受的,那麼這個就不是個事,但是也有很多約定姓氏的時候附帶很多的條件的,這種我就覺得是隱患。我們這邊有很多家庭是這樣子的,跟誰姓那麼以後這家的所有的東西都是由這個孩子來繼承,現在的矛盾就是,兩家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所以也給孩子留了後患,這家的財產多,那家的財產少,加上旁人也會在旁邊打小就給孩子說以後你爺爺家的東西都不給你,你看你媽媽家才那麼點東西,你多虧啊!這也會在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一些禍端。所以我感覺如果是經濟條件不對等,並且雙方還有這種誰家的姓給誰的思想的,或者是有其他另外約定條件的,那麼兩個孩子要麼都是跟父親姓要麼都是跟母親姓,不要去分了。如果兩家就是隻有一個孩子,那麼就在於兩家家庭怎麼商量的,如果都願意跟母親姓的,我覺得跟母親也很正常。還不至於上升到什麼社會問題方面。只不過我還是喜歡孩子隨父親,所以我們家的兩個孩子我都是讓他們跟隨父親姓的,姓氏並不能改變什麼,不管姓什麼孩子都會是自己的孩子。只不過中國這麼多年的傳統都是跟隨父親姓的,所以我覺得跟隨父親姓是很正常的,但是現在有單親家庭也有一些上門女婿家庭,這種跟隨母親姓也是很正常,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兩寶媽媽闖江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個孩子是否要隨母姓的話題也是非常熱門。年初時候有二胎的時候,土豆爸也跟我提過,不管二寶是男是女都隨我姓!當時聽了之後心頭一熱,回家也跟我爸媽提了這事,兩老拒絕了,說:“不管跟誰姓,都是你們兩的孩子,是我家的外甥!沒必要搞得兩個孩子不一樣的姓氏!”於是我也就釋然了,便也拒絕了這個提議,老公有這個心就已經足夠了!

有些人覺得孩子只是改了個姓氏,其它的沒有任何改變,所以怎麼會有矛盾呢?其實不然!

在農村,若孩子隨母性,給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上門女婿”,而上門女婿的話就會有給低人一等的錯覺。雖然現在思想越來越開放了,但難免會有根深蒂固的一些人。

而且現在農村很多都在重新修訂族譜,孩子隨母性了,讓孩子歸入哪裡?

另外還有家產的問題,雖然並不一定大富大貴,但有時候就有一些人,一些親兄弟親姐妹為一分利而反目成仇。孩子隨母姓,那麼以後父親這邊的,母親那邊的……反正挺複雜的,我們這邊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孩子隨母姓,夫妻兩肯定是溝通好了,沒有問題,沒有矛盾的,短時間內也是不會出現問題的,主要是以後!既然現在是父系社會,個人覺得還是遵循歷來的規則,別出那麼多么蛾子!


土豆姑娘的日記

首先表明我的立場。我是男性,馬上結婚。對於孩子的姓氏問題持無所謂的態度。

孩子隨母姓,其實本質上仍是隨女方的父姓,這與我們很多男方家庭有延續香火的需求沒什麼不同,所以我認為並非沒有必要。

至於會產生各種矛盾,這點我十分贊同。因為即便是二胎隨母姓,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家庭矛盾:丈夫會不會同意?男方父母會不會同意?又比如社會矛盾:其他不明真相的孩子或成人會隨時隨地提出各種疑問,

兩個孩子為什麼不是一個姓?

哦,老二隨母姓。

你們是重組家庭?

不是,都是親生的。

那你是上門女婿?

我是明媒正娶。

奧,那為什麼兩個孩子不是一個姓?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很多。此時男方會承受莫大的輿論壓力,請身為妻子的你不要忽視。

等到兩個孩子上學了。哥哥向別人介紹弟弟時又可能是這樣:

這是我弟弟,李二。

誒?你不是姓張嗎,這是你表弟?

不是,是我親弟弟。

那怎麼不是一個姓?

奧,他隨我媽媽姓。

是你後媽?

不是。我親媽。

那你倆怎麼不一個姓?

此時孩子的內心可能是漰潰的。請身為父母的你們不要忽視。

雖然法律上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是沒有硬性要求的,但是幾千年的傳統擺在那,又不是什麼封建糟粕,社會觀念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轉化。所以說,我可以理解獨生女方家庭的傳統需求,也看到了目前社會男方在姓氏問題上的社會壓力。

雖然可能是空話,但我還是要說,相互理解,懂得犧牲,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可能三觀、生活習性完全不同的家庭的大融合。顧此必失彼。如何平衡,才是你們該做的。

至於那些動不動就女權癌、大男子主義往外貼標籤的人,我真是噴都懶得噴。因為往往說別人自私的人才是真的自私。


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

這個說的太官方也沒有用,說大道理也沒有用,我就說著例子吧。

我們單位有一人姓李的小夥子,他是北方的,畢業於名牌大學。他非常的聰明和出色,大家對他印象都不錯,心想給他介紹對象。

有一次在人事部門的時候,一群人在看資料,忽然翻到他的方案,他的爸爸竟然是姓孫,竟然是姓孫,從事內勤資料的一般是大媽,那群大媽議論紛紛,都在猜測他小時候家庭是不是有變故,他爸爸是不是他繼父。一些事甚至說幸虧沒有給他介紹對象,差點把親戚家女兒介紹給他了,要是成了就坑了親戚女兒了。

因為都是年輕人,我和李姓哥們聊天才知道,他爸爸是入贅的,隨了他奶奶姓,到他又回到他爺爺的姓了。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竟然讓別人想的很複雜了,難道一個一個去解釋,讓大家改變對他的印象嗎?

由此可見,在現在這個社會,如果隨母姓,會造成很大的不便。特別是農村,而且現在宗親觀念和家族觀念都是父系,若果隨母親姓了,明明是一家人還以為你是外人。但是在城裡的話,隨母姓會稍微好些。





圈裡圈外的娛樂


看圖作答:如圖所示,每一對左邊為父姓,右邊為母姓,假如我也是隨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姓,那麼本來我應該跟父親的姓姓李,現在我要姓孫,如果我媳婦想讓孩子真正的隨母姓,而不是隨母親的父姓就必須一層層的往上推,在這裡我們暫且向上推5代,孩子需要隨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母親的姓王(天呢,越往上越不知道自己的根到底在哪裡了),最終,從圖中看出,我兒子,我,我爹他媽的一家三代姓各不相同,這樣是有悖倫理的,孩子長大後會受到社會的歧視,孩子的內心也沒有對自己姓的認同感,容易造成心理問題!試想一下,那些想給自己孩子改成自己姓的女的,她們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父姓是不是也有很強的認同感呢?讓這些女的跟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就不會想著給孩子改姓了!自己都不想做的事為什麼要強加給一個暫時不諳世事的孩子呢,小心以後孩子會恨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