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招提隱松桂,遠在城一隅。我來歲雲暮,天寒氣象殊。寓目得佳趣,百念如滌除。及此齋時鐘,簞瓢慰吾臞。”一千年多前,人們跟隨著宋代詩人仲並的一首《題大明寺》,徜徉於優美詩海中,順應內心的感召一睹揚州大明寺的芳容。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揚州大明寺位於城北瘦西湖風景區的蜀崗中峰,周邊草色入簾青,背後奇峰兀立,環境安謐豁然,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園林風光於一體的宗教旅遊勝地。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大明年間,因此得名“大明寺”,又被稱作“棲靈寺”、“西寺”。乾隆皇帝南巡時因忌諱“大明”有思念大明朝之嫌,所以敕名為“法淨寺”,這個名稱一致沿用至1980年,當時為迎接鑑真大師像從日本回揚州巡展,才恢復了“大明寺”的名稱。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鑑真大師27歲時曾經在揚州大明寺擔任住持,在大明寺中,遊客可以觀賞精彩的《鑑真東渡禪茶秀》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這場演出讓觀眾穿越千年的時光,感悟鑑真大師一生充滿執著的信念,他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曾六次前往東瀛,去傳授唐朝文化。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鑑真大師是我國第一位到日本開創律宗的唐代高僧,被日本人民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其一生對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大明寺擁有龐大的文化體量,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棲靈塔、鑑真紀念堂、天下第五泉等組成,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勝古蹟。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被雨水打溼的大明寺中,三三兩兩的僧人和遊人撐著雨傘漫步林間小路,從遠傳望去整個寺廟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滌盪著純淨的心靈。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大雄寶殿的西南面是歐陽修與蘇軾自建的平山堂和谷林堂。歐陽修與揚州的淵源頗深,其學生蘇軾因得罪朝中權貴,一貶再貶來到揚州做了文章太守。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寺內的棲靈塔命途多舛,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該塔高為九層,塔內供奉有佛骨,有佛祖在此之意。棲靈塔修建以後的隋唐年間,正值揚州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繁華程度僅次於大都市長安和洛陽。因此,當年的棲靈塔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遊覽觀光,李白、白居易、劉長卿、高適、劉禹錫均登塔賦詩讚美棲靈塔。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只可惜這樣一座建築瑰寶在唐武宗會昌三年消失在一場熊熊大火中,令無數文人墨客扼腕嘆息。1980年鑑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時,各界人士紛紛倡議重新修建棲靈塔,今天所看到的棲靈塔是於1988年重建的。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與棲靈塔相似的是,咸豐三年法淨寺(大明寺)毀於太平軍與清軍的戰火中,17年以後在鹽運使方浚頤的操持下重建,這也是為什麼始建於隋朝的大明寺卻極具晚晴建築風格。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遊客登上塔不僅可以觀賞到瘦西湖的全貌,也能看到揚州城山水園林的獨特魅力。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鬱鬱蔥蔥的樹木環繞四周,幾隻身手矯健的鳥兒麻利地略過水麵,清風拂來,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美麗迷人。

揚州這座寺廟文物古蹟眾多,鑑真東渡竟然是從這裡出發

掩映於青山綠水中的大明寺安靜得就像一潭波瀾不驚的湖水,悠悠千年的歲月在這裡沉澱為一罈老酒,愈發醇香濃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