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席恩,找到自我需要多少磨難

《權力的遊戲》:席恩,找到自我需要多少磨難

再一次普及下什麼叫POV人物。冰與火之歌系列中出現的視點角色,POV即Point-of-View的縮寫,是一種故事敘事的寫作手法,決定著將從哪個人物的角度來講述故事。

在所有的POV人物中,席恩經歷的苦難可以說比所有人都多,特別是對於身體方面的磨難,有時候命運就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曾經的種種選擇最終導致了他悲慘的命運,一步錯,步步錯,在這命運之線的中間他很不幸遇到了拉姆斯,這個以虐待他人為樂的變態狂,結果差點把席恩變成真正的臭佬而無法自撥。

席恩作為狼家族的人質,當然並沒有被當作人質看,而是被艾德當作兒子養大,日子來說過得還是不錯的,但是畢竟不是親自的,當進入這個家庭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定價值觀和人生觀,寄人籬下的感覺應該是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否則最終也不會背叛狼族,同時也導致自己悲劇的命運。

沒有永恆的朋友,有的可能是永恆的敵人,在多王混戰的境況下,背叛已經變成了家常便飯,關鍵是看誰給的利益足夠,誰能夠得到最多的利益而已。

所以當回到鐵群島的時候,北方多年寒冷的天氣並沒有給席恩以強烈的意志和性格,卻依舊帶著自私與搖擺,多看未見,席恩想再次成為鐵群島合法的繼承人,那就要拿出點成績來,而在亂世中,想拿出點成績只能是亂中取勝了,別的咬不動,那就只能咬狼家族的後方。

由於對北方的熟悉,再加上後方兵力空虛,少狼主正在前面很快樂的行走著,卻不知道席恩已經背叛,所以席恩很輕易的得到臨冬城,但是卻依舊得不到鐵群島應有的尊重,而後面不聽姐姐的勸告,卻是讓自己一腳步入了臭佬的身份。

作為小剝皮,拉姆斯是個天才型的玩弄他人的變態狂,對於席恩的侮辱加上胡蘿蔔,終於成功的把席恩變成了臭佬。

想了解席恩為什麼變成臭佬,有一個經典的概念要了解下,那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這種效應在現實生活中一再上演,更不必說要在影視劇中體現了。

在天堂和地獄中來回遊蕩的席恩,終於被拉姆斯訓練成了臭佬。面對姐姐的營救,不敢跑的結果是喪失了寶貴的機會,面對拉姆斯對三傻的侮辱卻是袖手旁觀,他已經喪失了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尊嚴。

席恩接近完全喪失了自我,幾乎變成一個行屍走肉,若是再沒有後續的變故,估計還是找不到自我。

但是再委屈求全,作為曾經的一個人來說,還是有點自尊的火花,只不過這個火花找不到一個爆發點而已,一不小心殺死了拉姆斯的小情人,那就只能跑路了,這點審時度勢的判斷還是有的。

和三傻一起逃跑了,這一段可以說是死裡逃生,但是席恩還並沒有真正從臭佬的角色中逃出來,只是一種天然的求生意識罷了。

隨著加盟龍媽丹妮莉絲,席恩在他人的鼓勵之下倒是慢慢能夠找到自我,可以從臭佬的陰影中擺脫。

逃跑總是會一再發生,再一次的姐弟倆遭遇到了失敗,在這裡一般人也許會認為席恩會捨身求義,但是我知道他還是會逃,此時的逃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已經明白審時度勢,因為此時去救命,只會白白死掉,還不如留得青山在。

孫子兵法不是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所以,再一次的席恩跳水跑了,面對鐵群島人的誤解,席恩已經從那個意氣用事的曾經鐵群島的少主變得學會忍耐,去找丹妮莉絲救姐姐,這也證明了席恩的這次逃跑並不是僅僅因為恐懼逃跑,而是有目的的逃跑,只不過世事變化得太快,遇到另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女王。

《權力的遊戲》:席恩,找到自我需要多少磨難

第七季最後一集中,席恩得到了雪諾的諒解,畢竟生活了許多年,有些恩恩怨怨在大敵來臨之前都變得不那麼重要的,但是席恩還有使命沒有完成,當席恩滿臉血汙的站起來時,他不是用征服臨冬城獲得了鐵群島人的尊重,而是用自己堅強起來的意志宣告了找回了自我,找到鐵群島人堅強的性格,而終於得到了認可。

他的目標已經明確,那就是救回雅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