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那麼疼黛玉,為什麼把鳧靨裘給了寶琴而不給她?

賈母那麼疼黛玉,為什麼把鳧靨裘給了寶琴而不給她?

很多紅友問我這個問題,說賈母那麼疼黛玉,為什麼在寶琴出現後,態度有了變化,她把唯一的一件鳧靨裘給了寶琴,而不是黛玉,是她不疼黛玉了嗎?

有人把賈母給寶琴鳧靨裘這件事,解讀為是她反對金玉良緣的一個緩兵之計,是要用寶琴表達她對金玉良緣的態度,但這一點原文中沒有相關的文字暗示,這樣解讀總覺得有些牽強了。

原文中明確交代的是賈母一見了寶琴就喜歡的不得了,立逼著王夫人認了寶琴做乾女兒,這樣寶玉和寶琴就是名義上的兄妹了,這是眾人都知道的事,兄妹之間如何做姻緣呢?

至少此時的賈母,應該還沒有想到把寶琴說給寶玉,至於後來賈母又問薛姨媽寶琴的年庚八字,那就是後面的情節了。我們只說此時賈母為什麼不把鳧靨裘給黛玉而是給了寶琴。

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這件鳧靨裘賈母只有一件,她不僅沒有給黛玉,就連寶玉都沒給,所以我們要說的應該是:賈母為什麼不把這麼好的衣服給寶黛,而是給了寶琴?

我們且看原文:

寶琴笑道:“因下雪珠兒,老太太找了這一件給我的。”香菱上來瞧道:“怪道這麼好看,原來是孔雀毛織的。”湘雲道:“那裡是孔雀毛,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可見老太太疼你了,這樣疼寶玉,也沒給他穿。”

從這段話裡可知,這件金翠輝煌的斗篷,賈母早就得了,但一直放著,見了寶琴之後,因為非常喜歡她,就把這件稀罕物件給了她。

賈母那麼疼黛玉,為什麼把鳧靨裘給了寶琴而不給她?

她為什麼不在此之前給寶玉或者黛玉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寶玉黛玉不缺斗篷。寶玉和黛玉在賈府生活這麼久,不可能沒有斗篷,他們是賈母最疼愛的孫子和外孫女,賈母平日給他們的東西自然不會少,更不會差。

而且,以賈母的睿智,她也不可能得到了任何好東西,都給寶玉和黛玉。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帶她去逛大觀園時,看到了寶釵的蘅蕪苑雪洞一般的佈置,賈母立刻就把自己的幾樣體己給了寶釵。我們且看原文:

賈母搖頭道:“……如今讓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淨。我的梯己兩件,收到如今,沒給寶玉看見過,若經了他的眼,也沒了。”說著叫過鴛鴦來,親吩咐道:“你把那石頭盆景兒和那架紗桌屏,還有個墨煙凍石鼎,這三樣擺在這案上就夠了。再把那水墨字畫白綾帳子拿來,把這帳子也換了。”

我們看,寶玉都沒見過的東西,賈母直接就給寶釵了,這個怎麼解釋呢?難道說她不能寶玉嗎?其實跟她送鳧靨裘給寶琴一樣,寶玉、黛玉是賈母心裡最疼的人,他們自然什麼都不缺,與其送給他們倆用不到浪費了,不如送給需要它的人。

賈母那麼疼黛玉,為什麼把鳧靨裘給了寶琴而不給她?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賈母是非常喜歡聰明靈秀的女孩的,也是個非常有品味的老太太,所以,如果她得了一樣好東西,適合送給誰,這樣東西放在哪裡更合適,跟誰更匹配,她應該最清楚,她把鳧靨裘送給寶琴而不是寶黛,正是因為她覺得寶琴配上的這件斗篷。

所以湘雲在解釋了鳧靨裘的來歷之後,又說:“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別人穿了,實在不配。”湘雲這話當然不是說黛玉、寶玉不配穿這樣好的披風,她的意思是,只有寶琴的氣質跟鳧靨裘是匹配的,就像是為她量身定製的一樣,寶黛等人穿了會不合適。

後文也說到了寶玉黛玉各自穿的披風,寶玉的是“大紅猩猩氈斗篷”黛玉的是“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裡的鶴氅”這應該是符合他們各自品味和風格的裝束。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黛玉或寶釵穿上鳧靨裘會如何呢?

綜上,賈母送給寶琴鳧靨裘的斗篷,一個是因為寶黛不缺這個,再好他們不需要,送了就多餘。一個是因賈母有穿衣品味,知道什麼人穿什麼衣,所以會送給寶琴。如果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賈母太喜歡寶琴了,一高興就把自己珍藏的寶貝送人了。

如果僅僅因為一件斗篷,就說賈母打壓寶釵,反對金玉良緣,或者說她不喜歡黛玉了,未免太看輕了賈母和紅樓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