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5月24日上午,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专家和老区代表齐聚“浙东延安”——宁波余姚梁弄镇,参加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讨会。

同一天,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也来到该镇的横坎头村调研指导。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

一段时间来,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横坎头正努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的样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调研中,省委书记车俊与乡亲们重温总书记回信,共议加快推动我省老区乡村振兴。

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山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为何能让总书记如此牵挂?前阵子,涌金君曾来到横坎头村蹲点,探访这个不一样的红村。在这里,希望的田野上,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总书记的回信

这是一个让总书记牵挂的红村。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

习近平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在蹲点时,涌金君夜访了许多村民,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将总书记的回信内容清晰地说出。尤其在村民黄志尧家中,这位72岁的老党员能将总书记的回信,一字不差地背诵。

5月24日,在村小广场的“说事亭”里,这位老人又邂逅了省委书记车俊。时隔数月,又一次说起总书记回信,他依然无比振奋。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传来后,我们都十分感谢总书记的关心。

车俊说,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格外关心,对老区人民特别牵挂。总书记日理万机,还特地给横坎头村党员回信,体现了人民领袖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我们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把村庄建设好,把产业发展好,让村民更富裕。

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梁弄镇位于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该镇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

本世纪初,横坎头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

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春节过后不久,习近平又给村里的党员群众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15年来,遵照习近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相继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于是,有了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该村的发展变化情况这事,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表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

总书记的教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一句话。

日前,省委书记车俊在横坎头调研时,走访了百果园合作社、稻田里客栈等,鼓励经营者不仅要自己富裕,还要带动村民富裕,努力培育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如今正是横坎头的一张金名片。走在乡间小路上,村里目之所及,几乎都是樱桃树。

村民们喜欢将樱桃称为“红果”,因为它长在红村,也因为它为村民带来了红红火火的日子。许多村干部说,这条致富路还是习总书记为大家指引的。

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十多年前,正是按总书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要求,村党委书记张志灿担任从村里的几株长势喜人的樱桃树上看到了商机。

当时,他请来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横坎头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种植樱桃树,于是便动员村民一起种。可没想到,任他磨破嘴皮,村民就是说啥也不敢种,都怕种不好折了本。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想到这一点,张志灿和村干部们一商量,决定由村集体带头示范。2003年,村集体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投资15万元,种下一大批樱桃树苗。

秋去春来,樱桃树开始挂果,引来了不少游客。于是村民们也跃跃欲试,这时村里又将价值10万元的树苗免费发给村民,并请来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农科院的专家指导。

短短几年,横坎头的1000多亩农田有八成种上了樱桃树,好的樱桃园亩产效益达3万多元。

横坎头效益农业的“星星之火”已然燎原,辐射周边。看到横坎头的采摘游红红火火,邻村村民汪国武也流转了数百亩土地,办起家庭农场,发展樱桃、猕猴桃、蓝莓等水果采摘游,还将农产品加工成果酒。

如今,梁弄镇已建成总面积1.5万余亩、辐射面积4万亩的宁波市特色小水果产业基地。

因地制宜,增收有道。去年,横坎头村村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2700元提高到27568元,增长了10倍。

总书记的期望

自总书记回信以来,横坎头人一股子干劲,加快沿着总书记指明方向,“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余姚市也成立了三个调研组,由市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在四明山革命老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其间,调研组走访了横坎头村每一户村民,倾听当地百姓对于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振兴革命老区,余姚决心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来推进。根据调研结果,余姚编制了横坎头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他们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强化党建引领,传承好红色基因,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红火的日子。

全国400余名专家、代表为何齐聚浙江这个小山村?

抓住新机遇,把握新形势。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来到横坎头参观。和以往不同,这些客人不再仅仅是看看旧址,也来到村里走走逛逛,大家都想看看总书记关心的革命老区的那些新变化、新气象。

“未来,横坎头村本身也应该成为红色旅游的景点。”张志灿说,他们已请省规划院来制订更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并谋划和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进一步合作,丰富红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红色旅游让老区百姓得实惠,让老区面貌展新颜。在村委会的办公大厅里,墙的正中位置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

村干部决心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