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寂靜之地》?

大千視界VIP

今天在北美大熱的恐怖片《寂靜之地》上映了。

國內院線鮮有上映恐怖片的——國產恐怖片不算數,國產恐怖片是中國電影中的喜劇片——因為大多數恐怖片要麼血腥,要麼有鬼魅,不但符合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符合我們未分級的電影審查制度,所以大多數好看的恐怖片是無法在國內院線上映的。但是《寂靜之地》似乎打破了這個尷尬的局面。要知道,這部電影成本只有區區幾百萬美元,現如今北美的票房已經接近兩億,而且口碑不俗。像恐怖片這種類型片,比如華裔導演溫子仁的電鋸驚魂系列,招魂系列等等,已經算口碑很好的,也不過是六七分的成績,但是這部《寂靜之地》已經將近八分的成績。大概就是因為這部恐怖片既不血腥,又沒有鬼魂,還可以營造出足夠恐怖的氣氛,贏得口碑,國內才有可能上映。

說起來,這故事更像科幻片,講述的是未來的某一年,地球淪陷,一種外星生物佔領了地球,但是它們只能依靠聽覺來捕捉人類,所以人類想要生存,只能一直保持沉默地生存下去。故事聚焦於一個家庭:女主角伊芙琳和丈夫李·阿伯特(由艾米莉·布朗特和約翰·卡拉辛斯基飾演,後者是本部電影的導演,他們也是現實中的夫妻),以及他們的孩子大女兒里根,天生失聰,兒子馬庫斯。影片一個簡短的閃回片段介紹了這個家庭的一年多前的悲劇故事——他們曾經是有三個孩子的,里根的弟弟當年因為里根的緣故,被外星人殺死,這是全家人的隱痛。

優秀的恐怖片絕不是靠嚇人的方式、血腥的殺戮和怪獸取勝,好的恐怖片一定會引發人們內心的情緒波動,讓人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那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感受到人們的失控。另外,好的恐怖片會巧妙地影射現實,比如這兩年大熱的《逃出絕命鎮》影射了種族問題,韓國大熱的《昆池巖》我們看完覺得莫名其妙,但是在韓國本土大熱,因為電影不涉及到他們的歷史,溫子仁的招魂系列大都是打著根據歷史上著名的真實事件改編,這些應該引發人們對恐怖真正的恐怖感。至於這部《寂靜之聲》的恐怖,大概源於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無法說話的恐怖。

從這個角度就很容易理解劇情的設定,女主角伊芙琳懷孕了——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家明明就是超生家庭,三個孩子還不夠,非要再生一個,這就是作死的節奏啊。要知道剛生下來的孩子讓他停止啼哭,不發出聲音是天大的難事,所以剛開始我們看到女主大肚子就馬上意識到後面會發生什麼,這是一種不安定的因素,時刻吊著觀眾的胃口,就如同樓梯上的那顆釘子,每次看到都覺得緊張的心情飛起來了。這部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是讓不合情理之處如何變得符合情理,比如剛出生的 孩子如何不發出聲音,一個大家庭每天保持著沉默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大女兒失聰,又加上自責弟弟被怪獸殺死,她的心理創傷如何治癒,小兒子會不會在玩耍的時候,忘記了生活的規則,發出了聲音引出了怪獸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不再說話。

這個沒有聲音的故事走向何方,似乎還看不到結尾。但是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一向是家庭至上,所以開始因為孩子被怪獸殺死導致的整個家庭的心理創傷,因為這個沉默的原因,也變得合情合理的,所以故事的結束是,他們能夠開口說話,並且講出自己內心的心事,然後迴歸到家庭之中。這大概就是好萊塢的價值觀,也是這部恐怖片最終治癒人們的原因。


說書人思鬱

《寂靜之地》在美國上映當天,票房超過爆款電影《頭號玩家》,斬獲1900萬美元,首週末賺到5000萬美元,成功回本。

另外,它在國外的口碑也相當好,IMDb 8.0,Metascore 82,爛番茄新鮮度95%。

很多實力影人都在為《寂靜之地》打call,比如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強調,本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寂靜。

“美隊”克里斯·埃文斯害怕到忘記呼吸。

“星爵”克里斯·帕拉特走出電影院就秒變表情包。

《寂靜之地》在國內上映後,三天拿下1億票房,成為2018年度最賣座進口恐怖片。

但是,它的國內口碑卻不盡如人意。豆瓣6萬多人評價,均分只有6.6,和國外高分相比,差距很大。

為什麼國內外觀眾口味差距這麼大?

首先,它對觀眾的觀影要求太高。

其次,不符合邏輯的情節是最大硬傷。

明知道新生嬰兒會哭鬧,可是夫婦兩人還堅持生下孩子。他們雖然發現了能掩蓋聲音的瀑布,但是全家人卻沒有搬過去。喜歡較真的觀眾發現一個又一個邏輯漏洞,於是得出結論:原來這部電影這麼假啊。

最後,也許是嚇人方式讓人心煩。

電影中存在大量的jump scare(突然驚嚇)。你看電影正看著來勁,突然被嚇一跳,你會覺得特別不爽,於是乎你想打個差評以表達心中憤怒。

豆瓣恐怖片排行榜前兩名都是美國電影,分別是8.9分的《驚魂記》和8.7分的《電鋸驚魂》。

相比之下,日本的《午夜兇鈴》(7.4分)和《咒怨》(7.3分),韓國的《女孩怪談》(6.1分)全都敗下陣來,輸得很慘。

想當初,美國經典恐怖片在中國影迷心中有很高的江湖地位,可是現在的片子卻一次次讓我們失望。

最終,觀眾不再喜歡類似題材的美國恐怖片,這種嫌棄在豆瓣評分上得到充分體現。比如2014年的《它在身後》6.4分,《鬼書》6.3分,2016年的《屏住呼吸》7分,《無聲夜》6.1分,2017年的《黑夜造訪》5.9分。


評分低下,非常尷尬。

不光是美國,韓國前不久的熱門恐怖片《昆池巖》也是高開低走,觀眾抱著期待來,帶著失望歸,IMDb和豆瓣都在6分左右,很多觀眾覺得“沒什麼意思”。

或許是觀眾品味提升了,或許是導演功課沒做到位,我們看不到既嚇人又走心的美國恐怖片了,真難過。


看電影週刊

先放個結論在前面:說《寂靜之地》不好看能理解,但說它是爛片,這就有點無厘頭了。

上週末在《復聯3》和《超時空同居》的擠壓下,首週末尚且收穫過億票房,足以證明本片質量不俗。隨之觀眾評論出爐,好的壞的都有。測評君看到一堆這樣的評論,斥責本片前後邏輯不通、角色智商感人...對此我只想說,你真的確定看懂了嗎?

看了兩遍,不羞射地說,看第一遍時,主要還是沉醉在了各幕驚悚戲中,對恐怖片無比痴迷的測評君,只覺酸爽。但看完細細回想,除了驚嚇度滿分的情節和略顯俗套的結局,始終覺得少了一些亮點。

直到看第二遍,才將導演穿插在其中的微小細節一一對應起來,才慶幸二刷完畢方值回票價。

一、開槍打不死?

二刷完離場時,聽到前面幾個人嘰嘰喳喳,一男的情緒激動又帶著點炫耀的意味表示:居然一開槍就打死了!為何前面一直不開槍!拉拉扯扯躲了半天居然一開槍就打死了!

顯然這位大大咧咧的男士沒注意看細節。怪獸之所以在結尾才被女主角開槍打死,是因為在女兒的助聽器音波刺激之下,導致怪獸頭皮“炸開”,暴露了裡面粉嫩細滑的皮下肉。這也是其弱點。

而怪物的皮其實很堅硬很厚實,本來是沒有弱點的,別說來福槍了,估計連火箭筒都打不爛。影片開頭給了許多報紙鏡頭鏡頭,介紹這類怪物銅甲鐵壁,鋪墊其“刀槍不入”的屬性。

在這個設定之下,大量人類被團滅也不足為奇了。想必當初隕石降臨地球時,人類也曾出擊軍隊妄圖毆打這群天外來客,如果拍出前傳,定然是《獨立日》《第九區》這樣的風格,坦克直升機齊齊登場狂轟濫炸,結果並沒有什麼卵用。

相反,你鬧得越大,怪物也撲得越兇,誰叫它們對聲音敏感呢?

此外,怪獸應並非嗜血成性、也沒吃人的習慣。在很多場景中,清晰可見被殺者的屍體,傷口猶在,但卻沒呈現出殘肢斷臂的慘狀。這類在太空宇宙裡進化完成的生物,應該單純對聲音敏感,會瘋狂消滅任何聲源,包括鬧鐘、電視機,人類只是成為“發聲”的犧牲品,因此兩種生物對抗在“聲音”的加持下,才尤顯風格化。

二、女兒聽力

很多人看到最後才知道女兒聽力不行、幾乎是聾子,其實也在電影開始就給足了暗示:在一家人搜刮完超市回家時,鏡頭給走在樹林間的女兒一個側面移動鏡頭特寫,碩大的助聽器掛在耳朵上,可惜沒注意到。

走在最後的小弟弟玩飛機,搞得轟隆響,自己倒是爽了,走在前方的父親一聽到就嚇尿了,趕忙回頭。走在中間的女兒看著扭頭的父親卻面露茫然:顯然不知道小弟弟在作死。

父親不想讓女兒去地下室,是因為下面充滿各種繁雜的設備,無論是監控電視還是電波發射器,都與聲音有關,父親擔憂女兒無意碰到卻茫然無知,從而引來怪物。

在房間外女兒可以沿著鋪好沙子的小路走,但到了房間內,只能跟著父親標註好的腳印走,也是怕她踩到了什麼破碎的地板。

三、為什麼一個小孩死了,還要生?

如果無法理解,《寂靜之地》的這個設定將成為大槽點。

難道不知道小孩子呱呱大叫、自由散漫註定被殺嗎?

這不負責任地父母難道還沒汲取影片開頭悲劇的教訓嗎?

其實之所以選擇要新生命,恰恰反映了主角們的堅強,他們不因失去一個孩子而低落痛苦,而是勇敢站起來,孕育新生,延續人類的生機。況且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受傷之後,更需要新生命來撫平傷痛。

仔細看的話,發現電影對此鋪墊得也很好。

影片開始不久就展現了女主角在地下室收納寶寶的呼吸器與盒子的鏡頭,他們可不打算讓小孩初生就被幹掉,地下室、呼吸器、煙花爆竹等等,做足了準備。意外的是,女主角提前生產了,恰好一家人都在外面,無法及時幫助她...

《寂靜之地》在北美票房達到了1.7億美元+、全球票房3億美元+,要關注這麼一部黑馬恐怖片,得從更深的角度去看,畢竟外國觀眾也不是傻子,相對國內恐怖片而言,好萊塢的驚悚恐怖類型已經非常成熟,觀眾口味也更為挑剔。

高票房不代表作為驚悚類型的它就一定很驚人、很驚嚇、很驚豔,而要看站在類型角度的起點上,電影反映了什麼現實情感,對真實生活反饋予什麼力量。

最終你會發現,

女性的堅強、父親的犧牲、家庭的團結與勇敢、困境的自救、人類情感的延續,才是《寂靜之地》最值得看的元素。驚嚇之餘,觀眾也會為這些微渺卻又篤定的人情味兒所感觸。


淘票票

今年是恐怖片的大年,湧現了不少恐怖片爆款。

前不久韓國的一部《昆池巖》就刷爆了社交媒體,而最近在內地公映的這部《寂靜之地》更是被譽為——

年度最顛覆恐怖片。

在以往的大多數恐怖驚悚電影當中,恐怖效果離不開電影中突兀的音效和配樂。

國內曾有無良恐怖片導演將這種手法學了過去,並不倫不類的大量山寨,也就成了所謂的“一驚一乍式恐怖片”。

而這部《寂靜之地》則是反其道行之,主打“寂靜”,全片95%的劇情中角色都沒有開口說過話,處在無聲靜默之中。

反套路的設定加上導演純熟的視聽語言,打造了這部史上話最少的另類恐怖片。

影片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是完全歸功於電影技巧的勝利——

這是一部幾乎純粹依靠情節推動的電影。

受制於成本,導演將故事設定在一所封閉的農場當中,一家人被怪物包圍最終陷入絕境的故事。

導演在故事中不斷向主角施加壓力,無論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都使得故事的節奏變得異常緊湊。

所以就影片本身類型而言,《寂靜之地》是一部及格線之上的恐怖片。

但這樣的電影在內地卻評價不高,迷影君個人覺得原因有兩種:

其一,無聲恐怖雖然看似設定新穎,但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其實未必。

試想一下——

電影中導演設定的能夠聽聲辨位而攻擊生物的外星生物,其實和三十年前林正英殭屍電影中的依靠活人氣息而傷人的殭屍並無本質差異。

區別在於好萊塢的編劇選擇了科幻的外衣,所以這種概念也不算新鮮。

要知道,當年《殭屍先生》的臺灣版片名就叫做《暫時停止呼吸》啊!

其二,科幻電影最重故事邏輯,而這部電影由於成本所限,導致劇本打磨出現了不少邏輯BUG。

比如:

人類為什麼不居住在瀑布邊?

為什麼不能發聲連其他通訊設備比如手機短信都不能用?

怪物既然可以被霰彈槍所爆頭,那人類大軍到底是怎麼被打得節節敗退地?

最離譜的是,既然所有的人都知道怪物是依靠“聽聲辨位”來完成獵殺,那人類角色居然都不懂得製造噪音聲東擊西的套路。

想來,編劇一定是沒看過國內的武俠小說吧?

以上這些劇情漏洞,編劇都沒有交代,導致電影的成片效果大打折扣。

最後,說個題外話——

據說本片已經在籌拍第二部,希望導演能夠在後續故事中給予這些劇情一些解答吧。


迷影映畫

“我靠,廢話這麼多,你在劇中最多活不過兩集”、“我想要錢多、話少、樣貌好的男朋友”、“你閉嘴,沒人把你當啞巴”、“吃飯都堵不上你嘴”······這些話術是不是很熟悉?

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喧囂,就連錢鍾書先生都曾調侃過話多的人:“雞鴨多的地方糞多,女人多的地方話多”。所以我們身邊戴著耳機,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越來越多,《寂靜之地》乾脆直接讓你無話可說,因為只有不出聲,才能活!

是的,由美國導演約翰·卡拉辛斯基執導的《寂靜之地》首先為影片定下了一個遊戲規則:誰發出聲音,誰就會被怪物吃掉!所以,噓~~~別出聲,活下去!

遊戲規則:發聲者——死

《寂靜之地》講述了依靠響聲定位來獵殺聲音製造者的不明生物入侵地球,地球人幾近滅亡,一家四口倖存下來,男主人公李·阿伯特(約翰·卡拉辛斯基飾)帶領妻子伊芙琳(艾米麗·布朗特)以及女兒瑞根(米利森特·西蒙茲飾)和兒子馬庫斯(諾亞·尤佩飾)逃往鄉下躲避怪獸,然並卵,只能與其鬥智鬥勇的故事。

縱觀《寂靜之地》這部影片整個前期宣發環節,始終圍繞著“不要發出聲音”作為核心,電影本身更是營造了一個不能發出聲音的氛圍,讓觀眾分分鐘入戲,開場就已經進入了捂嘴階段,或是食指無意識地放在唇邊,呈現一個“噓”狀,“寂靜之地”四個字還未在大銀幕上打出來,觀眾就已經高潮。

這部90多分鐘的電影,臺詞十分克制,而背景音樂作為驚悚片營造氣氛的擔當,It Hears You的適時出現,在視聽效果絕佳的杜比廳,加上演員可圈可點的表演,更是讓觀眾全身心融入。隔壁妹子懷中本來抱著的圓滾滾的爆米花桶,也開始在她緊張情緒中,變了形狀,成功瘦身。

影片將“保持安靜”的要求放大到極致:要走細沙鋪好的小路、要在有標識的地板和樓梯上行走、洗臉的時候下面要鋪一條毛巾進行吸音、洗衣做飯要在隔音的空間進行操作······所有細節讓影片進一步強調保持安靜的遊戲規則。

看官們為影片中的玩家們捏一把汗,彷彿自己便置身其中,為角色擔驚受怕,隨著遊戲不斷升級,看官看得更加步步驚心。

遊戲才剛剛開始

有些朋友在看過《寂靜之地》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將現實世界帶入影片的邏輯。比如某豆瓣網友以達爾文口吻說:“睡覺打呼嚕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不打呼嚕的”,獲得了近2000個贊同;還有網友表達地非常簡單粗暴:“這種怪物每個高鐵車廂都應該配一隻”,獲贊數高達4500個;還有網友叩問直逼靈魂:“為什麼這種環境還要懷孕,超市的安全套被拿完了嗎”!

每一句都真真說到了我的心坎裡。

然而,作為一個28小時都在反省並深思的小姐姐,我意識到這種思想是危險的,是需要指正滴。

大家有沒有發現,《寂靜之地》這部影片設定的遊戲規則“誰發聲,誰就死”是非常切中我們的心理暴力需求的,即對於這種遊戲規則的認同,其實投射出的是我們對現實充斥嘈雜聲音的生活的不滿:

從淺層次對外在聲音的排斥,如我們厭煩室友打呼嚕、磨牙的聲音,討厭在高鐵動車等公共場所忘我放歌或大喊大叫噪音,不願意聽見公路上不絕於耳的喇叭聲,同樣對早晨起床的鬧鈴聲深惡痛疾。

再到深層次向內對話的迴避,它可能不僅僅是一種聲音,而是抽象成一種思想或是一種態度,如影片中男女主角計劃生育做得不夠徹底,生個孩子被指責沒有及時戴套,不應該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再生個孩子添亂,畢竟多一個聲音製造者就多一份危險,更不要說是一個毫無安全意識的小baby,這種定時炸彈為影片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刺激感,也讓很多觀眾持有非常不認同的觀點。

脫離《寂靜之地》這部影片的遊戲框架,我們再來進行討論,前者是我們對外界嘈雜聲音的不滿,我們想要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有序而又安靜的公共空間,後者則是對於現實的考量。

外在聲音的騷擾或許容易抵擋,內在聲音的碰撞實難壓制。《寂靜之地》也在傳達:為了生存,任何人不要發出任何聲響,但是有關於情感還有意見,仍要及時表達,即使只能通過肢體。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真的置身於不能發出聲音的世界,真的好嗎?很多人應該會和我一樣,在認同與否定的兩個極端中尋找平衡,畢竟不說話會憋死,不聽別人說話會悶死,總是聽別人說話會煩死。既然大家受不了如《寂靜之地》“時刻保持安靜”的要求,對於當下各種嘈雜的聲音也在逐漸逼近忍受閾值,那麼怎麼辦?我也想問!

《寂靜之地》勾出我們心中的惡魔

迴歸到《寂靜之地》,抽絲剝繭尋找一下答案。影片各種細節鋪墊是為了防止聲音出現,為什麼聲音不能出現?因為一旦發出聲音就會被怪獸吃掉!所以,有A和B三種解決方案,要麼妥協,永不發聲;要麼奮起反抗,打敗怪獸;第三種則是A+B的結合,見機行動。投射到社會,我們化身為厭煩聲音的怪獸,怎麼辦?這三種方案同樣適用。

作為一個有點話癆,喜歡發出聲音的我來說,非常慶幸沒有生活在影片的遊戲規則下,否則分分鐘就會和上帝見面,可是又希望那些發出噪音的人身邊都有個怪獸與之相伴,哼哼~讓你們說個沒完,再說話,就讓怪獸把你吃掉!不好意思,暴露了寬以待己,嚴於律人本性,從小到大被貫徹的儒家精髓推己及人學得不夠徹底~我反省!《寂靜之地》勾出了我內心的惡魔。

《寂靜之地》不斷傳達的“不要發出聲音”的玩法,讓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呼吸和心跳聲響徹於耳,片中角色的腳步聲步步驚心。它的驚悚程度取決於你的觀影態度,入戲狀態,以及你身邊營造的氛圍,還沒看影片的朋友,建議大家拿包紙巾,誰知道你何時何地會用得上呢。

最後,提醒大家,觀看影片時請將手機調至靜音、震動或關機狀態,否則會被怪獸吃掉喔!


影視圈Magazine

豆瓣評分我覺得高了,我給他打6分。

《寂靜之地》這部片子,某種程度上反應了資本國家政府的腐朽、無能。

影片設定有3只外星怪獸來到地球(經網友糾錯,在主角附近村莊有3只,其他不知道。),移動敏捷,聽到聲音就會迅速出現。也就是說,無論你在哪,只要發出聲音,他就會被召喚來用爪子切你,很恐怖吧。但是呢,它是瞎子,只能聽音辨位,也就是說,只要不要發出聲音,一般沒事。

以前的港產殭屍片的殭屍也有類似設定,殭屍有明顯短板,殭屍大多是瞎子,只要閉住呼吸,殭屍就看不到你。

而《寂靜之地》這隻怪獸,雖然說很厲害了,但是比起異形吐一口水,鋼鐵都要被口水酸性融化掉的設定,弱雞多了。

雖然很弱雞,但地球就被三隻這樣的弱雞外星怪獸給搞得一片荒涼,人民都被搞得死翹翹,腐朽的資本主義政府毫無辦法。

而這隻資本政府軍隊都拿它沒辦法的怪獸,最後隨便被女主用霰彈槍開了一槍就搞定了。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主旋律不是恐怖,而是在隱喻,在諷刺美國政府的無能。

資本主義果然靠不住,還是社會主義好。

要知道,這樣移動敏捷,經常跑動的外星怪獸,它腿部的肉應該很實很好吃。

它是天生的食材,是神的恩賜。

假設這隻怪獸在我們現實世界是存在的。

那麼,我們廣東人一定敲鑼打鼓,恭賀它的到來。

而等待它的,只有滅亡。

當然,它的結局會有很多種,什麼紅燒、清蒸、蒜炒、生煎、燉湯等等。

唯一遺憾的是,影片中說只有3只這樣的怪獸,很明顯,是不夠吃的。

需要復仇者聯盟裡的邪神洛奇開傳送門,傳送幾萬斤過來。


肥臉村姑

我敢說下一個刷爆你朋友圈的恐怖片就是它!

現實生活中,大家可能會經常聽到一句:“不說話你會死嗎?”

5月18日,我敢說下一個刷爆你朋友圈的恐怖片就是《寂靜之地》!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部美國電影,不單單是說話,只要是發出聲音,就會死哦~為了保命就要保持絕對安靜,不然你就真的會被外來生物殺死。

美國恐怖電影《寂靜之地》將於2018年5月18日在大陸院線上映,這匹美國的票房黑馬,直接把熱映的《頭號玩家》拉下榜首,截止今天美國票房收入1.6億美元,簡單折算不是很科學,但10億人民幣票房是不是要趕超《後來的我們》,你說一部恐怖片厲不厲害,嚇不嚇人。


光看預告片,美國電影《寂靜之地》就已經營造出了一個讓你大氣也不敢出的緊張氛圍,即使沒有任何對白,沒有聽到任何尖叫,但靜謐的空間已經足夠引發人類的恐怖感,這種恐怖感是可以傳染的,這種讓人心跳加速的恐怖套路來的比一驚一乍的音效套路更讓人毛骨悚然。

5月18日,如果你有膽量,請置身電影中與主角們一起大逃殺。

5月18日,我敢說下一個刷爆你朋友圈的恐怖片就是它!

不要帶小朋友和膽小的人去看。

不要買爆米花去看,因為會嚇得你全部灑出去。

不要覺得不說話就不恐怖,有讓你後悔的。

圖片來自網絡。


大千視界VIP

默片時代之後,你看過無聲電影嗎?特別它還是一部恐怖片。整部電影的對白不超過十句,偶爾有流水聲和風聲。整個觀影期間,觀眾都緊張的不敢發出絲毫聲音。

這部緊張到不敢發出聲音觀看的電影便是《寂靜之地》,講述了地球遭遇未知物種入侵的故事。這種物種沒有視力,卻有著超凡聽覺,它們會攻擊掠殺聲源,小鎮從此人煙稀少漸漸荒廢。電影的主人公則是一對倖存的夫婦與他們三個兒女(以下有部分劇透,不影響觀影)。

故事並沒有交代災難來臨的第一天,而是從第89天講起。破敗的街道、荒亂的房間,一家人赤足、躡手躡腳,通過手語交流,小心翼翼的存活,發出一丁點聲音都如臨大敵。

這天天黑以後,一家人離開此地去避難。夫婦倆年僅四歲的的小兒子不諳世事,也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伏筆。小兒子因為貪玩打開了玩具飛機的開關,飛機不斷髮出聲音,令孩童歡樂的玩具音在這一刻就是死神敲響的喪鐘。雖然父親向他狂奔,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被未知物種攻擊。這時電影的殘酷才剛剛開始。

一條幼小無辜的生命被掠奪,家人卻沒有出聲哭泣的權利,只能以安靜的方式默默緬懷,女兒和父親也因此產生了心結。但愛是不變的,當面對危險無處可逃的時候,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吶喊,吸引攻擊。哪怕付出的是生命。

飾演母親的艾米莉·布朗特,她是這個家庭最大的支撐。她安撫女兒愧疚的心情,寬慰膽小的兒子,盡力維繫著這個家庭。

甚至在生產之際與未知物種孤身搏鬥,卻幾乎從未發出聲音。她機智勇敢,拿槍保護兒女時就像一個女戰士,無畏又堅定。

艾米莉·布朗特還出演過《穿普拉達的女王》,飾演米蘭達的第一秘書。時尚毒舌的女秘書蛻變成堅強無畏的母親,《寂靜之地》裡她令人驚喜。

父親由約翰·卡拉辛斯基扮演,他也是該影片的導演。約翰·卡拉辛斯基從事演員工作多年不見經傳,跨界當導演卻展現出令人驚訝的才華。期待這位導演可以拍攝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大女兒雖然是一個聾啞人,但卻十分聰慧。危險環繞,剛出生的嬰兒似乎也感覺到了危險不斷啼哭。弟弟只會抱著孩子躲在角落瑟瑟發抖,她則和母親站在一起保護著身後的家人。生死一線之際她靈機一動,拿著父親為她特製的工具完成了絕地反殺。

槍聲引起了更多未知物種的注意,它們盡數向聲源方向趕來。母女倆四目相對會心一笑,無需交流。影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目前續集已經開始籌拍,也許明年就可以和觀眾見面了。


影視口碑榜

記得很多年前李雪健老師有句挺火的廣告語——“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一句話,說明了演員臺詞、音效等元素對於一部成功影視作品的重要性。自電影從無聲片邁入有聲片時代以來,聲音就成為最不可或缺的元素。那麼,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了聲音,又該如何操作呢?好萊塢科幻驚悚片《寂靜之地》就給出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答案。

對於《寂靜之地》這個故事,導演給出了一個頗為有趣的設定——因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人類遭受毀滅性屠戮,與地球人不同,這些外星人最強大的感官系統是聽覺,哪怕是微小的聲音都能被他們捕捉到,因而為防止被外星生物發現、捕殺,地球人只能全面禁聲,光腳走路、用手語交流……避免發出任何一點點聲音。

可以說,影片如此新鮮的設定顛覆了絕大多數觀眾的習慣,為了刻意營造一個全面禁聲的世界,電影開篇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安靜,夾雜著手語的低語、走路時腳底與地面發出的摩擦就成了全部。戲內如此的壓抑氣氛,也自然而然傳遞到了影廳之中,你很難想象上百名觀眾坐在一起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的那種狀態,一部驚悚片能夠登上內地大銀幕已然不易,又能形成絕佳的觀影氛圍就更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新奇的設定也為故事帶來了一些問題。譬如,既然知道外星生物靠聲音撲殺人類,為何主人公還要懷孕?離居住地走路不足半日的地方就有瀑布存在,瀑布的聲音可以完全阻礙住外星生物的聽覺,為何不搬去瀑布旁?這些問題,都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當然,作為一部小成本驚喜之作,少量的BUG並非不能接受。至少,對國內觀眾來說,《寂靜之地》提供了一次在大銀幕觀看驚悚、恐怖題材影片的機會。


雨妖

假期在香港看了,十分好看,強烈推薦。


如果你不想劇透,請勿閱讀!!!!


1、電影中一共講述了發現三頭怪物,怪物無視覺,但聽覺超靈敏。自身護甲很厚,常規槍械武器無效。當然了,電影中沒有說明為什麼軍隊沒有出動大殺器消滅之,這個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正常來說,不用軍隊,如果是三頭怪物(怪物體積大約等於一頭犀牛),應該一個警察局已經夠武器消滅了。

但怎麼對付怪物不是電影的要點。



2、整部電影好看的地方是氣氛的營造,很久沒看過讓人緊張到全程盯著熒幕,忍著小便並且不敢吭聲,看完感覺很短的恐怖片了。影片主要基調的男主一家五口(父母 姐姐 弟弟 幼兒),幼兒被怪物KO了,父母 姐姐 弟弟均傷心,在荒野居住避開怪物。母親再懷孕上一寶寶,期待寶寶出生以填補失去幼兒的傷心事。而且姐姐是聽覺障礙,需要助聽器才能勉強聽到聲音。


3、影片後半段基本全程高能,寶寶要出生,三頭怪物殺到。寶寶會哭,姐姐有聽覺障礙、母親受傷...多重困難疊加,全程十分緊張。老爸救女兒和兒子那段,看的眼睛都溼了......


本片邏輯很多問題、硬傷很多。但本片看點不在這裡,看點在一家人怎麼在有限條件、困難多多的情況下對抗怪,全程高能,緊張到底,你圖的就是這種感覺。能給這種感覺做好了,就是一部好電影。


如同我們小時候看的殭屍片、鬼片一樣,都是必定限制在小格局(如以家庭或個人對抗怪物)範圍能營造緊張的氣氛。如果一往大處放,你搞個軍隊、戰鬥機、航母群開打殭屍,那是特效爽片了,不緊張了,甚至很搞笑。


如果非要在電影中挑邏輯問題,我覺得《復聯3》的邏輯問題比《無聲》更多呢。


再次強烈推薦本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