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知乎问答:

结婚5年,老婆出轨被发现,想要回归家庭,双方都还有感情,想接受,但过不了心里的坎怎么办?

结婚5年,双方都是80后,独生子女,没小孩儿,双方颜值、收入都中上等,有几处房产和一些存款,经济上毫无压力,感情也一直不错。

最近一年面对各种压力,在沟通的过程中彼此都没能控制好情绪。我工作比较卖力,生活中也是,能做的尽量主动去做。老婆眼里没活儿,各种买也不收拾好,家里乱到无处下脚,经常打游戏看韩剧不够关心我和这个家庭,说了她不仅不改,还经常耍公主病,犯脾气。于是我经常冷暴力回应,也有过拒绝性生活。老婆对被宠被爱的渴望极其强烈,在不被满足的时候有喜欢聊骚的癖好,我挺头疼的,说实话我也相信出轨这种事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但我如果不选择离开,我还能怎样呢?

事后老婆和我沟通过出轨的经过(老实说我只相信一部分),她出差,工作原因,有离异但非单身的80后男性追她(工作上的合作关系,非同事),那男人是老手,在前些天的一通攻势铺垫后借工作约我老婆出来喝酒,用诉说自己的感情经历交换我老婆说出自己的苦闷,挑拨离间问为什么你老公也不关心你,不打电话也不联系,其实我就那一天没联系,结果俩人就聊到床上去了。后来那男人继续各种晒健身照、秀厨技、说自己和现任女友要分手(其实是要结婚了),终于把一夜情变成了婚外情。

那段时间他们是各取所需。出轨三个月后,被我发现,现在和他断了,想要回归家庭。目前老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不愿意让我再提这事,想要和我去旅行,想要重新一起好好生活。我也想,我爱她,很深。就这么断了这段婚姻,实在是遗憾。回来后我就在她身上宣誓主权,各种让她按我的要求做爱,一边做我一边问她为什么,她哭了。不过后来再也没哭过,也不让我再提这事。心里的伤,不知道怎样释怀……

这事已过去快一个月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抉择,如果选择在一起,该怎么过好今后的生活,求真正有经历有见解的高人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目前已经在尝试修复婚姻,但愿能有好结果……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心里的坎怎么办?

在工作中,这个问题应该是最常遇到的,毕竟在国内婚姻还是出轨类危机来咨询的客户比例最高。只要婚姻危机中涉及到出轨,无论求助者是出轨方还是受害方,求助的目的是挽回婚姻还是走出心里阴影,都会不同程度上需要处理,“心里的坎”,这一问题。

如果要科学的对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须从专业角度定义,什么是“心里的坎”,其目的就是剥离这一生活现象私人化和个性化的外衣,让其抽象成为一个理论概念,变得可以理解和讨论。

我倾向于将“心里的坎”视为“创伤”(trauma)。创伤原意是指刺破或撕裂的皮肤,这里指,我们的心灵如同皮肤一般,也会遭受意外事情的伤害。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也有一层“皮肤或甲壳,包裹并保护着心灵深处”。这个保护层可以把过于强烈过于复杂的刺激隔离在心灵之外,以维持心灵的正常运作[1]。创伤,即指刺激破坏的保护层,即撕裂了心灵的外表皮肤,伤害到了受保护的心灵,使得心灵就无办法正常的运作。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创伤,既与外界事件有关(过于强烈过于复杂的刺激),也与个人心理结构的状态有关(保护层)。


出轨,对于正常的婚姻来说,是一个强烈而复杂的外部事件,一种过于强烈过于复杂的刺激,它突破了心灵的保护层,伤到了被保护的心灵。而“心里的坎”就是这种刺激一直停留于心灵的创口,影响心灵的正常运作,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创伤的研究也在持续发展。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创伤是无法忍受而极度强烈的情绪状态带来的产物(trauma was the product of an

unbearable, overwhelming affect state)[2]。这就意味着,在某些婚姻中,出轨并不一定带来创伤级别的伤害,如大部分的形式婚姻,或者夫妻关系一直比较糟糕,或者大多数的闪婚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出轨并不会带来,强烈而持久的伤痛感,因为这类当事人在面对出轨时,多半不会爆发出强烈到无法忍受的情绪(当然会有负面情绪,只是在强度和持久性上有差异,也就是破坏性上程度较低),这种糟糕的状态更不会长期存在,自然也就无所谓创伤。这种情况下,心灵的坎,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矮矮的不起眼,多半不会问怎么办,而会问怎么离比较有利。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说教和教育层面上的接受,多半是认同所产生的依附或屈服,比较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结构的改善。类似于,老师对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说,你要更加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学校。

学生认同老师说的是对,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那么这样一种认同可能会导致成绩严重的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观点的接受,就是说教和教育层面上的接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较低,而缺点则是处理复杂问题乏力)。

我们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需要对出轨造成的伤害类型进行确认,前面提到的“无法忍受而极度强烈的情绪状态”,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线索(当然对于这个线索的使用,同样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确认出轨对当事人造成了创伤级别的伤害,即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无法忍受,过度强烈的特征。确认之后,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创伤,1、外界过于强烈过于复杂的刺激;2,心灵的保护层机制。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出轨,显然是一个强烈而且复杂的外部事件,也就是一个刺激事件。心灵的保护层机制,这一部分就与刚才提到的它(创伤)是一些不能接受的观念而导致,即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念头与想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专业层面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我就以题主的情况为例,来具体聊聊“心里的坎”该怎么办的问题。

在这之前我要强调一个点,这里的分析主要基于言语信息中所呈现的复杂性进行,这个分析只是实际工作的部分展现。

前面我们提到了过度强度(的刺激),极度强烈(的情绪状态),这些重要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特征,只有在咨询过程才能够判断。因为这些表示强度状态的线索,大多数要通过非言语信息进行判断,即叙述过程中的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速,语调的高低,叙述过程中的停顿、犹豫等特点才能了解,而这些特征是在咨询中获得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题主的描述。

题主的婚姻,属于典型的出轨导致的婚姻危机,那么这道“心里的坎”,有着明显的外部刺激事件,而默认题主的伤害程度为创伤状态。所以要走过心理的坎,就如题主所说,1、“该怎么过好今后的生活”(解决外部刺激事件);2、“心里的伤,不知道怎样释怀”(修复好心灵保护层),要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基于题主的描述(集中描述出轨,对婚姻的描述相当简略),题主的诉求(提的问题是过不了心里的坎怎么办),事情所处的阶段(事已过去快一个月),我集中聊聊第2 点。对于第1点,只会简单提及。

前面我提到过关于创伤的一个理论基点:它(创伤)是一些不能接受的观念而导致。

基于这样的视角,我们来看看题主的描述,“如果不选择离开,我还能怎样呢”,“就这么断了这段婚姻,实在是遗憾”,“我不知道该怎么抉择”,

即,得出第一个从心理层面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是否离婚。

另外一个,软弱。这是其中一位答主从得出的结论,由题主的描述,“老实说我只相信一部分”“ 我挺头疼的”,得出的推论。

还有一个观念,即“(身体)的独占权”,这是另一位答主的结论,通过题主的描述“b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让人x的”(题主之前有大量的类似描述),得出推论。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上述三点,显然是折磨题主的心理存在物。现在就来重新梳理一下题主的描述。

1、离婚

但我如果不选择离开,我还能怎样呢?

这是题主心中的挣扎与无奈。选择离婚,“我爱她,很深。就这么断了这段婚姻,实在是遗憾”。如果不离婚,又会面对“心里的伤,不知道怎样释怀”。

这个念头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琢磨,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痛苦的陷阱——如果不离婚,又会面对“心里的伤,不知道怎样释怀”。这似乎在说:如果离婚,心里的伤就可以释怀。离婚是对妻子出轨的代价和惩罚。很多位答主都直接或间接表达类似的观点——离婚

是对出轨者的惩罚,不离婚是被出轨者的软弱。

首先来看看,离婚是不是可以让题主摆脱痛苦。

不同婚姻的情感模式千差万别,所以离婚,是不是就可以摆脱痛苦,还真不一定。题主的情况来看,现在没有孩子,在思考离婚选项时,可以不太考虑孩子及孩子相关的难题,如单亲、孩子的教育和抚养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有离婚不难过的地方。

可是,题主也有自己需要难过的地方:

1、我爱她,很深”,从这点来看,离婚意味与心爱的人彻底分开,这已经足够伤感了。

2、“结婚5年”,这一点也会加重离婚的痛苦感,从相恋到结婚,肯定不只5年,这5年可是人生比较黄金的年华,这一段一起走过的岁月,何况还是双方还比较般配的情况下。

3、“双方颜值、收入都中上等”,想必还有不少共同的语言,有着多数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还有许多的相互欣赏,这都是两个情感的羁绊。这些羁绊,既是婚姻夯实的基础,也是离婚痛苦的荆棘。基于这些方面,题主选择离婚,痛苦程度会相当高。

再来看看,离婚是对妻子的惩罚,这个问题。

必须对出轨者施以惩罚,否则那还不得寸进尺,无法无天了。可是离婚,一定就是对出轨者的惩罚吗?这还真不一定,要根据婚姻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做一个个案,出轨的丈夫就希望赶紧离婚,离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激励,正是他想要的东西。我们来看看题主的的描述,妻子现在的态度——“现在和他断了,想要回归家庭”。是的,妻子知道自己错了,想要回归家庭。剥夺对方想要的东西,自然算是一种惩罚。所以在题主的情况中,离婚似乎可以算作对妻子出轨的一种处罚。

(当然生活当中,有很多婚姻,在遇到出轨时,并不会像题主那样有着导致痛苦的深厚的感情基础,如我接触过的一些感情基础薄弱的年轻夫妻,或者一些结婚多年,却夫妻感情冷漠,又或者结婚多年,夫妻双方的情感一直不匹配,这样的婚姻,在遭遇出轨时,离婚即使会带来痛苦,那也不会像题主那般难)

说到这里,似乎有一点变得清晰,那就是离婚,会让题主的“心里的伤,不知道怎样释怀”变得更加难以释怀,很可能重新陷入更加复杂的痛苦漩涡中。 离婚,虽然是对妻子出轨的惩罚,可是这是伤敌一千,要自损八百的招。而且如果题主如果是真的“我爱她,很深”,自损可能更深。

2、软弱和身体的独占权

当婚姻遭遇出轨时,整个婚姻和家庭结构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下,出轨受害方会受到巨大的心里创伤,而不同的人在承受这种创伤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会否认自己:(配偶外遇),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也许没有人会喜欢我;如有些人自我贬低:我一直这么信任你,可是你做的这些,让我觉得我根本就是你随手可以扔的垃圾;如有些人放弃自尊:如要你回来,我愿望做任何事情;如有些人会自责自己的懦弱与逃避:我怎么会这么蠢,这么胆小,竟不敢去揭穿真相;有些人则会彻底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我恨她欺骗了我,我再也不会相信什么所谓的爱情;有些人则会变得自闭消极不想见任何从,也不想与任何人联系……我们在面对这些行为资料时,看似多种多样,充满了变化,可是具体到某个人及其当时伤害所处的阶段来看,却是极其个人特点,有着许多个性化的特征。

我们来看看题主的描述,“在前些天的一通攻势铺垫后借工作约我老婆出来喝酒……那男人继续各种晒健身照、秀厨技、说自己和现任女友要分手”,这些内容都是妻子出轨过程的细节和具体描述,可以想想,能够把这个过程扣到如此细节的程度,如健身照、秀厨技,如此细枝都了解如此清楚,一种可能是题主通过一些手段获得了相关的证据自己亲眼看到的,另一种可能就是题主高强度的反复追问出轨过程。

这两种可能,是我在工作遇到的最多的两种可能。题主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高强度的反复追问。一来题主的描述,“一边做我一边问她为什么”,可以佐证。另外,题主对事情的发现过程,也没有提及任何借助非常规手段的信息,如找朋友帮忙调查或找人调取资料或破解之类,综合这两点判断,题主在创伤后的行为表现之一就是高强度反复追问。这样的做法或许具备了一定的强迫性行为特征,这种追问得到结果让自己非常心痛,可这种痛也无法阻止自己的追问,似乎不是自己相停就愿意去停止追问,不太受控制了,或者说控制起来太难了。

高强烈的反复追问,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行为,被追问者是出轨方,一个犯错的人,由于内心的愧疚与羞耻,在面对追问者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往往没有办法做到闭口不答。我们遇到过比较严重的个案,如果出轨者不回答,会面临更糟糕的对待,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如追问者会说:你不想回答,是不是心里还有着;你不想回答,是不是之前说的话都是在骗我;更有甚者还会有肢体上的冲突或者暴力(打她,威胁她,要去单位举报,甚至还会把她绑起来…当然,题主的情况远远没有这么严重,一方面题主夫妻的感情基础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题主的妻子似乎算比较坦诚)。所以,在这种情况,出轨者对出轨过程事无巨细的交待,很可能并非无所顾忌,肆无忌惮,而是承受不住受害者在这个过程施加的压力,做出的反应,自然也算不上欺弱欺软了。

这种类型的强迫性行为一旦出现,对已经受伤的婚姻、夫妻双方都是一种灾难。无论出轨方是否回答这样的问题,受害方的伤痛并不会好多少。也许,出轨方回答了,受害方觉得对方是坦诚的,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可是由于所的提问题,本身就是自身痛苦无法承受的体现,就是在传递痛苦,同时也是痛苦的载体,这种问题下的答案,(除了让题主“b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让人x的”,这样的念头再一次伤害到自己,还能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这些答案本身就是伤害!

这些问题通常会是:你们见了多少次面,发生了多少次关系,都是在哪里发生的关系,每一次发生关系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这无疑将流血的伤口扒得更大更深,而对解决当下的问题却没有多大益处,至少是收益与痛苦太不对等了。

这一点在题主的描述已经得到了体现,“一边做我一边问她为什么,她哭了”,这样的追问无疑让妻子无比痛苦,可是题主的心情又会好得了多少呢。因为面前的这个女人,仍然是自己深爱的人,“我爱她,很深”。她的哭泣,可以说咎由自取,可是直接让她哭的还是爱着她的男人,这个男人的追问行为。自己将心爱的人弄哭,想必心痛也无法避免吧。这想,这也是题主后来没有再提的原因之一吧。这当然也并非一种软弱,可能用心软来的形容比较合适吧。

再看看题主追问的具体内容,虽然他没描述自己如何追问,不过通过他得到的答案做一些适当的推断,如“在前些天的一通攻势铺垫后借工作约我老婆出来喝酒,用诉说自己的感情经历交换我老婆说出自己的苦闷…为什么你老公也不关心你…说自己和现任女友要分手”,这些问题多半是:具体是怎么说的,到底说了什么,你说什么内容了,发了什么样的照片……细细去感受,应该可以感受到一种控制感。

我在某位答主的回答看,看到题主说过一句“b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让人x的”,然后找到题主之前的发的内容,可以看到,题主痛苦也体现在脑海中不停的浮现妻子出轨做爱想法的念头和画面,而且大多数都是性有联系的,这些与身体有关的强刺激在不停的轰炸着题主的心灵,哪怕这样的念头与想法只会让自己极度痛苦,也无法让自己不去想。

题主的痛苦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强控制感,另一方面又聚焦于身体,这样的痛苦呈现,比较容易让人把之与身体相关的控制感和占有欲联系起来。

这是创伤所带来的一种结果。如果把他痛苦呈现的结果就当成痛苦的原因,从而得出他痛苦就是因为这些控制欲和占有欲在作祟,那就得斟酌斟酌了。

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有“控制感”和“占有感”(我在工作会使用驾驭感和拥有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也是适合的。

如果题主痛苦的原因是由于他就是一个有着强烈控制感和占有欲的人,那么这种人格特质会在生活中有着许多体现。

我们来看题主的描述,“我工作比较卖力…能做的尽量主动去做…在不被满足的时候有喜欢聊骚的癖好,我挺头疼的”,这些内容似乎可以判断,题主并非一种控制欲强人的,倒有点任劳任怨,似脾气也还不错;“还经常耍公主病”,妻子在家里还可以摆摆谱,耍耍脾气,这多半是伴侣不太会发脾气。在题主描述的后半段,“也不让我再提这事”,妻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丈夫同时也接收到了这个信息,这似乎意味着他们两人之间感情,并没有太多控制与占有的基调。

也就是说,至少从题主有限的描述,相对于强烈的控制感和占有欲,更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即题主并非一个有着强烈控制感和占有欲的人。

那我们该如何去理解题主呈现出来的控制与占有的特征呢?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我们面前摆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我们心爱的东西,比如放着鲜花的精美花瓶,这个时候突然桌子晃动起来,变得摇摇欲坠,而桌子上的东西也变得危险起来,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或许可能会转移桌子上的东西;我们或许会赶紧走开,避免受伤;我们或许会扶住桌子,不让它摇动防止它倒下去。

婚姻就有点像这张桌子,上面盛放着爱情与美好,突然而至的出轨,让婚姻变得岌岌可危,这张桌子也就摇摇欲坠,而题主的行为就像紧紧去扶着这张桌子,双手用力而痛苦的抓着,去抓着自己能够抓到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只会让自己无比痛苦。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题主所表现出来的控制欲与占有欲似乎是遭遇变故带着的结果,是溺水之人的奋力挣扎,是求生欲望的突出表现,这往往意味面临危机的事物还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所以,在处理“心里的伤”的第一步,就是正确的理解自己的痛苦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痛苦的沼泽中真正找出一条可以走出来的路。

当然创伤的处理本身,还包含的很多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一阵一阵的痛苦高峰,如何出梳理那些痛苦的念头,如何去面对不断浮现的画面,这些都是一些专业的问题,总是会涉及具体的细节,如出现什么样念头,会让人有什么样的情绪,这些念头产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众多的念头当中,哪些念头出现的频率高,这些念头带来痛苦都是一样的吗…

这个过程,我写出来似乎很长,不过在实际的咨询当中,可能就是转念之间的事情。另外,实际的咨询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与其它事情交织在一起进行,大多数的客户,比较迫切的需求,会比较集中在婚姻关系的处理,特殊阶段与丈夫相处的思路与方法等互动性质较多的事情。

最后再简单提及一下,前面提到的——“该怎么过好今后的生活”(解决外部刺激事件)。

嘴上说着原谅,心里却又忌讳,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怎么办?

3、该怎么过好今后的生活

要走这种痛苦,自然得寻找外部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要找出桌子摇摇晃晃的原因,有些摇晃是随机原因,而有些摇晃则是出现系统性偏差,即内部出现了大问题。一个在婚姻生活中过得非常糟糕的人,怎么可以会不痛苦呢?如果这样都不痛苦,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更没有任何努力的动力了。

题主的婚姻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对夫妻之间的矛盾有回避和逃避,也有束手无策,对分析和理解婚姻局面现状也比较被动。如题主在面对困境时,所能采取的措施是“冷暴力回应”“ 拒绝性生活”,这些措施都是疏远性、分离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处理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或许伤害不会那么明显,可是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就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这是亲密关系的性质有关系,夫妻之爱,是强依恋性关系,与朋友之爱和同事之爱,有着巨大的差异。而疏远性、分离性的方法在处理强依恋性关系时,其实可能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远超乎想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婚姻,夫妻之间都形成真正的依恋,这与夫妻之间的情感基础有关,也与夫妻双方的依恋类型有关。我们来看看,题主的婚姻,一方面两人的“感情也一直不错”,也就是说两人之间有着依恋关系,另一方面“老婆对被宠被爱的渴望极其强烈”,也就是说她对依恋有着比较旺盛的渴望,这两点都可以加重疏远性、分离性方法对依恋当事人的伤害程度。

当有这样的概念之看,再看看题主提到一个事情“在不被满足的时候有喜欢聊骚的癖好”,如果她是真想出轨,通常会搞地下工作,而不是这么明目张胆,除非她真的是无所顾忌。她是不是肆无忌惮,这一点在之前有过讨论,而在这里有一点也能佐证,她肆无忌惮可能性不大,即“出轨三个月后,被我发现”。她真出轨后,并没有让丈夫知道,而是进入了地下活动,这个行为摆在“在不被满足的时候有喜欢聊骚的癖好”,这个现象来对比,可以发现,她前者有躲避,而后者却没有,有着极其明显的行为方式的转折。这很可能意味着,她在通过“有喜欢聊骚的癖好”这种行为来逼迫丈夫来满足自己“被宠被爱的渴望”,而不是对出轨的无所顾忌。“聊骚的癖好”类似于,丈夫在无奈时,选择“冷暴力回应、拒绝性生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癖好这个词容易产生误导,可能用回应,即“在不被满足的时候用聊骚来回应”。当然,这并非说逼迫不成功就可以出轨,而是说,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出轨是婚姻矛盾产生后,在使用了一种渴求被爱的方法受挫,问题升级后的一个产物(当然这个产物之所以会出现,多少体现了这位女性某些方面的不成熟,如题主说到过“还经常耍公主病”,显然她某些方面确实没有那么成熟)。这也就是说,在双方产生比较大的摩擦与矛盾时,特别是某些性质的矛盾,在双方习惯的矛盾处理模式中,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重要的是,可能双方对于这种恶化的状态,都处于无觉察状态,等到事态严重之后,不好事实已经爆发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冲击性,将矛盾双方从之前的拉锯状态拉出来。而这种状态并不所有出轨的婚姻都会这样,有些婚姻往往处于双方都知道夫妻矛盾很激烈,似乎出问题是尽早的事情。而题主的婚姻危机似乎并非如此,无论是题主,还是题主的妻子,似乎都不太相信两个人的婚姻真的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

婚姻,如果从专业上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很多事情都涉及到多种因素,而且事情又是流动变化(这也使得我在解答过程,一不留神就变成了长篇大论);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却又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领域,绝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生活阶段,都可以说说自己的观点与经历。所以,婚姻咨询,这真是一个看上去极不专业,可又专业性极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2]、《Contexts of being: the intersubjective foundations of psychological life》, Robert D. Stolorow, George E. Atwoo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