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以後就沒有坦克殲擊車了?

十分熟兒的牛排來一份

首先得說,這個題目本身是不成立的。二戰之後仍然有不少新的坦克殲擊車服役,瑞典在戰後的1970年代推出了IKV91坦克殲擊車,裝備一門90毫米主炮;法國也在1970年代裝備了AMX- 10RC輪式坦克殲擊車;美國在戰後初期也有M56自行反坦克炮。二戰時的坦克大國蘇聯與德國更不用說,德國有60年代推出的JPz4-5坦克殲擊車,裝一門90毫米反坦克炮;蘇聯更是推出了ASU-57和ASU-85兩種坦克殲擊車,裝備空降兵部隊。甚至到了80年代,還有意大利研製的“半人馬座”輪式坦克殲擊車和中國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問世。所以,不能說二戰以後就沒有坦克殲擊車了。

不過,應該承認,二戰以後的坦克殲擊車特點不再像二戰期間那麼鮮明。事實上,二戰中的坦克殲擊車很多時候是為了彌補坦克數量不足,或者降低成本、增大威力而研製出來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的坦克殲擊車比同樣底盤的坦克主炮威力要大一號。例如,4號坦克裝備的最多不過是75毫米48倍徑主炮,但4號坦克殲擊車裝備的就是75毫米70倍徑主炮;“黑豹”坦克的主炮是75毫米70倍徑的,“獵豹”坦克殲擊車的主炮就是88毫米71倍徑的。

對於蘇、德兩軍而言,他們的路數都比較一致,即採用取消炮塔,直接把火炮裝在車體上固定戰鬥室的辦法來減輕重量,從而能加裝更重型的火炮,同時也可以改善防禦。但美國人就不太一樣,在美國人的作戰體系裡,坦克是用來支援步兵、發展進攻、追擊敵人的,和敵人坦克作戰的主要角色不是坦克,而是坦克殲擊車。而且美國的坦克殲擊車看起來和坦克差不多,同樣採用坦克車體、旋轉炮塔、單一主炮,早期坦克殲擊車還有個敞開式炮塔的特點,但後期生產型的M36加上了頂部蓋板,可以說和坦克已經沒有區別的。

二戰以後,由於不再需要向戰時那樣大規模生產武器,所以蘇、德這樣的應急產品型坦克殲擊車自然也就沒那麼必要。德國推出JPz4-5主要是為了利用其隱蔽性好的特點打伏擊,蘇聯的ASU-57和ASU-85則主要是為了降低重量便於空降。至於AMX-10RC和IKV-91更是經常被稱作輕型坦克,用途也不侷限於反坦克,而更多被用於偵察。

總的來說,二戰以後,由於沒有戰時壓力,再加上反坦克導彈、反坦克火箭筒的興起,反坦克的途徑和方法越來越多樣化,自然就沒有必要再生產作用單一的坦克殲擊車了。T


聯合防務

首先,在二戰後仍然還有很多國家的坦克殲擊車在部隊服役,連T-34/85坦克都能被蘇聯封存到80年代準備投入使用,反坦克殲擊車怎麼就沒有呢?即使是現在,中國以及意大利等國家也有自己的坦克殲擊車,比如意大利目前正在服役的“半人馬座”型坦克殲擊車,以及中國目前正在大量裝備的PTL02坦克殲擊車都是坦克殲擊車仍在活躍的最好證明。之所以坦克殲擊車給人一種虛有虛無的感覺,然而這只是主戰坦克的光芒蓋住了這些只是用來進行反坦克作戰的輪式殲擊車。

而且即使是像美國這樣裝備有幾千餘輛三代主戰坦克的國家,如今也在發展相應的坦克殲擊車輛。比如目前美國正在裝備的模塊化反坦克殲擊車(斯特瑞克裝甲車車體改裝而來)。如今的坦克殲擊車一般都是使用輪式底盤作為承載平臺,然後在其基礎上加裝只有坦克才會裝備的大口徑滑膛炮。在使用思路主要是利用高機動性在戰場周圍進行徘徊然後伺機獵殺敵方主戰坦克,然後根據戰場情況尋找下一個攻擊目標或者跟隨裝甲部隊一齊撤出戰場。

而目前的坦克殲擊車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8輪的重型反坦克殲擊車,這樣的坦克殲擊車由於平臺大,甚至可以安裝比主戰坦克上更大的反坦克滑膛炮。而且車內空間充裕,還能充當裝甲運兵車使用,所以這種設計一直受到倡導“一車多用”的西方國家所青睞。而另一種就是較小的6輪輕型反坦克殲擊車,輕型的反坦克殲擊車也有安裝120/125滑膛炮的例子,但是車身內部空間不足,彈藥儲存量不僅大幅削減。機動性也因為要安裝反坦克滑膛炮而做出了很大的退讓。然而這種反坦克殲擊車價格低廉,結構簡單。可由現成的步兵戰車為平臺進行改裝,所以非常受到像中國這樣以數量來形成反坦克打擊能力的國家的喜愛。


軍情解析

二戰德軍有很多的軍事發明,對後世的軍事戰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如傘兵作戰、閃電戰、噴氣戰鬥機、v2火箭等。在坦克底盤基礎上,德國人還發明瞭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顧名思義,坦克殲擊車是用來打擊坦克的,在裝甲部隊對抗上,坦克殲擊車的性能明顯優於坦克:1是擁有更強大的火力和穿甲能力;2是更低矮的車身,保持自身的隱蔽性,比坦克更難發現;3是性能更優越的車速和越野能力,德軍裝甲部隊有了更細緻的分工。二戰參戰國紛紛仿效,建造了很多小車拉大炮的坦克殲擊車,成本低、數量大,對敵方裝甲部隊形成較大的威脅。

二戰結束後,坦克殲擊車並沒有完全退出戰爭舞臺,在各國軍事力量中仍有一席之地,但是地位發生了變化:一是軍事理念發生了變化,隨著武器越來越精密,成本越來越高,各國逐漸提高了武器綜合性能。如戰鬥機以前分為殲擊機(高空截擊)、戰鬥機(格鬥)、強擊機(對地對艦),現在都綜合為多任務型戰鬥機,只是執行任務時掛載武器不同。同理坦克作為陸戰之王,雖然部分性能上不如坦克殲擊車,但是綜合性能、多任務、集群化優勢,火力防護速度三項基本效能仍然是還是任何地面力量不能比擬的。第二,對付坦克的手段越來越多使得殲擊車功能弱化:現代坦克最大的剋星來自空中,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已是坦克殺手,北約對付華約恐怖地面裝甲力量,就是空地一體戰術。另外各類制導導彈的出現,也使得步兵對坦克有了殺手鐧,而車載反坦克車導彈實際上就是坦克殲擊車的變種和升級版。第三是大陸軍軍事理念的變化,坦克和大炮已經不是現代戰爭的主角,現代信息化戰爭更注重戰場信息處理能力、全球部署和運輸補給能力、海空軍優勢,已經遠比地面裝甲力量重要。這時候坦克部隊已經作為打掃戰場、鞏固勝利態勢的輔助部隊,比如美國陸軍,是從不會沒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發動地面戰的,畢竟在現代空軍面前,坦克即使跑的像法拉利一樣快,像變形金剛一樣堅固,一架無人機也能輕鬆解決你。


菸酒閣大學士

感謝對夢幻哲學的支持!

為什麼二戰以後就沒有坦克殲擊車了的話題,應該看它的安全係數和有效性來看。

作為戰場首先要保證擊毀對方的同時還要保存自己。而這種坦克殲擊車,聽上去有虎虎生威的感覺。但是真正的實際操作起來就如同一輛皮卡上面搭載了幾枚反坦克火箭彈而已。射程上和坦克差不多,如果一旦被坦克鎖定,被打的不一定是坦克,而是被打的是殲擊車而且是一炮下來就是車毀人亡。這樣的對比還不如單兵便攜反坦克火箭彈的效果好。

在二戰後出現了武裝直升機,特別是專職的武裝直升機就是坦克殺手。在真正進行平等對手對弈的時候都是採用的立體作戰,進入21世紀後更是網絡攻防戰也被納入其內。在反思那個坦克殲擊車就變得不倫不類的存在。武裝直升機同樣也可以成為坦克殲擊車的殺手存在、

一種武器的研製和出現是要根據是否能夠生存為第一要素,其二才是如何消滅對方。這是戰爭制勝的規則,失去了這個規則就不是戰爭而是單方面的被拼命或者被屠殺。


夢幻哲學申紅蕾

還是有的,不過坦克殲擊車的地位更低了,逐步被新型主戰坦克取代了。

二戰時期,把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分的很清楚,坦克就是大型裝甲集群突破防線,進入縱深,發展勝利的武器,在突擊作戰中可以掩護步兵突擊,這樣的機械化戰車就叫做坦克,所以坦克不需要是為反坦克而生的,坦克更多是為了壓制敵人的火力,突破防線和發展勝利使用的,比如T34和IS2。

T28坦克殲擊車,可見其重型化到了四條履帶的地步。


而坦克殲擊車就單一多了,他就是為了大量殺傷坦克存在的,他可以不去掩護步兵,也可以不參加發展勝利部隊,也可以不參與防線突破,但是他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哪裡有坦克,哪裡就需要他過去支援。他就一個任務,殲滅坦克。

二戰德國的象式坦克殲擊車。


現代來看,坦克炮的威力大大加強,全新的滑膛炮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已經可以在坦克上使用,不管是105毫米口徑還是120毫米、125毫米還是140毫米,都可以使用,先進的坦克可以在2公里距離上穿透主要對手坦克的前裝甲,這就意味著坦克不需要用坦克殲擊車去殲滅,其實這一趨勢在二戰時期就體現出來了,只是沒有現在這麼趨勢明顯。

我國陸軍的坦克殲擊車在高原行進。


說起來現在坦克殲擊車是少了,但是還是有的,他們換了個存在方式,變成了自行突擊炮,我國就有自行突擊炮,日本也有,俄羅斯和美國也有。而且我國目前還裝備一款坦克殲擊車,叫做八九式坦克殲擊車,他的火炮是120毫米,55倍口徑,威力還算是很大的,尤其考慮到他誕生的年代,那個時候這個倍徑的戰車炮還不多,他作為坦克殲擊車也是合格的。但是99式坦克以58倍口徑,125毫米坦克炮的水平出現後,就已經宣告了我國不再需要研發坦克殲擊車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有的

八九坦殲

主要是因為二戰初期坦克設計理念都是為了給步兵提供有效支援而不是與地方坦克戰鬥,而當代坦克設計之初就是有與地方坦克戰鬥的設計指標在的也就不需要坦克殲擊車了

致於圖上這個,是因為我們當時有可以擊敗對方坦克的炮,但是缺乏能量產的搭載平臺的一種無奈之舉


曉強KUMA

由於坦克本身就可以相互摧毀從而使坦克殲擊車的出現似乎顯得多餘

特別是二戰後,出現了系列反坦克武器裝備,如反坦克無後坐力炮,以及各種型號的系列反坦克導彈等。尤其是再後來出現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A-10雷電式攻擊機之類的空中反坦克武器裝備,故而坦克殲擊車自然顯得相形見拙。所以二戰後,

坦克殲擊車自然悄悄退出了反坦克武器裝備的家族


Mrttlzz99

首先,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的應急產物,在作戰效能上就不如坦克,所以有坦克研發能力的強國更注重坦克的研發,所以坦克殲擊車相對坦克並不出名。

但是二戰後還有很多坦克殲擊車,比較有名的有蘇聯的ASU85——蘇聯的坦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是足夠的,但是蘇聯的傘兵部隊還是需要能夠空降的裝甲單位,所以研發了這種坦克殲擊車。

瑞典和中國為了抵抗蘇聯坦克群,也研發了坦克殲擊車,瑞典人叫S型坦克,採用先進的62倍徑105毫米反坦克炮,中國人的叫89式,採用120毫米50倍徑反坦克炮,都是非常有威脅的反坦克兵器。


周胖胖80212846

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為掃除威脅步兵最大的坦克臨時開發的坦克殲擊車。二戰後由於坦克性能不斷提提高再加上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坦克的作戰能力和反坦克能力大幅提高。坦克殲擊車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於是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duh23333

因為有反坦克導彈啦,機載的,單兵的,車載的,因此大口徑反坦克炮威力不及導彈而且雖能機動又不夠靈活。因此坦克殲擊車不是不存在了而是其功能被轉移給裝甲運兵車,加之武裝直升機和單兵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功能單一的坦克殲擊車要麼衍變成了自行火炮要麼衍變成了裝甲運兵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