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惠州發展沒有東莞快?

沙漏遺愛

為何惠州發展沒有東莞快?惠州跟廣州、東莞、深圳都有接壤,跟香港還接海,是大陸除深圳外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還處在珠三角與粵東地區之間,是個橋頭堡,總之地理位置優勢是無話可說。

惠州普通老百姓其實也是挺有大志的,不甘落後,之所以發展沒有東莞快,一方面東莞有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的問題了,由於落後太多,發展模式受制於周邊大哥,旅遊業對經濟總量影響小、變化慢,工業方面,基礎落後太多,只能淪為大哥門的廉價加工廠,工業產值小。惠州的出路就是藉助大項目,打造大產業鏈,逐步完善基礎,然後借工業發展做基礎向服務業邁進。

惠州最大的問題是經常迷失方向,本來勢頭很好,突然間受到某種誘惑就又開始迷失了,我現在最擔心惠州重蹈90年代的覆轍,房地產過熱,消耗了了大量的發展實體經濟的資源、精力,須知房地產屬於服務業,其發展必須要以城市人口規模、人均收入為基礎,而提高人口規模和人均收入須以實體經濟做基礎,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才,開發更多提高人們收入的渠道,以前有點捨本逐末的味道,希望惠州能明白任何脫離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泡沫。

其實惠州不要急不要矯不要躁,擁有珠三角四分之一的土地,擁有海陸空的便利交通,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海、江、湖,擁有包容的文化,惠州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老老實實發展好自己的石化產業、電子產業,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並重點發展區域旅遊業,以身邊穗、莞、深三位大哥為榜樣,韜光養晦、腳踏實地、厚積薄發,不久的將來惠州肯定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惠州佔地面積1.16萬平方公里,東莞佔地面積不到0.25萬平方公里,惠州佔地面積是東莞的四倍多,而惠州2017年GDP為3830億元,東莞GDP則為7582億元,惠州GDP還不及東莞的一半,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認為造成如此局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位置

惠州和東莞雖然同為珠三角經濟圈,但是東莞地理位置更具有優勢:東莞夾在全國僅四座的兩大一線城市廣州與深圳之間,而且又處於珠江的出海口,這個位置可謂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區域,廣深城軌和廣深港高鐵均從東莞通過;惠州雖然也跟廣州、深圳接壤,但相對而言,這個位置有點太靠後了。

二、惠州製造業要落後於東莞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這很好的詮釋了東莞“世界工廠”的美名。東莞前期比惠州更早佈局製造業,且大多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把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吸引來了東莞;除此之外東莞的招商引資工作確實做得非常好。前十年,東莞很好地分享了這種紅利,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發展有目共睹,GDP從一千多億到三千億僅用了三年時間。相較而言惠州在這方面確實要遜色很多。

三、惠州的區鎮經濟發展要落後於東莞各鎮

惠州發展極其不平衡,除了城區比較好外,還有很多偏遠地區,鎮級單位的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東莞,這也是惠州發展不如東莞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東莞可是全國僅有的五個不設區的地級市,各鎮是幾乎是全面開花,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鏈,各鎮都引入大量的製造企業,這使得東莞各鎮的經濟能迅速發展起來。

由於東莞過度依賴製造業,而製造業又需要大量的土地和人員。近年來東莞土地儲備嚴重不足,外來人員大量流走,外資企業也大量撤走,這些都是東莞致命的打擊;相比之下,惠州經濟發展平穩快速,而且由於近些年來,惠州的石化產業、汽車零部件、高端服務業加入,使得惠州產業體系逐漸完善。惠州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老老實實發展好自己,以身邊穗、莞、深三位大哥為榜樣,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惠州一定會實現彎道超車。


雲浪214226276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因為地方大。在地理位置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地方大就做不到均衡發展,人流就會分散,就像深圳這麼發達就做不到均衡發展,還有關內關外之分,而且深圳還有強大的政策支持。




這也就是為什麼改革開放初期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因為人太多不可能讓全部人富起來。再加上定位不同,但惠州城區感覺比東莞更舒服。


同樣因為地方大,惠州的後期可發展空間會更大。東莞產業已定型,轉型的難度太大,而且會遇到很多阻力,惠州就不存在產業轉型的問題。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中山可以關注或是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