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茶馬古道嗎?

知吃詩的思

茶馬古道起始於秦漢時期,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唐朝後期飲茶的風氣盛行,製茶業具有相當的規模。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等地區則出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發展繁榮於唐宋以後,發展繁榮的原因在於以茶葉為載體的邊地商貿的興起與發展。到了唐代,隨著吐蕃王朝的崛起,藏族和南亞、西亞人大量飲茶,大西南的茶葉從這條古道沿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橫斷山脈走向青藏高原,走向印度以及更遠的西亞、東非。到了清朝,由於清政府力圖控制西藏的政治背景,就開設了官驛的方式,使茶馬貿易規範和制度化,使這條古道得到又一次的重視與發展。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日本法西斯控制了中國所有的海上交通,又截了滇緬公路運輸後,國際援華物資便只剩下這條通道進入中國。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取自網絡,侵刪

Al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