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孩子,如何理解?

愚人先行2018

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這句話是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教育觀點。也是一種最樸素最原始的教育觀,同中國古代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說法有一定相似度。但我認為,作為家庭教育這一複雜的問題,是否應該對孩子體罰,對那一類孩子體罰,還是必須嚴格區別對待的。

由於孩子的性格,毅力,智力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不同,每個孩子學習成績和思想素質也千差萬別。尤其是農村孩子,差別更顯著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識地觀察過一些孩子,父母在外省打工,只有年邁而又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監護,這些孩子放學回家後,還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幫忙餵豬,放牛,煮飯等,但一個個學業優秀,對人禮貌。顯得很有涵養。在這些孩子當中,通過高考被錄取二本以上學院的也不在少數。還有一些孩子,家庭貧窮,父母多數是初小以下學歷,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但是培養出的孩子卻很優秀,在日常的教育中,他們好象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不象城市家長那樣用牆壁借光,用頭懸粱,錐刺股,用韓信胯下受辱這勵志故事教育孩子,我看他們的教育是:只要一句輕輕的提醒,或一個眼神,最多是一聲吆喝,孩子就很自覺地完成家庭作業或課前預習。連我這個曾經供職於私校的老師也不得不佩服。這|樣的孩子,還需要打罵罰嗎?

至於那些學習成績平常甚至糟糕,道德品質又有問題的孩子,如果是通過苦口婆心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無長進和悔改的話,家長給予適當的打罵罰,我看也是心須的,但要掌握分寸,不要讓派出所來找你的麻煩哦!如今的學校教育太溫柔了,自從我們國家出臺了青少年保護法,再加上吸收了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熊孩子用它們來對抗學習,對抗課堂紀律,對抗家長,讓學校老師,家長在教育上重也重不得,輕已輕不得,左右為難,無所適從。因此,作為學校軟教育的一點補充,我再次建議,對於熊孩子,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是可以施加一定的打罵罰的。

綜上:對於家長來說,是否給調皮或學習槽糕的孩子施加處罰,一定要結合該生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酌情處理,切忌一味地不控制情緒的蠻幹,比如上述提到的佔比千分之二的學生,你即使把他罵得狗血淋頭,罰他跪三天三夜,把他(她)打得鼻青臉腫也於事無補。因為在他(她)的心靈深處,他是不希望他的學習成績是如此的。作為老師來說,對於這樣的學生,只有盡力而為,而不能岐視他(她),更不能怪他(她)拖了你的後腿,降低了你的班級平均分,影響了你的年度考核,影響你的績效工資。而應該配合家長,善待他(她)們,尊重他(她)們,特別不要輕信那種所謂的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類違反教育規律的言論而產生自責。


手機用戶弘毅

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如何理解?

我是一名教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這句話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說的,錢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演講中,提到的。但我們要注意他說這些話所面對的人群是誰!是家長!家庭!專指家庭教育!

下面是他的演講全文:


首先:談教育,必須要有賞罰機制的參與。做對了,要賞;做錯了,要罰。以正學子人心。古代私塾教育中,先生的戒尺,是必備之物,當學生在學業、做人方面有了問題,就要進行懲罰;封建社會家庭之中是家族群居,當家族子弟行為有錯,族長可以用家法懲誡!可以說,懲罰機制不僅是教育領域,也是社會治理的一種必要的手段。

其次:現代教育之中,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戒尺已經被收回三十年多年了。正式的懲罰是絕不允許的。社會上少部分教師進行對學生的懲罰都被叫做體罰,那是拿著飯碗和生命在對抗。結果面對著《青少年保護法》,敗得很慘!輕則賠錢了事,重則丟掉飯碗,受世人唾罵!

再次:近兩年,有一種聲音,呼籲把戒尺還給教師。也是認識到了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有懲罰參與了。只是,暫且說這種呼籲能不能取得廣大家長和社會的認同!即使通常法律的手段,允許教師對學生實施懲罰了,各位教師還能去抻手了嗎?恐怕不能!早先能懲罰,那是教師備受社會推崇,家長也支持,甚至有家長說:孩子犯了錯,老師你就揍,給我留一口氣就行!

現在行嗎?現在的孩子是家長的心尖寶貝。別說懲罰,罵一句家長都敢跟老師拼命!所以說,懲罰手段,還是留給家長吧。

但我們不得不說:錢教授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也是教育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的教育的影響。現在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學校老師不敢管、家長不去管,社會其他人沒義務管,孩子在三不管的條件下成長,如何才能優秀呢?!

希望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家長,儘早建立起家庭規則,不讓孩子隨便觸碰規則,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世紀晨陽

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是復旦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中提出的一個觀點,全文如下:












這篇演講看了好幾遍,我還沒有資格評論,但觀點我非常贊成,特別是獨生子女問題個人覺得的確是教育矛盾的焦點所在,你對此有什麼觀點嗎?


種地的秀才

小黑老師,專注學生升學指導,志願填報,心理疏導,喜歡請關注。

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

對於這種說法,我是完全不認同的,下面闡述我的觀點,不喜歡的朋友可以噴。

上面的說法有點太片面了,或者說是不符合現在社會提出的“快樂學習,和孩子做朋友,寓教於樂”等等觀念,不打不罵不罰真的培養不出來優秀的學生嗎?絕對不是的!

大家應該以前從網上也看到過人大附中王金戰老師的教學經歷,曾也出個一個典型的事例【最牛班主任王金戰: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我的眼裡沒有差生!】

文章如下圖:

王金戰老師接手了人大附一個不是頂尖的班,甚至可以說在人大附算是不太好的班級,結果一年後的高考成績讓人刮目相看,但在教學當中也沒有打罵孩子,也沒有責罵孩子,這樣教學不是也出成績了嗎?不是也能讓平庸的孩子變成優秀的孩子嗎?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看過一個國外的教師故事,老師上課帶菜刀去,一個班的學生考上哈佛很多,等等吧,沒有責罰,沒有打罵的成功教學有很多。

教育教育,教書育人,讓人明事理,辨是非,孩子真的不懂事嗎?還是現在有的老師教育方式不對,老師如果一味的強壓,學生上學期間是會怕你,可能你確實能教出一些所謂的“優秀學生”,但是那些也只是一小部分,只會讓那些中等或者中下等的學生變的平庸或者成為你們眼中的“差生”,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為是教育方式,好學生你重視,一般學生你罰,這樣只能讓孩子對學習更沒興趣,更不願意學習,因為你不重視他,成績好的你也這樣對她試試,你看他成績能好多久,如果換一種方式,鼓勵、激勵、引導,看下結果是不是還一樣。

對於這個說法我是持不認可態度的,我認為既然為人師,為什麼不用引導式教學方式呢?為什麼非要用壓迫式教學呢?也學和生活的年代有關係吧,我小時候常聽 的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能教出好學生,但是現在社會發展了,人的思維變了,教育方式我認為也要隨著改變的,因為畢竟不是非要打罵、非要責罰才能教出好學生!



小黑老師

這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一次教育高峰論壇的演講時提出的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說法。

其實類似的言論近年呼聲越來越高,從老師到家長,到社會有識之士,都在呼籲還教師以適當懲戒孩子的權力。只不過因為位卑言輕,不如“復旦教授”提出來得令人矚目。錢教授的發言針對性非常強,結合了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即在各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快樂教育”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的所謂教育理念的轟炸下,家長盲目跟風,問題孩子越來越多,而家長打不得罵不得更罰不得的苦惱。因為一則孩子可能會奮起反抗,與家長對著幹;要麼受不了做出極端之事造成悲劇。因此錢教授代表廣大教師和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的有識之士提出的這個觀點可謂振聾發聵。

我覺得錢教授的觀點可以這樣解讀:

一、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並非鼓勵打罵罰孩子,而是提醒父母和老師,孩子之所以為孩子,就是還處在成長期,需要師長的適度引領和管教,父母和老師不能放棄自己對孩子錯而不改的懲戒權力,不然,孩子很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被毀;

二、打罵罰更多的是針對問題孩子的最後也是最有效的調教手段。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寫過一篇《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裡面就很動情地提到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是在萬般無奈下最後的選擇。否則,放任自流,害的是孩子一生;

三、錢教授的擔憂不無道理,他的建議也切合了當今越來越多家庭縱容出熊孩子後又無能為力的現實,等於給當前及未來的父母提出一條發人深省的忠告。
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可塑性,只有在合適的年齡進行了正確有效的教育,孩子才有可能正常成長,進而變得更優秀;

四、錢教授所謂保留打罵罰的權力來培養的優秀孩子應該更多的指正常發育成長、性格良好、品行端正的普通孩子,並非專指別人家的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真正如期長成他應有的樣子,為人父母者,千萬別忘記謹慎合理使用打罵罰的權力。


俗世飄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社會有公序良俗,學校有組織紀律。我贊成青少年教育放圈結合,以圈為主,適度放養,可培養青少年天性,野性,活潑性。培養青少年獨立生活,學習,工作,特別是塑造完美人格,養成獨立思考,富有創新創意的開拓精神的時代新青年。

社會教學教育實踐中,對聰明上進,勤奮好學,或老實聽話,不費口舍青年稍加引導即會有所成長,有所作為,對哪些比較頑皮不聽話搗蛋,屢次惹事,屢教不改者可適當嚴厲訓戒,督促改正而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才子,相反打罵過激會引起他們逆反心理,可能會對著跟你幹,或許會惹更大亂子而不可收拾。特別是哪些看似笨點拙點,讀書念不進去,學東西很慢的小孩,更不能妄加批評,誣辱人格,要給他們足夠時間學習,他們會慢慢成長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書育人,讀書學習,必須顧及青少年天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校有組織紀律,家有家規訓戒,社會活動公序良俗。即使表現差的青少年也應給他們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機會,而非採用棍棒教育,打罵體罰極端做法能解決問題。


閒雲野鶴143929011

森哥當過老師,也是現在初一學生的家長。森哥認為教授的話非常有道理,和我們中國的儒家傳統文化有密切關係。

先講個人身邊的人和事,然後再總結。

第一,森哥離開教師行業以後,發現當年越是罵得狗頭淋血(異常嚴厲批評,呵呵)的學生,走出社會以後對森哥越敬重,師生感情愈深,平時走動愈多。反而是那些從沒遭受批評的,師生感情很淡,有時相遇了都會扭將頭扭過一邊,裝作不認識,讓森哥反思。

第二,朋友圈中,凡從小打罵責罰中成長的孩子,無論個人社會成就如何,多數非常孝順父母;從小捨不得打罵責罰的,成人後多數和父母沒有感情,自私的居多,白眼狼的也不少,總體社會成就和收入等比不上前者。

森哥認為,教授的原話應該不是鼓勵動輒打罵責罰孩子,而是在強調從小教育孩子樹立講規矩懂道理時的必要輔助手段。

國外就有相關論文闡述,大意是經過研究發現,經常被痛打屁股的孩子,痛覺利於打通腦部更多的神經聯繫,然後提高智商。森哥無法認同,因為多數高智商孩子都比較調皮,很難說到底誰哪個才是因和果。

中國幾千年儒家文化教育我們,君臣父子的尊卑不可違逆,百善孝為先,跪天跪地跪父母等等,在孩子闖禍犯錯時,通過責罰使其明白犯錯的代價,同時在腦海中銘刻下了孝順的烙印。

一個從小知道守規矩、知進退,願意聽取和牢記父母、老師數十年人生經歷經驗的孩子,必然有大概率成為優秀的人。


苗山風物視角

不打不罵完全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完全是暴露了一個教授的教育能力。懲罰就是打罵,約等於我黔驢技窮,無力應對,別把自己的膚淺當經驗。

我接觸過很多有效的孩子,她們或者事業興旺發達,他們或者獨立,自強,堅守自我,過自己的愉悅人生,她們或者就是碾壓智商的學霸。

這些孩子從來沒有被家長,老師打罵,她們自信從容優雅,彬彬有禮,她們遇到困難傲雪迎風,毅然綻放,因為特別有自信,自信尊重自己善待環境,善待別人。她們沒有實現能力與慾望過度的反差,她們會用積極正向的方法面對人生,面對困難。遇到前進的阻礙,不逃避,不焦躁,做該做的是和事,辛勤耕耘,碩果天成。她們知道氣急敗壞和簡單粗暴於事無補反而有害。

看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育兒之道,會明白多一點。

又打又罵,未來可怕。

別把自己的錯誤當真知。

不打不罵也可以讓孩子尊重,尊敬,喜歡和接納。

我想引用一句李教授的話:當孩子遠離你的時候,問題變得可怕。

打罵是用行動告訴孩子,你遇到困惑可以簡單粗暴,可以暴力解決,這和我們宣揚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背道而馳。

用文明的懲戒方法也可以孩子學會敬畏,除非超越法律的範疇,被強制約束,即使這樣也是禁絕暴力和虐待,要求尊重人權的。

誰告訴我們用傷害和侵犯可讓孩子學會尊重,尊重自己,可笑的論調與邏輯被認同是教育的悲哀和孩子的痛楚。

好孩子不是被嬌慣出來的,但也絕不是被打罵出來的。

一個思考問題和理解問題和自己的思想境界必定在一個平面,智力的問題容易解決,智慧的問題確實不容易。懂,明白,理解,認同,自覺,習以為常是不同層次的認知,家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絕不是自己是不是教授的問題。是自己骨子裡對人的理解和概念。即使爸爸媽媽是白丁也可以讓孩子守規矩,明事理,快樂人生,積極進取。這是普通人也可以有的智慧。

不打不罵的教育可以贏得孩子,簡單粗暴可以暫時解決當時的困惑,以後怎麼辦?

別在拿謬誤當真理。

好孩子需要懲戒,一定是文明的方法,負責總有後悔的一天。


王為願13934564518

有兩點需要先搞清楚。

第一,打罵是懲罰的手段,和懲罰不是並列關係。孩子有錯誤,必須接受懲罰,而懲罰必須區分等級。可以說服教育解決問題是最好的。然後是取消某些待遇。再不行就罵幾句。體罰是最後的手段。

第二,必須區分懲罰和虐待。懲罰是有針對性的,有些家長或者老師,把個人不良情緒對著孩子發洩,隨意打罵孩子,這種打罵絕對要不得。懲罰不但要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而且要和孩子的錯誤相適應,罰當其錯。只有處罰得有理有據,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在上面兩點基礎上,我認為教育孩子離不開懲罰。也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既有好的方面,也會有各種錯誤。對好的當然要鼓勵,但對於錯誤則必須要懲罰。只有受到懲罰,才能讓孩子知道對自己的錯誤需要承擔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覺得一切都可以由家長給罩著,那麼等他長大了,父母罩不住他的時候,他剩下的只有對父母無能的鄙視,甚至是怨恨和仇視。

第二,人生活在社會當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面對這些挫折,需要一定的抗壓力,有時候甚至需要很強的抗壓力。這種抗壓力也需要從小養成,需要通過父母學校和社會的懲戒來養成,只要這樣才能養成健全的人格,而不至於像溫室裡的花朵,一走進大自然就枝葉凋零。

第三,對孩子進行懲罰必須形成一種社會共識,絕不能讓孩子產生一種印象,好像對他們的任何打罵都是錯誤的。我的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懲罰,也包括打罵。作為獨生子,他現在也比絕大多數獨生子更懂事,更自立。但即便如此,說到當年捱打,他也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我不為當年對他的打罵而後悔,我也堅信沒有那些打罵他就沒有今天的優秀。但整個社會的氛圍卻在我們父子之間造成了某些隔閡——儘管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父子關係是最好的父子關係——起碼之一,但那種隔閡的存在,依然是不正常的。這確實有點讓人無奈。所以那些所謂的“快樂教育”真是貽害不淺。


盛行東風帶

“打罵罰”的提法不妥,更應該說是懲戒教育。適當的懲戒教育是有必要的。懲戒的目的是讓孩子承擔責任,培養擔當意識,對自己行為負責。

獨生子女政策造成許多孩子意志力不強,自控能力差,缺乏責任感。許多教師、家長感到對孩子懲戒的必要性。

但是懲戒教育多年來和體罰綁在一起,使教師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師沒有權力,感到無能為力。加上教育行政部門對老師如何行使懲戒學生權力沒有具體規定,教師覺得無所適從。有時連讓學生簡單的站一站都被視為體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瀏覽網上的討論,大多數人對教師適度懲戒學生基本持肯定態度。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一旦教師有了這個權力,誰來監督教師對學生懲戒能夠很好地把握尺度,誰又能保證教師個個師德高尚,即便是師德高尚,又怎能保證每個老師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懲戒。別看這小小的權力,一旦放開,就會造成濫用。

現在不是古代,不要提倡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們的教育目不應該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孝子,那是培養奴才。我們的目的是培養現代公民,應該用現代的法治精神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擔當的合格公民。

對學生懲戒這個問題,我曾有一個設想。學校應該成立一個類似於“法庭”之類的機構,讓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師和學生代表組成“法庭”。學生犯了有可能要遭受懲戒的錯誤,由教師向學校“法庭”申請執行,也可由學校“法庭”批准後由教師代為執行。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提出的申請不服,由學生向學校“法庭”申訴,“法庭”應該讓學生申訴理由,家長可以到場聆聽。

“審判”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千萬不要以勢壓人,要讓學生充分闡述意見,讓學生心服口服。如果的確是教師的錯誤,“法庭”也應該裁決撤銷教師的申請。“審判”的目的是讓在學生闡述意見,在和老師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本身也受到教育,會樹立起現代公民的主體意識,規則意識,責任意識。

當然這需要教師和家長轉變觀念,自己要有公民意識,要有平等意識,不要動不動居高臨下。現在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犯了錯誤,被老師喊到學校,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支持,不管三七二十一,給學生一頓罵和一頓打。雖然心意是好的,但是這種做法是欠妥的,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如果犯了錯誤,我一般先讓學生充分闡述理由,平等地和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和學生辯論中,我不講大道理,只講事實,講規則,不讓學生感到老師以勢壓人。當學生認識到錯誤後,讓學生自己提出懲戒的方式。規範性的程序也約束教師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從實踐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當然如果需要上級有關部門拿出一個系統的有關懲戒的規定,這樣我們操作起來就更有底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