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前段時間“陪孩子寫作業陪到心梗住院裝支架事件”刷爆朋友圈,很多大有同感的爸爸媽媽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從評論中不難發現,讓很多爸爸媽媽崩潰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孩子的“磨蹭拖拉”問題

學齡前的孩子吃飯時間長;到時間不肯睡覺上學的的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

這些都總是把家長的耐心磨光……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那麼,孩子為什麼總是拖延呢?

我們該怎麼改善孩子磨蹭拖拉的行為?

小塾同學請到了任職於

i²國際私塾青島校區

國家二級諮詢師Adela為大家答疑解惑

 孩子為什麼會磨蹭拖拉? 

1.孩子剛開始是沒有時間觀念的

我們可能會對孩子說“明天我們要去上英語課”,“一個小時後我們吃午飯”,“再過十分鐘就睡覺”,但是孩子似沒有按我們預想配合。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孩子從出生開始,伴隨著生長髮育,各種能力也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就像要教他們感知冷熱或認識顏色數字一樣,家長也需要帶領孩子去感知去認識時間。

2.孩子沒有時間自主意識

有的家長們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面面俱到,沒有給孩子學習安排時間的機會。

比如,擔心孩子安排不好時間,從提醒起床,到監督做作業,再到晚上催促睡覺,都一手操辦。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長大,習慣了別人掌管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生活,就很難意識到時間需要自己來管理。

3.孩子不習慣遵守時間約定

有的媽媽對正在玩的孩子喊話“再玩10分鐘就睡覺”,然後繼續低頭刷自己的手機,再抬頭髮現已經20分鐘了。這時再去催孩子,孩子可能會央求“媽媽我就再玩一會兒”,媽媽一心軟又拖延一會。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慢慢的,孩子在遊戲中時,感覺不到時間流逝,始終覺得擁有充足的時間。這時候如果家長又沒有實行好時間約定,就會使孩子更加認為時間約定是可以隨便打破的,進而不會養成遵守時間限時約定的習慣。

4.孩子不會合理分配時間

還有一種情況會導致孩子的拖延——不會合理分配時間。比如要寫作業了,才發現沒有記清楚作業,在等同學回復作業內容的時候就只是等著,不知道可以先做其他已經知道的作業或者做好寫作業的準備,像拿出書本,削好鉛筆等。

5.孩子對要做的事情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較成人要弱得多。很多成人看起來容易的任務,對他們而言是比較複雜的。同時孩子的目標感和自控力也沒有成人強。

當面對相對複雜和龐大的任務,有很多方面的事情需要準備和處理時,會讓孩子感覺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

6.確實存在困難,沒有找到做事的樂趣

如果一件事情難度很大,肯定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同時,還要克服面對困難時的焦慮情緒和挫敗感。

當我們發現孩子做某件事總是很慢的時候,需要考慮是不是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太困難。

另外,當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者沒能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時,就更容易注意力渙散、磨蹭拖延。這時候家長就要幫他們喚起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的嘮叨指責。

 幫孩子時間管理的一些具體方法 

分析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之後,小塾同學有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1.陪孩子一起去買時鐘,調動孩子主動性,增強孩子時間意識

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時鐘的相關知識,瞭解不同的鐘表有些什麼功能。

然後陪孩子去大一點的超市,讓孩子觀察不同時鐘的顏色、形狀、材質等,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種類和款式。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買回時鐘後,讓孩子選擇在哪放置。然後教孩子設置定時功能,讓鬧鈴負責叫醒、提醒的工作。這樣有助於孩子找回對時間的自主權,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免於每天的拉鋸戰。

2.幫孩子記錄“我的一天”,增強孩子的計劃性與條理性

這可以幫助孩子理順每天的日常活動,制定規律的時間表,督促孩子生活規律。雖然每天的日常都差不多,但孩子們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也就會把本可以規律的生活過得混亂不堪。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開始的前一天,家長可以先和孩子講解一下明天要做的活動,也可以幫孩子先想一想明天主要都會做些什麼事情。

從早上起床起,每做一件事情就儘量讓孩子自己記錄到紙上,一直持續到晚上睡覺。也可以採用回顧的方式,在睡覺前和孩子一起回顧一下一天做的事情,把每一件都記到紙上。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把所有的事情記錄完畢後,可以按照時間順序製作成一張漂亮的表格——“我的一天”,貼在家裡醒目的地方。以後到了需要做某事的時間,家長可以提醒孩子去表格查查他們的“日程安排”。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時間可以畫成鐘錶,可以更直觀,方便他們對照。

3、採用“限時法”“倒計時”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和把握

平時在孩子做事前,可以先讓他們預估一下需要的時間,然後看看在預估的時間內是否能夠完成。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就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次如何改善。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比如,在做作業之前預估一下時間,當時間過去一半時可以提醒一下孩子,當剩十分鐘和五分鐘的時候再分別提醒一下。如果孩子沒能在預估時間內完成,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是因為前期準備沒做好,比如花太多時間在找書本,找文具,削鉛筆等事情上;還是作業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比如有一道題目不會花了太多時間。


日常生活也可以“限時”,比如看動畫片只能看多長時間,到點就停下等。家長們要記住,一旦制定了時限就一定要嚴格的執行。

4.巧用“時間儲蓄罐”,提高孩子積極性,讓孩子珍惜時間

單純的使用限時法,有時孩子的積極性會沒有那麼高,可以同時配合使用“時間儲蓄罐”。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準備一個透明的罐子作為“時間儲蓄罐”。

給孩子講清楚罐子的使用規則:當他們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需要做的事情時,家長會把本次節約下來的剩餘時間記下來,寫在便利貼上,存入儲蓄罐中。

比如,家長和孩子約定一頓飯最多吃半小時,如果孩子25分鐘吃完飯,就可以把節省下的5分鐘記錄下來存進時間儲蓄罐。

對於節省下來時間,可以固定週期統計(比如每週或每月),也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間提取。孩子們可以用這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去遊樂場等。

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也許你需要這些方法……

現在對孩子們的拖拉磨蹭是否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行動起來哦!如果能夠按照上述的辦法合理規劃,堅持執行,孩子們時間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