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生大病,因病致貧,可以納入低保嗎?

於夢林

看到問題我想說,或許你認為的因病致貧和民政局認定的因病致貧不一樣,不一定能納入低保,那怎麼辦呢?肯定是以民政局的認定為準呀,誰叫人家是發錢的主呢。

低保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包括城鎮“三無”,即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民;農村“五保”即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的農民,對其進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

能否納入低保戶:

假如該農民家庭(注:這裡的家庭均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不管戶口是不是在一個本本上)人均年收入<當地最低生活水平,可以申請低保(注:“申請”) 。

假如該農民患大病致貧,但是,他的子女收入很高,致使該農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無法享受低保的。

假如該農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保標準,且家庭困難怎麼辦?別擔心,可以參考浙江省嘉興市民政政策,具體以各地政策為準:

①申請低保邊緣戶。假如該農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最低生活水平的1.5到2倍之間的,可以申請低保邊緣戶,大病住院在社保/合作醫療報銷後,另可以到村/社區申請大病報銷補償,注:大病報銷補償起報線5000元/次,每年只能補償一次。

②申請醫療救助。假如患病後自負醫療費2萬以上的(注:社保/合作醫療報銷後自己掏錢2萬以上的)可以申請民政局的大病醫療救助,救助封頂10萬元/年。

③申請慈善救助。假如患病後醫療費用較大,可以申請慈善總會的慈善救助,救助標準為3000—5000元。

④申請臨時救助。如若達不到以上三種救助的,可以申請臨時救助,救助標準為200—1000元。

⑤申請特殊病種補助。若患特殊病種的,如乳腺癌、宮頸癌,淋巴癌……,憑特殊病種證報銷比例>普通職工醫療保險/合作醫療報銷比例。


最後總結:題主可以逐條對照我的回答,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錦上添花啦

可以的,因家庭中有老弱病殘,而達不到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生活標準的。還有就是完全喪失,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低保是我國政府實行的,針對沒有收入或無法進行日常生活開支的群眾,給予他們的一種保障支撐行為。凡事家裡有孤寡老人,傷殘人員,都可以申請的。現在每個村都有低保,對於低保的審核也是比較嚴格的,一旦發現有造假騙取低保的,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打個比喻,你花四百塊買個手機用,四百塊也差不多是低保戶一個月的生活開支,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的,手機大家都要用的,這樣的可以理解。如果你領著低保買七八千塊的好手機,一旦被發現就很嚴重,這種行為涉嫌騙取低保,不但立即撤銷低保戶,還有可能惹上官司。




皖北楊小菲

醫療幫助的範圍,醫療幫助的範圍是15種疾病,8種慢病和7種特大疾病。凡是得了15種疾病之後的貧困戶,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當中看病的時候,經過扶貧部門所確認的數據庫信息當中,精準扶貧沒有脫貧的貧困戶,完全可以享受到資助購藥、門診幫扶和助業幫扶的政策享受。剛才王局長也講了,居民醫療保險報銷之後可以大病救助,大病救助之後還有醫療救助,醫療救助完了還有商業救助,商業救助完了之後還有我們最後的醫療精準扶貧,是我們的兜底性政策。


邊地情緣

農民生大病,因病致貧,可以納入低保?能不能納入低保,這個我說了不算,我們首先是要知道申請低保的標準是什麼,達到標準的就能申請,但申請了還要經過審批,審批通過才能算是低保戶,那麼,低保戶申請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低保戶申請條件:

1. 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撫養人,以及雖有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撫養人但其無贍養、扶養或撫養能力的城市居民。 2. 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本市當年城市低保標準的城市居民。 3. 持有本市東城等八城區或其他郊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農業戶口城市居民,與具有本市農業戶口或外地戶口的人員結婚,並在上述地區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本市當年城市低保標準的家庭成員。 4. 原為本市非農業戶口、刑滿釋放或解除勞動教養後,未及時辦理戶口手續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本市當年城市低保標準的人員。 5. 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條件的人員。

所以能不能申請你還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比如家裡的中年人生病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就符合第一條,或是造成家庭經濟嚴重不足,也就是第二條,但是就這些不一定能成功,還需要審核,所以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


小夥子很膩害哦

農民因病致貧是否可以納入低保問題得這樣看:農民得大病所花錢是可二次報銷的,如確實報銷之後家中變窮了,還得看窮到什麼程度,比一般家貧還是富,收入也進行比較,如果銀行有存款,這樣的戶是不會納入低保戶的。


布衣真言


52658207959

低保是有相關評定標準的,另外村裡要為貧困戶準備相應的材料。大病返貧還有低收入戶的也會有相應的救濟的。還要看地方政府的具體相關規定的,建議多去有關部門問問


鄉野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