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何小這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最大的現實意義在於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誰也不欠誰的,別人幫你不是應該的,幫一點要記住恩情,更多的幫助則要銘記於心,人品的可貴之處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不難理解。意思是,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你給別人少量的幫助,別人會記住你的恩情。相反,如果你給別人太多的幫助,他有可能會跟你反目成仇。

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當我們面對這種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鬥米養恩。古人認為,在幫助遇到困難的人時,我們所給予的幫助,應該是適可而止的,假如幫助一個快餓死的人,你僅僅因為給了他一碗稀粥,他可能感恩你一輩子。在這種情況下,被幫助的人會認識到,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滴水之恩的價值與意義,他才會懂得感恩與珍惜。


所謂擔米養仇,往往是指那些被幫助的人,其品性的貪婪和無德。他會把你一次又一次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的。

從心理學來分析,這種人,他在一次又一次得到恩惠的過程中,心中的感恩意識在遞減,而減到一定程度時,被幫助者已經坦然地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並認為理所應當

到最後,被幫助者會提出更多的要求,並在心理上絲毫不覺得有任何不妥。而一旦要求被拒或稍有怠慢,他就會記恨你,認為你怎麼會這麼小氣?結果就反目成仇了!

所以,這句話,更多的是告誡那些被幫助的人,要懂得感恩,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布穀視界

要是結合《富豪捐2億建258套別墅贈鄉親,卻送不出去!原因令人嘆息》這個新聞來看,你就會明白什麼叫“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一個在外打拼多年的富豪,為了回報家鄉的人,花了兩億多建258套別墅送給同村居民,卻沒想到受贈者提出諸多要求,反而送不出去了。例如有些提出子女已經結婚或即將結婚,希望再分多一兩套;有戶口早已外遷的原村民聯名寫信,也希望回村分房;甚至有村民表示如果要拆舊房建二期工程,除了按計劃給他們分配別墅,還得支付賠償……

其實在這之前,這位富豪大之前就一直幫助家鄉的村民,為了讓他們也能致富,富豪在家鄉開設大規模的生態養豬場,讓同村的00多戶村民都在裡面上班,人人都能賺錢。不僅如此,為了讓他們做好,富豪把豬苗、飼料、疫苗都由自己公司統一提供,按標準出欄後統一收購,按每人500頭豬飼養量,一年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左右。

光是這些,就讓當地脫離了“貧困”的帽子,富豪好事還做到底,怕村民賺的錢少,生還出錢收回了村裡早前出租的山地,統一種植好荔枝樹,每戶村民可以分配到5畝這樣的荔枝林。

按道理,做到這點上,富豪已經足夠感恩到位,沒想到他看到家鄉的村民房屋破舊,又計劃出資2億元,分兩期修建129棟258套別墅、2棟農村公寓、1棟村委辦公樓、1個幼兒園、1個敬老院等,其中僅設計費就花了幾百萬。而這些房子都是無償贈送給鄉鄰們,結果村民開始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心態。

各種多要房的,甚至已經不在村子裡都要分一杯羹,人性的醜陋展現的淋漓盡致。最讓人心寒的事,這些原本已可以交付的別墅,在3月初連續幾天遭人惡意破壞。十多個窗子被石頭砸壞,又要重新修復,原因是什麼不言而喻吧!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就是最開始對別人幫助很感激,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一旦沒有滿足,反而起了仇恨之心。所以不要做沒有原則的爛好人,救急不救窮,這樣才能避免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毒言毒語

有沒有聽說或見過給流浪狗投餵食物,狗反而遠避甚而齧齒惡聲相向的事情?

大概捕鳥時,投餵麥粒,鳥兒遠避窺探、逡巡不進的情景,大家就比較熟悉了。

禽獸尤疑施食兒之人設圈套,遑論疑心尤其重的人了。

人既有承接禽獸而來的疑心本能,又具主觀能動,可以順接“黑暗森林”理論,對疑心之事,不必近前查明,且有惰性與避險意識,不如先扔一顆手雷。

一擔米,業已越過了疑心設防的臨界點,因而可能觸發反制機制。一斗米則在臨界之下,於承受能力之內,也在還情能力範圍之中,因此可以坦然接受,而不必有過重感恩之心。物極必反,感恩過重,若無力承受,則必觸發反制,以達到自我平衡,以去平息疑心的本能召喚。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與“久負大恩必成仇”,二俗語有異曲同工之慨,雖非可以隨便演繹而皆準真理歸納,卻也揭示了人本性中的一些自帶陰暗之面,就如胎記,終生而不易易除。

而我們只記住善心不可濫施,若無迫切特殊之情,當在受施者承受範圍之內。

(謝謝加關注哈)





思緒的游魚

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

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斗米,他會當你是恩人。你給他一擔米,他會要更多,不給則恨你。一粒米都不給他,他反而不會怨恨你。


如果一個人有困難了,在危難時候適當幫助助救濟一下,他會對你非常感激,把你當恩人看待。如果他是一個貪得無厭之人,你幫助他越多,他越認為是理所當然,突然你不幫他了,他就會不滿足,不認你的恩情,反而就會把你當仇人。

在現代仍有很多這樣的人。有一個饅頭包子店的老闆,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看到很多流浪漢,乞丐,環衛工人吃不上飯,就免費給他們發放一些饅頭包子給他們。時間長了,就有些人不滿意了,有的希望能多給些,有的希望不要饅頭包子,能不能給錢,還有的質疑老闆的動機。後來,老闆不勝其煩,就停止免費發放包子了。有些人,就在店門口,栽贓,破口大罵。




就像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寓言故事“農夫與蛇”,要幫助也要幫助善良的人,如果你幫助的是小人,不知道感恩的人,說不定還會反咬你一口。

鬥米恩,擔米仇

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你想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定要有一個度,如果對方是一個貪得無厭,不停索取,不思進取,不懂感恩的人,請收起你的善良,不要讓他濫用你的善心。


鄉間一抹陽光

我是田俊超 歡迎交流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是個警戒句,人在世間安身立命,恩不過重,才能讓人感激,都講大恩不言謝,而恩施展到讓對方感到喘不過氣,他反而不會感激你,有句話叫“物極必反”在任何事情上都有用,凡事都有個度。

我認為要從兩方面看待這句話。


1 施恩方,老話講:救急不救窮,在遇到非常危及的難處時,你在他危及時幫助他,就好像天降希望,給了他活下去,拼下去的曙光,舉個例子:我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家是因為養雞,遇到雞瘟而欠下的債,也不是不勤勞,兩口子都很能幹,就是時運不好,遇到雞瘟一夜之間死了三千多隻下蛋的母雞,欠下了20多萬,親戚們籌錢,幫他還上了,他們當時非常感激,之後要東山再起,又從大家借了十萬,可惜趕上禽流感又賠了,這時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要上學缺錢,就讓他先給拿一萬,他家當時就不願意了,說什麼,我哪有啊,給你抬錢還你,就那點錢值得一個勁的要嗎?所以啊在危及的時候幫他感激你,之後他要東山再起,那就是他自己的能力了。


2 受恩方,恩大於山的時候,有的人受不了恩惠,當恩無力還的時候,還繼續施恩,他就會放棄感恩於你,感覺你是在圖他什麼,要麼圖名像孫儷之於向海清,要麼圖利,要麼將來有求於他,所以擔米恩也要有度,就像農村隨禮,有的家庭年收入才2萬元,親戚隨了1萬元禮金,在當時他感激你,可是以後你讓他怎麼回你的禮金錢,錢變成了他的負擔。


“鬥米恩 擔米仇”告訴我們做事要有度,過了就會有反作用的。

歡迎大家找錯別字。


田俊超白

這個諺語原本出自一個典故“升米恩,鬥米仇”。我來具體給你解釋一下。

話說很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富人和他的窮人鄰居。這年老天爺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天降大旱,地裡顆粒無收。到處都是餓殍屍骨。富人因為以前的財富積累,雖然也受了災,但是生活還是無憂的。窮人卻只能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飢餓像死亡一樣時刻威脅著窮人。


這天富人買了很多糧食,突然他想到鄰居家裡日子肯定不好過,於是派人送過去一升米。就是這一升米,讓窮人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直到災害過去。這天窮人特地到鄰居富人家表示感謝。富人看他可憐,也沒有種子種莊稼。於是慷慨的給了窮人一斗糧食做種子。窮人千恩萬謝的離開窮人家。

回去之後其他窮人聽說了這件事都說富人給的種子太少,根本就不夠種地。窮人也跟著說富人的壞話。這些話傳到富人耳朵裡,富人很生氣,自己免費給窮人糧食最後窮人還說他壞話,從此他們老死不相往來,變成了一對仇家。



後來升米恩,鬥米仇就變成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指得就是對別人的幫助,讓其形成了依賴,由感激變成了理所當然,以至於最後成仇。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神奇視頻小小崔

相反,如對並不在絕境的人屢屢施恩,卻會得到完全相反的後果。這樣的例子也多得數不勝數,《水滸傳》林沖與陸虞侯的故事就是例證。林沖對陸虞侯屢屢施恩,助他脫困,助他進階,可最終要置他於死地的,卻竟是當初自己一步步提攜起來的陸虞侯!林沖到死都想不明白。

前一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的大衣哥和他鄉親的故事恩怨,就很能說明問題。大衣哥從一個草根吃瓜群眾,一炮走紅成為耀眼明星,進而掙得盆滿缽滿,當然想回報一下家鄉的父老鄉親。這個觀念絕對出自內心的良善,最早可追述到司馬遷寫項羽時: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可問題是他不加選擇,廣撒錢財,這樣問題就出來啦:你憑啥給他那麼多,給我這麼少?你上次給那麼多,這次為啥就這點,打發要飯的啊!視頻上看到一村官說,給那麼點算什麼,除非每人給輛車!其實就算你每人給輛車,也絕不會買來村人對他的感激,相反還會說除非每人給套樓,或者更高的要求。

所以說,人不可無良善之心,但愛心也不能隨意氾濫!把你有限的愛心施給最急需的人,才是重要的!廣結善緣不是廣撒錢財!廣撒錢財的後果就是買來更多的仇人!看官謹記。


雲卷飛山

升米養嗯,鬥米養仇,這是我國國古代的①個寓言故事,說的是,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關係很不錯,其中有一家人因為比較勤奮,所以家中比較富裕。這兩家平時並沒有什麼恩怨,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天降大災農田裡顆粒無收,窮的這家因為田中沒有收成,只得在家等死。這是負責一家買了很多糧食,由於想到大家是鄰居,就送給給窮的一家一升米,救了燃眉之急。

這家窮人非常感激富人,而且認為這是救命恩人,熬過了艱難的時刻後,窮人登門來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過年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的說:這樣吧我家的糧食還有富於,你再去拿一斗吧,窮人千恩萬謝的拿了一斗米回家了。回到家裡後,他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做明年一般地的中子,富人家也太摳了!說既然你家有那麼多糧食和錢,就應該多送些糧食和錢給我們,才給我們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很快這句話傳到了富人的耳朵裡,他很生氣,謝謝我白白送你那麼多糧食,你不但不感激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針補是人。於是原本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便成為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則寓言的寓意就是,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了很小的幫助,人家會很感激你。

如果你持續這樣幫助他,會給他形成依賴,只要有一次不能滿足他,對方就會記恨你,而且是一輩子!

指的就是對別人的幫助讓其形成依賴,由感激變成理所當然,以至於最後成愁,這也就是,鬥米恩,但米仇的寓意。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這樣的例子是數不勝數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貪慾太重,有很多人對待幫助過自己的人,不但不知感激,反而恩將仇報,像這樣的人是可恥的,做人應該知道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要知道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要懂得患難見真情。在你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幫你一把,這是人生中的貴人,無論是好朋友還是哥們兒,都應該好好珍惜這份友誼。



錢財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富人有錢是因為他學會了賺錢的方法,懂得積累財富,要明白富人的錢並不是大風颳來的,同樣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富人的錢用來接濟遇到困難的人,其實並不是富人應做的責任,而是富人懂得錢財如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讓他在生活中學會如何掙錢,而不是如何花錢,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真正幫助了這個人。讓他真正的從困境中走出來,而不是越陷越深。

最後要說的是,人要知道感恩,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要記在心裡,不是別人都欠你的。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你的胸懷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會有多大。


小張談事


這句話應該是“升米恩,鬥米仇 ”,不過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他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他記恨你。



一個饅頭店主,看到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吃不上熱乎飯,便開辦了“愛心饅頭”,免費把熱乎的饅頭包好送給他們。過分的不僅僅是“我不要饅頭了,你把饅頭合算成錢給我吧”,更過分的在於,停止免費送饅頭後,很多“純潔善良的底層民眾”大鬧饅頭店,汙衊栽贓,破口大罵,饅頭店主難過的想要哭泣。店主和她幫助的人非親非故,而且人數龐大,每天都要送出去上萬個饅頭,為什麼這些人都沒意識到:他們應該感謝這位在寒冬中送他們熱饅頭的善良女人啊!也不知道他們看到好心人痛哭會不會難過。


還有一個更讓人可笑,就是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我們都知道,星光大道走出來的草根明星。他成名以後回到家鄉花了100多萬給修的公路,村民並不領情。反而說大衣哥火是因為村裡面支持了,你應該回報村裡,每人給拿1萬塊錢加上買個小轎車,他們才會承認朱之文是好人。也不知道他們村是華西村麼?人多力量大?那麼一點可憐的人頭夠支持大衣哥的麼…


農夫與蛇其實和這個類型很像,好比杭州保姆縱火案一樣,起初她沒想弄錢,可是男主人給了她一些錢回老家蓋房子,她便想要更多,不好意思開口就自己創造機會,這下可好,震驚全國。

終於知道為什麼國家只給一些基本的保障金而不是資助這些貧困的人,原來也是怕這些人養成習慣喪失進步的空間啊。


所以說我們為幫助他人的時候,解決他們的困就可以,不用一味的付出,因為他們有可能不領情,反而到處傳播你的壞。恩威並施,適度的保持和被幫助人的距離,才能有效的防止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發生。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叨叨娛樂團

最簡單的,最通俗的說就是“大恩如大仇”,可能我們接受傳統教育是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美德,小時候父母也教育我們要勇於幫助他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所以我們大多人很難理解為人為什麼會有“鬥米養恩,擔米咋還養愁了呢”不是更應該是大恩嗎?

這就是物極必反,幫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想滴水之恩,別人可以用湧泉回報你。如果你湧泉之恩,別人怎麼回報。無法回報,周邊的人又都知道這個人受了你的大恩,別人都會誇你,而這個人無法回報,就總是覺得低你一頭,欠你一輩子,在心裡也就記下愁了。

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小李飛刀中的故事情節,小李飛刀李尋歡和其哥哥龍嘯天就是這個例子。李尋歡為報答哥哥的恩,把喜歡的表妹給了他,把自己的家產也送給了他,可以是相當大的恩了,但恩太大。龍嘯天無法回報,加之李尋歡在武林上獲得了好名聲,而龍嘯天卻在武林中抬不起頭,立不起威,這才要治李尋歡於死地。

所以說,大恩如大仇。幫人也要適可而止,因為生活在社會上,周圍不止你和他,還有千千萬萬的悠悠之口。誰都不想總低別人一頭。當然無賴,流氓除外。

隨著人生成長,越來越發現好多東西是和自己接受的傳統教育相反的。所以做什麼事情都要適可而止,掌握好尺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