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補貼100萬!這些城市“搶人大戰”為啥下血本?

購房補貼100萬! 這些城市“搶人大戰”為啥下血本?

購房補貼100萬!這些城市“搶人大戰”為啥下血本?

前幾天,西安發佈人才安居實施細則,購房最高補貼100萬元。人才安居購房補貼標準為:實際購房金額的50%,其中,A類人才最高補貼100萬元,B類人才最高補貼70萬元,C類人才最高補貼40萬元。

西安購房補貼100萬,這只是各城市搶人大戰的升級和一部分。有些城市用安家費、科研啟動資金當招牌,有的以獎金、戶口吸引人才,而有的則打感情牌、地域牌、人居牌。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設立“零門檻”,只要是中專學歷就可落戶;財大氣粗的城市甚至投入幾十億上百億吸引人才。總之,各地不斷拋出的“橄欖枝”五花八門,大招兒用盡。

近日,一組題為《這些城市,正在拿命歡迎你》的漫畫刷爆朋友圈。漫畫將最近一段時間各大二三線城市搶奪人才的情景生動再現,似乎一夜之間,再創歷史新高的820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其實,進入2018年之後,各大城市不約而同的發起了“搶人大戰”。搶人也成了今年各大城市的主題曲。目前已有南京、杭州、武漢、西安、青島、成都、合肥、海口、淄博、煙臺、日照等20多個城市已然發起搶人大戰。

西安對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政策極為優惠。比如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獎”、設立西安高校“留才獎”、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提供全額靈活就業補貼等。

在各大城市“搶人大戰”中,天津非常引人注目,零門檻落戶,一天就搶人30萬!5月16日,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入“搶人大戰”,大幅降低落戶門檻,不滿40歲的本科生等可以直接落戶,無需社保、居住證等條件。天津海河英才計劃發佈不到1天,已有30萬人申報查詢落戶事宜。數據顯示,截至17日早上8:30,已經有30萬人登錄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購房補貼100萬!這些城市“搶人大戰”為啥下血本?

在“搶人大戰”的熱潮下,降低人才引進門檻的城市並不在少數,不僅天津、南京、成都等地紛紛給出近乎“零門檻”落戶條件,即使是傳統處於人才高地的京滬等地也紛紛入局。北京市人社局今年3月發佈的《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甚至被媒體稱為“北京10年來最寬鬆的人才政策”。

在“搶人大戰”中,“落戶”可以說是不少城市引進人才的“標配”。如在成都、南京等地,符合年齡限制等條件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戶,而最新加入“搶人大戰”的石家莊更是明確,大專學歷即可落戶。西安宣佈: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身份證就能在西安落戶。“新政”實施第一天,緊急落戶的人數就達到8050人。

在搶人方面,南京這座舊朝古都可謂不遺餘力。從今年3月開始,40週歲以下的本科畢業生可直接落戶南京。外地高校應屆畢業生來南京面試,可一次性領取1000元補貼,成為首個對應屆大學生開出“面試補貼”的城市。

鄭州應該是吸引人才最“賣力”的城市,除了落戶“零門檻”,還給錢給房。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分別按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申領3年的生活補貼。技工院校全日制預備技師(技師)按本科畢業生標準申領。對於購房來說,首次購房還有購房補貼,標準為:博士每人10萬元,碩士每人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2萬元。

被贊為“來了就不想走”的成都,在2017年7月推出“人才新政12條”,條件相當優厚:面試給補貼(1000塊),求職免費住(7天),本科就落戶;租住公寓要是滿5年,還能以低於入住當年的市場價買下,讓成都受歡迎程度爆棚。

杭州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名校、鼓勵人才創業,可以說下了“血本”:畢業後一年內在杭州市用人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碩士研究生每人補貼2萬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補貼3萬元,申請時限為自畢業之日起一年內,一次性發放。

武漢專門成立“招才局”,“搶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一向戶籍門檻較高的北京、上海也來吆喝。北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7000萬融資”、“年薪80萬、月薪7萬”,就能落戶啦!上海:啟動全網預約,留學回國金融人才落戶受理提速告別人工搶號,辦理時限從一整天縮短至一小時。

海南也是最新入局者。天津加入戰局的3天前,海南推出“百萬人才進海南”人才新政。根據海南省政府出臺的《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海南放開人才落戶限制。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自海南推出“百萬人才進海南”人才新政以來,5月14至16日3天,海口市公安部門已接受諮詢人才落戶政策3345人次,辦理人才落戶415人。

購房補貼100萬!這些城市“搶人大戰”為啥下血本?

從各地“搶人大戰”可以看到,重學歷、輕能力,也輕技能還很嚴重。因此,搶人才重學歷,遺忘“工匠”實屬可惜。城市中當然少不了研究型人才,但絕不能忽視“工匠”。如果把技工或高級技工也納入引才範圍,並與其他類人才一樣享受不是同等卻也是良好待遇,這座城市肯定是在誠心誠意謀發展,而不是靠有學歷之人堆砌漂亮的數據。

各地為什麼要搶人,主要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越發明顯。多地在引進人才時,都會標上一條“年齡線”,這也意味著,城市在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時更關注其所引進人才的發展空間,關注人才活力可以給城市發展帶來的益處。年輕人的活力、創新創業的熱情、甚至未來可能帶來的消費潛力都是城市管理者看重的財富。

“搶人大戰”中,各城市單純依靠福利待遇很難使人才真正留下。怎麼樣把這些人才留下來,還要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不斷優化城市社會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為這些人才幹事創業營造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要有利於留住人才的軟環境。人才引進來,還需要留得住。一線城市除了機會多,更重要的是,更公平、更自由、更包容。比如深圳的口號是“來了就是深圳人”,這也是深圳這麼多年來經濟和創新力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