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代課教師和原民辦代課教師有什麼區別?

老董145705168

原民辦教師是過去時,是歷史上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身份是農民,從事的是教師工作。他們靠工分吃飯。改革開放後,他們有責任田,享受一定的政府補貼。到八十年代,國家開始解決民辦教師問題,民轉公、民考公一部分,到齡的離崗退養一部分,剩餘的全部辭退。民辦教師變成了原民辦教師。



代課教師是學校正編教師不足,或者正編教師遇到產病假等特殊情況,學校聘用的臨時人員。代課教師就是代課教師,沒有什麼民辦代課教師。有人說在民辦學校裡代課的教師叫民辦代課教師,那在公辦學校代課的教師就是公辦代課教師了?顯然不合邏輯!


濁世清談

怎麼又有了民辦代課教師?是指民辦學校的代課教師嗎?照這麼說也應該有公辦代課教師一說了呀!可沒聽說公辦學校對代課教師有這樣的稱呼!

民辦教師誕生於建國初期,由於當時我國基礎教育極端落後,師資力量相當匱乏,為普及義務教育,只好鼓勵各地群眾集體興辦學校,聘用社請教師(後改稱民辦教師)。他們工資最早是記工分、也有籌糧食的,國家財政酌情補助幾塊錢。他們都是在當地教育備案且發文聘用的。與公辦教師同任教於公辦中小學,而沒有正式編制,身份仍是農民,從事的職業是教育,很難解決編制問題而能長期任教。國辦發【1997】32號(1997年9月7日)文件提出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五字”方針,竟有了以1984年年底以前為民辦教師在冊的界定年限。之後有些民辦教師為生計離開了學校,絕大多數是從03開始被政策清退,直到上世紀末,民辦教師退出了教育的歷史舞臺。現在對這些民辦教師改了叫法稱原民辦教師。



代課教師是臨時性的,也是非編制人員。比如個別公辦教師、病休產假等原因,臨時找他們來上課,待遇是“誰叫誰出錢”,國家沒有統一的財政補貼,可一個學區總要公辦教師請假等,這些臨時任課的就長期化了,也就是現在代課教師的一種類型,另外還有被清退而返聘的民辦教師,也有因故沒有清退的民辦教師,多年來一直任教,這也是代課教師的一種類型,此外還有“四支一扶”的支教生,做代課教師只是一個“跳板”,服務期滿可以考編制。


其實要說代課教師與原民辦教師的最大區別在哪?前者是至今在崗任教、前程未卜;後來是沒到退養年齡已被無奈離崗,盼望養老金能增加,醫療有保障!


提神只為自己

現在的民辦代課教師指的是現在的民辦學校,就是私有制學校的代課教師。原民辦代課教師,指的是上世紀時,國家沒有錢辦教育,也叫窮國辦大教育,實行了“兩條腿走路”,一是國家通過正規師範培養了部分教師,到各個學校任教,拿著財政的工資,叫“公辦教師”;另一種是當地村級組織聘請當地的農民在當地學校一邊任教,一邊務農,稱為“民辦老師”,由於很多民辦老師知識能力較低,上世紀80年代通過考試等方式,辭退了部分民辦教師。但辭退了又沒有足夠的公辦教師補充,又請這部分被辭退了的老師回來代課,當時叫“代課民師”,現在叫“原代課民師”。


三角板3

民辦代課教師和原民辦代課教師,我認為沒有什麼多大差別,只是時代不同,稱呼各異。他們都是臨時聘用的教師,有單獨存在,也有同一時期存在。民辦教師與代課教師同時存在的時候、,只是民辦教師比代課教師相對穩定,只有代課教師考入民辦教師才能考公辦教師。工資都比公辦教師的工資低。在六十年代臨時聘用的教師統稱代教師,七十年代後隨著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興起了村村辦校的熱潮,村級不但有小學,還辦起了初中。為了適應教育的發展,國家實行兩條腿走路,請了大量的臨時教師,這個時期請的教師稱為民辦教師。在這同一時期,由於學校教師因某些原因請假,如病假、產假等,學校缺教師的,這時請的教師就叫臨時代課教師。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民辦教師符合教師條件的,大多數都轉為公辦教師,從此公辦學校民辦老師不復存在。然而根據需要代課教師的隊伍又逐步確大,到OO年末代課教師考公辦教師也基本告一段落,得轉的轉了,未得轉的就辭退了。


老鄭152760383


甜辣椒2

民辦代課教師和原民辦代課教師的區別就是,民辦代課教師,是沒有編制的在職教師。原民辦代課教師,是指由於種種原因離職的不在編教師。

簡單地說,相同點是都是不在編教師,不同點就是一個在職,一個離職。


踏雪尋冰兒

原民辦代課教師是指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1984年底以前他們被稱為民辦教師,在此之前從教的臨時教師基本被轉正或清退。

民辦代課教師是1985年開始,教育部為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教師或公辦教師不願去,這些空缺由臨時教師來填補,他們被稱為“代課教師”。

民辦代課教師和原民辦代課教師本質上沒有區別,他們多數是在特定時期存在於農村中小學沒有編制的一批教學員工,但是原民辦教師經過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合格上崗,而民辦代課教師基本沒有受過系統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