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能人”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培育“新鄉賢文化”已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2017年中央“1號文件”。相較於城市,鄉村社會結構更封閉,依然屬於熟人社會,血緣和人際關係是維繫鄉村組織的重要紐帶。在村裡,“身邊人”影響力很大,獲得村民公認的“能人”,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鄉賢,正是村民們的“身邊能人”。他們的話,村民們信;他們的舉動,村民們更願效仿。擁有這樣的能力,鄉賢群體必然可以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有所貢獻。劉強東對家鄉的大量幫助,讓宿豫人見到鄉賢的力量,也更加意識到要用好鄉賢這個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

“鄉村振興,人是關鍵。”宿豫區委書記劉海紅說,培育“鄉賢文化”,既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聚人才優勢,有效發揮鄉賢“四兩撥千斤”作用,為鄉村振興集聚新動能。

去年初,宿豫啟動“薦鄉賢、留鄉愁”工作,各鄉鎮(街道)開展鄉賢人物推薦評審,全區共選出鄉賢650多人。宿豫進行制度配套,為鄉賢提供施展舞臺。目前,鄉賢參事會制度已覆蓋137個行政村(居)、15個社區,各個村居社區都把鄉賢納入“發展資源庫”。

宿豫區新莊鎮朱瓦村的鄉賢參事會共8位成員,有企業家、退休幹部等。“村裡定期把他們召集起來。”朱瓦村黨支部書記羅前彬說,去年春節期間碰頭時,村裡提出希望改造升級村組土路,鄉賢孫宏軍當場拍板支持,個人出資20多萬元,幫村裡修了一條3米寬、1公里長的水泥路,還給村裡加裝不少路燈。

孫宏軍“授之以魚”,拿出真金白銀反哺家鄉建設,而在村裡經營蓮藕種植合作社的鄉賢施俊山,則選擇“授之以漁”,帶動村民致富。平常有40多位本地村民在合作社工作,農忙高峰時超過200位,工資80元一天。目前合作社已帶動村裡20多戶貧困戶脫貧。

對於這樣的舉動,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海濤說:“鄉賢不僅帶著鄉親們富口袋,還領著大夥豐富精神生活,在引領文明風尚上做好標杆。”

宿豫區關廟鎮陸相村鄉賢丁秀雲,去年初在鄉賢參事會上提出組織村裡留守婦女們編排文藝節目,豐富她們業餘生活,得到大夥一致支持。“沒想到大家這麼熱情。”丁秀雲說,她們已組成一支40多人的固定班底,定期在村裡演出,還把孝老愛幼、鄰里和睦等鄉風文明行為編進節目,讓村民在娛樂中接受正能量。村民黃麗琴是演出成員,“現在大家沒事就一起想新節目、排練,期待上臺演出,日子過得可熱鬧了”。

如今,陸相村鄰里糾紛少了,日子更和諧了,鄉風也如丁秀雲她們節目裡演得那樣,越來越好。

宿豫鄉賢裡不乏年輕面孔,他們把時尚生活方式帶進鄉村、社區。順河街道京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孫文是位90後,2012年從部隊退伍後,回到老家社區工作。居民叫他“小孫”,有事兒都愛找這位“身邊能人”。

跑步健身當下很流行,去年初,孫文將其引進社區,成立“陽光跑團”,每天自己帶頭跑步。鄉賢行動了,追隨者很快出現,如今跑團成員超過400人。今年初,孫文到民政部門註冊,讓“陽光跑團”成為公益組織。現在,每週末都有醫生團員到社區,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體檢,還有理髮師團員定期到社區免費理髮……“天天看到跑團鍛鍊,感覺生活環境充滿活力,我們看著也高興。”67歲的社區居民李先忠說。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應恆研究鄉村工作多年,對於宿豫發揮鄉賢作用推動鄉村振興的做法,他相當肯定。周應恆說,鄉賢文化脫胎於農耕文化,是重要的傳統文化。從古到今,中國鄉村一直是相對封閉的狀態,在這個人情社會里,鄉賢是鄉村自治的重要方面和內生動力,對於村民能產生極大影響,用好他們的力量,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鄉村發展,這對於推動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宿豫的這一做法值得推廣。

幫助鄉村建設、帶領村民致富、弘揚鄉風文明、引導健康生活……宿豫的鄉賢們正在多個維度上推動鄉村發展,讓鄉親們更加清晰地看清鄉村振興的未來,憧憬新鄉土時代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