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少年球員足球水平高,為什麼成年後都不怎麼出名?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在現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只要實力夠肯定能成名,沒有出名只能證明實力不夠。

實際上從歷史上來看,其實新疆的足球運動員不論是青少年時期還是成年以後都並沒有表現出多少出類拔萃的實力,而新疆在傳統上也並非中國傳統足球省份。

從1959年中國開始舉辦全運會開始,不論是最初的成年組之間的較量,還是近年來青年隊的較量,以新疆球員為主體的新疆隊的表現總體而言是令人失望的。

在20世紀以成年隊為主的較量中,新疆隊從未進入過全運會正賽,總是在預選賽中就慘遭淘汰,而在全運會足球比賽以青年隊較量為主後,新疆隊也僅在2013年打入過全運會正賽,不過表現也絲毫不亮眼。

實際上中國人傳統意識裡認為新疆人“喝羊奶,吃牛肉”,因此身體條件比漢族人好的多的觀念隨著中國內地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已經完全是老黃曆了,根據教育部的歷年全國中小學生素質報告,內地同年齡段的少年在身高、體重、力量、耐力等基本身體素質上早已經全面超越了少數民族同齡人。而內地少年在同年齡段所接受的比較完整的文化教育使得它們在成為球員後也能夠更加自律,更加善於規劃自己的足球生涯。

實際上中超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新疆球員,浙江隊的巴力,山東魯能青訓出來的買提江在出道時都曾經被看好。但是這幾名新疆球員在小有名氣後立刻變得驕縱放肆,巴力屢次曠訓,半夜溜出賓館泡吧徹夜不歸,買提江頻繁更換女朋友,在訓練間隙做飛機跑去異地會女友錯過訓練,最後更是因為貪吃路邊攤導致體重超標。

一方面大多數球員本身實力不足,實力夠的又不珍惜自己的天賦,這兩方面疊加起來就造成了新疆在足球方面並沒有太著名的球員


皮耶霍


新疆足球其實主要就是少數民族球員吧,以前水平也不高,只是在這幾年在國家相關機構的扶持下,發展比較快。

由於體質上的差異,在青少年階段,少數民族球員一般比同年齡段的漢族球員的身體條件要更好一些,優勢比較明顯。

但就青少年足球培訓和發展水平來說,新疆總體並沒有比內地高。

原因很簡單,現代職業體育實際上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投入去比較高的,經濟水平越好的地區,職業足球的發展水平也好很多。


比如說,現在國內中超聯賽中,除了河南建業和重慶力帆之外,基本上都是中東部省份還又中超球隊,而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後的省份就沒有了,甚至連中甲,中乙球隊都沒有。

新疆以前一直沒有職業俱樂部,前幾年才有了一箇中甲俱樂部,也是慘淡經營,投入比較小,在目前國內的金元足球環境下,是比較難以有大的起色的。

因為以前一直沒有職業俱樂部,也就沒有比較成熟的青訓體系,而新疆少數民族球員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很少有人願意到內地參加青訓,成長留比較困難。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民族球員沒有什麼儲蓄和投資觀念,多數自律性比較差,一旦在中超或者中甲拿到比較高的薪資,生活搶就比較放鬆,身體狀態很難保持。

所以一些在內地參加青訓的球員,往往到了成年之後反而泯然眾人了,而以前優勢不明顯得漢族球員隨著年齡增長和經驗積累,自律性好一點的球員會逐步成熟起來。

現在國內中超聯賽裡比較好的主要就是買提江,剛從建業轉會到泰達。年輕球員裡,葉爾凡和葉爾傑提是目前受關注度比較高的,希望他們能夠自律一些,儘快成長起來吧。


歷史頂個球

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發言權,2017年我正好做了一個關於新疆青訓的長篇選題,採訪了新疆宋慶齡學校、新疆全運隊和葉爾凡。

為什麼新疆青少年球員足球水平高,成年後卻沒怎麼踢出來?這個現象絕對不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一起造成的。

1.少數民族運動員身體本就有優勢,而他們發育又比漢族運動員更早。因此在青少年階段,新疆足球隊的身體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更強壯、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好,這都有助於新疆青少年足球取得好成績。成年後雖然新疆球員還有一定的身體優勢,但不如青少年時期那麼明顯。

2.球商偏低。新疆球員對足球的熱愛,很可能是漢族球員不能比的,他們的身體也很好,技術能力也未必差,但是他們的球商太差了。而球商差的原因是什麼?這就眾說紛紜了,但我經過採訪和實地考察,比較認同的一點就是新疆足球缺少高水平青訓教練,從小對球員的技戰術打磨不夠,這就導致新疆球員經常顯得球商低,喜歡單幹。

3.語言和風俗習慣。很多新疆球員都是年紀不大就離家了,他們有時候無法融入內地球隊的環境,和隊友、教練容易起矛盾,這也阻礙了新疆球員成年後的發展道路。新疆足協主席阿布拉還提對我說,這就像是漢語裡“一方水土一方人”所說的那樣,新疆孩子離了新疆,就像把南京的梧桐樹栽倒烏魯木齊,很難成活。按照阿布拉還提的說法,新疆孩子都是直脾氣、火爆性子,有時候他們沒有惡意,但是跟教練說話就是直來直去,聽起來好像帶著火藥味,這讓很多內地教練不喜歡新疆球員。其實這只是少數民族球員的正常性格而已,再加上他們漢語表達能力還是欠佳,這幾方面原因導致溝通不暢。

4.戰術。新疆足球有自己獨特的戰術,他們的戰術和中亞國家的打法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一樣。簡單總結下就是,打法很直接、防守堅韌、力求快速通過中場、比較注重邊路進攻。新疆球隊靠著整體打法+球員個人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績。但是離開新疆本土球隊後,球員無法適應新戰術、新體系,所以往往就不再有高光表現了。這一點既和新疆本土堅持的帶有地域性的戰術有關,但主要是第二點裡提到的,缺少好教練導致他們球商不夠。如果球商夠,接受起全新的戰術並不會特別困難。

5.改年齡。這個是存在的,不展開說 。

6.經受不住花花世界的誘惑。葉爾凡親口對我說,當他確定要加盟江蘇蘇寧的時候,很多踢過中超的新疆球員主動找他談話,告誡他不要太早談戀愛、不要只顧享樂,他們就是因為年輕時候過於放縱,導致沒能達到預期的高度。

7.技術不好。這是一部分人的觀點,但我不認同。經過我實地考察後發現,新疆球員的小技術雖然不算特別細膩,但絕對不是技術不好。當然,他們在個別技術動作上屬於比較粗糙。這和他們選擇的戰術,以及教練員有關。此外,新疆的體制類似於內地以前的體校,每一批孩子由一個教練從小帶到大。如果這個教練比較注重技術培訓,那麼這批孩子技術就好一些。如果碰到一名不太苛求技術的教練,那這批孩子的技術相對會粗糙一些。這不能一概而論。


小狼聊體育

這個問題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直到2016年我在黃島石油大學學習半年的時間裡,每天晚上都在球場跟新疆籍的學生踢球,我才明白了為何新疆青少年足球水平高,而成年之後都泯然眾人。

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認知,讓他們很難融入球隊。

我在黃島學習,因為是單位的進修,所以年齡偏大,學生們都喊我老師,我也假裝默認。跟新疆的學生踢球壓力挺大,他們踢球很認真,絕不像我們漢族人傳統裡的中庸意識,該收腳的時候收腳,該讓球的時候讓球,他們都是直性子,沒有這種文化概念,因而出腳特別狠,但是他們絕不是出於傷害你的惡意,你拼搶撞倒了他們,或者踢傷了他們,他們也不會有過激的反應。他們這種大動作的拼搶,很容易踢傷別人,在球場上很容易擦起火花。他們性格張揚,過掉門將之後,他們有的甚至會做出一些誇張略帶“侮辱”性的動作,完成射門。這些應該都是他們文化性格里的一部分,與我們漢人的文化迥然不同。

七人場地踢比賽的時候,他們喜歡自己人一夥,實在湊不齊人,不管是外國人還是漢族人跟他們一夥,他們基本不傳球給你,丟球他們還會大聲的衝你喊話,也是沒有惡意,但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其實他們自己之間也是會因為失誤大聲的喊話,這可能就是文化地域的習慣。他們自己人在一起踢球,因為互相的認可,踢得會很默契、傳跑都很到位,不存在很多人說的新疆球員很獨不傳球。他們要是有三個人融入到別的球隊,也是這幾個人之間小配合,對於外人他們也是不會傳球的。

以上的兩點,讓他們都很難融入到以別的民族為主的球隊。教練不好管理,球隊也容易產生球場上和球場下的矛盾。

中超有不少新疆籍的球員,他們成名之後,因為離開自己文化的土壤,到了經濟發達的城市,他們自制力差,紀律性差更加彰顯出來,不服俱樂部的管理,自身的生活習慣又難以自律,最終跟俱樂部分道揚鑣。

新疆球員的身體條件確實適合踢足球

新疆球員少年時期發育的比漢人早,到了二十歲左右,他們的身體強壯度,跟漢族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基本相似。但是有一點,他們確實比我們漢族人強,就是他們先天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踢起足球來,他們不像我們大部分人僵硬,而特別有美感,處處彰顯力學柔韌之美。純新疆籍的球員配合起來,確實很難對付。石大的夜場,萬國球員薈萃。有些時候,也別埋怨我們中國人踢球不好,我們的身體運動協調性確實不如歐美、中亞、中國新疆,從業餘球員身上就能深深看出來。

新疆籍球員自身文化和習慣無法適應新疆之外俱樂部的管理,再加上如今足球俱樂部是高投入低產出的項目,中超俱樂部大多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很多新疆籍的球員無法在新疆本地進入職業俱樂部,有無法立足自治區外俱樂部,來提升自己的技戰術水平,因而到了成年脫穎而出的新疆籍球員就越來越少。不過隨著中國西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西部會在經濟的帶動下,出現更多的足球俱樂部,這些立足新疆本地的俱樂部,必將能給新疆籍的球員提供更大的舞臺,培養出更多的新疆籍球員。


三月風子5II8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首先,新疆的青少年足球的水平還沒有達到非常高的高度。只是少數民族中新疆開展青少年足球運動比較好,近而,新疆青少年足球的曝光率大而已。這其中,宋慶齡基金會起到了很大的推動的促進作用。

另外,新疆青少年足球水平高的原因,也得益於校園足球項目的成功。自2011年開始,新疆全面啟動了青少年足球普及活動,全疆近5100所小學中,有五分之一的小學擁有了自己的校隊,隊員一萬餘人,這個基數和內地的省份比起來並沒有領先太多。研究表明,新疆各族青少年在足球基本的體質要求方面比較優秀,其吸氧量、無氧運動能力、血紅蛋白、反應等指標由於遺傳等因素使得他們更接近於歐美青少年。所以,新疆的青少年足球的天賦沒的說,但待到青少年長大成人以後就另當別論了。

相較於內陸各足球發達省份,如遼寧、大連、青島、天津、山東、上海、四川、北京、延邊、長春等等。新疆歷史上並沒有出色的成名球星。而職業隊伍更加缺失。現代足球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歷史的傳承,在新疆這兩樣的缺失是致命的。職業隊方面,中甲目前只有新疆雪豹隊,去年他們的成績也只是名列第11位,而新疆雪豹的前身是來自於湖北,新疆雪豹在中甲的資金投入也相當有限。所以說在職業隊建設方面,新疆缺乏歷史沿革。而由於新疆整體開展足球比較晚,遠的不比,就和延邊比較,延邊歷史上都出過高仲勳這樣的朝鮮族國腳,在他的影響下,兒子高準翼也成為了國腳。另外,回族國腳不乏張琳芃、高洪波、曹陽等人。在職業隊和前輩偶像雙缺失的情況下,新疆球員想大面積在成年隊成名還為時過早。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足球是一項需要歷史底蘊的運動。

最後,相對於足球發達地區,新疆仍然算是足球領域的處女地,足球人口基數對比發達地區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而從青少年到成年再到成為明星球員的人畢竟少數,精英只屬於金字塔塔尖,所以新疆的成年球員踢不出來,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在不遠的將來,新疆足球必定會迎來屬於他們的美好明天!


愛說球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最終發現這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新疆踢球少年不能成材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新疆青少年足球水平很高,在全國名列前茅,這是一個存在已久的事實。我不想拿歷年少年組全國比賽的成績數據出來說話,大家隨便都可以搜索的到,而且那還不能完全代表新疆青少年足球的水平。現在為了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新疆的中小學全部實行漢維合校,就是沒有單獨的民族語言學校了。文化教育這塊不提,單說體育方面的足球。在民族合校的中小學、包括大學裡面,漢族同學基本是不踢足球的。我親口問過原因,回答是:“跑不過他們,太猛了!”這裡的他們,指的是維吾爾族學生。所以漢族同學都去打籃球,偶爾有幾個酷愛足球的就跟著民族同學混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少數民族孩子體質強,體力好。至於足球天賦,可能還要專業教練員才能做出判斷一下。

那麼,這麼多的身體很強悍的孩子,就算成材率再低,出上三五個國腳總是可以吧?可惜,沒有。而偏偏維族人不喜歡打的籃球,卻有好幾個優秀的國手!何故?是手和腳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同步嗎?也不是。應該是我國整天的足球基礎薄弱,這個基礎包括足球文化、足球設使、群眾理念、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和實踐,還包括國家隊一如既往的糟糕表現。因為這些根基的欠缺,讓很多青少年在慢慢長大以後,對足球的熱情都轉移到網上煤粉和羅粉的罵戰中去了。不能怪孩子們,除了這個,他們似乎別無選擇。

另外,我們國家關於職業體育還是以舉國打造為主導的。足球聯賽雖然火了二十幾年,但幾經起伏,不進則退。上面的問題,本人無權品評建議,還是說新疆小孩的問題。如果說全國足球人才的成材率都低,那為什麼偏偏新疆一手好牌卻打得最爛?我覺得是因為,窮。首先是孩子家裡窮。因為一個孩子想要選擇以足球為職業,從小到大需要不斷學習訓練和比賽的,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新疆特別是南疆很多少數民族家庭還是在溫飽線徘徊,有的球鞋都買不起,場地可以選戈壁灘,但參加比賽的車費誰出?另外是足協(體育局)窮。中國足協當然是很富裕很富裕的,但是新疆肯定不是,他們沒有錢,有些基層教練甚至自掏腰包帶孩子們參賽。沒有錢,你在足協大家庭裡說話就沒有分量,或者根本沒有話語權。然後會發生什麼?大家都懂得,就是新疆足球目前的樣子。

最後,還是想說一句,緊張的安全形式也拖累了體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足球這種團隊型體育運動。所謂一廢百廢,當人們的生活重心傾向於別處的時候,足球自然就變成那個可以捨棄,或者關進電視機裡面的選項。——其實,新疆不是你們想得那個樣子,反而比內地大部分地方都要安全都要好,真的。


社會主義小書童

民族問題略敏感,但不能說一點因素也沒有。

踢過中超(國字號)的新疆球員,好像有買提江、巴力等人,但確實有點像題主說的,青少年時代感覺銳氣逼人,到了成年之後就開始大未必佳了。相比之下CBA裡邊的新疆球員還是不少的,像西熱力江、可蘭白克、阿不都熱西提等人,但這首先要歸功於CBA裡有一支相當強大的新疆隊……

個人覺得,足球方面,一個是青少年時代新疆青少年球員尤其是維吾爾族在身體素質上可能會比同齡的漢族人更好一點,所以在青年隊裡會覺得更搶眼。但是到了成年隊,由於新疆目前在中超和中甲都沒有職業俱樂部,所以新疆籍球員還是隻能在其他隊謀生,這中間就牽扯到了性格氣質、生活習慣等等諸多方面,確實要想出人頭地,難度還是不小的……


搬不動的小強

這個問題只有我回答比較合適!原因:土生土長的新疆庫爾勒人,從六歲開始到38歲一直在由多民族組建的球隊踢球,守門員!青少年水平高原因:1.身體素質、協調性、爆發力、個人技術等均比漢族同齡人出眾。原因:家庭因素佔主導。民族家庭的男孩子是野花野草型養育,漢族家庭是溫室型養育。民族家庭兄弟姐妹多(包括親戚間)相互影響,足球氛圍傳播快。2.小學初中共同學習訓練玩耍時間長,且教練相對穩定(隨便一個體育老師就可指導)。因此團體配合相對嫻熟。而此階段學校相對注重球隊建設和培養,經常參加外部比賽,有成績就有政績(這個你們都懂得)因此新疆足球就有了點小名氣(此處名氣=水平)。成年後不行的原因:1.到了高中(小學初中球隊團體)基本分道揚鑣,有的中專技校有的繼續高中,此期間沒有(包括之前小學初中)沒有球探沒有推薦選拔,踢球好的基本都自謀生路(這也是球商歸零的過程)。2.高中基本都為了考大學,上了大學基本都為了就業,踢球基本成為業餘愛好,試問培養個專業球員成本多高?新疆又土豪踢球又好的家庭能有多少?3.黑板上敲重點了:基本沒有青訓和選拔體系!再好有個卵用?總結:我只挑重點,至於什麼球商呀,腦子容易發熱呀,成年後自我約束力差呀之類的我只能說沒有黑板上的重點,都是廢話!


Mr韓宗霖

足球是一項綜合類技術項目,如想達到一定高度需要具備的因素很多!


先講個親身經歷,作為現役職業球員,平時也比較關注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也經常收到各地球迷的問詢,期間就曾收到一位來自新疆小球員發來的問詢,在信息他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名足球愛好者,我覺得我的足球水平在我們地區挺高的,被稱為我們那的球場殺手,我希望能給我提供一次試訓機會………………”之後還發了一些證書。畢竟相距甚遠,我讓他傳過來一些視頻先看看,而從視頻中看到這位十幾歲的校園足球球員的技術表現距離同年齡段的其他孩子還是有很大差距,雖然我並非教練,但從業30多年的經驗還是有點,說明下我的觀點,也給予一些建議。這種情況很多,接受的訓練程度不同、對戰平臺不同、直觀感受也自然不同,同樣的年紀裡校園足球水平與職業隊梯隊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


第二個真實例子是很多青少年時期的球員,在早期沒有接受紮實的足球基本功訓練和足球意識培養,有些人發育較早,有些人發育晚,這種情況在青少年期間尤為明顯,而多數身體強壯或速度較快的球員則更喜歡依賴這些暫時優勢,有些則忽略了技術、意識的養成,導致後期發展遇到瓶頸而遲遲無法有所突破。在足球自然淘汰過程中的殘酷性還好是很大的,所以最終的結果很多時候從青少年初期就逐漸顯露。


在我見過、聽過的案例中,也有這樣真實的情況發生,這裡說的並非涉及地區歧視、民族歧視和狹隘思想,而是多年來很多真實的例子。先說好的情況,在中超、中甲、中乙中也不乏有很多踢球很好的新疆維族球員,當相比較於基數與最終成才數量還是有待提高。


從青少年發展到成年最終走進職業層面,這其中需要具備很多因素,一位好的青訓教練,他能夠在青少年時期灌輸足球技能、戰術素養和意識、踢球時思考方式、以及給予多少思想發揮的空間及想象力,這些尤為重要。待到成人後的際遇、平臺等也是因素之一。



張笑飛

你就應該問問中國足球的選拔制度,而且中國足球沒有建立健全的註冊制度,很多球隊也不職業,沒有球探隊伍,就算有可能也是水平參差不齊,重要的事就是有些大家曉得的潛規則。很多好球員就被埋沒。除了被媒體曝光後出名,被足協重視外,其他球員可能被發現的幾率很低。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有錢的人才上的起足校,可能真正有天賦,卻上起足校。這就是中國的足球青訓制度有問題。並不是足校對沒錢有天賦的球員置之不理,青訓是要成本的,青訓也需要經營的,主要是中國球隊在球員轉會過程中的培訓費的支付,基本上都沒被執行,原因很清楚,那就是球員歸屬無法確定,讓這些做青訓的得不到回報,這就和中國足球註冊制度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