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去的路。

如果说这世上做其他事还有捷径可寻,而养娃,却是实实在在不能偷懒的工程,如同我们盖房子打地基,你打什么样的底,决定着你能建出什么样的房子。

1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叛逆孩子的特征:

容易发脾气、喜怒无常、几乎总是拒绝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破坏规则,与大人讨价还价,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

叛逆的孩子大多缺乏成熟的情感,他不能够理性的处理各种挫折,所以,不能够从错误中很快的吸取教训。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

“叛逆”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孩子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无论是对学习还是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叛逆,我们每个家长都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策略,来引导孩子与我们合作。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作者列出了10天计划,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几天的时间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家长如果能够有觉察有意识的去做些改变,孩子的叛逆便不再是遥遥无期。

2

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要想解开叛逆这把锁,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比如,

孩子被同学拒绝和孤立;

遇到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困难,而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引导;

父母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内心有阴影;

家长缺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孩子对自己外貌形象不满;

孩子认为叛逆也是一件很酷的事,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行为。

之所以孩子以叛逆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内心状态,或者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都是因为孩子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他们反叛越严重的时候,越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首先看一下,我们对孩子做过哪些积极的行为?

比如,有没有对孩子微笑,有没有和孩子亲密接触,有没有经常表扬和赞美孩子,有没有认同和倾听过孩子?

如果经常做这些,孩子即使有叛逆行为,内心里还是会对父母有强烈的感激之情。

再看一下,我们对孩子做过哪些消极行为?

比如,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嘲笑,讽刺,挖苦,唠叨,羞辱或体罚,翻旧账,对孩子撒谎,,威胁孩子,否定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我们经常做这些,那么,也不要太过自责;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自责没有用,接纳反而会让我们更快想到积极的解决方案。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给自己减压,让自己更放松,首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对孩子负责。

3

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然后,多花些精力来理解孩子。

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倾听孩子是关键,不要带有评判的去听,不要指责,不要总想要给他建议,每当你想对孩子说教时,孩子就放弃了倾诉的欲望。

而良好的倾听是需要你坐下来,认真的跟孩子用眼神去交流,耐心的听孩子讲,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倾听时,有三项注意,

1、 不要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少说“你应该……”;

2、 不要轻易的跟孩子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 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似乎在你眼里并不重要。

要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喊大叫表面上似乎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会让孩子怀疑,父母到底爱不爱他?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害怕。

当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的时候,他就会用叛逆的手法来跟你对抗。

识别“大喊大叫”的真实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是不是自己曾遭受了强烈的挫折?

·自己的父母是否曾经以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

·大喊大叫是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除了大喊大叫是否我已别无选择?

当你找出了自己大喊大叫的因由,才能去慢慢改变这样的养育模式。

首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通过理解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学会用低声细语来代替大喊大叫,声音越小的教育孩子,威力其实会更大。

书中还给了两个很有趣的建议,就是想像你正在进行直播,或者想像有名人在身边,你就自然不会大喊大叫了。

当你减少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会更加容易去关注你所说的话。

不要指望立竿见影的效果,要记得,父母的目标是支持孩子,而不是掌控孩子。

4

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没有什么比和叛逆的孩子进行权利争夺更糟糕的事了。

大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必须要怎么做,并不是我们非得坚持这样的原则,而是我们的内心会受到输赢感的控制,权力之争的结果是,不管谁占了上风,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爱他。

权力争夺时父母和孩子是差不多的情感水平,只有放弃掌控权,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权力之争呢?

1、 放弃自己的掌控权,只有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要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能听你的话。放弃心中的输赢观念,学会让孩子自己做主。

2、 心平气和,用温柔而坚定的的态度表达你的看法和建议,孩子才可能会听。

3、 父母要能够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关注并接纳孩子自己的感受。

4、 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把选择权让给孩子,告诉孩子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冷静而坚定的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要懂得,塑造一个人行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批评他,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这是对的。

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不要轻易的去用物质贿赂孩子——因为,贿赂会让孩子找不到表现好的感觉,只会一味的想要奖励。

而最有力的奖励就是没有任何成本的口头表扬。

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注意几个技巧:

1、 表扬要真诚;

2、 同一件事,不要提及太多次;

3、 表扬时说出事实;

4、 表扬要越快越好;

5、 表扬要多样化;

6、 不要用物质奖励代替口头奖励。

孩子会给自己争取独立权,父母不能保护孩子一生,所以不要将孩子关进爱的牢笼。

5

你的行为可能正在引发孩子的叛逆

有时,不肯悔改是叛逆孩子伪装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一个人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和理解时,他会倾向于不会轻易的去犯规。

相反,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想要报复,充满嫉妒,感到害怕,甚至身体不舒服时,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叛逆。

所以,不要用后果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对这种强度适用了,若父母变得更严厉,惩罚就会升级,反馈到孩子身上的,就是生气、愤怒、愤恨、恐惧,这些负面的情绪都会湮没孩子的学习热情。

做到对孩子关爱和理解的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1、 言行一致,说了就一定要执行;

2、 当孩子出现行为不当时,你要及时的立刻给予纠正;

3、 愿意和孩子协商,不做专制家长;

4、 在制定家庭规则时,尽可能让孩子多参与;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和为什么要制定规则;

5、 当孩子做错事时,私下给予孩子回应,告诉孩子,我不喜欢的是你刚刚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

做个温柔而有边界的家长,才能既不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无条件的爱。

6

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远比孩子因错误而受到惩罚本身更重要。

当孩子在学校也出现叛逆行为时,要保持冷静、坚决的态度,积极主动的了解孩子更多的在校情况;要参与孩子的问题中,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伙伴;和老师进行沟通,看看老师需要了解孩子哪些方面;表扬老师,给老师一些建议、表扬和肯定,要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总之,当孩子用叛逆来试探你的耐心时,请不要失去信心,坚持做出努力,承认自己的不足,时刻保持着前进的步伐。

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持久。不要让我们的控制欲毁掉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就算你对孩子控制成功了,孩子也会与你越来越疏离。

别为孩子的未来太过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在阳光下探出头来,绽开勃勃的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