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市場被虹鱒魚假冒」是真的嗎?虹鱒魚能生吃嗎?

珂人爾

首先,作為一名超級吃貨,各個產地的三文魚我都吃過,也包括大家說的淡水養殖虹鱒魚。主流媒體都是不推薦生吃淡水魚的,有風險。但是我們國家其實是有比較悠久的淡水魚生食用歷史的。


淡水魚生到底能不能吃,我們暫且不討論。但是,用淡水虹鱒魚假冒海水養殖三文魚,這種行為必須抵制!就好比轉基因食物,你可以標明,吃不吃在消費者自己選擇,但是你不標明,這就讓人無法容忍了!


首先,希望大家明確的一點,哪怕是野生的海水三文魚,也是不適合生食的。因為野生的三文魚在產卵時是需要洄游進淡水水域的。這個就導致了寄生蟲感染風險!


然後,我們來討論,如何區分虹鱒和普通商業用養殖三文魚。我知道網上都是貼了一大堆兩種魚的區別,可作為消費者,吃到的都是片好的肉,如何區分?

這張圖是養殖三文魚和野生三文魚肉質的區別。我借用一下,因為我手頭沒有當時吃虹鱒的照片素材了。

其實,虹鱒的肉有些類似圖中這個野生三文魚的感覺:

一是魚肉偏紅;

二是脂肪很少,脂肪紋路不如海水養殖三文魚的明顯;

第三,虹鱒口感比較韌比較硬,所以作為一名有經驗的食客,店家用虹鱒魚來冒充冷鏈進口的刺身用三文魚是不大現實的,一吃便知。


就我自己目前的感受,本人在長沙,即便長沙本地日料整體水平比較低,我也沒有在長沙市場吃到過用虹鱒來冒充的三文魚,哪怕是在一些非常廉價的回轉壽司店!而我吃過的虹鱒,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雲南,一個就是我們湖南的郴州。這兩個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虹鱒養殖基地,一般都以淡水水質好著稱,且不按日式做法,而都採用中式魚生的傳統做法,即一魚三吃、一魚四吃等做法。


很多事情,都有利益相關者在背後推波助瀾,而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學會獨立思考自行判斷。我個人認為,虹鱒也好,淡水魚生也好,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在一定衛生標準和紮實提高養殖水平下,也不是不能吃!前提是,需要建立好產地保護法規,讓真正優質的產品做出響噹噹的品牌。產品必須標註清楚產地和養殖方法,至於怎麼吃,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至少我接觸過的吃虹鱒的地方,人家並沒有用來假冒進口海水養殖三文魚。


單寧大叔

虹鱒是鮭科大馬哈魚屬,而我們傳統上特指的三文魚應該是大西洋鮭,二者並不是同一個物種,市面上用虹鱒充當“三文魚”一直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我認為應當規範,特別是虹鱒生食還是存在寄生蟲風險的。

魚的寄生蟲風險。

我們要知道很多的動物,要是完全健康的沒有感染的情況下,肌肉部分都是可以生吃的,但問題就是在於你如何保證這種動物,它是完全健康的。

比如一般我們常見的魚可能會有多種寄生蟲,線蟲、吸蟲、絛蟲…… 就拿三文魚來說比較容易感染異尖線蟲和裂頭絛蟲,國內外也有很多吃刺身出現問題的案例,而淡水魚一般來說寄生蟲的風險比鹹水魚更大。

歐洲食品安全局曾經在2010年發表過論文,認為縱觀各種養殖的或者野生的水產品,如果是野生捕撈的,無論海水魚還是淡水魚都應該被認為是有寄生蟲的。除了養殖的大西洋鮭,沒有足夠檢測數據用於其他的養殖魚類,無法確定魚中的寄生蟲有沒有風險。養殖的大西洋鮭(也就是一般狹義上我們多數人願意會吃的三文魚)在浮式籠中或者是岸上的魚缸中飼養、食用複合飼料餵養,這種情況下它的感染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具體看你吃到的這個魚究竟是怎樣養殖的了。

如何安全食用?

有些人可能關心難道市場上的三文魚就都不能生吃了?其實除了高溫,冷凍也是可以殺滅寄生蟲的,比如零下20攝氏度以下一週以上或者零下35攝氏度一天以上,經過這樣處理是可以殺滅寄生蟲的。

至少我這裡建議是還是不要生吃。最好經過高溫的加熱,大概60℃以上,保證1分鐘以上即可。

虹鱒魚和三文魚的營養類似嗎?

有些人順便這裡在講一下,就是有的人會想說是不是虹鱒和大西洋鮭比起來營養價值差不多?

二者的蛋白質含量是差不多的,大概都是每100克里有20克蛋白質,差別在於脂肪。文魚的脂肪,以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來看,養殖的、生的肌肉部分脂肪含量可以達到每100克13.4克,而虹鱒只有6.2克,也就是脂肪是人家的一半,因此即便是差不多的脂肪酸的比例下,很顯然,他的DNA等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會有差異,而且檢測結果也顯示虹鱒的DHA含量是0.516克,而大西洋鮭魚是1.104克,還是有差別的。



營養師顧中一

這個問題這幾天刷了屏,科普界和虹鱒魚行業(以及為之站臺的媒體)展開了爭鋒相對的爭論。事件內容的報道已經很多,下面先來梳理一下雙方都認可的內容:

1、 傳統概念上的“三文魚”是指大西洋鮭魚,後來太平洋鮭魚也被稱為三文魚。這些在海水中捕撈或者養殖的三文魚經過深度冷凍可以生吃,也是消費者認為的“三文魚刺身”的食材。

2、 中國市場上,許多商家把虹鱒魚也叫做“三文魚”,或者稱為“淡水三文魚”“冷水三文魚”。

3、 虹鱒魚也是一種優質的魚類,但是其生活環境是在淡水中。

4、 淡水水產有更大的可能性感染寄生蟲。

5、 目前市場上,把虹鱒魚作為三文魚直接生吃。

雙方的爭論在於:

1、 虹鱒魚能不能叫做三文魚?虹鱒魚行業認為“三文魚”是一個商品名而不是生物學分類名稱,所以可以把虹鱒魚叫做三文魚。科普界認為:(1)、消費者付出更高的價格是想買傳統的三文魚,商家賣給的卻是虹鱒魚,涉嫌欺騙或者誤導消費者;(2)、虹鱒魚生吃有較高的寄生蟲風險,叫做“三文魚”會誤導消費者生吃,可能導致食品安全隱患。

2、 虹鱒魚有沒有寄生蟲風險。虹鱒魚行業認為:青海養殖的這些虹鱒魚在飼料、水體、隔離等方面有很好的控制,不會感染寄生蟲,可以生吃。科普界認為:(1)、水產都難以避免寄生蟲,淡水水產感染可能性更高;(2)、養殖中良好的控制能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但不能保證沒有;(3)、全國各地有大量的虹鱒魚養殖場,生態、技術、管控水平相差巨大,作為食材類別,更不能說“虹鱒魚沒有寄生蟲風險”。

回到標題的問題,如果按照“三文魚”的傳統定義,那麼國內市場上的“三文魚”有三分之一是用虹鱒魚冒充的;若干按照虹鱒魚行業的說法,那麼就不是假冒,而是中國市場擴展了“三文魚”的概念。

至於虹鱒魚能否生吃,事實如上所述。如果你接受虹鱒魚行業的說法,那麼答案是“能”;如果你認為科普界的說法更合理,那麼是“不能”。

個人而言,不會生吃虹鱒魚。


松鼠雲無心




這幾天,央視財經這條新聞引起軒然大波,國人喜歡的三文魚刺身原來是國產的,還是淡水魚,而且還是在青海養殖的。

學名上三文魚實際上是指所有的鮭科魚類,這也是口語化的稱呼,所以青海籍虹鱒魚說是三文魚,似乎也沒啥問題,但國人所認為的三文魚一般特指大西洋鮭。

網友比較關心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青海養殖的虹鱒魚是否可以生食,其實青海籍虹鱒魚的生長環境具有天然優勢,沿黃河流域龍羊峽至積石峽段電站水庫75萬畝的優質冷涼水體區域,這些水面水體潔淨、水質優良,從進口魚卵到培育,都是嚴格遵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而且所有養殖漁場皆使用網箱進行養殖,並安裝了驅鳥器、隔離網罩等隔離了養殖魚和其他野生魚類或水中生物的聯繫,也有效阻斷了寄生蟲通過鳥類糞便傳播的途徑,所以青海籍虹鱒魚能否生吃網友自行判斷,但深海中的鮭魚確實沒有寄生蟲,所以就有了生吃的習慣。


震長

「國內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市場被虹鱒魚假冒」基本屬實

當然,具體是否有三分之一不好說,沒有特別詳細的數據。但是“有很多冒充的”基本屬實。

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是鮭科大馬哈魚屬(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魚類,英文名為rainbown trout。

而我們平時說的三文魚是大西洋鮭,它是英文“Salmon”的音譯,屬於大西洋鮭,這是一種海洋魚類。

不過,虹鱒魚肉顏色和三文魚長得很像,所以,許多商家把虹鱒魚也叫做“三文魚”,或者稱為“淡水三文魚”“冷水三文魚”。

但是,虹鱒的價格便宜,很多商家冒充三文魚賣高價,就是欺騙消費者。

虹鱒魚可以生吃嗎?

可以。但是,得經過處理。

為什麼?因為生吃虹鱒有寄生蟲感染的風險,非常致命。

虹鱒是一種淡水魚,淡水魚、蝦通常都是不能生吃的,因為它們的體內可能攜帶著多種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而且,淡水魚寄生蟲可以直接在人體寄生,生吃被感染的風險非常大,一旦感染,就非常危險。

但是,一般認為,如果能符合以下兩點要求,應該問題不大:

1.符合FDA標準的低溫急凍(-40一天或-20一週),缺點是略影響口感。

2.可溯源、檢測報告顯示安全。

實際上,日本也有生吃的,但都會經過冷凍處理。

當然,即使是海洋的三文魚也有寄生蟲風險,但是生吃都會經過處理,風險小很多。

要不要生吃虹鱒?

我的建議是不要。

畢竟淡水水產感染寄生蟲的可能性更高,生吃風險更大。而且,從我國來看,各地養殖場的生態、技術、管控水平相差巨大,實在難以做到沒有風險。


阮光鋒

反正我也吃不起三文魚,呵呵。管他生吃還是熟吃。但肉類生吃我覺得都是有風險的。生吃真的就有非常特別的口感?我覺得只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貼標籤的行為而已。人類已經進化到了吃熟食的裂階段。非得找刺激貼標籤也是要冒風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