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的知識那麼豐富,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一個發明人

說郭德綱知識豐富,主要是指文史知識。

無論是說相聲,還是做主持,還是平時聊天,郭德綱總是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文史知識十分豐富。

那麼,作為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人,為什麼郭德綱的文史知識那麼豐富?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據大宋的考據,他是通過三個途徑實現的。

一、他是把別人用在別地方的時間,早早用在專業學習上。

郭德綱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水平一般,萬幸在相聲上對得起良心。”

郭德綱跟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區別是:

大學生要到22歲以後,也就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知道自己該學一門專業。這其中,又只有小部分才知道真要去主攻一門專業。

而郭德綱,7歲就就開始主攻一門專業:傳統曲藝。

他比現今的一個普通大學生,自覺投入專業學習要早至少十多年。

傳統曲藝,包含著各種中國古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習俗。在學習曲藝的時候,也就學習了所有這些知識。

他從七歲學到今天,而且一直是為生計所需而學,是真正用心地學,因此古典知識、傳統知識,十分豐厚。

二、他是向多個民間藝人學習寶貴的曲藝和傳統文化。

郭德綱自己說過,自從七歲學藝,向無數個老師學習過傳統曲藝。

我們看看他向哪些老師學過。

他於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進入專業學習期:

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同時向曲藝界廉春明老師學習曲藝知識。

1981年,九歲,正式開始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

1999年拜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為師,學習民間各種曲藝知識。

2004年拜師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自己說過,許多老先生去世以後,很多傳統段子就失傳了,他把其中的不少傳承下來了。

他所傳承的,應該是現在中國獨一無二的、極其珍貴的。比如像這些傳統故事:《醜娘娘》《蒸骨三驗》《白小平上墳》《蜂麻燕雀》《珍珠翡翠白玉湯》《張雙喜捉妖》《槍斃任老道》《還房記》《白雲庵奇案》《井內新娘》《全家福》《姚家井》《皮奉山招親》 《解學士趕考》 《下安南》 《搬屍記》《顧君子》《兒比父大一歲》《古董王》《黃金夢之反覆小人》《教子衚衕》《開殃榜》《馬壽出世》《探地穴》……等等等等,我們尋常人等,哪裡找得到?

三、今天,他依然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

他曾經說:“我從小就跟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直到今天我不會抽菸、不會喝酒、不會打撲克、不會跳舞,也沒有應酬。臺上說相聲,臺下琢磨相聲,在家看書。最喜歡的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我對明史特別感興趣。”

所以,他沒有任何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

一天24小時,如果沒有演出,他會有18個小時用來看書、研究傳統曲藝。

于謙也說過,傳統曲藝方面的書,郭德綱是最多的。

但郭德綱看的書,還不侷限於曲藝書、傳統文化書,他還看各種歷史書。

上面說的《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就是一個大學歷史系的大學生,也未必看過;看過的人,也極少看完。

郭德綱自己還說過:“我家的書房比劇場還大,你說得出來的書我能立刻從書房拿出來給你看。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不可以不讀書,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可以說,郭德綱不但看書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還是真正地熱愛讀書。

以上三個原因,使郭德綱成為當下社會上,傳統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最豐富的人之一。


大宋心學課

郭德綱自從相聲大火之後關注他的人越來越多。

當你真的喜歡他的相聲後聽多了就發現他知識確實相當豐富。更確切地說是有文化。

那肯定有人問知識和文化有啥區別,我覺得只要學歷高點,大學畢業可以說有知識,因為學歷代表了你在現代社會包含的科目比如物理化學數學歷史地理生物等等,這些都是必學的,你要是成績好可以說有知識,各方面都涉及很廣。

那文化呢,我們來講文化差異,就是每個國家經濟不一樣歷史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這就是文化差別,雖然全世界的物理化學等等科學是相通的學的原理都一樣,但是歷史語文文化禮儀等等不一樣。


郭德綱雖然學歷很低。但是有句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學歷低至代表數理化方面可能沒學什麼東西,但是你愛好自己的文化的話,他就會看看國家的歷史、語言習慣、地方習俗、這些才是文化,比如國粹京劇地方戲,這些學校又不會教你,也的是社會上找老師學習,郭德綱愛看書不愛娛樂,關注的人知道他喜歡悶家裡看書,于謙喜歡出去玩。

當你看多了中國的歷史各種文化,你講話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了,這就是知識和文化的區別,他可能沒法像大學生一樣給你解釋為什麼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衛星怎麼才能上天,但是他給你講人情世故,唱京劇,講野史,講古典名著大學生又懵了。因為這些相聲吃著晚飯的你就的自己不停學習文化。



力大的成都生活

說到相聲演員,在人們的印象中,哪個不是小嘴吧吧口才槓槓眉飛色舞文彩飛揚的呢!

郭德綱就是這相聲演員中更突出的一個。他不僅能說,能唱,能演,還能寫。而且郭德綱的筆頭功夫那叫相當的硬!去年,我在頭條看到了郭德綱的一篇文章,洋洋數千言,尉蔚壯觀。談古論今,旁徵愽引。引經據典,言之鑿鑿。文筆流暢,一氣呵成。讀來真心一個過癮!不禁為郭德綱的絕妙文采驚而歎服!

郭德綱怎麼就那麼有才呢?我琢磨了好半天,覺得這裡面有這個幾個原因:

一,天資聰明,記性超好。

郭德綱打小就顯露了聰明的天賦,特別是在模仿大人說話上,一學一個準。三歲時大人教他學詞,一個詞教幾遍就能記住,經久不忘。當時郭徳綱父母心裡那個樂啊!感覺這娃腦子好,又肯學,長大一定有出息。

二,少小努力,勤奮不輟。

郭德綱7歲開始學藝,主攻曲藝,兼學戲曲。這時他就開始留心向大人們學習表演,背誦臺詞。再稍大時,他開始閱讀文史書籍,特別是對古代文史如《春秋》《論語》、《詩經》、《左傳》、《孫子兵法》、《史記》、《漢書》和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各種演義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從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正是因為郭德綱從小努力勤學不輟,為他以後出道及至成名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師從大家,悟得真諦。

青少時期,郭德綱在天津追隨相聲藝術表演大師常寶豐等前輩藝人,潛心學習,藝見精進。在天津曲藝界小有名氣後,郭德綱來到北京,再拜相聲名家侯躍文為師,得授真傳,日瑧成熟。郭德綱在北京站穩了腳跟,聲名日隆。

四,連接地氣,倍受歡迎。

從小打下了較深厚的文化功底,加之長期在相聲表演藝術上刻苦研磨,郭德綱愈發認識到相聲藝術要繼承發展,必須植根於人民大眾之中,接“地氣”。他以“俗”為雅,兼收幷蓄,與時俱進,為新時代相聲注入了許多為現代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而且成名後的郭德綱,為培養相聲表演人才,更為弘揚相聲藝術,創辦了“德雲社”。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後來又擴展延伸到了國外。去年歲末,郭德綱率“德雲社”眾徒遠涉重洋赴南美巡迴演出大獲成功,再次彰顯了郭德綱的藝術功力,弘揚了祖國傳統文化。

此外,郭德綱還經常主持娛樂節目,充分展示了他豐富的知識和表演才能。

祝郭德綱永葆本色,藝術常青。


誰憐一燈影

無它,唯讀書爾。


郭德綱總在臺上說自己:“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但自幼輟學卻能記住五六百段相聲,各種典故各自小段都能隨口記起說起的人,真的水平有限麼?

“說相聲的最後拼的是文化”,老郭常掛在嘴邊的話,相聲這門藝術以前是街頭賣藝的乾的,能上街要錢,估計也沒幾個上學識字的,郭德綱也一樣,早就不上學了,但看老郭的微博,書卷氣息滿滿。

要說怎麼得到這樣的知識,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種是讀書,一種是看悟空問答,我估計老郭沒怎麼看悟空問答,那麼就是靠讀書來的。


老郭對傳統文學情有獨鍾,喜歡老段子老戲,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記在書裡,所以老郭家有很多書,不客氣的說,書房比咱們家都大。不單單有各種珍藏孤本的線裝古書,更是有各大名家批註點評的名作。

當然,照片擺拍的痕跡有些明顯,但古香古色的書房還是讓人耳目一新,書架慢慢的書籍,就算不看,放在家裡就踏實,每天翻上一翻,陶冶情操,時間長了,誰都會懂一點。

不單單自己,老郭也叫上徒弟們來看書,說相聲就得拼文化,不是麼?

看小嶽嶽嘴角含笑的表情,這是老郭珍藏的帶圖的《金瓶》麼?

老郭微博個人簡介很有意思。

要說寫的多知識豐富談不上,但能看出是讀了書的了,也許這就是老郭要對大家說的話吧,雀不祈彈,魚不求烹。


最近在頭條上老郭弄了個《一郭匯》,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看了幾期,能聽出老郭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語言組織能力的功底,歡笑中把要講的知識娓娓道來,不枯燥,不厭倦。

當年郭德綱用如今被人詬罵的改編滿口屎尿屁的段子強行把相聲拉回到公眾面前,演技的精湛和語言文化底蘊加上于謙老師能摟的住,才讓大家認識了相聲認識了郭德綱。


成名之後不忘傳統,每每演出都盡力宣傳傳統文化和老的藝術段子作品,對老祖宗的東西報以尊敬和重視,這樣的人,再壞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四斤

說郭德綱知識那麼豐富,這我覺得談不上,但是要說他對傳統相聲段子、曲藝掌握的多,那確實是。至於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學習唄。

可能你會問,他那麼忙,哪有時間學習啊。這你就錯了,首先,郭德綱沒成名之前,他是不忙的,那時候都沒演出,最難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

那個時候相聲行業不景氣,但可貴的是郭德綱沒有放棄傳統相聲段子的尋找和學習,也要求徒弟什麼這樣做。

所以說傳統相聲,郭德綱堅持的是非常好的。

就算現在濱出很忙,商演多又拍電影,但他也是每天堅持在學習,堅持對傳統相聲的好的段子進行整理。

補充一句:時間是擠出來的。


江湖冷聊北漂

。相聲藝術是門雜學,相聲基本功,說學逗唱四門功課,是基本功,社會雜學,是一個相聲演員以後發展如合的重要部分,它是一門學問,但又不是一門學問,因為它不來自書本,只是言傳,為什麼姜昆不如郭德綱相聲五化八門的東西多,社會雜學決不如郭德綱,自學一方面,主要還是環境的薰染,比如,說一說,中國式摔跤,郭德綱,能滔滔不絕的講出來各各時期的名跤人,北示跤與天津跤的區別,名跤人,高登弟是誰,摔的這麼好,為什麼叫一塵不染?等等,姜昆行嗎?這還是雜學萬分之一的事兒,雜學不代表文化,它就是社會知識,人事間的事都能說出點道道來,未必樣樣精通,一個高級科學家,去掉他的專業,絕比不上一個雜學家瞭解事物多,騙子能把科學家騙了,絕對騙不了一個雜學者,因為他比騙子還了解詐騙的手段,這就是雜學,郭德綱從小棄學,兩三年級的文化基礎,絕不能說他有文化知識,只不過在社會雜學上有一定的知識,可以稱得上年輕相聲演員,社會雜學最豐富的一個,可以認可,郭先生是,雜家。


用戶52897786258

郭德綱自己說過,自從七歲學藝,向無數個老師學習過傳統曲藝, 我們看看他向哪些老師學過。

他於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進入專業學習期:

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同時向曲藝界廉春明老師學習曲藝知識。

1981年,九歲,正式開始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

1999年拜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為師,學習民間各種曲藝知識。

2004年拜師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自己說過,許多老先生去世以後,很多傳統段子就失傳了,他把其中的不少傳承下來了。


小飛生活號

郭德綱從七歲多學習評書,九歲學相聲,接著又學了西河大鼓,天津本身就是曲藝園子、相聲窩子,郭德綱自己也說過,父親帶他上班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去旁邊的園子裡去聽,燻了些年,加上本身的天資聰明,肯學愛學,這期間學了不少,名家見的太多了,聽的也多。京,評,梆,小調等自然就會的多。

郭德綱自己說他是個無趣的人,就愛看書,愛惜書,有很大的書房,無事時一天呆在書房裡,別人吃喝玩時,他在看書,他這麼愛學習,愛看書的人知識能不豐富嗎?觀眾也愛聽他說,長知識呀




開開心心梅gui

你看到了他今天徒子徒孫遍地開花,其實他也是7歲學藝,遍訪名師,邁得開那張腿,張得開那張嘴,人前的顯貴,必有身後的遭罪!

你看到了他德雲社匾牌高高掛起,滿堂喝彩,日進斗金,其實也不過是96年伊始,歷經22年風風雨雨,起起落落,一“德”一“雲”,得之不易,守之更難!

老郭這個人,雖然我只是一名習慣聽著他相聲入睡的鋼絲,雖然有時候他言語過激,但是從不失風骨。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傳統大家族的遺留代言,活得必須硬氣,功夫口條要硬,品質氣節要硬,處世態度更要硬!畢竟在這個社會,有著一大家子人要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指著他硬氣而硬氣,所以這就是其有時難免越線,為何社會還如此多的人支持!

看似巧言善辯的老郭,私下裡的愛好也不過是古書而已!也正是平時的敏而好學,才造就了舞臺上的大成。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天啟酒兒

這個問題要看你怎麼看待了,每個人的的看點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

郭德綱知識豐富也要分哪一個領域的,也並不是說郭德綱就是一位集大成者,那樣說也有失偏頗。

但是,在某一個領域內,郭德綱的成就現如今曲藝界還真沒有幾個能夠達到的

郭德綱為什麼看起來很有知識

說到這兒,也要說一下相聲這麼行當。和所有的曲藝界一樣,相聲研究的是語言的藝術。既然是語言的藝術,那就和文化沾邊。

無論是詩詞歌賦都沒有,多的是大段的貫口、大段的語言的技巧。幾代人這樣的琢磨透了,才能更容易讓人發笑。

既然是學習這些個,那麼,各種段子肯定沒少背,各種孤本也是不斷的蒐集,因為用得到。看得多了,再給大家普及,大傢伙一聽,原來這個事是這個樣子的,原來快板還有這樣的來歷。原來這樣的叫“板”,這樣的叫“眼”……

聽相聲的也長了知識,說相聲的也普及了文化,這就是傳承。

除了相聲,郭德綱貌似懂得還很多

上面說過了,郭德綱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是個掌握相聲技能的佼佼者。但是,在相聲之外,人們看得到郭德綱好像也很有文化的樣子。無論是在微博上時不時的寫幾首打油詩,還是在做節目、採訪的時候會說出很多的人生道理出來。

這又是為什麼呢?

至於這個原因,我想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

一個是讀萬卷書,另一個則是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 這個好說,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郭德綱有一個個人的書櫥,什麼方面的書都有,以史書居多。

原因嗎,讀史使人明智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史書中關於人的描述更能提煉出人性出來。

另一個閱人無數,則是和他個人的人生閱歷有關,別人也學不來。

這幾項綜合起來才形成了郭德綱現如今的脾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