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字里藏医》之腠 理(3)

“皮”与“肤”只是近义词。例如人们常说的“肤浅”、“切肤之痛”、“体无完肤”,在这里“肤”就是表皮的意思。而“肌肤之亲”,就是说比表皮的接触更深的关系。不能因为“皮”、“肤”经常连用,就说“肤”就是“皮”的意思。《诗经》有句话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植物初生的叶芽,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长。凝脂,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润泽,吹弹得破。后世白居易也有类似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宫,温泉水滑洗凝脂。”之所以说“肤如凝脂”而不说“皮如凝脂”,原因在于两者位置深浅不同。如果皮下无肤的话,那就是美人迟暮,变成鸡皮鹤发,皱纹丛生了。


《易经》曰“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就是说屁股没脂肪的人,走在路上都不好看。如果把“皮”、“肤”理解成同义词的话,这句话就不好解释了,屁股上怎么会没有皮呢?现代人用“**”概括*体态,描述的就是健康的皮、肤、脂、肉充盈的身体。

徐文兵《字里藏医》之腠 理(3)

易经

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能被饿瘦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皮是不会饿没的,最多也就是皮包骨头。

《素问·五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意思是说,睡觉的时候出来,外感风寒邪气以后,血液循环不畅,凝滞在皮下也就是肤的部位,就会出现麻痹的症状,凝滞在血管里面就成了淤血,凝滞于下肢就会出现双脚冰凉。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缺血,导致了麻木不仁和体温下降。这里的肤也是在皮下,皮下出血导致瘀癍黑青,甚至局部麻痹。

《灵枢·经水》:“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帼之大小,可为量度乎?”皮是薄薄的一层,谈不上厚薄。肤就不同了,营养充足,三焦功能正常,脂肪堆积多,肤就厚,反之就薄,甚至会没有肤的存在。我的一个患者绝过食。是真的绝食,不吃饭,光喝水的那种。后来虚脱昏迷,落下了很多毛病,消化不良,心动过缓,腹寒腹痛,即便是在夏天也裹着五○五元气袋,不然就腹泻。他的皮很松,皮下没有脂肪,一捏就能提起来。我经常拿他做例子让学生看,这就是典型的有皮无肤。

徐文兵《字里藏医》之腠 理(3)

黄帝内经

《灵枢·顺逆肥瘦》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意思是说,对于成年人而言,皮糙肉厚,气血充盈,肤坚脂肪充盈,同时被外邪入侵者,可以深刺,留针时间长一些,反之只能浅刺,或者只用皮针。

《伤寒论》中有个方子叫做猪肤汤,如果仅仅根据字面理解,找块猪皮就得了,其实应该是带脂肪的猪皮。猪油也叫大油,滋阴的效果非常好。体会不了凝脂的意思的人,可以炼点儿猪油,待凝固以后看看,体会一下那种白皙、细腻、光泽的情状。

徐文兵《字里藏医》之腠 理(3)

伤寒论

现代人皮、肤不分,满大街都在宣传护肤、换肤、嫩肤,其实他们都是在说皮的事情,肤的问题只能靠内部解决。

徐文兵《字里藏医》之腠 理(3)

嫩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