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能吃豆腐嗎?

綠色旗幟

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稱,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E及鉀、鎂、鐵、鈣等元素,有較強的抗體內酸化作用,還能降低血脂、促進尿酸的排洩,並且大豆製成豆腐的過程中,大部分嘌呤已經流失,因此,對防治痛風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可以適量食用。

豆腐嘌呤:100g/68.6mg

中醫說:益氣寬中、生津潤燥

營養師說:每100克所含基礎營養素

總熱量............................81千卡

碳水化合物.......................4.2克

蛋白質..............................8.1克

脂肪.................................3.7克

膳食纖維...........................0.4克


那怎麼搭配更有益於痛風呢?

豆腐+魚

豆腐富含優質植物蛋白,魚富含優質動物蛋白,二者燉湯食用,補益效果更佳,可為痛風患者提供優質蛋白質。

豆腐+木耳

木耳和豆腐均為健康食品,二者炒食或燉湯食用,可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對於防治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效果。


營養吃法:

1、將鮮豆腐放在淡鹽水中泡半小時之後再烹調,不僅可除去泔水異味,而且烹調時也不易破碎,口感更好。

2、由於嘌呤可溶於水中,食用豆腐時,如果不放心,可以把豆腐切塊後焯煮一下,這樣可以減少其中的嘌呤含量,對痛風患者健康有利。

飲食中的注意事項:

宜:豆腐益氣寬中、清熱解毒,適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患者食用。

忌:豆腐性寒,不適宜腎病患者、腹瀉者食用。

下面介紹2道食療方:

1、生津潤燥、益氣寬中的絲瓜燒豆腐

總熱量188千卡 碳水化合物13.9克 蛋白質17.5克 脂肪12.7克

原料:豆腐200克,絲瓜130克,蒜末、蔥花各少許

調料:鹽3克,雞粉2克老抽2毫升,生抽5毫升,水澱粉、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洗淨的絲瓜對半切開,切成條形,再切小塊;洗好的豆腐切開,再切成小方塊;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加入少許鹽,倒入豆腐塊,煮約半分鐘後撈出待用。

②用油起鍋,放入蒜末爆香,倒入絲瓜塊炒勻;注入適量清水,倒入豆腐塊;加入少許鹽、雞粉、生抽、老抽,煮至食材熟透、入味。

③倒入適量水澱粉,炒至湯汁收濃;關火後盛出,撒上蔥花即成。

2、清腸利便、降低血壓的西芹燒豆腐

總熱量247.8千卡 碳水化合物12.36克 蛋白質15.18克 脂肪16.76克

原料:豆腐180克,西芹100克,胡蘿蔔片、蒜末、蔥花少許

調料:鹽、雞粉、老抽、生抽、水澱粉、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洗淨的西芹切小段,洗好的豆腐切成方塊。

②鍋中注水燒開,加少許鹽,倒入豆腐塊煮約1分鐘,倒入胡蘿蔔片,全部食材煮至斷生後撈出。

③用油起鍋,放蒜末爆香,倒入西芹炒至變軟,放豆腐、胡蘿蔔炒勻,加水、生抽、鹽、雞粉翻動,淋入老抽調色。小火燜煮1分鐘,轉大火收汁,倒入水澱粉,快速翻炒至食材入味。

④關火後盛出裝盤,撒上蔥花即成。


再給你分享一個痛風的食療案例:

蔡xx,男,39歲。右蹠關節及右踝紅、腫、熱痛3d,活動受限,身無寒熱,形體偏胖,納食如常,大便偏幹。1年前曾有類似發作。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血尿酸550μmol/L。診為痛風性關節炎,證屬溼熱毒邪痺阻脈絡,採用神火灸外加一份西芹燒豆腐,囑患者低嘌呤飲食。2天后疼痛緩解,大便暢通,一週後紅、腫、熱、痛盡除。

經驗心得:痛風屬祖國醫學痺證、歷節風的範疇,多因過食膏粱厚味,溼熱內蘊,復感外邪,內外搏結,邪毒滯留,痰瘀互阻,經絡不暢,氣血運行阻滯,聚於肌膚、腠理、肢體、關節,故見猝然紅腫熱痛而發病。應用中醫外治旨在“去菀陳莝”,直接作用於病所,故能調節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從而激發人體正氣,祛邪外出。


健康哥吳少峰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很大程度上跟吃有關,所以預防痛風發作,飲食上必須要所忌口。


痛風是由尿酸過高引起的,尿酸是由嘌呤分解而來的,所以高嘌呤的食物不能吃,嘌呤含量越高,越要躲得遠遠的。

痛風能吃豆腐嗎?


豆製品的嘌呤含量基本屬於中等含量類別,並沒有肉類高,所以痛風緩解期的患者是可以適量食用的,

可以吃豆腐,豆乾,豆皮兒,但不要大量喝豆漿。


原因是豆製品在製作過程中有水洗,很多嘌呤都流失了,所以嘌呤含量並不太高;而豆漿則保留了黃豆中絕大部分的嘌呤,因此嘌呤含量是豆腐的好幾倍,不適合痛風患者飲用。

此外,痛風緩解期的患者可以吃豆腐,但是黃豆還是不能吃的,因為黃豆屬於高嘌呤食物。



以下食物是痛風患者雷區,一定要忌口。


以下這幾類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150mg/100g可食部以上),在急性發作期堅決不吃,或者說要一輩子“絕交”。

1.水產品:魚類(小魚乾、鳳尾魚、秋刀魚、帶魚、鯧魚、鰱魚、海鰻),貝類(乾貝、蛤蜊、牡蠣),紫菜的都屬於水產品,就是都是嘌呤大戶,患者要敬而遠之。

2.動物內臟和肉湯:大部分的動物內臟,包括(雞肝、豬肝)腸(豬腸、鴨腸、鵝腸),腦(豬腦)等都是高嘌呤的。

3.黃豆:黃豆和剛剛發芽的豆芽菜嘌呤含量是很高的,痛風患者不能使用。

4.香菇和蘆筍:是蔬菜裡的另類,也屬於高嘌呤食物。



下面食物嘌呤含量也是比較高的(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之間),痛風急性發作時一點兒都不能吃;緩解期要少吃,但不能由著性子來。

1.還是水產品:主要是各種淡水魚(草魚、鯽魚、鯉魚、鱔魚),海鮮(海蝦、鮑魚、、螃蟹、海帶)

2.還是動物內臟:像胃(雞胗,鴨胗,豬肚,牛肚等),腎(豬腰子,羊腰)

3.肉:像畜肉、禽肉

4.還是豆類:黃豆的“兄弟”,綠豆,黑豆,豌豆都是嘌呤含量比較高的,痛風患者要注意。

5.銀耳和腰果:對於痛風患者不太適宜。


痛風患者需要限制每天嘌呤的攝入量,急性期不能超過100毫克,慢性期不能超過150毫克,高嘌呤飲食只需要一點點,就會讓嘌呤攝入量超標,所以必須限制食用的。


作者 :蔡建霞 主管護師 //註冊營養技師 // 衡膳學院首席講師


營養百事通

痛風病人可以適量吃豆腐

由此可見,國外有關豆腐與痛風病的關係的報道中,根本沒有提到過攝入適量的豆腐會增加痛風病人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的報道,相反,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了豆腐並不會引起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顯著增加,可以作為痛風病人的健康飲食。而國內倒是有相關的文獻報道,但論文中的結論並沒有通過實驗證明,只是想當然的認為豆腐嘌呤含量高,所以會導致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增加,這種結論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錯誤的觀點。

痛風病人吃豆腐的優點

根據現代營養學觀點進行分析,豆腐不會引起痛風病的發作,完全符合痛風病人的健康飲食的要求,同時還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豆腐蛋白含量高,有利於促進痛風病人體內尿酸鹽的排洩。

2、豆腐脂肪含量低,能量低,有利於控制痛風病人的體重及血漿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進而降低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升高的風險性。

3、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滿足現代營養學對痛風病人營養提出的要求,即痛風病人飲食中允許含有適量的嘌呤。

4、豆腐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低聚糖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具有各種保健功能,如預防和抑制肝功能疾病;預防和抑制糖尿病的發生;預防和抑制動脈硬化;預防和抑制傷風與流行性感冒等。有利於痛風病人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增強自我恢復的能力。


與痛風相關的飲食主要有三大類,嘌呤、酒精和糖。


嘌呤大家都很熟悉,嘌呤表網上也到處都是,但要注意的是,中等嘌呤的植物性食品,如果不是在痛風發作期,是不用特別控制的。而且研究發現,適量食用豆製品還有助於改善痛風。

酒精和糖雖然不會產生嘌呤,但它們會干擾血尿酸(嘌呤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引發痛風的直接原因)從人體排出,升高血尿酸含量。 因此,痛風飲食不是隻關心嘌呤就行了,酒,甜飲料也要嚴格控制,最好戒掉!


註冊營養師陳然

痛風到底能不能吃豆腐?痛風指南和研究數據給出了確切答案。

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在常見食物中屬中等水平,100克大豆的嘌呤含量為137毫克。一直以來,許多醫學專業人員和公眾都深信豆類食品會增加痛風的發病率,因此醫生和許多自媒體都告誡痛風患者儘量少攝入豆類食品,包括豆腐在內。那麼痛風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腐呢?我們先來看看各國、各地區痛風指南的建議。

歐美的痛風指南因為飲食習慣的原因,並沒有對豆類食品的禁忌或適宜情況提出建議。我們也可以認為,只要指南中沒有明確的提出需要禁忌,那麼就是可以食用的;

中國臺灣的痛風指南中則提出,豆腐雖然是高蛋白食物,因其在製作過程中已流失了大多數嘌呤(溶解於水中),因此食用豆腐並不增加痛風發作的機會;

我們再來看看相關的研究數據。

香港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納入了450名前高血壓前期或糖尿病前期的絕經後婦女,其中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為19.3%,高於同年齡中國南方地區女性高尿血癥發生率(6.2%到15.1%)。受試者被隨機分成豆製品組和牛奶對照組。經過6個月的飲食干預,與牛奶對照組相比,豆製品組血尿酸降低14.5微摩爾每升,降幅約為5%。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表明:豆製品與肉類中嘌呤的組成種類也有很大差別。大豆中的嘌呤種類以腺嘌呤和鳥嘌呤為主,佔嘌呤總量的96%以上;而肉類中的次黃嘌呤和黃嘌呤含量相對較高,佔嘌呤總量的60%以上。嘌呤種類不同對最終尿酸的生成也會造成影響,因為在代謝時,大豆中的腺嘌呤轉化生成尿酸的步驟繁瑣,速率較低,而肉類中的次黃嘌呤可直接經過黃嘌呤代謝成尿酸,利用率更高。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即使攝入和肉類相同數量的豆製品,其代謝後生成的尿酸也相對少得多。

臨床研究表明,雌激素可增加尿酸清除率,促進尿酸排洩,降低血尿酸水平;另一方面,雌激素可以直接抑制白細胞對尿酸鹽結晶的吞噬作用,從而降低痛風的急性發作機率。大豆異黃酮在豆類食品中含量豐富,它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也是一種弱的類雌激素樣物質。但人群研究沒有發現從大豆中提純的異黃酮可以影響血尿酸水平,故其作用尚不確定。

實際上,不同的豆製品 ,其嘌呤含量也不相同。比如100克豆腐、100克去根豆芽、100克豆漿的嘌呤含量分別是為63.6毫克、14.6毫克、27.7毫克。與加工前幹大豆的嘌呤含量相比,豆製品嘌呤含量降低與其加工過程中加入水分後嘌呤流失或核酸分解有關。同時,豆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徵的發病風險。

綜上所述,痛風患者是可以適量進食豆腐等豆製品的。不過,蛋白質和嘌呤的增加對痛風患者來說總歸不是好事,因此在進食豆製品後,更加需要控制肉類等其他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量。豆製品的攝入總量也需要控制,建議控制在每日大豆不超過30克,換算成豆腐則不超過90克,或濃豆漿不超過1碗,也不建議吃油炸、滷製等做成的豆類小零食。


水青願養生部落

嘌呤主要存在於富含蛋白的食物中,大豆也富含蛋白,因此大豆及其製品包括豆腐、豆漿、豆皮等也被列入痛風飲食的黑名單。黃豆、豌豆的嘌呤含量確實很高,每100g分別含嘌呤166.5mg和229.1mg,比肉類嘌呤含量還高。從這個角度看,似乎痛風人群確實要少吃豆類。但事實是這樣的嗎?No。

以黃豆為例,黃豆做成豆漿後,含水量大大增加,其中所含的嘌呤也被大大稀釋了——日常購買的豆漿中所含的嘌呤大約僅為20mg,1杯濃豆漿約有38mg,痛風人群喝一杯完全沒有問題,但也不能當水喝喲。

大豆做成豆腐以後,每100g所含的嘌呤含量也降到55mg,屬於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完全可以吃,但要注意適當減少其他蛋白食品尤其是肉類的攝入(重點!)。痛風人群以每日每公斤體重1克蛋白質為宜,病情重時可限制在0.8克以內,且以植物蛋白為主(例如大豆蛋白)。

2012年一項研究分析發現:動物蛋白攝入量越高,高尿酸風險越高;而植物蛋白攝入越高,高尿酸風險反而越低。總的大豆類食物食用量與高尿酸風險無關,而且吃豆製品的量與高尿酸風險負相關,即吃的豆製品越多,高尿酸風險越低——參與研究的上海3978位中老年男性吃豆製品最多的前20%人群,高尿酸風險比倒數20%的人群低1/5。

總結:痛風人群可以食用豆腐等豆製品;但最重要的飲食預防措施是,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


康品君


一、豆製品含嘌呤高,痛風患者是否需要限制?

以往認為豆類食品嘌呤含量不低(每100g的菜豆中含有29.7mg嘌呤),又是所謂的“發物”,可升高血尿酸水平,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因此也被痛風患者視作需要限制的食物。

然而事實上,研究表明,食用豌豆、扁豆及豆類與痛風的發病無明顯關係

豆製品(包括豆漿)的攝入總量還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負相關,且有研究認為,豆類食品中含有異黃酮類物質可以促尿酸排洩,有助於尿酸的排洩

即:豆類尤其是豆製品不但不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是痛風的保護因素

二、作用機制

雖然豆類食品嘌呤含量豐富,但是具有促進尿酸排洩的作用,且前者的作用遠大於前者的影響。因此研究者綜合考量後得出:豆類食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而豆製品是最佳選擇,因為豆製品在加工和存儲的過程中會流失大量嘌呤成分。

所以!不僅不限制,所以,對於腎功能正常的痛風患者,還建議增加豆製品的攝入,如豆腐等。

三、有人說牛奶是“發物”,不能喝?

其實痛風患者可以食用牛奶已是大家公認的。而且牛奶還是痛風患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奶製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及痛風的發病風險,尤其是低脂奶製品,這與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抵消了降尿酸作用有關。

四、痛風患者都這麼在意高嘌呤,只要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其他食物可以隨便吃?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控制每天嘌呤總攝入量比限制某一種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更重要。如果只強調限制高嘌呤食物,過多的攝入低嘌呤食物,會導致每日嘌呤總攝入量超標,一樣會加重痛風的發展。推薦每日嘌呤總攝入量<200mg。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