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石和安)

寻找(石和安)

那是1946年3月,大别山的春天是美丽的,遍地春晖,阳光明媚。然而在爷奶心中却没有丝毫暖意,他们像畏惧寒冷一样耸着肩,缩着背。在黄安县七里坪镇中药店当学徒的伯父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听到乡邻带回来的消息,奶奶一声嚎叫便昏死过去。

寻找(石和安)

兵荒马乱,戎马倥偬。枪炮声渐渐远去,国民党军队退却到台湾,天地一片和平安宁景象。家里还是一直未得到伯父的音讯。秋风从江淮大地吹来,稻穗弯腰了,地里的花生又开始收了,散种在田间地头的高粱红遍了山野。中秋节过了,月亮圆了又缺。每日黄昏,奶奶便不由自主地站在家门口古槐树下,用手遮住眼眉,向远方眺望。之后,总是不住地叹着气,心神不定地坐上半天。后来,爷奶带着遗憾走完了他们的一生。临终之时,喊着伯父乳名,歇气后,仍未闭上那双渴盼的眼睛。

寻找(石和安)

一个旧牛皮纸的大信封,软塌塌的,另加一个大大的塑料包裹,打开一看,分别是伯父的烈士证明信、几个月的工资,还有几套已成浅黄色的旧军装。区里人讲,伯父曾在国民党部队服役一年,之后他随该部起义走上了光明新生之路,改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山炮团二营五连。他由战士及连长,火线入党,屡建战功。后在解放浙江嘉兴全境战役中英勇献身,年仅30岁。至今,我们家中还珍藏着当时华东野战军第一副政委谭震林亲自签署的烈士阵亡证书。

寻找(石和安)

按照政府规定,烈士直系亲属可以享受国家固定津贴。每次领回抚恤金,父母亲总是及时地把它存起来,说这钱是伯父用生命换来的,要用在他身上,将来要用它作赴浙江嘉兴祭扫英灵的盘缠。这之后的几十年,尽管家庭生活非常艰难,这笔钱,父母未动分文。

寻找(石和安)

直到1997年春,我才得以赴浙江嘉兴拜谒伯父英灵。阳春三月,南国已是草长莺飞,百花竞艳。我无心领略沿途美景,直达嘉兴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小桥流水,如泣如诉;雕梁画栋,沉寂无语;长廊石坊,描绘着先烈们的功业和似锦年华。沿着垂柳绿荫覆盖的石铺小径拾级而上,我来到青松翠柏掩映的一堵大理石墙,仔细察看,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烈士英名纪念墙。这上面或许有伯父的名字?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涌上心头。烈士英名纪念墙足有一里多路长,呈“一”字形用白色花岗石垒砌而成,上刻烈士英名20000余人,仅“石”姓烈士就有30多名。我寻找了半天,突然惊喜地发现“石英庆”3个字与伯父石生庆名字只一字之差,我想该是笔下之误吧,细看籍贯却系河北。

寻找(石和安)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陵园广场周围繁华依旧,人潮拥挤,车水马龙,园内英烈墙上的名字逐渐模糊。春寒料峭,树影摇曳。我迈着沉重的步履怅然而下。此时,排成“人”字形的雁阵在天穹中飞翔,雁阵去远,空谷中时而回响声声幽怨无奈的雁鸣。陵园四周依然还有放飞风筝追逐喜嬉流连忘返的儿童少年,纪念墙僻静处,对对情侣相依相偎,感受着宁静温馨,体味着甜蜜与幸福。

寻找(石和安)

走着看着,我再也没有指望找到伯父。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能记得他面容的亲人大都离世,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那夜,我梦见了伯父。伯父一身戎装站立于江南的原野上,仰望与大地同样辽阔的天际。顷刻,大风起兮,炊烟即逝,远山隐入苍茫之中,滚滚巨浪欢腾而来。伯父那高大伟岸之躯,巍然如泰山......

寻找(石和安)

回到家中,父亲急切地问,找到你伯父的坟墓了吗?我连忙说,找到了,找到了,它背傍绵亘起伏的群山,面向浩瀚无垠的江海,那里有轻拂飘逸的垂柳,古朴苍老的劲松,姹紫嫣红的杜鹃,层次分明的乔木,满园关不住的春色,周围还有厚实殷红的沃土......

文:石和安 图:胡怡蕙 吴建喜

转自红廉小镇 印象箭厂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