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我们都知道在新县箭厂河乡有位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委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吴焕先,这位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鄂豫皖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军长、红二十五军政委等职务的英烈,16岁进入湖北麻城蚕业学校学习,接受马列主义,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到自己的家乡—新县箭厂河乡,不仅建立了新县第一个党小组、新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还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三堂革命红学。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箭厂河乡三堂革命红学的成立背景:

农民协会的普遍建立及其清算斗争的开展,大大触及了地主阶级利益。他们暗地勾结土匪武装,向革命势力反扑。1926年12月20日,大恶霸方晓亭和大劣绅吴惠存勾结土匪,在箭厂河乡何岗村凤兰山杀害了吴焕先的父亲、大哥、大嫂、小弟等6人,并烧了他家的房子。箭厂河乡不少农协干部也被害。吴焕先家人惨遭杀害的事实,让他更深刻认识到,办农民协会没有武装是吃亏的。为了反击地主阶级的反扑和进攻,吴焕先、吴先筹、詹以贤于1926年和1927年在箭厂河乡的曹门、郑边、詹湾先后建立了三堂革命红学。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曹门红学的建立:早在1925年,新县南部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就以保家、保产为口号,利用迷信手段,先后建立了许多反动的“红学”。参加者,一部分是地主子弟,另一部分是被蒙骗和要挟的贫苦农民。红学成员上阵时,头扎红布,口念咒语,手持灵符和红缨枪,故红学又称“红枪会”。农民运动兴起后,地主阶级就利用红学与我为敌。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吴焕先以“防匪”为名,与其伯父吴维干商量,由吴氏宗祠出钱,在箭厂河乡四角曹门办起了第一堂红学——曹门红学。曹门红学的主要负责人是吴焕先。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郑边红学的建立:吴焕先创办第一堂红学后,1927年初,对于箭厂河乡吴惠存、吴道之等几家地主为保家防御土匪办起的郑边红学,吴焕先派吴先筹去做地主红学的改造工作。吴先筹进入郑边红学后,揭露地主办红学的罪恶目的、分化瓦解反动地主红学,接着在箭厂河乡郑边召开会议,将那些怕死不敢打仗的富人子弟清除出去,吸收阶级觉悟高、打仗勇敢的贫苦农民子弟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从此,郑边红学被改造成第二堂红学。郑边红学的主要负责人是吴先筹、吴先绪。

詹湾红学的建立:在吴先筹打入郑边红学建立第二堂革命红学的同时,詹以贤根据党小组制定的红学发展计划、按照吴焕先办曹门红学的办法,争取其主管詹氏祖籍的叔父的支持,在箭厂河乡詹湾村办起了第三堂红学——詹湾红学。詹湾红学的主要负责人是詹以贤。

至此,箭厂河乡办起了三堂革命红学。红学会员190余人,在三堂革命红学里,除学习武术外,主要是由吴焕先、吴先筹、詹以贤等同志宣讲革命道理,灌输革命思想,并在学员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吸收他们入党,建立党组织。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三堂革命红学建立后,农民协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使箭厂河地区的农民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起来。1927年春,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为对付地主武装的反扑,新县南部各乡农民协会普遍成立农民自卫队,箭厂河地区以三堂革命红学为核心,建立了农民自卫军。这是鄂豫皖边区最早的脱产农民武装,吴焕先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为石生财。三堂革命红学不仅是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也是红四方面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

【红廉小镇•印象箭厂河】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

文:韩慧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