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1歲寶寶對話?

在稍縱即逝的歲月裡,寶寶1歲多了,發育時鐘會告訴他該停止做小嬰兒、變成“小大人兒”了。父母也會發現,寶寶不再那麼“聽話”了——他(她)會時不時與你抗爭,也會時不時耍個小聰明,甚至會時不時有一個“嚇死人”的舉動……一系列新情況讓習慣了一年來抱著嬰孩、唱兒歌、唸叨著“寶寶乖”的父母突然亂了手腳,不知道該如何與寶寶對話了。

如何與1歲寶寶對話?

“該教訓嗎”?“還太早吧?”

“講道理?”“聽不懂啊”!

一個新問題就這樣又愁壞了爸爸媽媽們。

首先,父母要清楚地知道,過了1歲,寶寶的表達有著更深的含義了,“爸爸媽媽”是一歲孩子的過渡語言,而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呼喚,要儘量給予有信息量的回答。

現在,絕大多數寶寶都可以清晰而自然的叫出“爸爸”、“媽媽”了。許多父母會沉浸於無比的喜悅中,並更加努力擔當起爸爸、媽媽的角色。那麼,父母們知道孩子每次叫“爸爸”、“媽媽”都有著怎樣的深意嗎?

一歲的孩子是個小科學家,任何他感到新奇的東西,都要用手去摸摸、去研究一下。這時,父母就要特別注意了,他(她)和大人的正式對話也就正式開始了。比如,當他(她)摸著一塊積木習慣性地叫“媽媽”時,如果你只回答“媽媽在”或者“寶寶玩吧”,那麼,孩子的交流就被你粗魯地阻止了。這時,她可能想聽媽媽講“這是積木”“圓的”“紅色的”“像大太陽一樣的圓積木”……你看,兩種不同的回答,為孩子打開的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如何與1歲寶寶對話?

其次,與孩子的交流要充滿藝術,而不是硬對硬式的命令。要讓“1歲+”寶寶從父母的語言中想象出快樂的畫面。

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對是進入了似懂非懂的階段,因此父母談話的藝術足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乃至一生。許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走,寶寶洗澡去!”而孩子把小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或者從小嘴巴里蹦出一串的“不,不,不”。此時的小寶寶,也許是不愛洗澡,也許正想著乾點別的。如果父母強行打斷,“快去,洗澡去!”,會讓孩子感到不講道理甚至恐懼。不妨嘗試另一種交流方法,“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或者“寶寶今天準備帶哪個好朋友(玩具)一起洗澡啊?”這樣一來,孩子的大腦裡會立刻出現他(她)和小鴨子、小水桶在水盆裡嬉戲的場景,開心前往。

父母最關心的都是寶寶的身心發育,美贊臣藍臻的乳鐵蛋白+乳脂球膜+DHA配方,貼近寶寶天生營養需求,還能增強抵抗力,一起見證寶寶健康成長。

如何與1歲寶寶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