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捕頭(民間故事)

有詩讚曰:空有武藝難報門,遇山落草散義財,良歸賢人策馬奔,寧死不言實為恩。

上百年來,你聽過幾個土匪當得了捕快的,沒聽說過吧,那我就跟你們講一個,今天不誇別人,就誇趙禹,趙捕頭。

來自網絡

這趙禹天生一副好骨架,自幼習得一身的好武藝,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本想著長大能夠在戰場上殺敵、報效國家、揚名立萬、光宗耀祖。

怎奈得有心報國,只因為在校場比武的時候打傷了太守的兒子,太守一怒之下,非要取了趙禹的性命來洩憤,還好教頭惜趙禹的這一身好本領,是搭橋走線,這才救了趙禹一命,可是有一樣,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被打了八十的軍杖,遣送回了原籍。

回到家的趙禹是日日苦悶,夜夜難眠,過了好久才養好了身體。心想:“我堂堂七尺男兒,空有一身好武藝,有心報國殺賊,怎奈何報國無門,這可如何是好。天天憋屈在家中,內心已是煩惱不堪,餘後的日子,我難道要像我爹孃一樣,整日于田間地頭圍轉嗎?”是思來想去,也沒有想出個好去處,愈加苦惱。

眼見得就要秋收了,怎奈得今年老天爺不曾哭過三兩回,這田間的莊稼不見多少,滿天飛的蝗蟲倒是有不少,本來年年的賦稅就壓的百姓是直不起腰來,不曾想這朝廷又與北邊的遊牧民族開了戰,又增加了不少苛捐雜稅,又湊巧今年是大旱之年,莊稼欠收,再加上上下官員,是層層搜刮,百姓的糧食上交過之後,連口糧都是不夠,更不要提來年的種子了。

果不其然,地裡的莊稼還沒收完呢,這當差的衙役就找上了門,挨家挨戶的催了起來,這幫人到了哪家不是大爺?你還得好吃好喝伺候著,怠慢不得;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輕則打罵與你,重則叫你家破人亡;長期以來是天怒人不敢怒,雖說是怨聲載道,也不見得有甚鬧事的。

這一日,家中只留得趙禹一家,父母在田忙作,並不在家,有三兩衙役尋了上來。

“趙老兒可在家?”你說這沒教養的一眾人等,誰家還沒個高堂父母在上,怎喚得與高堂同歲的老父為老兒呢?三人不曾聽得有人回應,嘴裡笑罵道:“這老兒看來不在家,我們且進去尋摸一番,有甚好吃好玩的。”

三人打進院子開始,腳下若是有擋礙之物,必是一腳踢飛,剛走兩步,看得院角有隻老母雞。三人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冒著熱氣的雞湯,三人將老母雞圍逼在了角落,一人撲了過去,卻撲得一個狗吃屎,頭上是雞毛、嘴裡吃黃土且不說,更可笑的是這老母雞也是通靈了,撲飛出去的時候,兩爪給那人的帽子掀飛,又在他的腦袋上拉了屎,

等這人站起來的時候,兩個同伴是笑彎了腰。用手指著他,並不曾言語,只是笑,好一會兒,才告訴了他,那人被同伴嘲笑,頓時來了氣,心想:“我在衙門的時候要受大人的氣,現在倒好,因為一隻小小的老母雞,我還被同伴取笑,我今日不殺了你燉湯,難消我這口氣。”

於是招呼二人散開,看他如何收拾了這賊雞,轉過身來,抽出朴刀,向著老母雞衝了過去,老母子哪是刀的對手,翅膀撲騰了幾下,就作了刀下亡魂。兩人走上前去,不停的誇讚著,這人終於吐出了胸口的鬱悶之氣,心裡好不高興,便將刀丟在了一邊,上前去撿雞,忽然,他又是一個“狗吃屎”一口咬住了雞脖子,倒了下去。

原來三人進院之時,趙禹正在呼呼大睡,後來睡夢中聽得一聲雞叫,後又聽得幾聲慘叫,於是下了床,出了屋一看,不得了了,自己的下蛋的老母雞被人殺了,當下火氣就竄了上來,管你是不是衙役,先教訓一番再說,趙禹的武藝哪是幾個貓腳功夫的衙役可比的。當下三人就滾躺在地上,求饒不止。

趙禹心想,畢竟是官差,打了打了,就讓他們走吧,於是就放三人走,怎料得,就在趙禹轉身的一瞬間,有一人提著朴刀就砍了過來,趙禹心生警覺,一個掃堂腿就將那人打翻在地上,不巧的是。飛出去的刀直直的插在了這人的心口上,當場斃命,在場三人俱是嚇壞了,趙禹愣在當場,剩餘二人,面有懼色的站了起來,心想:“看這般,我倆也不是對手,何不去官衙尋些人來,抓住了他也是大功一件。”於是二人跑了出去。

趙禹看著慌張逃跑的二人,心裡明白,這是招呼人去了,心想:“這裡不能多待,我雖是無心殺人,可畢竟是因我而死,到了堂上我這紅口白牙,頂不過人家的簽字畫押。我還是早早逃出去,再做打算。只是連累了我的老父老母。”

趙禹也不是優柔寡斷之人,當即收拾了一些換洗衣物,帶了少許乾糧,逃了出去,等天黑的時候,他已經走了有好些距離的路,這才喘著大氣,靠著大樹,坐了下來。

他嘴裡咬著乾糧,眼睛卻打量著四周,忽然一拍大腿,站了起來,“此地山清水秀,草木林深的,我何不落草在此,打劫一些不義之財,賙濟似我父母的窮苦百姓。”

自此,趙禹在此立了山頭,專門打劫為富不仁的富家,所得之財全分發給了窮苦之人,百姓無不稱奇好,一時間搞的此地的富商是人心動盪,不得已縣令捉拿了趙禹的父母逼趙禹就範,老兩口知道自己的兒子若是被抓住,必死無疑,就在趙禹為難之際,老兩口雙雙自刎在官差的劍下,父母死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趙禹頓時紅了眼,帶著兄弟衝了出去。殺的官兵是潰不成軍,散作鳥獸,只可惜的是知縣逃脫了。恨得趙禹是牙癢癢,天天琢磨著怎麼殺知縣。

這一日,打此路過得有兩人,一人老爺打扮,一人書生打扮,看樣子就不是尋常人。趙禹的手下抓了倆人帶來見趙禹,趙禹觀此人氣宇非凡,問道:“你是何人,從此地過是要做什麼。”那人答道:“我來此地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尋一人。”

“何人?”

“趙禹。”

“你尋趙禹作甚。”

“非得見到他本人才可說。”

“我就是趙禹,你且說罷。”

老爺模樣的人似乎一點也不意外,摸了摸鬍子,緩緩說道:“我乃當今皇上特派欽差大臣,周尚,特來此地,尋我的捕快。”

趙禹雖不在官場,但也是有官聞的,知道此人大忠之人,每到一地必是懲惡揚善。故而態度也緩和了下來,問道:“大人,你尋的捕快,為何來我的地方,叫我的名字。”

“我尋的捕快就是你啊,我來的路上,有不少關於你的聽聞,老百姓都說你是個好人,可是當官的、有人的都恨你牙癢癢的,故而我特來尋你,為我所用,為朝廷效力。”

“我雖有心跟隨大人,可我的大仇未報……”

“無妨,你父母的事我也聽說了,我也不追究你以下犯上作亂之最,你只要從了我,我必然問你報了父母之仇。”

這就有人要問了,怎麼當官的還幫著土匪報仇呢,這周尚哪是一般人,在亂臣當朝的年代,周尚受皇上倚重都是有原因的,原來他早就打聽清楚了是曲曲折,所以這才答應了趙禹報父母之仇。

趙禹心下一合計,罷了,落草為寇也不是他初衷,跟個好人為朝廷效力也算是了了自己的心願,若大仇得報,以後便死心塌地跟著周尚,若是無法報,便返回此處,自己報仇。

於是趙禹辭別了兄弟,跟著周尚來到了城裡,沒想到剛進了府衙,周尚就表明身份,抓了縣令,就問斬了。

趙禹被大人的手段深深折服當堂跪在當面,以表忠心。

自此,趙禹沒讓周尚失望,周尚也沒有讓趙禹失望,所到之處,是汙穢盡除,百姓稱讚。

這樣一來就得罪了好些權貴,這一多,就算皇帝再信任周尚,也得做做樣子,命人查周尚。

這查案之人一想,周尚本身是無處可查,倒是可以從趙禹的身上查。

於是便抓了趙禹,本來是想趙禹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就不為難他了,沒成想,這趙禹不光人臭,嘴也臭的跟茅坑裡的石頭一樣。看來不動大刑是不行了。

於是能用的刑具都用了,趙禹好好的一個人變得血人一般,身上各處並無完整,“你說是不說,你只要在這上面簽字畫押,我就放了你。”審訊之人說道。

“你且過來,我告訴你。”

“想通了就好。”這人笑呵呵的走了過去。

“你再靠近點,我說話吃力。”

“啊……”只見得那人捂著耳朵,血順著脖子流了下來,叫囂著,“快,快給我往死裡打。”

“我說你大爺,你這鼠輩給大人提鞋我都怕髒了大人的腳,你還想用這莫須有的罪名來害他?”只見得趙禹吐掉了嘴裡的耳朵,笑罵道。

獄卒的鞭子剛舉起來,就聽得一聲。

“聖旨到。”

迎面進來一個公公,在場所有人除了趙禹都跪了下來。

聽完聖旨後,沒了耳朵的那人頓時癱坐在地上,與此同時,從外面又進來幾人,兩人給趙禹鬆了綁,兩人抓了審問之人。

趙禹跪在地上,大聲喊道:“蒼天有眼,皇上英明。”

原來趙禹被抓進去之後,周尚也被免了職,聽得趙禹被嚴刑逼供,命不久矣。無奈之下,只好上疏給皇帝,託了好幾次人這遞了上去,皇帝看到上疏,頓時頓哭流涕,深感其人之誠,其心之忠,悔恨不已,立即下詔,周尚官復原職,封趙禹為九品提督。

後世傳曰:空有武藝難報門,遇山落草散義財,良歸賢人策馬奔,寧死不言實為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