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我國每年約3萬名兒童因用藥不當陷入無聲世界

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

為成人的2倍

新生兒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24.4%

為成人的4倍


同樣是感冒發燒,有的孩子去醫藥打針卻出現聽力受損甚至耳聾的症狀,有的孩子卻沒事。

所以有些家長會覺得是 “發燒把孩子的耳朵燒壞了” ,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不是這樣 !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由於孩子自身攜帶了“耳聾基因”,當使用了氨基糖苷類的藥物後就會導致孩子聽力受損,嚴重的就會導致耳聾,而且這種聽力受損是一種永久性的損傷。


“一巴掌打聾”“一針致聾”禍起基因缺陷

200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由21個聾啞演員表演的舞蹈惟妙惟肖,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這21個演員中有18個演員就是因為小時候的藥物使用不當而導致的耳聾。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千手觀音

這類悲劇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國聽力言語殘疾者中7歲以下的聾兒達80萬人,每年新生聾兒約3萬人,其中 “一針致聾” 的患兒多達30多萬

對於孩子而言,聽力受損還會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由於不能感受到外界的聲音,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幼兒來說,就會喪失語言功能,於是就會導致許多聾啞兒童的出現。


兒童安全用藥公益片——因藥致聾女孩的無聲訴說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5歲女孩付浠諾因高燒用藥不當致聾

——因藥致聾的5歲女孩手語講述無聲世界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年僅5歲的小女孩三年前因用藥不當導致耳聾,她說:“有時候我會大發脾氣,我會摔東西。媽媽,不是我不乖,我只是想和你說話,但是我急著說不出來,是我把媽媽氣哭了。”這句話聽著讓人心疼。


耳聾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攜帶,攜帶耳聾基因並不代表會耳聾,夫婦聽力正常也可能會生下聾兒,有耳聾病史的夫婦也可能生下聽力正常的孩子。

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基因有許多,目前已發現近300個與耳聾相關的基因,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 線粒體MT-RNR1基因的突變 而導致的耳聾。

耳聾基因是一種母系遺傳的基因,所以一旦家裡有一個孩子出現了藥物性耳聾,家裡其餘的小孩就不能使用 【氨基糖苷類藥物 】了,而且母親家裡其他親戚的小孩也要注意不能使用這一類的藥物。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耳聾基因是一種母系遺傳的基因


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哪些?

  • 1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妥布黴素等

據有關資料統計,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引起的耳聾症狀,約佔近年發生耳聾病人的1/3左右。而且這些藥物的使用說明書上也明確標明其不良反應為可能導致聽力受損或永久性耳聾。

其發生率依次為新黴素>卡那黴素> 阿米卡星> 西索米星> 慶大黴素>鏈黴素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氨基糖苷類藥物

  • 2 非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萬古黴素、紅黴素、多粘菌素B、氯黴素等、速尿、利尿酸等

  • 3 抗腫瘤藥:爭光黴素、長春新鹼、順鉑等;可損傷內耳毛細胞、所引起的耳聾是不可逆的

  • 4 利尿劑:速尿,利尿酸等,這些藥物引|起的聽力損失多是雙側對稱性,常常伴有耳鳴

  • 5 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水楊酸製劑等

  • 6 抗瘧疾藥:奎寧、氯喹等

因藥物而導致的耳聾悲劇其實在我們身邊是可以避免的,提醒各位家長朋友——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

目前有效的方法就是可通過基因檢測篩查我們的孩子是否攜帶這一類的“

耳聾基因”。

如果攜帶這類基因,在後天的生活中只有做到終生不接觸氨基糖苷類的藥物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耳聾悲劇的發生。

每年3萬兒童因藥致聾,別給孩子亂喂藥了!

通過基因檢測篩查孩子的基因信息,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基因信息來知道孩子精準用藥,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