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羅斯和印度的軍費差不多,印度土豪到處買武器,而俄羅斯卻很窮?

無謂光榮

俄羅斯和印度的軍費差不多,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印度全世界買武器的新聞,這讓我們感覺在軍費開支這一項上印度是個非常土豪的國家。然而同樣的情況下,俄羅斯軍費卻總是捉襟見肘。事實就是俄羅斯由於軍費支出有限,其軍事實力相對於美國正在快速下降。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國家的軍費差不多,印度可以全世界買武器而俄羅斯卻顯得很窮呢?


(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就好比你讓一個百萬富翁每年花十萬,這樣的條件下他的生活可能過的非常拮据,而如果你讓一個收入普通的人每年花十萬,他的生活卻可以過得非常滋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因為雙方最初的起點和條件不一樣。印度和俄羅斯的情況就跟上面的普通人和富豪一樣。但是對於問題的具體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軍事遺產。蘇聯在解體之前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其陸軍擁有幾萬輛的坦克,空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型飛機,海軍還擁有多艘在建航母和潛艇。僅維持蘇聯的軍事實力就需要非常龐大的軍費開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經濟一度走在崩潰的邊緣。由於經濟的萎縮,俄羅斯軍費水平相比於前蘇聯出現大幅下降。目前來看,雖然俄羅斯軍費開支出現過短暫的上升,但是最近又面臨下降的窘境。然而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二強大的軍事實力,其武器裝備依然保持非常龐大的規模,武器裝備的更新和維護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比如俄羅斯為了維護更新自己的核武器庫每年就需要消耗大量軍費)。俄羅斯要保持世界第二強的軍事實力本應該擁有世界排名第二的軍費開支,而他做不到這一點,因此軍費總是捉襟見肘。



(蘇聯研製的圖-95戰略轟炸機)

印度則完全沒有上面俄羅斯的包袱,目前印度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有限,只能算是一個地區性的軍事大國。而且印度底子本身比較薄,武器多是些老舊的便宜貨,所以印度軍隊拿到的錢大多可以拿去全世界買買買,這就讓印度顯得很土豪。

2.俄羅斯擁有龐大而完善的軍工體系而印度沒有。冷戰時期的蘇聯一直在和美國搞軍備競賽,其擁有非常強大的武器研發和生產能力,蘇聯在某些軍事領域甚至超過美國。俄羅斯則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工產業,俄羅斯的武器基本都是自己的軍工企業研發生產出來的。然而,武器的創新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要維持自己軍工企業的正常生產就需要找到足夠的武器訂單。如果光靠俄羅斯每年600億美元的軍費,俄部分軍工企業將面臨無米下鍋,無事可做的境地。
(俄羅斯蘇霍伊飛機設計局設計的蘇-35)


印度則沒有自己完善的軍事工業,印度軍隊的武器大多數依靠從國外採購,這讓印度形成對國外武器的依賴。所以長久以來印度就很少有自己研發的像樣武器裝備,印度更喜歡拿著大把的鈔票滿世界買買買而不是自己埋頭搞研發。反正印度覺著自己的國際政治環境不錯,跟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合的來,也不至於被實施武器禁運,所以就大膽地買了。

3.俄羅斯是世界大國,而印度目前還是地區性大國。俄羅斯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世界擁有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另外俄羅斯一直在和美國明爭暗鬥,這需要其保持自己的全球軍事存在和影響力。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老大,只需要保持自己對於印度洋的影響力和軍事存在即可。印度更喜歡把中國看做自己的戰略競爭對手,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比俄羅斯的壓力也要小不少。兩國不同的對手和戰略目標導致其相應地對於軍事實力的需求不同,這也導致兩國在軍費開支相近的情況下印度可以土豪買武器而俄羅斯軍費顯得捉襟見肘。

總之,相同的條件出現不同的結果,主要還是源於印度和俄羅斯本身具有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的戰略需求。


李姓先生

有錢的土豪不止印度一個,還有石油大佬沙特阿拉伯,這些國家在軍事裝備領域都是一擲千金,反而是曾經的老牌軍事大國們買不起了,前不久軍迷討論很熱的話題與之類似,就是軍費支出僅次於印度的英國窮的賣家當,而印度反而各種買買。其實英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能力遠在印度之上,兩國軍費也和印度差不多,之所以在武器採購其問題上齷齪不斷,是因為兩國都受到強國包袱的拖累。

英國擁有很多海外軍事基地和駐軍,裝備規模雖然不比印度大但是都是燒錢的高新武器,保持這些軍事力量正常運轉就會消耗很大一部分預算,因此即便是差不多的軍費開支也不夠花;俄羅斯比英國更糟糕,看看它1700萬平方米公里的國土就知道了,印度蝸居在狹小的半島之上防禦壓力因地域較小而大幅降低。同時俄羅斯還有很多蘇聯遺留的裝備,在正常保養和使用的過程中也會花掉大部分的軍費,

俄羅斯軍費491億美元、印度為550億美元兩者相差不多。但是俄羅斯擁有更加複雜和龐大的武裝力量,僅以空軍為例現有:

圖-22“逆火”轟炸機、大約41架封存數量也在100左右,

圖-160“海盜旗”、40架左右的,

圖-95“熊”式、封存加現役92架,

蘇-27“側衛”系列、超過270架,

蘇-30、50多架,

蘇-35、34架,

蘇-34、55架,

米格29、200多架,

米格31、120多架,

蘇-34、134架,

蘇-25強擊機、300多架,

此外還有大量的伊爾、雅克運輸機、直升機這些空軍不願意捨棄的家底都是稀釋俄羅斯軍費的罪魁禍首。不僅僅空軍如此,海軍和陸軍也同樣龐大複雜。

俄軍經典的機械化部隊擁有1.9萬輛步兵戰車、3.7萬輛裝甲車輛、2.9萬輛主戰坦克包括T-72、T-90、T-80三個型號,下屬的火箭軍還擁有2.2萬門火炮包括迫擊炮、榴彈炮、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戰術導彈等等,裝備雜亂、兵種複雜也是稀釋軍費的重要原因;海軍也是一樣僅水面戰艦就包括現代、無畏、基洛夫、光榮等多個級別,潛水艇也是五花八門包括基洛級、奧斯卡級、德爾塔級、阿庫拉級、勝利級、颱風級、北風之神級等等數不清的分類,500億的軍費分給這些裝備都不一定夠保養和維修使用,更別提買買了。

軍隊規模縮小化、武器裝備標準化、軍事人員多功能化,這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大趨勢,英國在獲得新航母、新驅逐艦之後也開始甩賣舊裝備了,而俄羅斯一邊高調宣佈增加軍事預算,一邊還捨不得扔掉蘇聯留下的遺產,有再多的軍費也不夠花;反觀印度雖然也有不小的裝備規模,但是在俄羅斯面前算是小巫見大巫了,而且技術水平也不在一個檔次自然對軍費的要求就低一些,而且印度也在追求裝備標準化,在2001年推出的136架戰機採購計劃就是要用一款戰機取代現役的米格21、米格24等機型,可見印度也不是沒有目的的買買,而是有著長期規劃的選擇。


利刃軍事

印度無論軍事還是經濟實力和俄羅斯都不是一個檔次,窮家富路,一個窮人出門多帶點盤纏也是家人所能理解的,如果是為了保護家人安全將會得到更多家裡人支持,同樣的道理在印度被激起民族主義情緒後勒緊褲腰帶出錢買武器肯定會得到廣大國內人民的理解,這樣內部問題就解決了。而國際上以美日為首的西方國家把印度當作遏制中國發展,分化俄羅斯力量的橋頭堡,自然大力支持印度買軍火,加上印度軍力複製創新能力弱而不會引起這些大佬擔心,自然國際環境非常好。有了國內支持和國外支持印度當然具備了買買買的前提條件,同時莫迪政府也想將計就計,利用這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改變印度體制,以期長久健康發展就具有了良好的國內民意基礎,因此即使方法再激進也沒有引起太大民憤。而國際上都把印度當傻子來進行大國力量平衡,自然不但不會打壓為難,而且積極幫助獻計獻策,甚至主動投懷送抱,莫迪政府自然是欣然接受,並且印度底線是控制印度洋周邊傳統傀儡小國,再尋求國際發展,這樣印度在買軍火時必然得心應手,顯得土豪大方。

反觀俄羅斯,家道中落,由前蘇聯超級大國被分解成若干小國,雖然俄羅斯大面積的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但是軍事實力被瓜分,軍工完整體系被打破,加上西方國家欲痛打落水狗,致俄羅斯於死地後好轉身徹底與中國較量,這種戰略心理必然導致全面遏制俄羅斯,經濟制裁,軍事制裁方案層出不窮,並且俄羅斯志在全球,準備接過前蘇聯的全部影響力,自然不肯丟掉國際戰略利益,需要把有限的軍事開資投向全球,這樣就導致國際大環境惡劣,遭到全球對立國家圍堵,並且俄羅斯是軍事出口型國家,自然不會有大量買買買情況出現,同時國內人民以前生活質量高,一下降低標準,許多人接受不了,加之國際環境的挑撥離間,國內反對派藉機鬧事,挑戰普京權威,即使普京再厲害也力不從心,這樣國際環境惡劣,國內又有反對聲音或力量,並且在經濟上以石油為主的收入受到嚴厲制裁而風光不再,因此即使實力再強也必然顯得軍力捉襟見肘。


陳庚子

您的說法可能不成立~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所以這個問題可以拆成兩塊來看:一是印度真的土豪嗎?二是俄羅斯真的很窮嗎?

印度的土豪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現代傳媒的發達與信息量的巨大增加,加之三哥的天生喜感,所以給人一種“土豪”的感覺。其實細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印度在軍備建設上一樣緊巴巴的,鋪開的攤子多如牛毛,真正落地生根的沒有多少——以空軍而言,近20年來最成功的項目只有一個,那就是蘇-30MKI戰鬥機項目,到目前為止裝備了200來架。其餘的軍備採購或者自主研發項目不是像C-130、P-8I、C-17項目一樣咬緊牙關就買了幾架,就是像中型戰鬥機採購項目一樣磨磨蹭蹭來回招標不知道他到底是要買戰鬥機還是求回扣,抑或就是像LCA一樣永遠在路上,從來見不到大批量裝備;而陸軍實際上也就有一個T-90S主戰坦克項目值得說道說道,要知道三哥陸軍的步兵戰車還是極其富有歷史感的薄皮大餡的BMP-2啊!至於海軍,也就1艘“維克拉馬蒂亞”號和4艘P-15A項目可以說說,2艘877級潛艇損毀了也沒有後續補充,“殲敵者”號更是已經趴窩。總的來看,不吹不黑,三哥的軍隊採購與軍備建設其實就是第三世界國家中等偏上的水平,並沒有顯得多“土豪”。

至於俄羅斯,也只不過是我們對這個神秘的北方巨人報道甚少而已。實際上俄羅斯重整軍備的速度極快,在邵一谷大將掌握俄羅斯軍隊後,俄軍的軍事改革與新裝備的換裝速度均比謝爾久科夫時代大大加


軍武次位面

印度2017年軍費是535億美元,俄羅斯491億美元,兩國軍費相差不大,印度稍微多一點。我們經常看到印度從某某國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而俄羅斯卻很少購買國外的武器,是因為印度是土豪才買買買,俄羅斯窮才不買不買不買嗎?

其實,這樣理解是非常不正確的,銘蘇先生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印度買買買,是因為自己造不出來。

2017年印度GDP是2.4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但印度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經濟還很落後,人均GDP只有1800美元左右,是屬於相當貧窮落後的國家,其基礎設施水平甚至停留在中國20年以前。所以,印度遠稱不上土豪,大手筆花錢是打腫臉充胖子。

印度由於自己的工業基礎薄弱,研發製造能力低,很多先進的武器研發不出來,甚至連仿製都做不出來,那怎麼辦?自己還要稱霸印度洋呢,沒有辦法只有購買其他國家的,比如美國、俄羅斯、以色列、法國等國。

第二、俄羅斯沒有買買買,是因為俄羅斯可以自己造。

2017年俄羅斯GDP是1.5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2。俄羅斯經濟受自身結構影響,再加上近幾年油價大幅下跌,西方對俄進行制裁,俄羅斯經濟出現嚴重衰退,GDP從2013年的2.2萬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1.2萬億美元,遭遇了經濟困境。但是俄羅斯2017年經濟稍有迴轉,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所以俄羅斯並不比印度窮。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大量的軍工企業,武器研發製造能力較強,絕大部分武器都可以自行製造,很多國家都還要買俄羅斯的武器,當然印度也是重要的買家。俄羅斯為了自身的國家安全和各項利益,需要保持較大規模的軍費開支,但軍費規模已經在逐年減少了。

綜上,印度和俄羅斯軍費差不多,但印度並不是土豪,俄羅斯也並不窮。他們由於自身的問題而呈現給大家的是不同的感受而已。


銘蘇先生


首先談一談印度所採購的武器。舉個例子,是2018年2月16日,印度稱要在10年內從美國購買126架F-35A戰鬥機。印度的這單生意,美國絕不會允許關鍵技術在印度生產,而印度得到的戰機也很大可能是F-35A戰鬥機的縮水版。等印度真的在10年以後配齊了126架縮水版的F-35A戰鬥機,那時候中國比殲-20更先進的飛機,俄羅斯比蘇-57更先進的飛機估計早已出現,還是吊打印度空軍。由此可見,印度的這種購買只是讓人覺得很土豪,實際上既沒有得到最先進的武器,也沒有得到先進武器的生產、設計技術。簡直是一種浪費,印軍長此以往,只能是二流軍隊。

配圖:印度所要購買的F-35A戰鬥機

再來談談俄羅斯所研製的武器。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裡看到俄羅斯因經費原因取消很多武器研究計劃的消息,而實際上,俄羅斯的軍費除維持核力量以外,主要研製高精度和高效武器,如超高速武器、激光和電磁炮等。俄羅斯的對手是美國,其武器研究計劃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實現對美國的軍事威懾。

配圖:俄羅斯的超高速武器


因此,在同樣的經費下,俄羅斯建成了一流軍隊,而印度只能建成二流軍隊。印度可謂真是個傻土豪啊!


關注一下吧 大佬


瘋狂阿姆


普京大帝視察 太空軍的 達里亞爾超地平線雷達


這個更厲害,叫“頓河”2超遠程相控陣雷達,據誇張的說法,可以在3000㎞外探測到一個網球🎾大小的高速飛行物體。

這個事情不能簡單看軍費多少來定!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裝備最完善和體現最完善的三個國家之一!太空有全球定位系統、偵察衛星、中繼衛星、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為代表的太空軍、有戰略火箭軍的各型陸基戰略核導彈、海軍有戰略核潛艇、空軍有第四代戰鬥機和戰略轟炸機、陸軍各型坦克裝甲車輛和遠程火箭炮…,這些尖端的武器裝備擁有率很高的!並且近些年雖然軍費短缺,但是仍然艱難的緊跟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的步伐,但是這個要面面俱到,實在是太困難了!這些東西要想經費略微充實,就得每年2000億美元左右的軍費開資! 這對俄羅斯13000億美元左右的GDP實在是承受不起!所以只能維持一些重點項目,比如“白楊”系列洲際導彈、蘇57四代機、“北風之神”核潛艇幾件的國之重器。


我們再說印度就不同了,他們的作戰體系是不完整的,僅為三流水平!中遠程彈道導彈剛剛解決有無問題!缺乏“太空眼”、“太空耳”,海軍核潛艇還是租俄羅斯的、空軍雖然數量勉強,也就200架左右的蘇30還行!陸軍裝備根本就是“萬國牌”,這些根本不可能比俄羅斯軍事力量全面。但是要說印度不缺錢也是不對的,印度在國際市場採購裝備一貫被人家當“冤大頭”!同樣是S400導彈,他們買就要比別人貴一倍,原因是賣家說他們水平太差,需要長時間的技術培訓,並且時間還不能短…培訓不用花錢嗎?印度由於國際市場購買條件比較好,各種各樣武器“挑花眼了”,結果弄得總是在猶豫不決當中喪失了購買最佳時機,



比如:看見猛龍B/C要大量服役了,自己就坐不住了!與髮國洽談購買 陣風(使用過髮國的幻影2000,是老顧客了),當時的條件是買200架左右,每架加上勤務維修一架6500萬美元,但是由於印度辦事拖拉,還拿F16C/D來壓髮國人,結果生意未成!等確實想要的時候,髮國人獅子大開口!一架8500萬美元,這還不算,維修保障等費用合起來居然超過了1億美元以上,但是沒得選,最後咬牙買了36架…。

以上對比了印度的“土豪”和俄羅斯的“捉襟見肘”以後會發現,由於俄羅斯是緊跟全球軍事裝備的步伐,自己有經濟乏力才顯得困窘。而印度所謂“土豪”與俄羅斯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即使是買裝備也受氣!其軍隊仍然是“規模數量型”,與俄羅斯“質量高效型”差距很大!


皇家橡樹1972

印度是一個新興區域性強國,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也有迫切的安全需求,印度目前每年軍費約有600億美元,約佔GDP的2.5%,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印度傳統軍事力量薄弱,大部分的武器都是繼承前蘇聯老舊武器,因此最近幾年開始大量向歐美國家靠攏,武器也開始全面西華。而俄羅斯本事擁有大規模的武器,不需要大量投入。


克什米爾地區是南亞次大陸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歷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曾經三次開戰,雖然印度成功將西巴基斯坦分解為孟加拉國,避免了自己在戰爭中被夾擊的危險。但是巴基斯坦是擁有核武器國家,因此目前階段是不可能完全將巴基斯坦納入自己版圖,因此兩個國家現在邊境衝突嚴重,肯定也要為戰爭做準備。



印度的重工業體系薄弱,國內的軍工企業更是慘不忍睹,軍工企業組織僵化,官僚體系嚴重,因此連最基礎的步槍子彈等武器也無法有效的保證質量,其他大型武器如“阿瓊坦克”“光輝戰機”更是成了笑柄,因此不得不花錢從國外購買,而往往被痛宰。

印度目前軍費增長迅速,原因很多。


莫殤dr

如果關注近期印度外購軍火的始末,很容易會發現印度外購軍火的實際規模不大,並沒有傳媒一開始所宣揚的那樣巨大,只是印度人談判壓價的一種手段,比如購買以色列八千枚反坦克導彈。總體上,印度外貿特點有兩點,一是猶如印度閱兵式的摩托車特技,場景如下:一個連隊的人都擠在店裡要買摩托車並要求優惠,然後店老闆按照一個連隊的購買數量作出了優惠,然後一個連隊的人買了一輛摩托車走了,走了,了。。。二是,通過軍貿發生外交關係,印度從1961年開始以不結盟自詡,但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而且是唯一的緊急情況,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震撼,怎麼辦?當然是軍貿了,我買了你的設備, 你要負責到底,從軍一級到班一級都要派出技術人員,要擊敗我想擊敗的任何人,不然我們是不會付款的,而且要沒收設備,關鍵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春湖有風

這個印象可不太好,俄羅斯與印度的軍費是按美元算是差不多,印度經常外購武器是沒辦法,自已造不了只能買了,俄羅斯不外購武器,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軍火出口國。

簡單美元核算軍費水平高低,這個不合適的。因為印度與俄羅斯都不是美國,只是使用美元對外進行結算,自身內部還在自已的貨幣,這個標準不合適。再有一點,僅按外購量來計算,這個不合適。

我也無法理解,許多人眼中,俄羅斯為什麼會很窮,這屬於一個想象了,俄羅斯的軍費緊張只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如果把軍隊每年獲得的裝備數量來說,俄羅斯遠遠大於印度,目前俄軍每年可以接收50架左右的戰機,這個水平與美軍比了,印度空軍一年只能接收極少量的戰機。俄羅斯不是軍費少,而是擔子太重,它要維護世界第二的地位,卻沒有世界第二的軍費來支持,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造成俄羅斯再怎麼增加軍費也不夠用,它的需求太大了,既便目前在許多方面已經對西歐國家形成了優勢,比如:戰機數量,以及坦克等等,但是俄方依然不放心,還要謀求更高的能力。

印度只是窮大方吧,自已軍工不強,只能拿錢去全世界買買買,這就讓印度顯得很土豪。反正印度的國際政治環境好,跟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合的來,也不至於被實施武器禁運,所以就大膽地買了。也只需要保持自己地區影響力即可,實際沒有太高的要求,軍費自然顯得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