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在古老美麗的漢中市城北15公里處有一道絕佳靚麗的風景線,這就是褒谷口三絕:褒斜棧道(石門棧道)、石門、石門十三品。它地處漢臺、留壩、勉縣交界處,是棧道南段的起點,被稱為褒谷口,它同眉縣的斜谷一起,因此這條棧道也就被稱為褒斜棧道。這條棧道全長235公里,是古代貫穿關中和巴蜀的主幹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自戰國時期,先民就在山谷間鑿石架木,修築棧道,歷代不息。這條古棧道是中國歷史上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道路最平緩、沿用時間最長交通要道。 早在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就從此道經過,這時的褒斜道已能通過大部隊和無數輜重,因而成為南北兵家必爭和經濟文化交流必行之道。褒斜道的開通,溝通了中原西南的地區的聯繫,推動了巴蜀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交通等諸多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它被稱為與長城、大運河比肩的中國古代第三大建築奇蹟。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褒斜棧道由北向南經斜水、褒水橫貫秦嶺天險,但行至連成山雞頭關下,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因此《史記·貨殖列傳》也寫道:“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直到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下昭,廣招天下能工巧匠,通過“火燒水激”的方法人工開鑿了一條16米長的隧洞“石門”,石門的開通極大的便利了過往商旅、文人墨客的通行,更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

1960年,石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今天,“石門”更是漢中著名的文化品牌。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石門被開通後,在石門棧道風景區留下了震驚中外書法界和金石學界的“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品”,其中就有曹操存世唯一的書法作品“袞雪”,漢初三傑之一張良所書的“玉盆”。中國第一部大百科全書《辭海》就選自石門十三品中的《石門頌》。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回望歷史,當您親臨這歷經千年的褒斜棧道,耳邊總會隱隱迴響起遠古的車轔轔、馬蕭蕭;當你站立石門水庫大壩朝北遙望,天水相接之處,隱約可以想象水底長眠的石門隧洞;當你漫步在博物館石門十三品陳列廳,舉目仰視一個個行雲流水般的古老文字,這時,不免恍惚,歷史好似絕塵而去,歷史又好似從未曾遠離。

清涼夏日帶您去感受古人智慧結晶——褒斜棧道

在這個清涼夏日,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全體員工願與您一道來欣賞這美麗的勝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