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復牌機制與投資者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停復牌機制的設立初衷是什麼呢?

用戶69330833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停牌和復牌是上市公司的基本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在籌劃公司相關事項時,例如重大資產重組,購買或售出資產、對外投資等決定時會需要停牌。
由於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上市公司稍稍有一點變動都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股價,所以,在這些重大事件的籌劃時,上市公司會需要停牌。停牌形成一段緩衝期,防止公司在未確定相關事項的決定之前信息洩露,避免內幕交易。所以,停復牌的設立初衷即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以便穩定市場的交易秩序。
停復牌機制的設立初衷為廣大投資者出發,本意是希望廣大投資者能通過停牌的時間對股票進行研究,並且通過獲得的信息而對股價進行重新評估,從而調整自己的投資計劃。對公司來說,希望通過停牌留出合理的時間來進行公司的內部籌劃。按道理來說,停復牌機制對公司以及投資者來說都是件好事。
可是,停復牌只是減小股價的波動,並不能控制股票的漲跌,並且這項機制也難免會被某些公司鑽空子,例如故意延長停牌的時間,遲遲不復牌,停復牌程序不規範等等的一些問題。就比如題主所描述的被投資者關注的樂視網停復牌事件。
然而停復牌機制會引出的種種問題要得到徹徹底底的解決,不僅需要監管層加強監管,同時也需要廣大投資者加大對這些問題的監督力度,在符合停復牌規則的前提下,若察覺到股票停復牌出現問題,自身權益遇到侵害的同時應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變革家


上市公司股票停牌是資本市場的固有現象,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臨時停止市場交易的行為,其本意是為了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和市場信息披露的公平、公開以及行政主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行為進行監管約束而採取的必要措施。

停牌的原因主要包括: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非公開發行、資產購買、大股東轉讓股權、收到交易所問詢函、股價異常波動、證監會立案調查、股東增持、公司重整、受到行政處罰、核查信息披露、重大業務合同、股票觸及平倉線等。

通過停牌,給上市公司完成籌劃事項留出了合理時間,也使投資者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來消化敏感信息進而對股價進行重新評估,相應調整投資交易策略,提高市場價格發現和定價能力。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確立的初衷是解決信息不對稱,防控內幕交易、股價異常波動,穩定證券市場交易秩序,以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停復牌制度在保障信息公平披露的同時,還承擔了防控內幕交易、鎖定發行價格以及完成資產管理部門前置審批等功能,客觀上的確會造成個別上市公司停牌時間較長等問題。

但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隨意停牌的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2015年6月滬深兩市階段性見頂暴跌後,隨著“千股跌停”的蔓延,為避免股票持續下跌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融資股票被平倉而引起進一步的連鎖性下跌,眾多上市公司以各種理由申請停牌,極端時滬深兩市停牌股票超過1200家,佔比超過40%,出現“千股停牌”。

“千股停牌”導致流動性嚴重弱化和市場交易連續性的打斷,造成市場一定程度的扭曲,引起各方專業機構參與者、中小投資者的質疑;滬深上市公司頻繁長時間的隨意停牌也是A股加入MSCI全球指數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障礙。

2016年5月,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復牌業務指引》,深交所發佈《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備忘錄》,強化上市公司停復牌行為及相關信息披露的監管要求,防止上市公司濫用停牌損害投資者的知情權和交易權。

普通投資者在看待停復牌問題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談“停”色變,應當客觀的審視上市公司的停牌。對於無故拖延復牌時間、不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規行為,如果侵害了投資者的正當利益,應當主動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的利益。


每日經濟新聞

樂視網停牌之後復牌就連續11個跌停板,停牌前收盤價15.33,復牌之後最低價4.01,最大跌幅73.8%。對於我們A股的停復牌機制而言,設立的初衷根據官方的回答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背後的邏輯是這樣。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這種重大事項包括重大資產重組、簽訂重大合同、非公開發型股票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大事,不可避免的會對上市公司的股價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要進行停牌。通過停牌:

一方面,對投資者而言,可以給廣大中小投資者更加冷靜一些,有充分的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冷靜下來、理性的對於股價進行重新評估。

另一方面,對市場而言,通過停牌也可以防止相關信息提前洩露,避免產生內部交易。

仔細一想,也對,初衷本來就是好的,但是好好一個制度被某些上市公司以故意拖延復牌時間、不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給玩壞了。以重大資產重組為例,一般停牌時間不超過30個自然日,但是30個自然日之後可以延期,原則上累計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月,但是3個月過後,還可以申請延期,這就導致樂視這類公司給鑽了空子,停牌28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