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有机野菜,如今有钱也买不到

以前的老屋,依山而建,屋后就是山林,屋前是一片平整的开阔地。不需要特意的修建院墙,只要扎一段篱笆即可。于是,一出门,房前屋后,各种野菜信手拈来,比专门种植的都长的好。当时根本就想不到,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山肴野菜,如今却是难得的珍品。

扫帚菜,在我们这里几乎是每个房屋院落的标配植物了,这种东西可以说是人人都爱。幼苗最适合拿来蒸着吃,不到一尺高的幼苗拔来洗净,掐掉根,撒上玉米粉拌匀,上笼蒸熟,揭开盖子,一股特别的清香在屋里弥漫。只要撒上一点点盐就好,其他作料根本不需要,甚至都不需要油。尝一口,鲜香柔嫩,别有一番滋味,给山珍海味也不换啊!

不仅可以吃,扫帚菜还有别的用处呢,你看它的名字就知道了。当年很多乡亲们家里都会从野外移植一些种在院子里,等它长老了,整棵砍下,去掉细枝末叶,然后用大石板压起来,过些日子,就会成为一把扫帚。然后稍作修整,切削打磨捆扎,一把结实耐用而且又经济实惠的扫帚就做好了。

过去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有机野菜,如今有钱也买不到

扫帚菜

人行菜是我们本地对苋菜的称呼,这个菜似乎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特定称呼,但是基本都不叫苋菜,在这里,我也按家乡的称呼吧。这个菜可以说是一种半野菜与半蔬菜的存在,怎么说呢,如果觉得它是蔬菜的一种,可是从没有人去种它;但是说它是野菜吧,也不准确,人行菜,顾名思义,有行人的地方才有它,菜园里,房子周围,小路旁甚至庄稼地里都会生长,但是深山老林中却没有它的踪迹。

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只要不长在田中和农作物夺养分,随便它怎么生长,毕竟长大了也可以采来做菜吃。这个菜是真能长啊,你要是不管它,最终会长到大人们齐胸高,茎秆更是粗如手指。如果你愿意,在它还没长大的时候采摘来,焯水后就是一道菜了,可以加作料凉拌,风味别致,也可以拿来炒着吃,但是更多的吃法是用来包包子。这种菜柔软无筋,有没有其他特殊的味道,很受大众欢迎。

过去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有机野菜,如今有钱也买不到

人行菜

灰菜也是一种在农村十分常见的野菜,几乎是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吃过。这种菜确实如它的名字,叶色灰暗,并不起眼,背面有一层颗粒状的透明的砂粉,不知有什么用处,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顶端嫩芽处,新长出的叶子呈现一种奇特的紫红色。它植株矮小却生长迅速,往往是一大片的生长,采摘十分容易。

说到吃,这个菜倒是也不错,比较柔软适口,也没其他让人不快的味道,但是有一点不太好,吃多了容易拉肚子。想必人行菜来说,它显得不太仁慈了,但是它也不是生来就是让人吃的,也许这也是作为一种植物,它的一种自卫手段吧。

过去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有机野菜,如今有钱也买不到

灰菜

夏天的雨后,总会带来一些惊喜,比如,院子里的某个角落,一堆腐朽的木头上或者树墩上,会生出一丛木耳。

我见过的野生的新鲜木耳,和现在市场上买到的乌黑铮亮的颜色很不一样。不知道是品种不一样还是没长到那个程度,夏天雨后的枯木上长出来的木耳,颜色基本是褐色的,摘下来放在手掌上仔细观察,会发现它是半透明类似于果冻的东西,颤巍巍的在轻轻的抖动,仿佛是一个活的会爬行的小动物。通常不会有很多,一次能采摘的不过一小捧,还不够做成一道菜,我只好把它们晾干,凑在一起,攒多了就可以吃了。相比种植的,野生的木耳比较黏糯,很有一番嚼头。

过去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有机野菜,如今有钱也买不到

木耳

还有许多种野菜,只是不如这几种吃的多罢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我是一树白花,写一些记录乡村生活的小文章,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感谢朋友们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