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家自述学习内家拳的心路历程

黄百家自述学习内家拳的心路历程

刘伯温像

罗山主:黄百家,一生最大的遗憾为中途蹉跎王征南传授的武学,人一生无回头路可走,过了此村无此店,珍重!

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著有《内家拳法》传世。

当时有一位王征南先生,武当松溪派传人,精于内家拳,是黄宗羲的好朋友。年轻的黄百家慕名前去求学。

但王征南很保守,不好好教人,一般人还不教。(先生绝怜其技,授受甚难)

黄百家可不一样。他后来编撰过明史,其父《宋元学案》未成而卒,也是他续写完成。可见他有两把刷子,文化底子特别好。

他与王老师投缘得很。(乐得余而传之)

黄百家自述学习内家拳的心路历程

宁波铁佛寺

学拳的地方叫铁佛寺。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老师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连如何行军打仗都倾囊而授。他也像是打了鸡血,整天像捡到宝一样,那日子真是美滋滋、喜洋洋。(方余之习于铁佛寺也,琉璃惨淡,土木狰狞。余与先生演肄之余,浊酒数杯,绕步候山,月之方升,听溪流之呜咽。先生谈古道今,意气慷慨……以至卒伍之步伐,阵垒之规模,莫不淋漓倾倒……余时鼻端出火,兴致方腾……)

然而,他老子就很担心了。这孩子越来越野,舞刀弄剑的,将来靠什么吃饭?要像他师父王征南一样穷困么?还是去考个公务员才好吧!(家大人见余斫驰放纵,恐逐流为年少狭邪之徒,将使学为科举之文)

父训不可不听,小黄慢慢蔫气了。况且当时明清易鼎,黄宗羲的日子郁闷着呢。小黄想,这天下也没什么仗要打了,一身武功还有什么用呢。还练个屁。(余见家势飘零,当此之时,技即成而无所用,亦遂自悔其所为)

黄百家自述学习内家拳的心路历程

王征南像

于是,黄百家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有一回王征南来访他,还给他指点拳中窍要,他却没太当一回事,听过就算了。王征南那时也灰头土脸的,难得吃上几顿好饭。正所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余时注意举业,虽勉强听受,非复昔时之兴会。而先生亦且贫病交缠,心枯容悴而惫矣)

话说黄百家后来也没有当上什么官,主要还是在天文、历法、数学方面有所成就,走他老爹的路线,做学问,勤著述。但是,内家拳好不容易传到他这里的一脉,却是硬生生给断了。没几年,老师去世,问道无人。

老师去世后七年,发生一件事,给他很大刺激。

那时他家乡匪盗猖狂,竟然弄得大批老百姓有家难回,田野路边到处有人倒下,“白骨蔽野”,好凄惨。当官的干什么呢?紧闭城门,吓得像缩头乌龟一样。当地士子干什么呢?都讲些“兵农合一”之类的空谈,却是你望我,我望你。

黄百家自述学习内家拳的心路历程

王征南像

黄百家这时才怀念老师的武学,没有好好继承,遇到悍匪强贼,不但无法保护乡亲,自己也是退避三舍。(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当日得先生之学,即岂敢谓遂有关于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或如范长生、樊雅等保护党闾,自审谅庶几焉。亦何至播徒海滨,担簦四顾,望尘起而无遁所如今日乎!)

于是,黄百家又后悔了。后悔当初不该轻弃所学,辜负了老师的心意。而老师的真正传人只有他一个,这一脉的内家拳终将如同“广陵散”一样,事无后继,终成绝响。(昔以从学于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觉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术所受者唯余。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余宁忍哉!)

于是,他将当年老师传授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这就是《内家拳法》的来由。可是这纯粹是一种纪念性质,他知道,仅凭文字,内家拳是传不下去的。就像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尺寸多少,书中都有详细说明,但千年以来,却没有人懂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