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向的人爆發的時候會特別絕?

用戶63834413

陳洪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諮詢主題: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諮詢取向:認知行為、接納承諾療法結合投射測驗中的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

也許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從網絡、電視、報紙或別的途徑獲悉一些性格內向、膽小、害羞的人走極端的事例。例如:我在案件聚焦欄目看到過一個案件。一個老實本分、內向、任勞任怨的家庭婦女,因不堪忍受其遊手好閒的丈夫長期的家庭暴力而最終爆發把自己的丈夫殺了。這起案件震驚了幾乎所有認識她的人。雖然男方的親戚、鄰居們都聯名寫信為她求情,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終究是犯了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得這類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的人最終失去理智做得這麼絕?


首先,我們要從性格說起。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性格外向或內向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心理學家埃森克把人格歸結為內外傾、神經質和精神質這三個基本維度。性格外傾的人善於社交,大大咧咧,跟人溝通多,一般不會和別人有隔夜仇。性格內傾的人更善於傾聽,比較安靜,與人交往少,知音少。而且,內傾者具有比外傾者更高的皮層喚醒水平,更敏感一些。他們需要尋求獨處或沒有刺激的環境,以防止進一步提高喚醒水平,造成心神不定。

其次,因為性格內向的人更敏感、更注意觀察。別人無意中說的一句話他們可能都會記在心裡。他們言語不多,有了事情一般都會憋在心裡,跟外人溝通少,一般不會和別人翻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為人處世沒有底線。


性格內向的人爆發前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三個階段:

(一)能忍則忍。

(二)一忍再忍。

(三)忍無可忍。


當內向的人內心中積壓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直至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失去理智,跟別人魚死網破了,平時恣意欺負他們的人就要吃苦頭了。正如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寫到:“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性格內向的人壓抑、沉默到了極點,也就到了爆發的時刻。


那麼內向的人該如何避免走極端呢?


一、 有事不要憋在心裡。儘量跟人多溝通,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或家人傾訴,及時把壓力和負面情緒釋放掉。


二、 擴大自己的心胸。不要太把別人的話當真,努力讓自己變得開朗起來。凡事多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三、 設立一定的邊界。和別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界線,將刺激保持在正好合適的範圍內。不要總是答應別人的請求,不要害怕拒絕。


四、 多參加戶外運動和集體活動。多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五、 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考慮後果,不留下任何遺憾。


我們又該怎麼和性格內向的人相處,不去輕易引爆他們呢?


佛曰:眾生平等。性格外向和內向只是二種不同的性格類型,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性格內向沒有錯,我們不能認為他們低人一等、老實好欺負。不要把別人的隱忍,看成是自己無理的資本。


一、 我們要培養尊重每個人的良好習慣。尊重別人就等於慈悲自己。


二、 同情別人的困難。不要吹毛求疵,我們要了解別人,原諒別人。


三、 講話要留口德。不要逞一時之快,和別人打口水仗。良言一句三冬暖。說好

話,行好事就是雙贏。


四、 多觀照自己。不要總是留意別人的錯誤,多反思自己。


五、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心靈得到滋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總而言之,不管您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的人,都要培養自己豁達開朗的性格,計較少一點,寬容多一點。凡事多忍讓,相視笑一笑,彼此多包容,那麼就可以避免本文開頭所提到的二敗倶傷的事情了。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何謂內向的人?任勞任怨,認認真真做事。受了委屈都憋到心裡,不會用語言來說教反駁。只要不觸碰他們的底線,他們也懶得去計較。

內向的人比較關注個人內心,不熱衷參加各種聚會,但是他們很在乎別人的看法。

容忍度高並不是表明內向的人沒底線。平時好脾氣,不代表心中沒有怨氣,只是他不說而已。他們一直被壓抑,不會自我調節,又不會找人訴說,在遇到爭執時,更不曉得怎麼來對付。

人並不是天生就擁有內向性格的,內向形成的原因很多,因自我意識的敏感,對他人產生了緊張感;還有因為相貌、身高這些生理因素的影響,對內心產生的自卑感;以及受到父母“冷漠”態度的言行模仿,無法習得正確的社交溝通;更有社會經歷中的不良因素,如“網癮”讓人更加沉迷於個人世界;和個人自我調控能力較弱,遇到挫折容易打擊自信心;等等,都是造成性格內向,更喜歡沉迷於個人世界的原因。

一旦他心中積累的怨氣達到一定程度,它就會爆發,或者觸到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也會爆發。唯獨瞬間宣洩出來,把所有的不滿都以發脾氣的形式發洩出來,憋的越久,事情做得越絕。

“要麼在沉默中滅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內向的人一旦真的生氣,那麼後果很嚴重,因為他們會不擇手段去發洩。讓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

千萬不要欺負“老實人”。

一般的人都喜歡欺負“老實人”,以為“老實人”老實,好欺負,說也說不過人,罵也罵不過人,於是就誤以為打也打不過人,只管一腳把他踩下去,估死他永遠無能還手,永遠也不得翻身。正如古人說的“馬善有人騎,人善有人欺”。尤其是一些吃軟怕硬的傢伙,反正奈何不了“有本事的人”,有事無事就專找“老實人” 出氣、下手。 很多人的悲劇就在於自以為是,滿以為自己的常規邏輯是對的,殊不知常規邏輯常常有顛倒的時候。

就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凡事都要有個度,物極必反”!經常欺負“老實人”的人的下場就是,最後往往被“老實人”給報復,甚至於被滅門九族!“蔫人出豹子”就是這個理兒。

“老實人”是不可以隨便欺負的,老實人也是人,之所以我們認為其老實,只是在我們認為的某些方面他不願表現而已,比如說,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好出風頭,很多時候能夠“受得氣”、“忍得辱”,但這通常都是表象,“老實人”的內心深處卻剛好相反。

受的氣越多,積累的怨氣也就越深,受的辱越深,心靈的壓抑也就越強,一旦忍無可忍的時候,那就是火山爆發的時候,那就是天翻地覆的時候…… 因此,對“老實人”我們應該更加的去尊重、關心,讓“老實人”真正老實起來,永遠老實起來。

我們在任何時候產生欺負“老實人”的衝動時,不妨想想一句俗話“狗急了還會跳牆,兔子急了 還會咬人!"

那麼,人被逼急了呢,不僅會咬人,還會殺人甚至會殺幾人幾十人,而且殺的大多都是身邊的人!可怕麼?! 其實,喜歡欺負“老實人”的人,從心理學上講,正是一種弱勢公民的心態,反映出了其內心深處的極端虛弱與恐慌,恰恰是因為缺乏正氣,害怕強大,才偏向於尋找比自己弱小的假想對象發洩內心的虛弱與恐慌,期望藉此保持心理平衡。

再說遠一點,造成這種人的虛弱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曾經遭受過很多“欺負與壓迫”,或者是來自家庭的,或者是來自社會的。欺負"老實人"是一種以牙還牙的劣態,是一種半斤八兩的病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團體一個人,只有內心深處充滿正義的力量,才具有真正強大的健康心理;只有具有真正的健康心理時,才會平等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才不會動則想到欺負“老實人”!當今社會發出了“不讓老實人吃虧”的口號,希望我們每個人:尊重老實人,體諒老實人,人人爭做老實人!


有書共讀

關於“為什麼內向的人爆發的時候會特別絕?”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瞭解。

1、不是內向的人絕!是一些人渣特別喜歡得寸進尺!覺得內向的人被你們欺負久了還都不生氣,你們就得寸進尺不把內向的人當人看,覺得好欺負,這些人其實是有娘生沒娘教的垃圾人渣而已,毫無教養,所以才不懂去尊重他人!而當你們這些人渣把壞事做絕,還覺得只是很好玩的時候,被你們這些人渣常年欺負的人爆發了,滅了你們這些人渣,你們就覺得老實內向的人太絕了,殊不知,是你們這些沒有教養的垃圾人渣這些年就沒有給過老實內向的人活路!不知道是誰絕?我覺得是死的活該!現實中看見過很多把自己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外向的人,拿他人的醜事告知眾人當樂事,還笑哈哈,覺得自己是所有人的開心果。更有拿老實內向的人欺負尋開心取樂眾人的。我覺得,這種所謂外向不懂尊重他人的人,死了也活該!在我看來,不是老實內向的人絕,是一些所謂外向的垃圾人渣絕了他們的路被逼無奈才做的選著!

2、這個問題我以前也考慮過,因為有一次被人打破了底線,我是用的還擊方法也再無底線。被輕視並不會打破內向人的底線,但是當自己的原則被踐踏的時候,積蓄的情緒便會轉變,就是物極必反,內向的人因為更看重感情,更堅持原則,一旦自己所珍視的唯一和內心堅守的唯一被人破壞,那麼自己也就失去了唯一的意義。而內向的人自己可以承受的傷害很高,回饋的傷害也會比照自己,在一般人看來,那份在孤獨中磨礪出的內心承受力,便很難讓一般人承受。失去了意義,就相當於失去了生死的觀念,人都會在這時做出平時無法想想的事。加之內向的人往往經歷的挫折,孤獨,被大家排擠打壓更多,承受力自然越強。就如同野外生長的野草總是比溫室裡的花更能適應惡劣的氣候,當然,野草也並不是都能生存。爭鬥其實就是內心的對抗,內心被鍛鍊的強大,又沒有了原則底線,自然會讓人覺得比一般人更加超出想象。總之,這是個相對的問題,面對一個內心無比強大的人,就算你是失去底線和原則的行為,在人家眼力,也可能只是一個一般行為而已。也希望大家能對內向的人少一些偏見,也許你認為的一個玩笑,正好打破了一個束縛究極黑暗的牢籠!

3、內向和外向,是心理學上對於人性格的一個分類,最早是榮格提出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內向的人,遇到問題或者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是向內獲取能量,更多的是內心自我反省;而外向的人呢,則是向外獲取能量,比如說向外尋求幫助。當兩種人,他們面對一些需要自我調整的狀態時,外向的人可能會去參加聚會,而內向的人可能會在家裡看書聽音樂等。這是兩種人的核心區別。從這個區分上,其實你看不出來,這兩種人在爆發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人真的會更加絕,並沒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我覺得說內向的人爆發的時候特別絕,與其說它是一種性格差異大,倒不如說是一種刻板印象。因為我們覺得內向的人,平時是比較內斂的,有什麼問題呢他都向內解決,自己解決掉消化掉了,並沒有向外去傾訴、去吐槽,也很少發脾氣。而內向的人呢,我們沒有形成心理預期。所以他的這種傾訴、吐槽,或者說爆發,就會顯得特別違背預期。所以並不是內向的人爆發的時候真的特別絕,而是讓我們覺得好像比較絕。

4、精彩回答:

內向的人,多半容忍度也會比較高,一般情況下是不願意給對方難堪的,因為希望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希望息事寧人,而他們不發火,他們這樣做其實也傳達出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也希望對方能這樣做,這樣大家相安無事,而且他們容忍度高並不代表沒有底線,可是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樣的人好說話就得寸進尺,而且還以為對方永遠都會這樣,其實這樣的想法很可笑的,而很多人反映說這些內向的人一旦爆發了就很可怕,可是誰又知道內向的人心裡積攢了多少,爆發是因為觸碰到了他們的底線了,而且為什麼就不能發火呢?評價他們絕,我個人不這樣認為,因為那是你沒有注意到他們隱忍了多少。

5、精彩回答:


用實力去征服

內向的人喜歡回憶,喜歡獨自靜靜思索。

內向的人不願意有求於人,寧願自己走些彎路,也不願主動請他人幫忙。

內向的人很要面子,寧願自己吃些虧,也不願讓別人小看自己。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常煩惱於如何交際。 內向的人不喜歡先說後做,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不向別人誇耀,喜歡讓別人說自己如何謙虛。

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而太在乎自己的缺點。

內向的人是個完美主義者,希望一切盡善盡美。

內向的人很羞澀,在感情表達中處於劣勢,喜歡在戀愛中處於被動的地位,享受被愛的感覺與甜蜜。

內向的人受傷時喜歡躲在一個角落偷偷哭泣,所有的委屈痛苦都讓自己的淚水去沖洗。

內向的人朋友很少,但都是知心的,交往中總是恨不得把心掏給對方,絲毫沒有虛情假意。 內向的人很執著,喜歡把愛深埋在心底。

內向的人很專注,喜歡長時間從事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寢食。

內向的人心裡不見得話比你少,只是他們不愛多說話,反而喜歡思考。

生活中的瑣事當大家聊得熱火朝天時,內向的人也許比你知道的還多,但是他們不想談這些,因為好多大家聊的話題大家都知道,“何必再說呢?”,這是內向人的想法。

他們倒喜歡和別人聊一聊生疏的話題,比如對方不瞭解的事情,或者願意聽聽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內向的人有的不愛打招呼,其實他在心裡已經和你打過招呼,你只要注意他的眼神就可以發現。他不是要說一句“你好”或者“吃了嗎”才算打招呼,他有他的方式:微笑,點頭,眼睛注視你。

人們大多對人不一樣的標準,對外向的人話就多,對內向的人乾脆不說話。相反,內向的人對人是平等的標準,他對誰都是要麼說話要麼不說話。

你要知道一個也許很奇怪的邏輯:“不是內向的人不和你說話,而是你不和他說話。”

一個外向的人會在平時與大家打成一片,但當大事發生時,很可能躲的遠遠的;而一個另類的內向人,他雖然平時很少和大家接觸,但有原則性的問題或發生大事,他卻突然站出來幫助你,是很奇怪、另類,不是嗎?好多電影裡也反映了這樣的人,他們除了性格與眾不同外,其他沒有什麼不一樣,很可能比你還要善良、多情。是你用一種異樣的眼光在看他們。


回憶影迷

每個人在遇到不同的情況時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產生,或喜悅、或悲傷、或恐懼、或憤怒等等。同時不同性格的人在消化情緒的方式上都有不同,也有歡喜借酒澆愁、有人歡喜引亢高歌,也有的採取壓抑自己的方式,想讓它隨著時間來慢慢撫平。性格內向的人可能很多的時候就會採用後種方式。內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是比較敏感,只是他們採取的防禦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忍讓,不計較。同時,在他們的內心中也會認真去思考在這件事情上自己存在什麼樣的錯誤和責任,通過這種自我承認來消化外界帶來的情緒攻擊能量。

通常來說,當我們的情緒得到宣洩,也就較少再受到這件事的影響。然而當這種情緒沒有得到完全的釋放,就可能被壓抑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由於很多的情緒都在自我消化,這種能量的消化也會與自身的能力以及所遭遇的事件產生的情緒能量大小有關,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積聚越來越多。

而從人性來看,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柿子專撿軟的捏是人性的特點。性格內向的人,可能因為會採用忍讓和避讓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就會給人造成懦弱好欺負的感覺。由此,也會增加更多被人欺負的概率,也就加劇了情緒被壓抑的能量。我們常說兔子急了也咬人,情緒的壓抑都會得到爆發的,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導火索,就會引爆。性格內向的人,由於內在被壓抑的能量太多,自然會有較強的爆發力了。所以,當他們爆發時,我們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往日的形象,除了能量,這種落差同樣也增強了我們的詫異感。


鵜鶘心理

回答一個問題,應該是要知道語境的。可能提問者並不知道內向是什麼意思,但這並沒有關係。我們可以猜想提問者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提出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內向的人爆發的時候特別絕?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馬加爵,想到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那部電視劇裡的主人公。我想,提問者是在問,為何這些平常不怎麼說話,不怎麼表達的人,一旦出手就會讓人致命。為何有的人就是會特別絕情的和你說再見?

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很多次,他一直沒有表達。當他實在不能承受時,只能用絕情來回應你。

韋志中老師在他的書中說:“中國人在傳統觀念之下,普遍性性格含蓄,不喜歡錶達自我,人與人相處以和為貴,因而,在一個團體中,團體成員多不願意表露自我,更不願意主動和別人發生衝突。這也就意味著團體成員並不能很主動地去暴露自身存在的問題,團體內的衝突現象不容易出現。”

韋志中老師說的這段話是在說明中國人普遍含蓄,如果在含蓄的人群中,再找出內向的人,比含蓄還要含蓄,這部分人就是一直在憋悶地生活。他們的安全感不強,什麼都不敢說,怕說了會受到傷害。他們對周圍人的感覺是隔離的,不怎麼能感受到他人的愛。所以,當他們感覺不到愛時,就容易受傷害,這種受傷很多都是自己假想的。不是因為內向的人容易絕情,而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安全,導致不表達導致了最後的絕情。沒有了溝通,我們與他們是斷開的,這種斷開導致了我們不能理解他們,導致了看上去的絕情。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這樣會突然大爆發的人估計是“假內向”。有些內向,是因為這個人真的是比較喜歡獨處,更樂於自己與自己安然相處,也更羞澀於和別人打交道,或者至少不是主動行的社交者。而另外一種內向,更多的是一種隱忍和壓抑,害怕攻擊,害怕得罪別人,這種內向可能是一種“假內向”。

真正的內向,是相對於外向的一種性格特質。而上面說的隱忍和壓抑則是一種防禦機制。自我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發展出各種調和自己以避免情感衝擊太大的自我保護方式,這就是防禦機制。隱忍和壓抑,就能避免人際之間的衝突。但不滿的強烈情緒卻無法消除,只能壓抑下來。但終有一天,我們的情感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再也沒法儲藏和拋棄,全部噴湧而出。

這樣的情緒爆發還有一種獨特的特點,就是往往是一件刺激不大,或者無關痛癢的線索引發了巨大的爆炸,並且具有毀滅性的後果,最為嚴重的是攻擊他人甚至是傷害他人。因為引發的情緒,其實是多年積壓的結果,將過往的所有糟糕記憶和猛烈情緒都通過這樣一個出口釋放。

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你談了一個特別乖巧的女朋友,平日裡說什麼都是“都好呀”,“聽你的”,然而有一次說了她一句,或者有一個要求沒有滿足她,她卻突然爆發,大哭,甚至和你分手。這時,你或許就得理解一下,這種情感爆發的真正緣由是什麼?或許她從小就有一個嚴苛的父親,順從是她的生存和成長之道,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任何的人際衝突都會讓她感到痛苦和不堪,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她會小心翼翼地修飾自己,討好別人,以避免想象中父親對她不聽話展現出來的嚴厲懲罰。


鵜鶘心理陳小康

內向的人爆發時會特別絕,是因為內向的人憋得比別人久。而他憋得久,不是因為他氣量大,是他不懂得怎樣去表達。

內向的人經常會認同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內向的人就是這樣。和其他人一樣,內向的人也會生氣,也會憂鬱,也會有想要和人針鋒相對的時候,但他不懂得怎樣表達,他內心有潛在的擔心,擔心自己一旦把負面情緒說出口,會有不好的結果,別人會討厭他,覺得他多事,周圍人會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云云,內向的人因此放棄了,放棄了將自己正當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的契機,讓壓抑不斷蔓延在自己的心底。直到有一天再也忍不住了,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發,讓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怎麼,那個人原來居然是會生氣的嗎?原來他一直都在介意嗎?

內向的人因為恐懼而拒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最終他的負面情緒爆發得比誰都厲害,影響比誰都大,這並非他的本意,其中卻有他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他待人接物的模式僵化,只懂得用一味的寬厚忍讓面對別人,而不懂得正確堅持自己的原則,展示自己的個性,才導致別人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誤判,以為他並不在意,以為他可以一直忍讓下去,然而最後卻讓別人吃了那樣大的一驚。而這樣的大爆發,往往都是集聚了相當長的時間,由過去種種因果堆積而成,並不僅僅只針對當下充當導火索的那件事,這樣一來,內向的人的行為,在他人眼裡看來難免又有些小題大做,過猶不及,他的形象就又一次受到了損害。

內向的人如果想擺脫這樣的處境,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待人接物的態度變得靈活起來,必須允許自己以更溫和的方式去頻繁地表達反對意見。他要在自己這隻高壓鍋上鑿出一個小小的孔,時不時讓它的蒸汽向外宣洩出來,不至於在內裡造成爆炸。他要用溼冷的毛巾包圍在鍋的表層,讓它降溫減熱,不至於燙傷他人。總之,內向的人要嘗試在人際交往中,克服自己對錶達負面情緒的恐懼心理,勇敢地對別人說“不”,“我不想”“我不願意”“我不能”,這類小型的拒絕,哪怕一開始讓對方會有些不快,但總會比強忍心中最後噴薄而出的爆發要更能令人理解和接受。


陳諾

不是內向的人絕!是一些人渣特別喜歡得寸進尺!覺得內向的人被你們欺負久了還都不生氣,你們就得寸進尺不把內向的人當人看,覺得好欺負,這些人其實是有娘生沒娘教的垃圾人渣而已,毫無教養,所以才不懂去尊重他人!而當你們這些人渣把壞事做絕,還覺得只是很好玩的時候,被你們這些人渣常年欺負的人爆發了,滅了你們這些人渣,你們就覺得老實內向的人太絕了,殊不知,是你們這些沒有教養的垃圾人渣這些年就沒有給過老實內向的人活路!不知道是誰絕?我覺得是死的活該!現實中看見過很多把自己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外向的人,拿他人的醜事告知眾人當樂事,還笑哈哈,覺得自己是所有人的開心果。更有拿老實內向的人欺負尋開心取樂眾人的。我覺得,這種所謂外向不懂尊重他人的人,死了也活該!在我看來,不是老實內向的人絕,是一些所謂外向的垃圾人渣絕了他們的路被逼無奈才做的選著!


心在流浪12107902

內向並不代表軟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

內向的人擁有自己的小宇宙

1、內向的人更敏感

相比於其他人,內向的人對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更喜歡獨處的原因。其他人受到的普通傷害在他們這裡可能就是
連續爆擊

內向的人大多數時間都很隨和,一般不會斤斤計較,但如果惹得他發怒,一定是真的觸碰到了底線。

2、內向的人更容易壓抑

因為經常表現隨和,所以很多時候內向人的情緒是壓抑的。但壓抑的

情緒並不會自行消化,只會留在心底醞釀和集聚,直到最終忍無可忍的爆發。

在內向人對外攻擊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向內攻擊自己無數次了。


3、內向的人只是更有對比

風風火火的外向人發起脾氣來,可能跟平時差別也不算太大,至少不出人意料。

但是內向的人爆發起來,就和平時有天壤之別了,於是這種對比會讓人更加強化“內向的人爆發起來更絕”這種感覺

不要去觸碰那根線

如果你是內向人,平時有情緒時候要注意疏導,不要一味壓抑,免得積攢怒氣最終爆發。

如果你和內向人打交道,記住脾氣好的人也不是沒脾氣,千萬不要試探任何人的底線


歡迎點贊並關注“夏小糖的心理驛站”,學點心理學,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